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_第1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_第2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_第3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_第4页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方案TOC\o"1-2"\h\u18731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 3321441.1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 3279281.2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与挑战 3232461.2.1现状 3300641.2.2挑战 328716第二章工业废水分类与特性 4323212.1工业废水的分类 4324022.1.1按行业分类 4198722.1.2按性质分类 4167442.2工业废水的特性分析 542012.2.1物理特性 5319402.2.2化学特性 5251622.2.3生物特性 5199422.3工业废水处理难点与关键点 588902.3.1处理难点 5227112.3.2处理关键点 526376第三章废水预处理技术 65533.1物理预处理方法 665843.2化学预处理方法 698953.3生物预处理方法 66579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 729945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728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76466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 810707第五章化学处理技术 82645.1化学氧化法 8189115.2化学还原法 821505.3化学沉淀法 913401第六章物理处理技术 986616.1过滤技术 9198616.2蒸馏与蒸发技术 10218056.3吸附技术 1010129第七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 1060977.1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10266207.1.1技术概述 10202637.1.2生物处理技术 1090427.1.3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160817.1.4膜处理技术 11322137.2废水回用技术 11324867.2.1技术概述 11106167.2.2再生水制备技术 1124037.2.3水处理剂的应用 11204667.2.4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 11311687.3废水回用案例分析 11129477.3.1案例一:某工业园区废水回用项目 1264847.3.2案例二:某城市生活废水回用项目 12219057.3.3案例三:某火电企业废水回用项目 128912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 12314578.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原则 1287538.1.1符合国家法规与标准 1243288.1.2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12320628.1.3经济合理 1270348.1.4安全可靠 12125408.1.5便于维护与管理 1246098.2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调试 13296328.2.1建设流程 13173558.2.2施工管理 13104348.2.3设备安装 1371128.2.4调试运行 13146898.2.5验收 13100538.3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13188118.3.1运行管理目标 1380358.3.2运行管理制度 13101148.3.3运行监测 13295268.3.4设备维护与保养 1377308.3.5安全生产 134498.3.6环保设施升级改造 1415646第九章环保行业政策法规与标准 14249859.1国家环保政策法规 1457349.1.1法律体系概述 14244389.1.2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14149229.2行业标准与规范 14201439.2.1行业标准体系 14170949.2.2主要行业标准与规范 14233249.3环保行业监管与执法 15232929.3.1监管体系 15196219.3.2执法手段 15327679.3.3监管效果 1530819第十章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551810.1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151279710.2水资源保护措施 151127710.2.1完善水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15363910.2.2加强水资源管理 153157910.2.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161099710.2.4保护水生态环境 162490410.3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摸索 161237910.3.1优化水资源配置 162680110.3.2发展循环经济 16715510.3.3强化水资源科技创新 161806410.3.4增强公众水资源保护意识 16第一章工业废水处理概述1.1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已成为水资源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工业废水处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性的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废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减轻水资源污染压力。(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工业废水处理,部分废水可以回用或达标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3)保障人民健康:工业废水处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对人民生活饮用水的威胁,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4)促进可持续发展:工业废水处理是实现绿色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升我国工业的整体竞争力。1.2工业废水处理的现状与挑战1.2.1现状我国高度重视工业废水处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和处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建设了一批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提高了废水处理能力。(2)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进行了多次修订,促使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3)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我国已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为废水处理提供了有力支持。1.2.2挑战尽管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以下挑战:(1)工业废水排放量大: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工业废水排放量仍在增加,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压力。(2)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部分工业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不佳,废水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发挥。(3)监管不到位:工业废水处理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企业违法排污现象依然严重。(4)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不足,与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5)水资源保护意识不足:部分企业对水资源保护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针对上述挑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处理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水平,推动技术创新,提升工业废水处理能力,为实现水资源保护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工业废水分类与特性2.1工业废水的分类工业废水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根据废水产生的行业和性质,工业废水可分为以下几类:2.1.1按行业分类(1)纺织印染废水:主要包括纺织、印染、整理等工序产生的废水。(2)化工废水:包括石油化工、煤化工、农药、制药等行业的废水。(3)食品加工废水:包括食品饮料、肉类加工、水产加工等行业的废水。(4)机械加工废水: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的废水。(5)造纸废水:包括制浆、造纸、废纸回收等工序产生的废水。(6)电镀废水:包括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行业的废水。2.1.2按性质分类(1)酸性废水:pH小于7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电镀等行业。(2)碱性废水:pH大于7的废水,主要来源于造纸、纺织等行业。(3)含油废水:含有大量石油类物质的废水,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机械加工等行业。(4)含盐废水:含有较高浓度盐分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化工、食品加工等行业。2.2工业废水的特性分析2.2.1物理特性工业废水的物理特性主要包括温度、颜色、气味、悬浮物等。不同行业的废水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纺织印染废水颜色较深,食品加工废水气味较大等。2.2.2化学特性工业废水的化学特性主要包括pH值、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悬浮物(SS)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是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依据。2.2.3生物特性工业废水的生物特性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的含量。这些微生物的存在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2.3工业废水处理难点与关键点2.3.1处理难点(1)废水成分复杂:工业废水含有多种污染物,成分复杂,难以单独采用一种处理方法达到理想效果。(2)水质波动大:工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水质波动较大,给处理带来一定难度。(3)处理成本高: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要求高,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2.3.2处理关键点(1)预处理: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去除悬浮物、油类等污染物,降低后续处理难度。(2)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降低废水中的COD、BOD等指标。(3)深度处理: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处理效果。(4)资源化利用:将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废水排放,降低环境污染。第三章废水预处理技术废水预处理技术是工业废水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改善废水水质,为后续深度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废水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预处理方法、化学预处理方法和生物预处理方法。3.1物理预处理方法物理预处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对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去除悬浮物、油脂、重金属等污染物的目的。常见物理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格栅:通过设置格栅拦截废水中的大块悬浮物,如毛发、纤维、塑料等,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设施。(2)筛网:利用筛网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较小颗粒的悬浮物。(3)沉砂池:利用废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然沉淀,将其从废水中分离出来。(4)气浮法:通过向废水中通入微小气泡,使悬浮物粘附在气泡上浮至水面,实现悬浮物的去除。(5)离心分离:利用离心力将废水中的悬浮物与水分离。3.2化学预处理方法化学预处理方法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其浓度。常见化学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混凝沉淀:向废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悬浮物凝聚成絮体,再通过沉淀或气浮法去除。(2)中和:通过投加酸或碱,使废水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中和,降低废水的pH值。(3)氧化还原:通过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使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4)吸附:利用吸附剂(如活性炭)对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去除这些污染物。3.3生物预处理方法生物预处理方法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常见生物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好氧生物处理:利用好氧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条件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2)厌氧生物处理:在缺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3)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活性污泥混合,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有机物。(4)膜生物反应器:将生物处理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利用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同时实现固液分离。第四章生物处理技术4.1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氧化分解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具有效率高、运行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摄取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生物质。主要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将废水与微生物混合,使微生物在悬浮状态下与有机物充分接触,通过生物化学反应降解有机物。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保持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活性,通常采用曝气设备向反应器内提供充足的溶解氧。4.2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降解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具有处理效率高、能耗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产生生物质。主要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包括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滤池(AF)和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等。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是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废水从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污泥层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厌氧滤池(AF)则采用固定填料,使微生物附着在填料上,废水从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生物膜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4.3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生物膜法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膜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物化学降解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等优点,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生物膜法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转盘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法等。生物转盘法是将废水与微生物生物膜接触,通过旋转盘片使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将废水与微生物生物膜接触,通过曝气设备提供溶解氧,促进生物膜的生长和有机物的降解。生物滤池法是一种固定床生物膜反应器,废水从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生物膜接触,实现有机物的降解。该方法的关键在于保持生物膜的活性,防止生物膜过度生长和堵塞。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废水性质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生物膜法处理技术。第五章化学处理技术5.1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氧化剂,利用氧化剂的氧化性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氧化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含有生物难降解物质、有毒有害物质以及难以生物处理的有机物废水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臭氧、过氧化钠等。化学氧化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氧化剂的选择与制备:根据废水中的污染物性质及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并对其进行制备。(2)氧化反应:将氧化剂与废水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3)氧化产物的分离与去除:氧化反应后,将氧化产物与废水分离,并通过进一步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去除。5.2化学还原法化学还原法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还原剂,利用还原剂的还原性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还原成无害物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硝基化合物等废水方面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常用的还原剂包括硫酸亚铁、亚硫酸钠等。化学还原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还原剂的选择与制备:根据废水中的污染物性质及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还原剂,并对其进行制备。(2)还原反应:将还原剂与废水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反应。(3)还原产物的分离与去除:还原反应后,将还原产物与废水分离,并通过进一步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去除。5.3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通过向废水中加入沉淀剂,使废水中的污染物以固态形式沉淀出来,从而实现废水净化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悬浮物等废水方面具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常用的沉淀剂包括硫酸钡、氢氧化铁等。化学沉淀法的处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沉淀剂的选择与制备:根据废水中的污染物性质及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并对其进行制备。(2)沉淀反应:将沉淀剂与废水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3)沉淀产物的分离与去除:沉淀反应后,将沉淀产物与废水分离,并通过进一步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方法去除。,第六章物理处理技术6.1过滤技术过滤技术是一种利用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物截留,从而实现废水净化的物理处理方法。过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普通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如砂、砾石等)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2)微孔过滤:通过具有微孔结构的过滤介质(如纤维滤料、活性炭等)对废水进行过滤,去除细菌、病毒等微小颗粒。(3)超滤:利用半透膜对废水进行过滤,实现对大分子有机物、微生物等污染物的去除。(4)纳滤:在超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过滤精度,实现对重金属离子、染料等污染物的去除。6.2蒸馏与蒸发技术蒸馏与蒸发技术是利用废水中的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沸点差异,通过加热使废水中的有机物、盐分等挥发,从而实现废水净化的物理处理方法。(1)蒸馏:将废水加热至沸腾,使水蒸气挥发,然后通过冷凝器将水蒸气冷凝成水,从而实现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2)蒸发:通过加热使废水中的水分蒸发,浓缩废水中的有害物质,然后进行进一步处理。蒸发技术可分为自然蒸发和强制蒸发两种。6.3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废水净化的物理处理方法。吸附剂主要包括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1)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功能,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异味、色素等污染物。(2)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选择性吸附功能,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3)沸石吸附:沸石具有独特的孔结构,能够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磷等污染物。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物理处理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投资较小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废水性质和排放标准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通过对过滤技术、蒸馏与蒸发技术以及吸附技术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我国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持。第七章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7.1废水深度处理技术7.1.1技术概述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是指在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或回用要求。该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以及膜处理等技术。7.1.2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等。这些方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物质。研究者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强化技术,通过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剂,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7.1.3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离子交换、电解、高级氧化等。这些方法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其中,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氧化能力强、降解速度快的特点,在废水深度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7.1.4膜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这些方法利用膜的筛选作用,将废水中的污染物截留,从而达到深度净化的目的。膜处理技术在废水回用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但膜污染和膜寿命问题仍需解决。7.2废水回用技术7.2.1技术概述废水回用技术是指将经过处理的废水重新用于生产、生活或其他领域的技术。废水回用不仅可以减少新鲜水资源的使用,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废水回用技术主要包括再生水制备、水处理剂的应用、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等。7.2.2再生水制备技术再生水制备技术主要包括膜处理、离子交换、电渗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制备出符合回用要求的水质。再生水制备技术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7.2.3水处理剂的应用水处理剂主要包括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等。这些水处理剂可以改善废水处理效果,提高回用水的质量。合理选择和使用水处理剂,对废水回用具有重要意义。7.2.4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水质监测与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水质在线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等。通过对回用水的实时监测和自动控制,保证废水回用过程中的水质稳定。7.3废水回用案例分析7.3.1案例一:某工业园区废水回用项目某工业园区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膜处理等技术,对园区内企业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回用标准,用于园区内绿化、道路冲洗等。该项目实现了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新鲜水资源的使用。7.3.2案例二:某城市生活废水回用项目某城市采用膜处理技术,对生活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回用标准,用于城市绿化、景观用水等。该项目有效缓解了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7.3.3案例三:某火电企业废水回用项目某火电企业采用离子交换、电渗析等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回用标准,用于锅炉补给水、冷却水等。该项目降低了企业的水耗,减轻了废水排放压力。第八章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8.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原则8.1.1符合国家法规与标准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环保法规、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处理效果满足排放要求。8.1.2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同时考虑实际运行条件,保证设施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和稳定性。8.1.3经济合理在设计废水处理设施时,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平衡。8.1.4安全可靠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注重安全性,保证设施在正常运行和异常情况下均能保持稳定、可靠。8.1.5便于维护与管理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应考虑维护与管理的便捷性,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施运行效率。8.2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调试8.2.1建设流程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项目立项、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施工监理、设备安装、调试运行、验收。8.2.2施工管理在废水处理设施建设中,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8.2.3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和施工图纸进行,保证设备安装正确、牢固、安全。8.2.4调试运行废水处理设施在建设完成后,应进行调试运行,以检验设施的处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8.2.5验收废水处理设施调试运行合格后,应及时组织验收,保证设施达到设计要求。8.3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8.3.1运行管理目标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设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稳定、排放指标达标。8.3.2运行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废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8.3.3运行监测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水质、水量、设备运行状况等。8.3.4设备维护与保养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8.3.5安全生产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安全生产管理,保证运行过程中的人员安全和设备安全。8.3.6环保设施升级改造根据环保要求和技术进步,定期对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效果和运行效率。第九章环保行业政策法规与标准9.1国家环保政策法规9.1.1法律体系概述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核心,包括《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9.1.2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国家环保政策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环保目标与任务,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2)建立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污染物排放许可、环保设施“三同时”等制度。(3)强化环保执法与监管,如对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4)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如鼓励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推广合同环境服务等。9.2行业标准与规范9.2.1行业标准体系环保行业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的标准体系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废水处理技术、设备、排放限值、监测方法等方面。9.2.2主要行业标准与规范(1)废水处理技术标准: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废水综合排放标准》等。(2)废水处理设备标准:如《水处理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工业废水处理设备技术要求》等。(3)水资源保护标准: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等。(4)废水监测方法标准:如《水质分析方法标准》、《工业废水监测技术规范》等。9.3环保行业监管与执法9.3.1监管体系环保行业监管体系包括国家和地方两级环保部门。国家环保部门负责制定环保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导地方环保工作;地方环保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环保监管工作,对工业废水处理与水资源保护进行日常监管。9.3.2执法手段环保执法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现场检查:对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