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试卷题库学习资料_第1页
中国心理学试卷题库学习资料_第2页
中国心理学试卷题库学习资料_第3页
中国心理学试卷题库学习资料_第4页
中国心理学试卷题库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心理学史试卷题库单项选择题1.单项情境的知物测验不包括()。A连环测验B形板测验C迷津测验D言语测验答案:D2.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创始人是()A.弗洛伊德B.冯特C.高尔顿D.卡特尔答案:C3.按照摩尔根的说法,人类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文明时期的低级阶段是()A群婚家族B父权家族C单偶制D对偶家族

答案:B4.下列哪种不是人格理论的层次说()

A.二理论说

B.三理论说

C.

四理论说

D.五理论说答案:D中国古代并没有提出人格理论五层次说5.朱熹的说法,气质是指天气地质,或者说,阴阳是气,五行是质。所谓的气质之性即()A天地之性B自然之性C万物之性D五行之性答案B因为人所禀受的天气地质亦即阴阳五行决定的一种人性,人性是天生的来源于自然。人们在平和心境,恬淡自然状态下所生之梦属于中国古代“六梦说”中的哪一梦?()噩梦B.思梦C.平梦D.寤梦答案:C7.“上天”、“太阳”、“月亮”、“星精”、“龙”等都是我们的先民普遍崇拜的事物。但是发展到后期就成了帝王梦的专有象征物。“天梦”、“日梦”和“龙梦”几乎成了帝王梦的专利。那么所谓的天梦是哪一种释梦方式呢?A象征释梦B文字释梦C方位释梦D双人共证答案:A梦章节8.下列哪些不属于中国文化形成的一些重要观念:()A.人性观B.幸福观C.身心观D.命运观答案:B9.下列关于智力与文明/文化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智力是文化形成的源泉和动力。B.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或对生存方式的记载。C.文明或文化是群体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D.文明决定了智力的发展。答案:D现代西方的人格类型理论主要有三种,下列不是的是()T型人格说B.单一类型说C.对立类型说D.多元类型说答案A见第五章。T型人格是一种单一人格。11、明代梅鹰祚撰《字汇》一书,从书法角度认识到“心”字造形的复杂性可见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心”的基本涵义有二:即心脏与精神。以下对该基本涵义理解不正确的是()。从物质构成的角度来看,“心”是物质的。B心脏是本义,精神是衍生义。C“精神”体现在:“心”的涵义虽然涉及到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意志等但是不包括以智力、气质、性格为特征的个性心理。D从心与人的生命的角度考察。《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认为心脏是生命的根本。答案:C见第二章心与心理的文化心理含义解析:精神既包括绝大多数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也包括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气质性格等。12、心的涵义涉及到了心理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以下哪个没有包含在其中()。A.认知过程B.情绪、情感过程C.注意过程D.记忆过程答案:D见第二章心与心理的文化心理含义13、《荀子·非相》篇中根据人们的谈论将人格划分为()。A士君子之辩者,圣人之辩者,神人之辩者B小人之辩者,士君子之辩者,神人之辩者C圣人之辩者,小人之辩者,神人之辩者D士君子之辩者,圣人之辩者,小人之辩者答案:D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14、以下哪个不是面子的特征()A.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和表现B.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C.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D.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评价答案:D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解析:面子是来自他人的主观评价1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孔子认为贤人是不降志、不辱身的人B.荀子最早将孔子看成圣人C.庄子认为真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一切出于自然,自然和人处于和谐统一状态D.佛家所说的“梵”是指宇宙中贯通一切的普通生命答案:B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解析:孟子最早将孔子看成圣人。16、《墨经》上说:“梦,卧而以为然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梦境出现在()。A.慢波睡眠B.快波睡眠C.非快速眼动睡眠D.异相睡眠答案:D见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解析:研究表明,人的梦境,尤其是觉醒后还能回忆起来的梦境是出现在异相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的时相。17、关于“人之难知”的问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无所取征”即内部的心理活动不能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不可能都有外部标志,这就增加了知人的困难。

B,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无常。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已经认识到人的心理与行为本身还会不断变化的。

C,

因为“七似”就曾加了心理测验的困难,使心理鉴别常常发生错误。刘劭将这些可能发生的错误也归纳为七个方面,称为“七缪”

D,三国时的诸葛亮“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表达了他对人心理与行为的表里相乖有深刻的认识

答案:A见第七章中国古代心理测验解析:人心理常常“无所取征”,即内部的心理活动,并非都能在外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不可能都有外部标志,这就增加了知人的困难。18、“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鲍叔牙对管仲的恩惠传为没谈,展现了鲍叔牙强大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同时体现中国古代什么样的智力观:()智力即知识智力即知人智力即聪明智力即知常答案B见第六章传统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19、下列人物关于人性的理论与其他三人截然不同的是()。A、老子B、孟子C、王安石D、墨子答案:B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人性论解析:老子认为,人类真正的本性是素朴的。在他看来,婴儿之性才是人类真正的人性。(白板说)。墨子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显然,一切善恶都是后天经验所致,与先天无关。(白板说)孟子认为,人之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性善论)王安石认为,人性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善恶是情感所导致的。20、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知人测验主要内容的是()。A、测量个体的忠诚度与信度。B、测量个体是否是好色之徒C、测量个体是否廉洁D、测量个体是否具有上进心答案:D见第七章中国古代心理测验21.以下哪项不是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时的质化研究法()A文献法B案例分析法C问卷法D访谈法答案:C见第一章22.宋明两代时,盛行陆王心学。陆九渊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基本前提出发,认为“盖心,一心也;理,一理也。至当归一,精义无二。此心此理,实不容有二。”这说明了()A“心”与“理”是属于不同范畴的概念,万不可合二为一B“心”与“道”属于同一范畴,均可归一,精义无二C“理”与“道”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可互相通用D心理合一,不可分割,离心即无理,离理即无心答案:D见第二章23.我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将面子、命运、恩典看成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而在这三者之中,面子的势力又最大,可见面子在中国人社会心理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以下对面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要面子”这一现象是中国本土特有的B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C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D面子具有情境性与表现性答案:A见第四章24.生物意义上的人无谓善恶,只有加入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有善恶。人类社会善恶并存。这句话与以下哪一观点最像()A性恶,善则为伪,无伪则性不能自美B性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C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水无有不下D性生乎情,有情然后善恶形焉,而性不可以善恶言也答案:B见第五章25.人的心理活动的器官或场所在哪里自古便有争议,以下哪种观点最接近现代科学的观点()A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B五藏皆性情之舍,而灵明发焉,不独心也C灵机记性不在心而在于脑D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答案:C见第四章26.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在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所说的狷者是哪种人格类型?()中间型B、外倾型C、内倾型D、中庸型答案:C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27.下列关于中华文明与传统智慧的说法错误的是()?要了解中华文明,首先必须破解传统中国人是如何解决群体生存问题的。中国古人的智力取向多用在对人的认识和把握方面,而对自然界的把握却相对不够。中国人的智慧很适合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不太适合经商、做生意,不是一种实用的智慧。智力是文化形成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文化中都有人类或民族智慧的成分。答案:C见第六章中华文明与传统智慧28.庄子谈到:一个追求正义像口渴思饮那样急切的人,他背弃正义时也可能会像被烫而退缩那样匆忙,所谓“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说明人的心理与行为()。表里相乖B、似是而非C、无所取征D、变化无常答案:D见第七章中国古代智力测验中人之难知的四个原因29.下列属于象征释梦的是()。卫灵公近痈疽、弥子瑕。二人专君之势,以蔽左右。复涂侦谓公曰:“昔日臣梦见君。”公曰:“子何梦?”曰:“梦见灶君。”公忿然作色曰:吾闻梦见人君者梦见日。今子梦见灶君而言寡人,何也?对曰:“日,并烛天下,一物不能蔽也。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于君也。是以梦见灶君。曾崇范妻,先许聘数人,每至迎亲之夕,其夫辄死。一夕梦人謂曰:“田头有鹿角,田尾有炙,乃汝夫也。”后嫁曾氏方悟。唐高祖起兵夜梦身床坠下,为群蛆所食。智隔禅师解曰:‘公得天下矣,群嘴共食,趋附也。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与启,公宫,未立。景公卒。大尹专权,以兵劫六卿,立启。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卢门之外,已为鸟而集于其上。珠加于南门,尾加于桐门。得曰“余梦美,必立。”未几,六卿谋立得,是为宋昭公。答案:A见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中的释梦方式30.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所接受的是些什么东西;当一个人处于卑贱的地位时,观察他所不为的是些什么事情,这属于中国古代哪种知人测验方法?()九征法B、八观六验法C、五听测谎法D、捭阖术答案:B见第七章中国古代智力测验中人之难知的测验方法31.《黄帝内经》按人秉持阴阳的多少,将人格或气质划分为五种类型,下面哪一个不属于这五个类型的()。A.太阴之人B.少阴之人C.阴阳和平之人D.大阳之人答案:D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解析:《黄帝内经》按人秉持阴阳的多少,将人格或气质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太阴之人、少阴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少阳之人、太阳之人。32.认为,梦是人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他认为觉与梦是“首尾一事”。人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的是()。A.庄子B.王廷相C.熊伯龙D.弗洛伊德答案:B见第8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解析:清代著名学者王廷相认为,梦是人清醒状态下精神活动的延续。他认为觉与梦是“首尾一事”。人在“未寐之前则为思,既寐之后为梦。是梦即思也,思即梦也。”王廷相的这一观点对于破除梦的迷信色彩,破除梦的神秘性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而且与19世纪奥地利释梦大师弗洛德的观点亦不谋而合。33.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人面子的具体运作方式()。A.做面子B.借面子与赊面子C.抢面子与收回面子D.给面子答案:C见第3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解析:做面子、给面子、借面子赊面子、争面子和保全面子。34.下列哪篇文学作品没有借助梦境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的?()A.《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天》C.《长恨歌》D.《短歌行》答案:D见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35.根据摩尔根的理论,人类进化中依次有过五种家族形态:一是血缘家族;二是群婚家族;三是对偶家族;四父权家族(一夫多妻制);单偶制(一夫一妻制)。其中哪一个家族形态是人类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文明时期的低级阶段?()A.群婚家族B.父权家族C.单偶制D.对偶制答案B:见第六章传统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36.《黄帝内经》从五行将人格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贪而不仁,好内恶出,心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人。”性格特点的是哪种类型?()A.金形之人B.土形之人C.火形之人D.木形之人答案:C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37.汉语“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刘向《说苑·指武篇》纪晓岚《四库全书》《文化的心理学:课程讲义》答案:B见第一章中国文化心理学导论38.人格的层次说不包括()。人格二层次说人格三层次说人格四层次说人格五层次说答案:D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39.高尔顿在()创设了一个人类测量实验室。A.1879年B.1864年C.1844年D.1859年答案:C见第七章中国古代心理测验40.梦常常以()状态存在。①移植②显梦③隐梦④象征⑤凝缩⑥润饰①②③④②③⑤⑥①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答案:C见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填空题知人的主要目的有:一是为了(),二是为了()。答案:统治的需要;教育的需要高尔顿在1869年出版的()一书中,不仅肯定了人的能力由遗传而来,并设想人的能力是成正态分布的,其差异也是可以测量的。答案:《遗传的天才》冯梦龙,流传最广的是()、《警世通言》、()这三部,统称“三言”。答案:《喻世明言》;《醒世恒言》根据刘劭的人格五类型说,五行中的水的人格特征是()答案:愿恭而理数5.汉代思想家董仲书将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是所谓“性三品”。()——与生俱来是善的,因此他们无须教育。()——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因此他们对于教育的依赖性最大。()——与生俱来是恶的,因此对他们无法教育,或者说,教育对他们是无能为力的。答案: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化之德,夜即梦之。”按梦的原因划分,这属于()答案:精梦。精梦:也称意精之梦。由静思而引起的。7.提出“十梦说”的是()。解析:王符8.中国“文化”的概念是()的意思。答案:文治和教化研究中国文化心理学的文献法又包括()、史料审定法、历史互证法、学派参验法、()。答案:资料整理法;古史今用法中国传统智慧的表现方面:()、()。答案:“知物”的智慧;“知人”的智慧11、中国古代人性论或习性论实际上就包括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为()。答案:人的自然习得的社会性见第二章12、心的本义是(),心的衍义是()。答案:心脏精神见第二章13、孟子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有四种为善图式是与生俱来的:()、羞恶、()和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答案:恻隐辞让见第四章14、从面子的运作层面来分,面子可以分为()、地位性面子、()、人际关系性面子。答案:道德性面子才能性面见第三章15、圣人具有三种真知:()、人之性、()。答案:物之理生之命见第五章16、弗洛伊德为了突破梦的表象,揭示梦的本质,将梦分为显梦和隐梦。答案:显梦隐梦见第八章17、关于测谎我们可以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和功能性磁共振等技术。答案: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见第七章18、“智慧”一词据现有的文献来看,最早出现在()。答案:《道德经》见第六章19、所谓()的基本涵义是:主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是由人脑支配,亦即人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答案:主脑说见第四章20、智力二字的连缀据现有资料,最早出现在在先秦时代()中。答案:《韩非子·八经》见第六章21、世俗理想人格又可以称为______,主要是以孔子为主的儒家理想。答案:入世人格见第五章22、在人生的境界中有这样一群不仅超越了功力还超越了道德的人,冯友兰先生认为:这样的人生境界即是_____。

答案:天地境界见第五章23、中国古代思想家把____看成最高的智慧。答案:“知人”见第六章24、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是起自英国物理学家,优生学创始人_______。答案:弗兰西斯-高尔顿见第七章25、释梦的困难就在于梦常常以四种状态存在:____、移植、_____和润饰。答案:凝缩象征见第八章26、原始意义的资料整理法是指校勘、_____和贯通。答案:训诂见第一章27、“心”的基本涵义有二:即___与____。前者为本义,后者为衍义。答案:心脏精神见第二章28、面子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一个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地位、_____、才能、道德以及情感上的密切关系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或大或小的面子。答案:能力见第三章29、趋利避害是春秋思想家____和战国思想家韩非对人性的发现。答案:管仲见第四章30、汉代思想家董仲书将人性分为三个等级,是所谓“性三品”,即:________,中民之性,________.答案:圣人之性斗筲之性见第四章31、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验是建立在()的基本理论之上的。答案:知人观见第七章中国古代心理测验32、中国古代最早论及人性的是()。答案:《尚书太甲上》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人性论33、()是文化形成的源泉和动力。答案:智力见第六章传统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34、当中国人用“脸”或“面子”来解释和调节社会心理和行为时,其含义就引申为一种既有形又无形的()。答案:社会心理存在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35、在一个群体中不同的人由于交往方式和()的不同,其受到成员的尊敬程度以及与成员的密切程度是不同的答案:交往程度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36、汉代思想家董仲书将人性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因此他们对于教育的依赖性最大的人性是()答案:中民之性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人性论37、面子必须通过交往对象才能获得。我们每个人只能从()那里获得或丢失面子,但我们不能从自己身上获得或丢失面子。所以面子必须依赖()才能存在。答案:别人或群体互动和交往活动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38、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说的是()。答案:迷津测验见第七章中国古代智力测验39、孔子将人格划分为:小人、君子、贤人、圣人几个层次,其中君子有三重含义,有()、()、()。答案:身居高位具有较高道德品行既身居高位,又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第五章中国古代人格论40、“测验”、“心理测量”的术语就是由()首先提出并使用的。答案:高尔顿见第七章中国古代智力测验三、名词解释1、文化:人们对某个群体解决生存问题的手段与过程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记载或表征。

2、父权制:其基本特点是按父亲血缘关系结成社会基本单位的制度。

3、条理:是事物的层次、系统。

4、智能效力说:王充看来,人的智力、能力都是有效力、效率或力量的。

5、智力觉悟说:智力是一种觉悟与领悟的能力。6、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文化所引起的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学科。(见第一章中国文化心理学导论)7、人贵论: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即在与自然的比较中,人性比较尊贵。(见第二章心与心理的文化心理含义)8、做面子:所谓做面子就是指某人本来不具备某方面的优点或优势,但为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故意表现与社会期望相一致的行为。(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9、理想人格:指代表性人格,表现文化精神或菁华人格,与主要制度相整合,从根本内涵上蒋指人格理想化的典范和标准。(见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10、性日生日成论:所谓性日生日成论是清代王夫之提出的,指人生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的成熟,特别是社会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人性与日俱生,与日俱成。在此王夫之把性看成了一个变量,每一天有每一天的新质的产生。(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人性论)11.中国文化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是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文化所引起的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学科。见第一章12.心学(陆王心学):心学是陆九渊、王阳明所创立的,故而又称陆王心学。心学的意义在于它特别地看重了心的作用,把心的作用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心既是宇宙的本体,又主宰人身。心学既是一种哲学体系、伦理学体系,又是一种心理学体系。见第二章13.道德性面子:道德性面子又叫德性面子,是指某人或某个群体因道德品质所获得,适用于用道德进行估算的面子。见第三章14.反朴归真说:老子认为,人类真正的本性是素朴的。在他看来,婴儿之性才是人类真正的人性。他认为,真正的人性就是与生俱来的原始之性。庄子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牛马四足是天性,而穿鼻打掌则是人后天所为。见第四章15.勇敢三层次说:对人格三层次做出探讨的是战国时代的荀子。荀子根据人的勇敢程度将人格划分为上勇之人、中勇之人和下勇之人。见第五章16、才能性面子:是由个人或群体的知识和才能获得并通过才能加以估算的面子。【出自课件第三章第43页】17、大时空心理测验:必须在生活实际的多种情境中才能完成,有时甚至需要长时间的追踪研究。【出自课件第七章第81页】18、寤梦:在稍微晚近的梦说中被理解为觉醒时能够述说出来的梦。【出自课件第八章第46页】19、凝缩:将隐梦加以删节,用一种象征(或符号)代表多种隐意的过程。【出自课件第八章第78页】20、中国文化心理学:研究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中国文化所引起的中国人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学科。【选自:第一章第21页】简答题中国古代知人测验主要方法:庄子的“九征”法《吕氏春秋》的“八观六验”法测谎技术2、梦的功能说有几种?1、梦可是获得心理平衡的方法2、梦是人欲望的满足3、梦具有自我暗示和期待的功能4、梦可以检测人的心志和启迪人的灵感5、梦具有梦的警示和预测作用6、梦可以表达信念和理想3、文化包含哪几个层次?

第一层:思想、意识、观念。如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二层:文物,表现文化的实物。如哲学家著作

第三层:制度和风俗,思想观点凝结而成的条例和规矩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明,缩小的概念是属性与样态,也就是文化。

文化是具体的

可被认识的组成文明的单位4、梦具有哪些功能?①梦是获得心理平衡的方法;②梦是人欲望的满足;③梦具有自我暗示和期待的功能;④梦可以检测人的心志和启迪人的灵感;⑤梦具有梦的警示和预测作用;⑥梦可以表达信念和理想。(见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5、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特色与价值?①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之中;②文化与超文化测验并存;③测验与选择、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④精于定性,疏于定量。

(见第七章中国古代心理测验)请简述智力和文化的关系?①智力与文化相互塑造②智力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或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形成的源泉和动力。任何文化中都有人类或民族智慧的成分,越是发达的文化中智慧的含量越高。③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或对生存方式的记载,文化也是智力或智慧活动的结果。④文化反过来塑造智力。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智力的表现形式,一个民族智力的存在样态。⑤智力与文化在互动中相互生成与超越的。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一个人是在学习某种文化中获得某种智慧,在学习生存方式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智慧。同时他在获得智慧之后又可以更好地学习文化和创造文化。(见第六章传统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请简述古人所述人心之难知的原因。(第六章:传统中国智慧与中华文明,本章第17页)①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表里相乖。②人的心理常常“无所取征”,即内隐的心理活动,并非都能在外显的行为中表现出来。③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无常。④人的心理与行为常常似是而非。8、请简述中国人面子心理的利与弊。(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本章第11页)利:①面子有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社会风俗,调节人际关系。②面子具有隐善扬恶的功能。③面子使人具有羞耻感,而羞耻感是人类一切道德赖以形成和建立的基础。弊:①造就了中国人戏剧化的思维方式与个性。②造就了形式主义的社会风气。③面子心理影响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④给脸黑心厚之徒提供方便。9、请简述中国理想人格说中的“圣人”的人格特征(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人格论)答:①圣人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②圣人是内心世界与外显行为高度和谐的人。③圣人是诚明至公的人。④圣人是摆脱情欲束缚的人。⑤圣人是充分觉解人生的人。⑥圣人是具有超道德价值的人。⑦圣人是具有超验智慧和能力的人。10、简述中国古代心理测验的特色与价值。答案:一、置测验于生活实际之中二、文化与超文化测验并存三、测验与选择、训练、教学、娱乐相结合四、精于定性,疏于定量来源:第七章中国古代智力测验11、请简述中国人面子心理的涵义与特征?答案:①.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②.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③.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④.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⑤.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⑥.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来源: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12、人心为什么如此难知呢?答案: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表里相乖。人的心理常常“无所取征”,即内隐的心理活动,并非都能在外显的行为中表现出来。这也给知人带来了困难。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无常。人的心理与行为常常似是而非。来源:第六章中华文明与传统智慧论述题1、简述中国古代的智力观。答:(1)心知为智。这个观点明确将智力看成一种认知活动而不是一种情感活动,不是实际操作的能力,也不是人的品德和个性,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认知活动。(2)智力就是知常。老子认为“知常”,即了解客观规律(“常”)。并肯定只有"知常,的智者,才会循理行事,取得成效;否则,“不知常”的愚者,就会胡作非为,遭遇凶险。(3)得乎条理谓之智。孟子把认识事物的条理,把握事物的规律不仅要靠智力,还要靠“圣之事”,即认识者后天的努力。(4)智力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孟子将“是非之心”看成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图式之一,认为它是“智之端也”。所以判断是非分辨真假的能力就是智力的重要指标。(5)智即不蔽与不惑。即遇到事物或事件时不被表面现象所所遮蔽、所蒙蔽。(6)智力即智慧。(7)智力即知识。(8)智力就是知人。(9)智力就是趋利避害的能力。(10)智力心力说。(11)智力觉悟说。(12)智即不智。(13)佛教中的智力观。2、我们每个人只能从别人那里获得面子,不能从自己身上获得或者丢失面子。请辩证地分析该句话并说明理由、

答:正确。面子必须通过交往对象才能获得。一个人是否有面子,不是由他自己的个体活动决定的,而是由交往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决定的。我们每个人只能从别人(群体)那里获得或丢失面子,或别人只能从我们这里获得或失去面子,但我们不能从自己身上获得或丢失面子。所以面子必须依赖互动和交往活动才能存在。(中国人是靠他人来定义自我)。

总之,面子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一个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地位(权利面子)、能力、才能、道德以及情感上的密切关系从交往对象那里获得或大或小的面子。交往对象是面子的施予者,只有当有施予的可能,我们才有获得面子的可能;对方施予的大小,也就决定了我们得到面子的大小。正因为如此,面子的存在就离不开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活动是面子生存必不可少的空间。特别在人际交往中所建立的情感关系即所谓“人情”是面子生存的基本支柱。中华民族由于其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千百年来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所以非常重视人情、面子在交往中的作用。人情、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甚至制约人际交往。面子不是靠法律维系,也不是靠道德维系,而是靠人情维系。(城市化进程导致人情冷漠)

面子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得以显示,得以测量和检验。一个人究竟有无面子,有多大的面子只有在特定的人际交往中从他人对你的态度和行为中才能显示出来,也只有通过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形成。如所周知,在一个群体中不同的人由于交往方式和交往程度的不同,其受到成员的尊敬程度以及与成员的密切程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有无面子或面子的大小,所以离开了人际交往不仅面子无法存在,无法表现,也无法测量和检验。中国农村社会天天在一起交往,因而面子得到发展,而现代社会人们的流动性不断增加,面子也减少了许多。3、试论述中国人面子心理的特征(1)面子是根植于文化的社会心理建构。①面子是一个普遍的文化概念,无论是哪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面子;②一个生活在某一特定文化群体中或文化氛围中的个体或群体其心理建构中必然积淀着特定的文化;③中国人的面子心理就是经过数千年的华夏文化塑造逐步形成的。(2)面子在人际交往中形成与表现①面子必须通过交往对象才能获得;②面子只有在人际交往中才能得以显示,得以测量和检验。(3)面子具有情境性和可变性①时代不同面子有所不同;②个体在不同情境中其面子大小也是不同的;③面子的情境性和变化性还包括“在场效应”。(4)面子是一个人自尊与尊严的体现①一个人没有尊严和自尊那就无所谓面子;②自尊与尊严是每个民族都有的,只是在传统中国人那里得到畸形发展;③在中国越是要面子的人其自尊心也就越强。(5)面子是一个人的自我心像面子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但面子又是一种主观的体验,是一种自我的心像。(6)面子是重道义轻功利伦理情趣的表征君子的一个重要的人格特征是讲求“道义”这种重“道义”轻“功利”的伦理情趣使中国人表现在人格塑造上更多关注精神自我完善与自我满足。对“善”的追求和对“名声”的维护,使中国人重气节、讲操行的品德特别突出。(见第三章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请简要论述影响中国文化心理学的几个重要观念。(1)天人观与文化心理学①直接孕育了心理的基本观点之一的心物观,强调人的心理要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②人贵论思想以及人性论思想都与天人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2)阴阳观与文化心理学①阴阳观念直接孕育了心理差异的观点,典型体现在《黄帝内经》对气质的分类。(3)五行观念与文化心理学①五行观念与阴阳观念共同酿造了心理学的发展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化是有序、系统的。(见第二章心与心理的文化心理含义)5、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众所周知,渴了的人易梦见水,而饿了的人易梦见食物。孔子生于乱世,日思周公之德,夜即梦之。唐玄宗好祈坛,梦玄元皇帝;宋子业耽淫戏,梦女子相骂;谢眺梦中得句,李白梦笔生花,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也有云:“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簠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梦以它特有的魅力,受到了古往今来思想家和艺术家的青睐。请问:①根据“梦的归因说”可知,导致梦产生的因素分别有哪些?(4分)②请根据材料分析,导致梦产生的心理因素有哪些?(6分)③请结合个人生活经验说明,梦对你生活的影响。(3分)答案:①根据“梦的归因说”可知,导致梦产生的因素有以下三个:物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答对一个要点一分,答全给四分。)②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以知道: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孔子生于乱世……夜即梦之”等证明了“思虑致梦”的观点。梦,属于“思念存想之所致矣”;⒉“唐玄宗好祈坛……皆忧乐存心之所致也”等证明了“情感致梦”的观点。《列子》中所言的“喜梦”、“惧梦”、“噩梦”均属于情感引起的梦;⒊“好仁者……多梦山岳原野”等证明了“性格致梦”的观点。性格对于梦的产生,也有较大的影响。(答对一个要点两分,答全给六分。)③(答案不限,可自由发挥,只要通过举例说明梦有警醒、调节身体状态、梳理过去经验等等作用即可。)(联系实际举例说明给一分,说明梦的作用给一分,答全给三分。)(材料及内容来源:课堂教学PPT《第八章中国古代的释梦心理思想》)6、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凡学道当阶浅以涉深,由易以及难”。“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孟子·离娄下》说:“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1.请结合材料说出六种我国古代的学习策略(3分)答:质疑策略、循序渐进策略、熟读精思策略、深造自得策略、温故知新策略、八面受敌策略、提要钩玄法、主一法与煮肉法2.请谈谈你对韩愈的读书法的理解(5分)答:韩愈读书法的核心是提要钩玄,所以本题针对提要钩玄读书法进行回答参考答案:“提要钩玄”是韩愈的治学经验之谈,并作为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