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4 专题9 实践活动探究 讲义_第1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4 专题9 实践活动探究 讲义_第2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4 专题9 实践活动探究 讲义_第3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4 专题9 实践活动探究 讲义_第4页
2025高考地理复习 第一部分 素养4 专题9 实践活动探究 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山东地理)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下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1~2题。1.F岛的位置可能是()A.12°N,61°W B.12°N,121°WC.20°N,61°W D.20°N,121°W2.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A.甲岛 B.乙岛C.丙岛 D.丁岛(2024·广东地理)距今约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30°41′N,104°01′E)是古蜀国时期的一处大型聚落遗址。在该遗址祭祀区的东部,有一处九柱建筑基址,其9个柱洞呈“田”字形分布。研究发现,这些柱洞分布具有一定的天文属性。图1为“九柱建筑的复原示意图”;图2示意该建筑柱洞平面分布及当时冬至日的日出方位。据此完成3~4题。3.如果当时祭祀人员站在图2中的D5处,他在夏至日看到的日出方位位于()A.D5→D6连线方向B.D6和D9之间C.D5→D9连线方向D.D8和D9之间4.已知3000年前的黄赤交角比现今大,与现在遗址地居民相比,则当时金沙先民在()A.春分日看到日出时间更早B.夏至日经历更长的夜长C.秋分日看到日落时间更晚D.冬至日经历更短的昼长地理实践力是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图解如下:1.地理实验一般而言,地理实验大多借鉴物理学和化学的具体实验方法,对于一些较小尺度的地理事象,可以在室内进行变量控制实验,通过干预变量影响实验结果,如人工模拟降水冲蚀土壤,可以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漫长的地貌演变过程;有些时空尺度更大的地理现象,过程更为复杂,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重现,可以开展虚拟地理实验研究,如利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和仿真技术,生成虚拟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事象,通过控制某些参数、规则或条件模拟地理过程,获取和验证地理知识。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主要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需要遵循科学研究的规范和环节进行操作,如下图:需要注意的是,模拟实验无法完全还原真实的地理事象,只能大致地进行模拟,主要目的是验证原理,可能个别结论并不科学,要注意辩证分析。2.自然地理考察自然地理考察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及要素进行实地观察、测量、描述和分析的活动,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野外考察中,人们可凭借感官或利用简单的工具和仪器,对地理要素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野外定向,高程、风向、风速、水温等要素测量,野外宿营,岩石标本采集,地质罗盘使用,土壤剖面制作等。以“野外定向”为例,具体如下:(1)借助太阳视运动规律①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时间二分日夏半年冬半年昼夜长短状况昼=夜昼>夜昼<夜日出时刻(地方时)6时早于6时,夏至日最早晚于6时,冬至日最晚方位正东方东北方东南方日落时刻(地方时)18时晚于18时,夏至日最晚早于18时,冬至日最早方位正西方西北方西南方特别提醒春秋分时,全球各地地方时6时太阳位于正东、18时位于正西;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地方时6时太阳位于东偏北方向,18时太阳位于西偏北方向。②判断正午太阳方位:正午太阳方位需看太阳直射点和观测者所在纬度的相对南北方向。太阳直射点位于观测者偏南纬度,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测者所在纬度,正午太阳位于正上方;太阳直射点位于观测者偏北纬度,正午太阳位于正北。③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以北半球为例)地区视运动轨迹北极点北极圈内北极圈上北温带(以40°N为例)北半球热带赤道④太阳视运动与影子的关系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大小呈负相关,日出时影子最长,之后变短,正午时最短,随后变长,日落时达最长;太阳直射点上无影子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影子移动方向与太阳视运动方向相反(2)借助月相月相时间与太阳的角距离同太阳出没的比较月出上中天月没夜晚可见月亮时间新月初一0°日、月同升同落清晨正午黄昏整夜看不见上弦月初七、初八东90°月比日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半夜可见满月十五、十六180°月升日落月落日升黄昏半夜清晨整夜可见下弦月廿二、廿三西90°月比日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可见简单说就是“农历上半月上半夜可以在西方看到西边亮的上弦月,下半月下半夜可以在东方看到东边亮的下弦月”,可记为“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3)借助北极星夜间可通过北斗七星找北极星,即将北斗勺口两星的连线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北极星方向即为北方。如下图所示:(4)借助身边事物或器物①利用植物长势和树干断面的年轮:向阳面枝繁叶茂,背阴面青苔多;向阳一侧光热条件较好,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宽度相对较大。②根据民居和屋顶太阳能板的朝向,可大致判别南北方向。③利用智能手机自带的指南针或罗盘定向。(5)借助地图①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利用周围明显的地形地物,转动地形图,使图中位置与实景位置吻合,完成定向。3.人文地理调查人文地理调查是指有目的地收集人文现象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阐明人文现象状况及其规律的一种实践活动。人文地理调查包括资料收集、记录和后期整理三个阶段,在调查中,针对不同的人文景观,选择适当的方法,有助于理解所学知识和发现新的人文现象。如调查京杭大运河,可确定“线路的时空演变”主题,具体如下:(2024·河南南阳期末)某校学生团队利用暑假到四川峨眉山进行研学实践。团队分若干小组,下表为某6人小组申领的任务清单。据此完成1~2题。任务类型自然地理类项目任务区域峨眉山金顶景区冷杉林区域,海拔范围约3000~3077米调查内容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为研究该区域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撑调查方法样方法:样方也叫样本,是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进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时,通常从研究区域内实地抽取若干个样方,通过统计其平均值来表征该研究区域内整个群落调查时间半天调查分工每2人负责一个样方内全部植株数据采集数据采集1.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并按时完成调查任务,下列样方选址的区域最合理的是()A.人类干扰少的自然林区B.野生动物较多的地区C.交通比较完善的地区D.地势陡峭的悬崖峭壁区2.结合该研学活动调查内容,数据采集时除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你认为还要采集哪些信息()①植株的数量②高度和粗细③地理位置④植株覆盖面积⑤土壤厚度⑥野生动物数量A.①⑤⑥ B.③④⑤C.①②④ D.②③⑥(2024·吉林长春模拟)洪湖位于湖北省东南部,是典型的浅水湖泊,2000年成为湖北省首家湿地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野菰是洪湖沿岸呈环带状分布的多年生优势挺水植物。某科研团队对洪湖湿地野菰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实地调查,在调查时选择洪湖湿地核心保护区试验基地和居民岛野菰生长良好的群落为典型样地进行调查采样。下表示意该科研团队调查发现的野菰的现存生物量和现存碳储量。读表,完成3~4题。项目生物量/(kg·m-2)碳储量/(kg·m-2)试验基地居民岛平均试验基地居民岛平均地上部分0.61±0.030.89±0.070.75±0.140.27±0.020.39±0.030.33±0.06地下部分1.30±0.581.64±0.041.47±0.380.57±0.260.73±0.020.65±0.17合计1.91±0.482.53±0.382.22±0.470.84±0.211.12±0.170.98±0.213.洪湖沿岸野菰碳储量地下部分均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竖根下扎较深 B.根系庞大稠密C.根茎全年都有 D.横根延伸较远4.导致居民岛野菰生物量高于试验基地的主要因素是()A.水域深度 B.水体营养状况C.鱼虾数量 D.波浪大小(2024·福建莆田模拟)北斗七星辨识度极高,常被古人用来测算时节。下图示意使用星晷定时:通过晷盘中央孔看向北极星,旋转指针直到与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两星延长线重合,此时指针在晷盘上所指刻度即为当地时间。我国古代文献《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则是通过每天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指向来判定季节。据此完成5~6题。5.使用星晷定时,3小时后再次测算,指针将会较之前位置()A.顺时针旋转45° B.顺时针旋转90°C.逆时针旋转45° D.逆时针旋转90°6.每天夜晚固定时间观察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变迁相关,主要是因为()A.地球自转速度的年变化B.太阳日和恒星日不同步C.地球公转速度的年变化D.回归年和恒星年不同步真题体验1.A2.C[第1题,F岛上的人“没有”影子,即太阳直射F岛,是当地正午时刻(12:00),由北京时间为8月21日00:04可推断,F岛经度是61°W,排除B、D;8月21日距离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相差一个月,距离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相差两个月,可推知太阳直射点距离赤道更近,选A。第2题,F岛位于北半球,该日直射该岛所在纬度,正午过后的太阳开始向西北方向移动,所以下午的日影朝向东南方向,即船向东南方向前进,是丙岛,选C。]3.B4.D[第3题,根据指向标可知,正东方向大约位于D5→D9。冬至日日出方位位于东南方向,夏至日日出方位与冬至日日出方位关于正东方向对称,即夏至日日出方位为东偏北方向,应位于D6和D9之间,选B。第4题,黄赤交角较大,回归线的纬度较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长、夜更短,B错误、D正确;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该地日出日落时间不会发生变化,A、C错误。故选D。]预测演练1.A2.C[第1题,为保证样方取样的科学性,应选择在人类活动干扰少的自然状态下的区域进行,提高数据的可靠性,A正确;本次研学活动主要研究对象是植物,与野生动物关系不大,B错误;交通完善的地区,虽然利于到达,方便采集,但被人类活动干扰太大,数据不准确,C错误;地势陡峭的悬崖峭壁区最易保留自然状态,但地势陡峭不利于植被生长,且难以到达,危险程度高,D错误。第2题,根据活动内容:要调查冷杉林林下自然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林下灌木、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数量及优势物种)、垂直结构(垂直分层)、水平结构(植株大小、覆盖度)等,所以除了植株编号、物种名称外,还需要调查物种丰富度(即数量)、垂直结构和植株大小(即高度和粗细)、覆盖度(即覆盖面积),①②④正确。故选C。]3.B4.B[第3题,结合表格信息可知,洪湖沿岸野菰碳生物量地下部分远多于地上部分,因此可推知野菰根系庞大稠密,因此碳储量地下部分高,B正确;竖根下扎较深、根茎全年都有、横根延伸较远均不能说明地下生物量多,因此均不是碳储量地下部分均较高的主要原因。第4题,试验基地位于洪湖湿地核心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