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八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一、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政权稳定、社会主义制度稳固等国家根本利益的行为。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1.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3.主体:大多数罪是由一般主体构成4.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根据刑法分则第一章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共有12个罪名。返回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一、背叛国家罪(一)概念与构成特征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1.客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2.客观方面:背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即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这两个方面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构成背叛国家罪。3.主体:特殊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公民,即中国公民。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问题1.《刑法》第102条第2款“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境外机构”,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官方机构;“境外组织”,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团体等组织;“境外个人”,指外国公民、无国籍人,也包括外籍华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主要是指行为人通过或者伙同境外机构、组织、个人与外国相勾结,进行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犯罪活动。2.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危害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即构成本罪。二、分裂国家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国家的主权和统一。2.客观方面: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活动。3.主体:一般主体。通常是窃据党、政、军大权的野心家、阴谋家,或者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影响的人,但也不排除其他人成为这种犯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1.本罪与民族矛盾、纠纷或一般的民族问题的界限。对属于民族情绪、民族矛盾和纠纷等问题,不能当做犯罪来处理。2.本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①对于涉及少数民族成员的普通刑事犯罪或者因民族问题导致的其他犯罪,是什么性质就定什么罪。②与背叛国家罪区别开来。背叛国家罪必须是勾结外国。三、煽动分裂国家罪(一)构成特征及司法实务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国家统一。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的煽动行为。“煽动”,即煽惑、鼓动。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分裂国家为目的。(二)司法实务1.罪与非罪的界限。①将本罪与民族情绪的流露区分开来。②将本罪与一般的乱写、乱画、乱说的行为区分开来。2.本罪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①客观表现不同。本罪是通过从事煽动活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后者是具体组织、策划或者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②主观方面的内容不同。本罪行为人希望他人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后者的行为人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达到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目的。3.本罪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教唆犯之间的界限。①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煽动分裂国家罪在主观方面直接以分裂国家为目的,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教唆犯主观故意的内容是不确定的,只能按照行为人所教唆的具体内容确定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内容。②犯罪形态不同。煽动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煽动分裂国家的行为,即已是本罪的既遂,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教唆犯的犯罪形态适用教唆犯犯罪形态的规定,只有被教唆者实施了被教唆之罪且既遂,教唆者才既遂。四、武装叛乱、暴乱罪(一)概念及构成特征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1.客体: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的统治秩序。2.客观方面: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武装,指一切足以杀伤人命、毁坏财物的工具。“叛乱”、“暴乱”,是指公开进行比较广泛的暴力破坏活动。3.主体: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问题1.本罪与群众性“闹事”的界限。两者在主观目的和客观表现上均有不同。在群众闹事中个别人使用暴力,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扰乱了公共秩序,一般应按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或者毁坏公私财物罪定罪处罚,不能以本罪定罪。但对少数人利用群众闹事进行捣乱破坏,企图使其发展演变成大规模的武装暴力破坏活动的,则属于武装叛乱、武装暴乱活动的一部分,应按本罪处理。2.贯彻区别对待、惩办少数、教育多数的方针。3.、一罪与数罪的界限:在武装叛乱、武装暴乱实施的过程当中,犯罪分子往往同时实施杀人、抢劫、爆炸等其他扰乱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由于这些行为均属于本罪客观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定罪时不应数罪并罚,而只能按此罪定罪。但是如果行为人在武装叛乱、武装暴乱实施的过程当中还实施有其他犯罪行为的,如强奸、诈骗等,则应当数罪并罚。五、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国家的根本政治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组织、策划、实施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1.本罪与分裂国家罪的区别。主观上,前者是要达到最终夺取或者改变中央政府领导权的目标,后者则是局限在割据一方,另立伪政权,对抗中央政权。2.本罪与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客观方面表现不同,本罪可以是暴力,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后罪则要求以武装暴力手段实施;本罪行为人是通过推翻现政权,夺取国家领导权,或从根本上改变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性质的方式来实现犯罪目标,后罪行为人则是造成现政权的统治秩序混乱,与中央政权对抗。六、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行为。“煽动”,是指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煽动、蛊惑。“造谣”、“诽谤”,是指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煽动人们颠覆、推翻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变更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所谓“其他方式”,是指造谣、诽谤以外的其他任何方式。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1.罪与非罪的界限。对于没有犯罪故意但有落后的不满言论;或因一时一事不满,讲了带有攻击、谩骂性的过激言论,或者因对某些政策、措施不理解,进行了错误的评论、贬斥,以及一般政治性错误的言论等,都属于思想或认识问题,不构成犯罪。2.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界限。两罪的主要区别是煽动的内容不同:前罪是以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为其煽动内容;后罪是以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为其煽动内容。七、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有资助实施《刑法》第107条规定的7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行为。“资助”,是指以提供金钱、财物、设备以及其他物质条件或利益,支持、协助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3.主体是境内外机构、组织、个人,也就是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非自然人的机构、组织。“境内机构”,是指机关、团体或者其他工作单位。“境内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境内个人”,是指中国公民。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提供资助是为了帮助被资助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二)司法实务1.罪与非罪的界限。要注意查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本罪中的“资助”,主要是指有形的物质性的支持。如果只是给予精神、宣传舆论等方面的声援和支持,则不构成犯罪。2.本罪与他罪的界限。本罪资助的范围具有特定性,即仅限于刑法规定的上述7种犯罪。如果行为人与被资助人不只是资助与被资助的关系,而是共同策划进行犯罪,只是分工不同,不构成本罪,而应以被资助的犯罪的共犯论。八、投敌叛变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投敌叛变的行为。“敌”,指敌人营垒,包括敌对国家(含这些国家驻我国的外交机构)、敌对势力、敌对组织,也包括敌对分子。投敌叛变的行为表现多样。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中国公民。投敌叛变行为可以是单个人实施,也可以是率领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实施。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二)司法实务1.罪与非罪的界限。行为人在被捕、俘后,向敌人卖身投靠、出卖组织、提供情报或进行其他危害、反对国家的活动的,才构成投敌叛变罪,如果仅仅是被捕被俘,不能认定为本罪。2.与背叛国家罪的界限:①主体不尽相同。前罪中有特殊主体如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等;后罪一般由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身份并有较大政治影响的中国公民构成。②客观方面有所不同。前罪表现为加入敌方营垒;后罪表现为勾结外国,危害我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九、叛逃罪(一)概念及构成特征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必须有叛逃行为,即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国家安全。3.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是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同时也包括掌握国家秘密的其他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目的。(二)司法实务问题1.叛逃罪与非罪的界限。2.叛逃罪与背叛国家罪的区别。3.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的区别。十、间谍罪(一)概念及构成特征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其主要的矛头是指向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间谍活动的犯罪对象,主要是关系着国家安全的国家秘密或情报。2.客观方面表现为进行间谍活动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目的。
(二)司法实务问题1.间谍罪与非罪的界限。2.间谍罪与叛逃罪的区别。二者的主要区别是:①犯罪主体不同。间谍罪是一般主体,而叛逃罪是特殊主体,后者只能由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②客观行为表现不同。间谍罪的行为,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等行为,而叛逃罪的行为则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我国国家安全。行为人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或其代理人的任务的,则应当实行数罪并罚。十一、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所谓“情报”,是指除国家秘密以外的其他一切可被境外机构、组织、人员利用而危害我国安全的情况、资料和消息。2.客观方面表现为为境外机构、组织或者人员窃取、刺探、收买或者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法定的犯罪方法是窃取、刺探、收买或非法提供。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出自故意,即明知是国家秘密或情报而故意为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或非法提供。(二)司法实务1.罪与非罪的界限。查明行为人所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情报。2.本罪与间谍罪的界限。间谍罪必须是为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情报;而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不要求必须是为境外敌对势力提供情报。十二、资敌罪(一)构成特征1.客体是国家安全、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有战时资敌的行为。“战时”,是指在战争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形模型制作美术教学课程
- 2025年中国果啤稳定剂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成品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互联网广告精准投放算法2025年效果评测与智能广告投放平台技术演进报告
- 2025年中国喷火机用气体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双制动电动葫芦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单弓切片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砖厂购销合同协议格式
- 小程序制作合同协议
- 石狮市教师聘用合同协议
- 2024年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课件
- 《建筑工程概算》课件
- 年产16万吨赤藓糖醇项目建议书
- 基层综合治理法律培训课件
- 三轴搅拌桩验收要求
- 2024年云南交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高大支架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跨境数据传输与安全保护
- 制衣厂安全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及排查表
- ISO13485质量管理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