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能源汽车灭火救援事故实战处置要点
前
言
近年来,汽车产业出现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相互赋能、系统变革的发展大潮,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加速。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各类纯电或混合动力汽车事故发生后存在各类爆炸、中毒、触电、闪爆等突发事件,由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各类灾害事故给一线消防救援人员带来了新的难题。
由于新能源汽车普遍具有车体结构复杂、事故区域各有差异等实际特点,指战员很难经过一两次授课彻底掌握事故的全部处置要点,因此,本次授课立足于队伍实战处置的基本需要,以防止“小灾酿大祸”为授课原则,力争最短时间内使全体参训人员掌握灾情处置的基本原则,在实战处置过程中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成功完成灾情处置工作。
我们的战训工作,再也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实战处置及日常组训工作必须从一线实际需求出发,一线指战员只需要通过培训掌握“能不能处置,如何处置”即可,一线指战员不需要“假大空、高大上”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わたしたちは材料の分析・解析によって社会に貢献します。
-全球汽车产业正进入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代汽车产业出现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相互赋能、系统变革的发展大潮,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加速。车企传统燃油车停售时间停售计划长安2025年2025年将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北汽2025年2020年,在北京地区停售燃油车;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燃油汽车沃尔沃2019年2019年起停止生产销售传统内燃机车型;2025年售出100万辆电动化汽车戴姆勒2022年2022年停产停售旗下全部传统燃油车丰田2025年2025年前停止生产传统纯燃油车大众2030年2030年前,将实现所有车型电动化,传统燃油车停止销售
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2%,德国22%,挪威达到71%,美国7%,日本2%。据公安部统计,2022年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占全国汽车保有量的3.6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926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0.56%。
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371.3万辆,同比增加184.2万辆,增长98.5%。电动汽车安全事故类别分析
从火灾事故发生的种类区分,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锂电池火灾发展过程以及特性我国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统计分析●按事故场景划分:充电过程中自燃事故占29%,静置和行驶中的自燃达到39%,涉水、碰撞、挤压等造成的事故不到20%,说明动力电池起火燃烧的主要原因是其自身,而非外在因素。●按照电池种类划分:确凿采用三元电池的占59%,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占11%,其它因报道不详而未知。由此可见,三元电池引发的安全事故占绝对主体。●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都不安全,都具备火灾、爆炸的风险;只是两种电池的危害性表现形式不一样。新能源汽车事故分类新能源汽车事故占比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和防护不仅仅局限于车辆运行过程,还要考虑车辆的断电状态。数据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统计情况2021年纯电动汽车事故占全年新能源车辆事故数量相较于2020年下降6.11个百分点,事故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动力方式车辆的事故占比相较于上年有所提高。数据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2021年纯电动汽车事故占全年新能源车辆事故数量相较于2020年下降6.11个百分点,事故占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其他动力方式车辆的事故占比相较于上年有所提高。数据来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不同动力类型新能源汽车事故变化情况新能源汽车的辨识及车体基本结构简介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1、新能源汽车分类
纯电动汽车(BEV)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基本结构新能源汽车的基本辨识一:车辆牌照、标志目前,我国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车牌规定略有差异,因此,现场指挥员不能仅仅依靠车牌标识,盲目判断车体类型,必须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即使判断车体类型,此时现场指挥员必须合理通过综合研判措施,正确判断出事故车型●询问知情人●
看车牌●
看标识,通常纯电车辆标识有EV字样,混动车辆是HEV字样,插电式混动PHEV字样●看车辆结构(标识牌、气罐、底置、尾置等电池包、气体泄放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辨识二车辆标志及识别码VIN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基本结构新能源汽车基本结构新能源汽车动力源基本结构新能源汽车处置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锂电池火灾主要特点●燃烧速度快,无需外部火源,通常由冒烟到起火仅需短短几秒●火苗为喷射状,灾情严重时喷射距离可以达过5米●事故产生的高温烟气具有一定的毒性●燃烧温度高,灭火困难,常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几乎毫无作用●容易通过扩散现象产生连锁反应,处置结束后易引发二次复燃现象的发生●爆炸与燃烧事故交替进行,甚至起火后仍能导致爆炸或爆燃现象的发生从热失控到燃烧过程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个电芯同时发生热失控,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与热量,这些气体急速膨胀,致使电池包炸裂并形成强烈的气浪使车辆发生明显震动,产生的热量足以引燃释放出来的可燃气体,因此事故发生后现场可以看到较大的火苗出现;热失控发生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时间内的间歇,随后再次产生大量可燃性气体,使得火焰增大并持续燃烧,快速引燃车辆。●通常情况下,车辆猛烈燃烧阶段车体内部温度可达到900℃以上,即使车辆事故发生过程中车窗未关闭,车体内部的温度也能达到500~600℃●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过程进行分析及实际测试,通常车辆猛烈燃烧阶段事故车辆周边0.5米周边的车辆都可被引燃燃烧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蔓延快、燃烧猛烈。发生新能源汽车电池热失控后,电池在短时间内就出现火苗,并快速形成稳定燃烧,随即发展成猛烈燃烧状态,从泄压口喷出超长火焰(长度约为5米),车辆外围温度快速升高,大部分区域超过800℃,后侧轮胎、车窗玻璃快速爆裂,车内部的温度也快速上升且普遍超过800℃,最高温度甚至超过1100℃。●对周边影响大。新能源汽车发生热失控引发的猛烈燃烧可以严重威胁周边可燃物质。●在上风方向0.6米左右处,着火约150S后,相邻车辆表面普遍达到200℃,随后快速上升至800℃,短时间内相邻车辆即可被引燃。●在下风方向起火车辆对周边车辆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泄压口的方向上,火焰温度普遍超过700℃,喷射距离超过5米,在此范围内的可燃物基本会被引燃。高温烟气毒性较强●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且烟气温度普遍较高,猛烈燃烧阶段车厢内部有毒气体浓度普遍超过成人致死浓度数倍。●在面积相对较大的如仓库、隧道、地下车库等有限空间,若锂电池数量较多、燃烧时间较长,较大空间内有毒气体的浓度也会导致人员伤亡事故的出现。●因此,在处置锂电池热失控火灾事故时,参战指战员必须预先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在救援过程中坚决杜绝不佩戴空气呼吸器的行为。同时,在排烟作业过程中需要及时疏散事故周边围观群众。关于高温有毒烟气的注意问题●由于锂电池热失控引发的火灾事故,现场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一是由锂电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是由于汽车的装饰材料以及塑料制品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两者相互叠加。在未起火前,动力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烟气主要排放在车辆外部,车厢内的浓度只有几十ppm;着火后,车内有毒气体浓度骤然上升,一氧化碳超过30000ppm,氰化氢超过3000ppm,二氧化氮超过2500ppm,其他一些急性中毒类气体也超过几百ppm,这些气体在车内外均存在,因此,烟气流经区域的中毒危险性也较大。●救援时,若电池热失控发生在受限空间且没有燃烧,应安排力量组织烟气流经区域的人群疏散、救劣,并采取合理的排烟措施,避免造成人员出现中毒伤亡。若在受限空间内部发生了燃烧,在开展救人与灭火作业的同时,应当及时采取排烟措施,初战到场力量必须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应尽量使用建筑内部固定排烟设施,降低现场毒害气体的浓度。●由于检测仪器自身的局限性,燃烧所产生的很多种类气体无法检测出来,它们存在有未知的毒害性风险,因此需要在场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没有防护就应当及时远离烟气。爆炸危险性高●锂电池在受限空间内热失控是存在爆炸风险的,且爆炸发生的时间通常与受限空间内因热失控而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浓度达到爆炸下限的时间密切相关。若受限空间体积小,同时热失控的锂电池相对较多,且起火空间内部通风性能相对较差,则产生的可燃性混合气体很快就能达到了爆炸下限,爆炸发生的时间距电池热失控所需时间就会相应缩短。●通常情况下,事故发生过程中,如果通过合理的破拆工具,在起火车辆车窗上打开泄压口,使车体内部生成的混合可燃气体难以聚集,在空间内没有达到爆炸下限,此时只在开口处形成火焰而没有发生爆炸,事故的实际处置难度也将相应下降。●为了有效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泄压口应当适当增大关于爆炸性危险的注意事项●车辆轮胎的爆炸。汽车动力电池的泄爆口通常设置在车底,该处最先起火,车轮部位最先受到火势威胁,相比普通燃油车,泄爆口附近的轮胎会快速出现烧爆现象,在实战处置过程中,现场处置人员需要时刻防范轮胎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及轮胎爆炸后引发车辆的失稳而产生次生灾害。●车窗玻璃的爆炸。玻璃破碎的临界温度为600~800℃,在火灾发展过程中,车辆在密闭状态下可能超过临界温度,因此,处置过程中应当尽量防止玻璃破碎对消防救援人员造成的伤害。●事实上,电芯被模组外壳包裹,模组被电池包外壳包裹,电池包在车底被车辆包裹,电芯炸飞的情况不容易出现。●可燃性气体产生的爆炸。动力电池热失控产生的气体绝大部分通过泄压口排向大气中,而车内气体主要是由车辆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可燃物热分解而产生的。实际上,只要是受限空间内存在可燃性气体,或者因燃烧、热辐射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可燃气浓度达到至爆炸枀限范围内均有可能形成爆炸,因此处置过程中合理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预先找好掩体,提前实施破窗排烟作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处置现场存在触电风险●人员通过工具或肢体接触车辆高压电,将人串联进入电流回路中,并满足下列之一,即可对人体造成伤害:a)高于
30
V
交流或者
60
V
直流b)电流>5mA(仅供参考)c)电能超过0.2J●单极漏电不形成回路,对人体没有伤害注意:这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触摸高压系统中带电的端子!!双极漏电可以形成回路,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发动机交流发电机12伏电池产生14伏电压。汽油发动机车辆12伏电池高压电池直流-直流转换器电压从345伏降为14伏。充电充电电动车处置现场存在触电风险国外新能源汽车处置的主要做法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国外新能源汽车事故处置技术纯电新能源汽车处置的基本理念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主要事故类型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处置基本注意事项纯电新能源汽车实战处置的基本措施●判断起火位置或失控高温部位(热成像或测温仪)●前机盖断电(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一般断电只是保护施救人员,并不能阻其燃烧●电池组事故时,选择合理的区域设置水枪阵地,一般过一段时间电池组会持续失控导致模块起火,此时需要持续出水冷却,直到反应变慢,烟气量减少●侧翻车辆,在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破拆或卸螺丝,最好找到电池外盒后利用铁铤实施破拆,由厂家技术人员判断卸爆口,处置过程中尽量不卸掉电池扣板,在事故处置过程中为参战人员留下最后一层保障措施●利用穿刺水枪向电池壳内注水,直到电解液大量流出,持续冷却至常温纯电新能源汽车实战处置的基本措施纯电新能源汽车实战处置的基本措施力量调集●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高温烟气具有很强的遮光性,在烟雾里白茫茫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给救援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在有限空间内部实施现场处置的过程中通常需要频繁更换空气呼吸器,因此,救援初期阶段,现场指挥员必须第一时间调集装备保障车,以满足现场救援需要。●为切实保障现场排烟工作的顺利开展,必要时,需要调集强臂破拆车及排烟车到场协助作业。●由于处置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源,因此需要调集大吨位的水罐车,保障现场处置效率●为了保障作战效率的提升,处置过程中应当及时调集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到场作业车体的稳固●根据事故车辆的状态、位置等情况开展预先研判,特别是车体位于下坡路段时,应重点做好防护●以45度角靠近车辆,避开车头、车位等车辆可能存在的行驶路径●利用垫块等专用器材对车体实施有效稳固,为了保障处置效率的提升,可以结合现场实际将车辆顶撑有效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做好个人安全防护,佩戴空气呼吸器(带氧气罐)、电绝缘装具(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垫+绝缘帽)、绝缘剪断钳。●目前,我国对于处置前的车体断电措施,并未有明确的规定和相应的国标,但是欧美国家已经普遍应用一套较为完善的断电措施。●针对不同的车辆类型和结构设计,需要在厂家指导下依次关闭车辆的启动开关、低压电源开关、高压急断开关(由驾驶员在驾驶舱内即可完成)、拆卸维修开关(MSD)、断开动力电池电缆等方法、快速切断高压电源。●处置过程中需要预先设置导电引流装置,高压电源切断后10~15分钟后待剩余电量释放完毕,使用万用表检测电压低于36伏人体安全电压方可实施车体破拆作业。●破拆全程必须利用热成像仪、测温仪等检测装备随时观察电池状态,若出现电池温度持续上升、电解液泄露或大量烟雾溢出的情况,需要立刻停止作业。有效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车体没有起火的情况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由事故车辆厂家技术人员指导,利用无齿锯将车辆引擎盖破拆后顶起,将黑色的负极拔除后,用绝缘胶布包裹,防止其与金属车身接触形成回路,导致”搭铁“现象的出现,并成功切断车辆总电源。●关闭电控启动开关可以通过采取拔出车辆启动钥匙、旋转要是至off位置等方式实施,或者将具有自动启动功能的蓝牙钥匙置于距离事故车辆10米之外实施断电。●紧急情况下可以拆卸高压电维修开关(MSD)实施断电保护●处置过程中,当上风向为下坡时,应注意消防用水流淌过程中的带电性,防止无关人员伤亡。维修开关(MSD)锂电池燃烧的机理●锂电池火灾能持续发热的机理是:已经热失控的电芯所产生的热量,使得电解液热分解、相邻电芯继续热失控,持续不断的提供燃烧所需的热量与燃料,使得锂电池火灾能长时间的维持燃烧。即使电池舱外围的明火扑灭,然而密闭性良好的电池舱内部温度既没有得到有效降低,锂电池热失控还会持续。因此,要扑灭锂电池火灾,就需要持续进行冷却。在众多冷却方式中,淹没式的冷却效果最为明显彻底。在实战处置过程中,普遍使用水或压缩空气泡沫对热失控的锂电池实施有效降温。●对于装载锂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大多安装在汽车的底部,因此,单纯在外部使用水枪难以有效打击火势或对电池降温,可以选择向车厢内部射水的方式从上部冷却电池,也可以使用临时堰板,储水或储泡沫淹没灭火。对于其它受限空间内锂电池火灾,可以通过筑堤或设置堰板的方式储水或储泡沫迚行淹没灭火。●实战处置过程中,应当合理发挥穿刺水枪、底盘冷却器等专用装备的实战处置效能,利用穿刺水枪刺穿电池包,对电池包内部的电池组件实施充分冷却,此外,对于不易顶撑的车体,可以使用底盘冷却器实施局部冷却。未发生明火时●在实战处置过程中,未出现明火,能够确保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将车辆后备箱打开,拆卸后排座椅,以便射流能够直接电池包●目前,新能源汽车处置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即为出水可能导致锂电池过热起火爆炸,到场后,现场指挥员应当及时出水冷却已经出现白烟的电池包。●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烟气是灰白色的,与一般可燃物、塑料以及其他化工产品燃烧时产生黑色浓烟是有明显差别的。在实战处置过程中,容易给消防员带来误寻,以为没有冒出黑烟,现场为小型火场从而放松警惕。因此,若受限空间内存放了大量锂电池,且多个电池发生了热失控,因空间的密封性能较好,从外部难以看到明显癿燃烧迹象,此时发生爆炸的风险枀高。若现场没有出现火光与浓烟,表明现场没有泄压,要充分评估可能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尽可能的使用固定消防设施或利用无人机、热成像仪迚行侦察,选择站位时应避车体开门、窗、空洞等泄压口。若确需进攻,应选择找好掩体,再远程破拆泄压口,火焰冒出窗口30s左右再实施灭火。●普通家用轿车处置过程中可以和高倍数泡沫配合使用,对事故车辆底盘以下部位进行覆盖,避免有毒烟气析出和电解液喷溅。●必要时可以用灭火毯从电池箱外部实施覆盖,保障周边人员免受电池中电解液的喷溅伤害。进攻式冷却灭火●在实战处置过程中,为确保现场指战员安全、快速的实施火势压制,通常会出2支水枪或泡沫管枪,及时喷射灭火剂降低燃烧区域的温度并在短时间内扑灭明火。使用水或压缩空气泡沫作为灭火剂对于锂电池火灾具有良好的冷却效果。●由于热失控条件下火势蔓延较为猛烈,对周边车辆、可燃物威胁较大,因此,应在毗邻车辆及人员疏散路线上设置开花或喷雾水枪进行掩护,并从车辆两个侧面分别部署水枪,防止火势蔓延。●在进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水枪的充实水柱,利用好现场未起火车辆为掩体,有序推进控火灭火,进攻时,应尽量选择车头作为进攻方向,确保指战员自身安全。●经测试,通过外部加热或高温灼烧的方式容易使锂电池发生复燃,因此明火扑灭后,现场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冷却。进攻式冷却灭火●对于起火车辆的玻璃,应充分利用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利用直流水柱使玻璃快速破碎。若此法无法破碎车窗玻璃,则表明车辆实际燃烧时间相对较短,该部位温度较低,应充分借助车辆不易发生爆炸的部位为掩体,在水枪掩护下,利用蹲姿从玻璃窗的一角实施敲击,将车窗彻底击破。●明火扑灭后,可以通过围挡、筑堤,转移到水渠、池塘等方法,来淹没起火动力电池,实现快速冷却。采取淹没式冷却法处置锂电池是最有效的处置方法,既高效又能有效节约灭火剂。●在地下车库等有限空间内部实施灭火时,可以考虑使用高倍数泡沫灭火剂实施窒息灭火,同时高倍数泡沫还能起到良好的降毒烟效果,但是处置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高倍数泡沫灭火剂流动性较差的问题,应当将高倍数泡沫发生器尽量靠近起火车辆。危险操作客运车-动力电池组火灾灭火冷却方法(1)针对底置式电池包利用电控移动炮、消防机器人雾状水实施强制冷却。(2)针对顶置式电池包利用18米小高喷车、电控移动炮、消防机器人雾状水实施强制冷却。(3)针对后置式、尾置式电池包,利用球形穿刺水枪从电池舱门缝处拉拽、撬开伸入,或从舱门钻孔向电池舱内部打雾状水降温驱烟,电控移动炮、消防机器人雾状水辅助灭火冷却。货运车-动力电池组火灾灭火冷却方法客/货运车-动力电池组火灾灭火装具(1)针对后背式电池包,利用18米小高喷车、遥控移动炮、消防机器人雾状水强制却。(2)针对侧挂平铺式电池包,利用消防机器人、电控移动炮雾状水进行强制冷却。移动炮/机器人灭火冷却18米小高喷车灭火冷却灾情较差,短时间内无法有效处置时挖掘机拆解降温●处置过程中,灾情较重时,现场处置人员应当在远距离使用各类大流量喷射装置实施远程冷却灭火,处置过程中时刻保持持续、稳定、充足的现场供水。特别是动力电池在火灾中弯曲、扭曲、损坏、漏液等出现变形现象后,冷却用水量越多越好。●电池内部含很高能量,电池内部短路会持续放热,当外部火势扑灭时,内部可能还在持续阴燃,因此及时扑灭明火也需要长时间持续冷却作业。●当现场灾情较重,长时间影响交通通行时,部分欧美国家通常在充分降温的基础上,利用挖掘机对破损车体进行拆解,随后由消防人员实施强制降温,最后由拖车拖走处置。纯电车处置处置流程复习
1、从事故车辆上风或侧风向设置阵地,正对车辆侧窗部位15-20米处,架设50-60升/秒遥控移动炮(双干线),当车辆热失控温度达到最高时,移动炮加压出水,利用热胀冷缩(冷热差)原理对正面钢化玻璃进行“冷脆”,对位于驾驶舱、乘员舱内的烟雾进行降温,降低爆燃风险。(主要考虑:热失控产生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开始时位于车辆底部,随着车辆底盘-薄铁板烧穿,蔓延到驾驶舱、乘员舱内,形成“上烟下火”的特征,存在气体空间爆炸风险,必须利用移动炮直流形式瞬间加压击碎车侧面的钢化玻璃,持续冷却降温,防止后期破拆补氧形成轰然条件。)
2、利用铁铤等简易破拆工具对车辆另一侧钢化玻璃实施破拆,形成通风环境,确保降温效果。纯电车处置处置流程复习
控制式处置
涉及电池着火(无人员被困)
进攻式处置
涉及电池着火(有人员被困)前15-20米使用直流,后5米使用喷雾纯电车处置处置流程复习
3、
当利用热成像仪监测电池包温度明显下降后,在水炮掩护下按照上风至下风向顺序打开车门并利用携带的木块限位,从上风向或侧风向车身两侧,分别设置1支多功能水枪抵近事故车辆,对电池包部位进行全面细致降温。
4、动力电池包一旦完全热失控,具备持续放热特性,明火扑灭后,应继续出水对电池组进行持续冷却30分钟以上,并使用红外热成像仪、测温仪进行监测,直至电池温度降至正常环境温度,且经评估无复燃、爆炸等风险。混电新能源汽车处置的基本理念战训工作者/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混合动力汽车定义和分类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分类形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混合动力电动车(HEV)混合动力电动车(HEV):有电池,没有电池充电口,燃油发动机给电池充电,燃油和电力同时驱动车轮行使。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PHEV):有电池,可电网充电,根据不同情况,有三种行使模式:纯电驱动电机行使;纯油驱动车轮行使;油发电,再通过电力驱动电机行使。增程式电动车(EREV)增程式电动车(EREV):有电池,可电网充电,有两种行使模式:纯电驱动电机行使;油发电,再通过电力驱动电机行使。跟插电式相比,少了纯油行使模式。油电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采用汽油、柴油、甲醇等作为内燃机动力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动汽车插电式油电混动汽车气电混合动力气电混合动力:采用LNG、CNG作为内燃机动力燃料的混合动力汽车。LNG气电混合动力客车CNG气电混合动力客车纯电、混电、插电、增程四种电动汽车小结1、纯电汽车(EV/BEV):电是唯一驱动方式,电池包容量最大,续航时间400-600公里,悬挂绿牌。
2、混合动力汽车(HEV):行业内也称为弱混,以油为主,无插电口,大都在以前燃油车设计结构上增加,电池包容量最小,因体积小,只能作为辅助动力,起步和爬坡时给内燃机提供辅助,行驶工况时内燃机给电池包充电,目的是省油,只能挂蓝牌,不能挂绿牌。
3、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内燃机和电机双动力驱动系统,以油为主,但每套动力系统均可独立工作,可插电外充,行驶工况时内燃机可以给电池包充电,电池包容量较小,续航能力50-160公里,悬挂绿牌。
4、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EREV):电机动力驱动,电池包电量不足时,内燃机给发电机发电再给电池包充电,可插电外充,电为主、油发电为补充,电池包容量较大,续航能力200公里,悬挂绿牌。
危险性:纯电>增程>插电>混电纯电、混电、插电、增程四种电动汽车小结纯电、混电、插电、增程四种电动汽车性能数据对比类别能源形式电池容量(kwh)电压(V)主要风险点电池包位置纯电汽车动力电池大(50-100)一般300-600,最高800锂电池·单风险乘用车底置式;客运车后置式、底置式、顶置式、前置式、尾置式;货运车背负式、底置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油、甲醇、动力电池小(15左右)300-600燃油/甲醇+锂电池·双风险乘用车设置在后备箱、后排座椅下方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油、动力电池较小(20-50)300-600燃油+锂电池·双风险乘用车底置式LNG、动力电池较小(20-50)300-600LNG+锂电池·双风险客运车顶置式、底置式CNG、动力电池较小(20-50)300-600CNG+锂电池·双风险客运车顶置式、顶置式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油、动力电池较大(60左右)300-600燃油+锂电池·双风险乘用车底置式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事故特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燃油汽车和纯电汽车的“双风险”。1、电的风险:同纯电汽车一样,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包热失控烟毒大、持续时间长,救援中重点防范电击、烟毒、喷射火、爆燃爆炸、高压电路及电池包禁水和破拆等风险点。2、燃油、甲醇风险:发动机产生高温,油箱容积大,甲醇、燃油泄露后易燃、易爆,救援中重点防范燃油泄露、起火、爆燃和形成大面积流淌火等风险;3、相互影响的风险:无论是电池包热失控着火或者是燃油泄露着火,都容易对彼此造成高温炙烤等风险,易引发灾情进一步扩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事故处置基本措施1、电驱动系统事故参照纯电事故处置,燃油、甲醇泄漏燃烧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灭火,注意评估打水或泡沫对高压设备的影响,是否会导致电池包短路或高压电击危险。2、事故处置中既要考虑动力结构形式,又要考虑燃料类型,属于混动、插电、增程哪种,各自电压、电量及电池包位置不同,风险有差异;属于柴油、汽油、甲醇哪种,处置方法和药剂不同。LNG-电混合动力汽车事故特点LNG-电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燃油汽车和纯电汽车的“双风险”。1、电的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银保部合规管理办法
- 电子发票如何管理办法
- 网络暴力规范管理办法
- 企业技术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社区三类人员管理办法
- 出血热疫苗接种方案课件
- 出租车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2025年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超声心动图监测指标-洞察及研究
-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考试试题(附答案)
- 贵州省榕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培优辅差专项计划
-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学期-启航出发-2025-2026学年初一上学期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2025年秋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课件:第1课时 观察物体
- GB/T 45701-2025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
- 五年级下册数学开学第一课.ppt课件
- 填充墙施工正确和错误做法图文对照解说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9章 Verilog HDL基本语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