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6-2019 道地药材 第16部分:温郁金_第1页
T∕CACM 1020.16-2019 道地药材 第16部分:温郁金_第2页
T∕CACM 1020.16-2019 道地药材 第16部分:温郁金_第3页
T∕CACM 1020.16-2019 道地药材 第16部分:温郁金_第4页
T∕CACM 1020.16-2019 道地药材 第16部分:温郁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地药材第16部分:温郁金Daodiherbs—Part16: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T/CACM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15部分:台乌药;——第16部分:温郁金;——第17部分:川芎;——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T/CACM1020的第16部分。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浙江寿仙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瑞安市通明温郁金专业合作社、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温州科技职业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志安、任江剑、许冬瑾、乐智勇、李明焱、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何伯伟、沈晓霞、俞旭平、孙健、陶正明、姜武、吴志刚、李振皓、徐靖、胡凌娟、王如伟、姚德中、道地药材第16部分:温郁金T/CACM1020的本部分规定了道地药材温郁金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药材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的干燥块根。多年生草本,植株高约1m;根茎肉质,肥大,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色,芳香;根端膨大呈纺锤状。叶基生,叶片长圆形,长30cm~60cm,宽10cm~20cm,先端具细尾尖,基部渐狭,叶面无毛,叶背无毛;叶柄约与叶片等长。花葶单独由根茎抽出,与叶同时发出或先叶而出;穗状花序圆柱形,长约15cm,直径约8cm,有花的苞片淡绿色,卵形,长4cm~5cm,上部无花的苞片较狭,长圆形,白色而染淡红,先端常具小尖头,被毛;花萼被疏柔毛,长0.8cm~1.5cm,先端3裂;花冠管漏斗形,长2.3cm~2.5cm,喉部被毛,裂片长圆形,长约1.5cm,白色而不染红,后方的一片较大,先端具小尖头,被毛;侧生退化雄蕊淡黄色,倒卵状长圆形,长约1.5cm;唇瓣黄色,倒卵形,长约2.5cm,顶微2裂;子房被长柔毛。花期4月~5月。本草文献有关郁金品种的记载,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郁金、姜黄、蓬莪茂(莪术或速药)都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不仅形态相似,而且在药用部位根茎和块根的采用上互有交叉,古代本草文献对此进行了阐述,例如:宋代《本草图经》就有“不能分别,乃如一物”的评述。因此,在考证温郁第一,植物基原明确。国产姜黄属植物种类并不多,花期和花的抽出部位是分类检索表列出的鉴野中。”所指即为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述与当前的植物分类对应是颠倒的,记载姜黄“其花春生于根,与苗并出,入夏花烂无子”;记载郁金“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本草图经》记载姜黄为“春末方生,其花先生,次方生叶,不结实。根盘屈,黄色,类生姜而圆,有节……八月采根,第二,药用部位明确。唐代《新修本草》记载郁金是否用块根不明确,其描述“末秋出茎,心无实,根黄赤,取四畔子根,去皮,火干之”明显是指姜黄CurcumalongaL.的根茎。根据《本草图经》根茎作为姜黄。《本草图经》记载:“而茂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这是对“温莪术”的部位、形态、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详细描述,与目前生产实际基本相同。唐宋时期的本草文献对于药用部位的记述不可能用现代术语诸如根茎、块根等准确记载,因用根茎、郁金用块根可以追溯到唐代。另外,同一物种温郁金C《本草图经》云:“江浙或有之。三月生苗,在田野培在田野中。《本草图经》还有“温州蓬莪茂”附图,把“江浙或有之”具体化为温州。药用植物专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在记载蓬莪茂时,更冠以“温州”二字,以示道地。在盛用郁金(含莪术、姜黄)的南宋,温州地区已成为郁金(含莪术、姜黄)的重要产地,该药材在温州瑞安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浙江分县简志》记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凿峻的永瑞塘河,促使瑞安成为浙江特产药材温郁金的重要产地,这一情况延续至今。宋代周淙《乾道临安志》记载瑞安是莪术、郁金的主要产地,生产量居全国首位。民国时期《增订伪药条辨》记载:“老郁金虽产四川,近今名称广郁金。所谓川郁金,乃温州产也,色黯黑,形扁亦有心,唯不香耳。”《中药材手册》记载:“川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故又称温郁金,为莪术的附生根;又因其外皮呈灰黑色,故亦称黑郁金。”《中华本草》记载:“温郁金(黑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销全国,主销华东及京津地区。”综上分析,“温郁金”在唐代始见,苏敬的《新修本草》将其归类在姜黄条中。到宋代,则单独有温郁金的形态描述,且有“温州蓬莪茂”之说,足以证明现今温郁金来源于当时所称的“温州蓬莪茂”,并且古今温郁金药用情况基本相似。经过医学家的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瑞安产的郁金(含莪术、姜黄)质量上佳,为道地药材。鉴于温郁金为“浙八味”之一,因此,本标准采纳温郁金称谓。温郁金产地沿革见表1。出处宋今广南(今云南东南部)、江西(包括今江西及广东大部及蜀中者佳……江浙或有之。附端州蓬莪茂和温州蓬莪茂图民国川郁金主产于浙江温州,故又称温郁金,为莪术的附生根;又因其外皮呈灰黑温郁金(黑郁金)主产于浙江瑞安。销全国,主销华东及京津地区温郁金产区最显著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温郁金一般栽培于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以中性或微酸性冲击土或砂壤土为佳,最好是上层疏松、下层紧密的土壤。温州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5%~85.3%;年平均日照时数1313h~1794h;年平均降水量1425mm~1700mm;年平均气温19.8℃~25.2℃,1月最低气温1.2℃,7月最高气温33.8℃,大于或等于10℃积温为3741.3℃~7281.5℃。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温郁金的相关质量规定。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长3.5cm~7cm,直径1.2cm~2.5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1]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22.[2]苏敬等.新修本草(辑复本)[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44-245.[3]唐慎微.重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