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_第1页
第25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5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_第3页
第25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_第4页
第25课《文言文二则》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文言文二则【经典永流传】【锦书】

【微赏】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这句话指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夯基厚积致远两小儿辩日1.字音曰()

盘盂()

沧沧凉凉()孰()

探汤()

多知乎()yuēyúcānɡshútànzhì2.重点词语(1)孔子东游

东:____________________(2)见两小儿辩斗

辩斗:__________(3)问其故

故:__________(4)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_____

去:_____(5)而日中时远也

日中:_____(6)日初出大如车盖

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________

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争辩,争论缘故,原因认为距离正午古代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到,到了盘和盂。用来盛食物和水的器皿(8)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为:___(9)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沧凉凉:_____(10)及其日中如探汤

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1)孔子不能决也

决:__________(12)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

为:__________

汝:___

知:____________是寒凉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开水分辨,判断谁同“谓”,说你同“智”,智慧3.翻译句子(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译文: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孔子不能决也。译文:孔子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3)孰为汝多知乎?(倒装句)译文:谁说你智慧多呢?

4.默写(1)孔子东游,_________________,问其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中时远也。

(3)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笑曰:“_________________?”

见两小儿辩斗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日初出沧沧凉凉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孰为汝多知乎5.划分朗读节奏(1)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__________6.文学文化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_____________、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_______家人物,郑国人。

日初出/大如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民间故事道曹冲称象1.字音哀()

少聪()察

岐嶷()称物()

载之()

校()āishàonìchēnɡzàijiào2.重点词语(1)少聪察岐嶷

少:_______

岐嶷:_____________(2)智意所及

智意:_____(3)曾致巨象

致:________(4)访之群下

访:_____(5)咸莫能出其理

咸:___

出:_____

理:_____年少时形容年幼聪慧智谋送,送达询问都说出方法(6)而刻其水痕所至

至:________(7)则校可知矣

校:_____(8)太祖大悦

悦:_____(9)即施行焉

即:__________

焉:_______到,到达计数喜悦立刻,马上语气词3.翻译句子(1)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译文: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智谋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一个成年人。

(2)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译文: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3)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译文: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到达的船的位置做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到达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一下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4.划分朗读节奏(1)邓哀王冲字仓舒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祖大悦即施行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学文化常识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邓哀王”是曹冲的谥号,曹冲字_________,是东汉末政治家_________之子。《三国志》编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西晋历史学家。

邓哀王/冲/字仓舒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仓舒曹操陈寿承祚聚焦探本究源两小儿辩日1.[概括观点]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理角度]两小儿的说理角度分别是什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判断]“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一儿从大小角度(视觉)看问题。

另一儿从人对阳光的感受(触觉)看问题。

不能。因为这是当时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说明一个人懂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4.[理解寓意]本文是一则寓言,你如何理解它的寓意?答:示例:(1)从“辩日”的角度,可以认为本文在寓示一个道理: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现象,也可能包含我们不知或不确知的道理、知识,需要关注、深思。

(2)从“小儿”和“孔子”的角度,本文可以这样理解:只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有独特的发现、独到的思考;学识渊博、名高望重的孔子能在两个小孩子面前坦率承认自己有所不知,贯彻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而不是故作高深或恼羞成怒,的确令人敬佩。

曹冲称象1.[内容理解]文中哪些话概括赞美了曹冲年幼却聪明过人?答: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2.[理解概括]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答:

(1)赶象上船。(2)在船的水痕处做标记。(3)把大象赶上岸,朝船上装其他物品。(4)物品重量到达标记处的时候,统计物品的重量。

3.[表现手法]为了突出曹冲的聪慧过人,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

(1)对比手法,太祖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群臣“咸莫能出其理”的不知所措,与曹冲陈述自己方法时的思路清晰相对比。

(2)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群臣“咸莫能出其理”的不知所措属于侧面描写,曹冲陈述出自己方法的思路清晰属于正面描写。

4.[拓展延伸]曹冲是历史上著名的聪慧少年,我国古代历史上这样的少年还很多,请列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答:示例:孔融让梨;谢道韫咏雪。

基础型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孔子东游(出游)B.时孙权曾致巨象(送,送达)C.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D.即施行焉。(立刻,马上)精练旗开得胜C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问其故

太祖欲知其斤重B.我以日初出远

称物以载之C.有若成人之智

置象大船之上D.而刻其水痕所至

而日中时近也C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见/两小儿辩斗B.太祖/欲/知其/斤重C.咸/莫能/出其理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4.下列对文中人物性格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两小儿善于观察B.两小儿说话有理有据C.曹冲虽然年龄小,但他善于思考分析问题,聪明过人。D.曹冲的聪明,反衬了群臣的蠢笨无知,面对问题时不知所措。D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判断有相同的地方,即认为一天之内,太阳离人有远近之分。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刚出来的太阳比作车盖,说明此时的太阳大;把盘盂比作中午的太阳,说明此时的太阳小。C.《曹冲称象》语言生动,层次分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了曹冲的聪慧形象。D.“太祖大悦”是曹操被曹冲的称象方法感染,为曹冲的聪明智慧而乐。B发展型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3分)

【甲】《两小儿辩日》(略)

【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敦风义

敦:重视B.其人亡

亡:逃跑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距离D.及日中则如盘盂

及:到,到了B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蔡璘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璘“重诺责,敦风义”。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说,朋友之间的信任要铭记在心间,而不是写在纸上。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璘的诚实守信,重义轻财的品质。B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哪里有寄存千两白银却不立票据的人呢?

9.乙文的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文章哪里体现了“坚”字?(3分)答:蔡勉旃在友人死后,召他儿子来取白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但蔡勉旃仍“卒辇而致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8分)晋明帝数岁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①消息,潸然②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④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