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天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教学难点: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原因。情境任务:乡下的房子,别具一格。屋顶那一小方洞,更是神秘莫测。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童年时,他生活在浙江的乌镇。他住的房子就是这样,屋顶上开着一个小小的窗子。为了这小小的窗子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天窗》。让我们跟随茅盾先生,走进乡下人家,透过天窗看看乡下生活吧!第一课时活动一:展开想象,初识天窗乡下的房子,别具一格。屋顶那一小方洞,更是神秘莫测。我国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童年时,他生活在浙江的乌镇。他住的房子就是这样,屋顶上开着一个小小的窗子。为了这小小的窗子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天窗》。让我们跟随茅盾先生,走进乡下人家,透过天窗看看乡下生活吧!齐读课题。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勾画出不理解意思的词语,并尝试着用适当的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2.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读的字。(2)生自由练读。师指名读。出示句子: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学习多音字“卜”。点拨:“藉”是多音字,在这里读音为jiè。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天窗,快速浏览课文,把它画出来。课件出示要点:“于是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作‘天窗’。追问:大人们为什么要开天窗?自己谈一谈课文,说说理由。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2:碰着大风大雨,或者北风呼呼叫的冬天,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就黑得像地洞似的。大人们开天窗,是为了采光。追问:想象一下,没有天窗,这个屋子里像地洞一样的时候,是怎样的?生想象,指名交流。要点:屋子黑乎乎的,人们会感到无聊、郁闷、压抑、害怕。这个时候有了天窗,也就有了光明,就让人觉得踏实。而这样一方小小的天窗会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活动二:指导书写蝙”和“蝠”是形声字,都是虫字旁。“鹰”字笔画较多,指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第二课时活动三:细品天窗,体会“慰藉天窗对于大人们来说是可以采光、通风的,在孩子心中,这小小的天窗又有着怎样特殊的意义?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要点:“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慰藉”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慰”的意思。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慰藉”的意思:安慰。可相机指导书写“慰藉”二字。教学慰字:“尉”,“尸”表示衣服,“二”表示桌子,“小”是火,表示炭火,“寸”表示手。①“尉”即把衣服铺在桌子上,用火斗熨平。②“慰”表示心口有火,温暖了也就得到了安慰。一起读这句话。(4)“唯一”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独一无二。)设疑过渡: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成为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2.合作探究:(1)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阅读课文4-7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2)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跟小组同学交流你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汇报:第一次: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想出去玩,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二次:晚上,孩子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过渡: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唯一的慰藉”就是唯一的心灵寄托,唯一的自我安慰,再没有别的安慰方式了。难道天窗对孩子们来说真的这么重要吗?接下来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继续交流。聚焦“雨天”:课件出示相关语句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预设:孩子们刚开始的心情是开心、兴奋的,后来的心情是沮丧、失落、无奈的。从“顶喜欢”可以体会到孩子们开心、兴奋的心情,从“大人们偏就不许”和“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可以体会到孩子们沮丧、失落、无奈的心情。2.指导朗读:是啊!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多么令人沮丧啊!你能把这种失落、无奈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3.此时,大人们也被困在了屋子里,他们透过天窗能看到什么呢?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读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来。4.学生读、画后集体交流。预设:大人们看到的:外面的世界风雨交加,天空中电闪雷鸣。而小朋友看到的: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想到的: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朋友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景色,是实写;想象到的部分是虚写,不是真是存在的。5.过渡:同学们都说得很好!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雨中的情景吧!大人们和孩子们看到的有什么不同?要点:小孩子眼中的事物显得更加有趣。雨,就像一个凋皮的孩子,长着一双小脚会卜落卜落跳。很开心,很快乐。闪电会偷偷地看,会很快地看,就像雷公电母睁开了眼睛一扫而过看了一眼这个人间。调皮劲儿十足。6.“扫荡”给你怎样的感觉?(课后题)原指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可在文中却指风雨雷电的威力十分强大,指外面的风雨猛烈,威力势不可挡。7.大人们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孩子们就不一样了,他们还有想象。他们想象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这世界。请你想象,说一说。(可以根据事物的形态、形成的过程、带来的结果等方面想象。)课件出示相关提示,激发学生想象。小结:天窗就是那扇天窗,但是孩子们看天窗时,怀着一颗童心,天窗就带来了乐趣、想象、快乐。此时,天窗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的,但是作者想象到的露天真实感受是实实在在的。此时,天窗是小小的,想象是大大的,此时,我身在天窗内,心却在天窗外。8.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这句话“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课后题)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可以通过想象被无限放大。把自己紧张、刺激、兴奋的感觉集结在一起,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9.怎么理解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作者为什么用“锐利”而不用“丰富”来表达呢?预设:意思是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变得活泼、敏捷。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孩子们一边听风声雨声,一边看雨点闪电,一边想象时,那无比紧张、刺激与兴奋的心情。天窗就像放大镜,放大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调动孩子们各种感官,使他们对风雨的感受更加敏锐、丰富,所以用“锐利”比用“丰富”的表达效果好。指导朗读:读出孩子透过天窗看见光明,看见雨点、闪电时的惊喜;读出孩子们借风雨雷电痛快淋漓地表达出自己被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时的不快。这雨,这风,这雷,这电,语气逐渐急促,语调逐渐上扬,情绪逐渐强烈。聚焦“夜晚”:课件出示: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1.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想一想:当孩子们被大人们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预设:孩子们的心情是不满的、不情愿的。从“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可以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屋内的世界黑暗孤独,孩子们多么向往大自然的生活啊,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期盼成为情感的慰藉。2.此时,透过这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又由此联想到了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7自然段,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在文中画出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事物和由看到的事物联想到的景象。3.学生集体交流。预设:看到的:一粒星,一朵云,掠过的一条黑影。联想到的: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齐读看到的和想到的景象,想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了说明什么。4.你们想不想看看月夜的景色?老师也为大家打开一扇天窗,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的情景吧!5.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这个句子: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6.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还会像什么?预设:女巫的扫帚,魔法师的斗篷……这就叫奇幻。7.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也许还是什么?预设:一片飞舞旋转的落叶、行动敏捷的猫,贪吃的小老鼠……8.孩子们由这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它也许是可爱的黄鹂,也许是漂亮的蝴蝶,也许是勤劳的蜜蜂,可以吗?预设:不可以,因为黄鹂、蝴蝶、蜜蜂这时已经睡大觉了,而蝙蝠、夜莺、猫头鹰是在夜间出来活动的。小结:是的,想象贵在丰富,更难得的是合理。同学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它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提倡要大胆想象,但是同时想象也要合理。指导朗读: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你看,一个小小的天窗让孩子们联想到了许多东西,许多事情。难怪作者动情地说“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请同学们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读一起感受想象的魅力。活动四:揭秘天窗,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写作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被迫离开武汉,到了上海,1928年,30多岁的茅盾,因为时局不稳定,没有工作,只能待在家里,哪也去不了,此时的天窗是他唯一的慰藉,所以写下了这篇散文。2.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呢?预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屋子里一片漆黑,四周严严实实的,再想象自己就是当时被关在屋子里的孩子,此时此刻心情一定很沮丧、失落,而在这时,在黑暗中透出光亮的天窗是我们唯一可以看见外界的渠道,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渠道了,所以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小结:在失落与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一片光明,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无拘无束的想象,把孩子们带进另一个广阔的世界,他们通过想象忘却了之前的失落和无奈,重新找到乐趣,从而获得了安慰。因而,作者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3.课件出示两个关键句,再读。总结:天窗就像是万花筒,给失落、寂寞、失去自由的孩子重新带来了快乐。4.读读第8自然段,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他们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快乐?(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大人们给了孩子们想象的快乐。(2)课后题:这里的“无”和“虚”指透过天窗能看到和听到的世界,“有”和“实”指透过天窗想象的情景。孩子们在下雨时透过天窗看到雨和闪电,可以想象暴风骤雨的情景;透过天窗看到一粒星、一朵云,可以想象满天繁星、无数云影徘徊的情景。虽然天窗很小,可透过它看到的世界却很大。小结: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所以这里的天窗已不仅仅是一块玻璃了,而是一条给予我们无数想象的通道。茅盾喜欢天窗,热爱想象,所以他爱上了文学,也正是文学打开了他与世界沟通的天窗,后来一个普通的水乡孩子成了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打开了一扇天窗,让你们体会到了想象的魅力,希望同学们也像茅盾一样随时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