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大单元7 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_第1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大单元7 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_第2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大单元7 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_第3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大单元7 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_第4页
2025年高考地理复习 第三部分 大单元7 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单元7产业活动与区域发展大单元体系架构太阳辐射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11.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2.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3.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分析4.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区位分析5.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种植方式种植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间作在种植一种主要作物时,见缝插针式地种植一些其他作物,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割但未收割之前,将后一茬作物种入前茬的行间株间。如在棉花尚未收完前种入豌豆,可利用棉花秆作豌豆的支架轮作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有利于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利用,防止某种单一元素被迅速耗尽,而且种植大豆这些作物还有助于恢复土壤中某些重要元素的含量种植方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连作在同一片土地上一直连续不断地种植某一种作物,会使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垄作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槽沟,把庄稼种在垄上,能够增加土壤受光面积,增强土壤渗透性,还有利于排水6.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放性问题的分析思路7.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粮食安全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21.两个角度认识粮食安全内涵(1)稳定地吃饱——数量安全①产量安全:生产上增产、稳产、高产;②储备安全:储备足够多的粮食,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③结构安全:供应结构安全,满足居民饮食结构不断提高的需要;④进口安全:粮食进口的数量与渠道安全;⑤耕地安全:足够数量的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2)有营养地吃好——质量安全①粮食质量安全:绿色、有机、放心;②耕地质量安全:控制工业对土壤的污染;减少农药、化肥残留;维持土壤肥力。2.保证粮食安全的途径途径具体内容供应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储备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质量生产绿色、有机的放心粮技术依靠技术,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治理污染等3.耕地“非粮化”工业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31.“工业区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2.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的关系工业联系既可能导致工业集聚,也可能导致工业分散。工业集聚的结果是形成了工业地域,工业分散则加强了工业的地域联系。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其产生的核心是降低成本,争取最大利润。具体如下:3.不同的工业生产模式(1)不同区域的工业生产采取分工与协作的方式:就是同一区域不同城市发展不同工业部门或工业产业链的某个环节。①分工:为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行分工。②协作:生产的是零部件或半成品,需要生产协作。③目的: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2)某区域工业采取模块化生产①模块化生产模式的含义: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分散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其实质是将原来经技术标准化的产品进一步分解和整合,侧重点是对多级产品模块的标准化。②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的原因:当地生产受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生产的难度大或者工业生产工序复杂,需要零部件多,可以组装的,先在全球各地进行分散生产,然后再到施工地或生产地集中进行组装。③采用模块化生产模式的意义:避开不利条件(尤其是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少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难度;充分利用各地优势,不同区域的工厂同时生产,可缩短工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产业转移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41.目的: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2.一般规律产业门类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最后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工业由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例如,钢铁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从能源到原料再到交通、市场的变化,导致钢铁工业的区位不断发生空间上的转移劳动密集型工业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污染严重的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资金、技术主要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原料等一般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3.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4.我国工业“走出去”的影响

对我国的积极影响对外国的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建厂利用国外的能源、原料;开拓国外市场;避开贸易壁垒;劳动力、土地价格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提高自给能力到发达国家建厂避开贸易壁垒;利用国外优越的投资环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国内就业压力服务业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51.影响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是服务业布局和发展的前提,为服务业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空间场所。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因素对服务业的制约作用在不断削弱。2.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3.服务业空间布局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61.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及表现2.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1)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2)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3)产业结构中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4)以微笑曲线寻求产业的升级路径:微笑曲线中游环节是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上游环节是研发,下游环节是营销,附加值高。产业结构高级化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3.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应对措施(1)针对第一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般是因地制宜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主要考虑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利用优越地理位置发展加工、物流产业等。(2)针对第二产业比重大的产业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组成,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市的服务质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71.评价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开发条件角度评价思路资源条件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及组合、质量(高低)等方面评价开采条件是否能进行露天开采,若不能露天开采,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评价市场条件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评价交通条件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评价角度评价思路劳动力从数量(多少)、素质(高低)等方面评价基础设施从是否完善等方面评价资金、技术从资金多少、技术水平高低等方面评价区域自然条件从气候、水文、地质等对生产、开发的影响方面评价2.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阶段面临的问题问题成因影响资源枯竭对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采掘工业和矿产品加工业衰退产业结构单一过度依赖资源开采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环境污染资源加工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生活质量下降;新兴产业入驻少生态破坏资源开采破坏植被,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影响居民出行安全;影响农业发展3.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大概念考向突破考向81.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2.交通运输建设的作用或意义(宏观角度)经济意义①交通可以使生产要素(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输越便利,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少、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越大;②便利的交通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③交通运输本身就是重要的产业,建设交通线路、站点会直接带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社会、政治意义①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区域交通发展;②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③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④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收入,有利于加快边远偏僻地区致富的速度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③促进区际联系,加强区际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3.交通运输的影响(微观角度)自然环境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引发洪涝灾害;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③北极航道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极地地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农业商品农业(如鲜花、蔬菜、乳制品等)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建设和延伸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自给农业对交通运输要求较低工业为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工厂沿海、沿江、沿港口及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带布局;高新技术工业临航空港布局聚落聚落空间形态一般沿交通干线延伸或扩展,交通线的发展变化可以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交通线的衰落影响聚落变迁商业商品流通的运输需求使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沿交通干线分布4.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1)要综合考虑交通运输布局的多条原则(2)要具体考虑交通运输布局的“低、高、大、小”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