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课件】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课件】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课件】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课件】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路要清晰新课导入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言有序,章有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指文章思路要清晰,要有条理,这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平时说话要有重点,才能条理清楚地正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写作文也是在和人交流,也需要我们确定重点,条理清楚地表达写作的目的。今天我们这堂课的重点就是学会条理清楚地写作。素养目标学会布局谋篇,认识到写作前拟提纲的重要性,养成用提纲明确作文结构的习惯。2学会整体构思,取舍材料,安排详略。1写作实践,在作文中注意把握行文线索,追求脉络清晰,学会条理清楚地说明事物和叙述事情。3知识讲解“言有序”“章有法”,就是指文章要有条理。“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思路的开展。技法点拨一、整体构思写作内容先想清楚文章要写的中心是什么?并以此为中心取舍材料。哪些为主,准备详写,哪些为次,准备略写,都要心中有数。技法点拨(1)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2)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1.材料和中心的关系技法点拨(1)精选有用的素材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2.怎样围绕中心选材?(2)精选典型的素材选取精要典型的、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段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内容;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可以使文章精彩充实,中心突出。技法点拨(3)精选新颖生动的素材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4)精选具体、不空洞的素材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有影无形”的材料。技法点拨1.好素材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多多观察,多读书多积累,让材料贴近生活,避生就熟。2.舍大取小,以小见大。选择生活中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着笔,小中见大。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更有表现力。要善于观察,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有价值的闪光材料。这样的作文写出来更有感染力。技法点拨二、确定写作顺序

要想避免作文落入“流水账”的窠臼,必须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理顺一定的写作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叙事前后安排的次序,主要包括顺叙、倒叙、插叙。技法点拨顺序: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这是最常见的叙述顺序。如按时间顺序记叙的《孤独的牧羊人》。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同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技法点拨三、列出写作提纲

想好文章的结构后,要据此列出写作提纲。这样既有助于行文时保持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也便于写成初稿后修改完善。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有了提纲,心里就有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技法点拨怎样才能列好提纲呢?①设计好文章整体结构,并简略标注。②安排好文章整体的详与略,重点段落再细分。③确定好写作的顺序,注意过渡段落。④以词句简要概括出每个层次的意思。写作实践一、如果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记人的文章,你会写谁?请列出作文的提纲。形式不限。写作实践提示:1.确定文章的中心,想想围绕这一中心可以写哪几件事,如何安排先后顺序。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按照之前考虑的顺序写下来。如果所写的内容有详略之分,也可以在提纲上注明。3.可以用文字叙述,也可以用图表加文字的形式。写完之后检查一遍,发现问题要及时修改。写作实践我与妈妈的二三事我的妈妈是一位很普通的家庭主妇。她的身材偏瘦,个子不高,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嘴巴小小的,五官搭配起来十分完美。①她非常勤劳,每天早晨我起来时,她早已做好了早餐。吃完早餐后她总会骑车送我上学。有一次,我中午放学回来,看见妈妈正躺在床上,我问:“妈,您怎么了?”妈妈说:“我今天不舒服,你吃完饭早点去上学。”我吃完饭就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竟把妈妈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忽然,听见妈妈喊:“儿子,你怎么还没去上学呀,上学的时间早已过了!”我张皇失措地问:“妈妈,我怎么办?”妈妈说:“我来送你吧!”亮点批注①交代了妈妈的外貌特征,身子单薄、面容秀丽。写作实践路上,我看见妈妈额头上的汗流个不停,呼吸也加快了。我对妈妈说:“妈,我自己走去吧!”妈妈说:“没关系,马上就到了。”等到了学校,我看见妈妈的脸色很难看,但她仍对我微笑着。②看着妈妈苍白的脸,我感到很心疼与内疚。还有一次,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做完作业就去睡觉,夜里十分寂静,没有一点儿声音。可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沉重的脚步声从我的房门口经过,接着又是一阵水流的声音。亮点批注②写出了妈妈强忍身体不适送“我”上学,但仍怕“我”担心的神情。写作实践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走向卫生间,看见卧病在床的妈妈坐在小板凳上给我洗衣服,我走了进去,说:“妈,这么冷的天,您怎么还下床洗衣服?况且您还在生病啊!快,别洗了,我扶您上床睡觉。”我扶起妈妈,突然间感觉我的手好冷。我放开妈妈,蹲下身子,把手伸进盆里,水好凉,好凉,在这么冷的夜,妈妈竟用这么凉的水洗衣服。我站起来看看妈妈的手,已经冻破了,我握住妈妈的手失声痛哭起来……③亮点批注③寂静的冬夜,妈妈抱病为“我”洗衣服,感人至深。写作实践妈妈,我把我想对您说的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我长大后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④亮点批注④直抒胸臆,写出了小作者对妈妈的爱与感激之情。写作实践名师总评本文交代了“我”与妈妈之间相处的两件小事,详写了妈妈身体不适送“我”去上学与生病时给“我”洗衣服,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字里行间流露出妈妈对“我”无限的关爱之情与“我”对妈妈的深深感激,情真意切,中心突出,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写作实践二、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500字。写作实践提示:1.文章强调的是“回家晚了”。为什么这天回家晚了?往常是怎样的情况?这天回家前遇到了什么事?回家后又发生了什么?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2.记叙事情时,思路要清晰。可以用顺叙,先写自己遇到的事情,再写回家晚了的结果;也可以用倒叙,先写回家晚了的结果,再交代之前发生的事情。3.立意不同,写作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如果要强调导致“回家晚了”的原因,则回家后的情况可略写甚至不写;如果要强调“回家晚了”的后果,则原因可以略写。写作实践这天,我回家晚了这天下午,阳光明媚,我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迈出校门,一想到家里妈妈早已做好的可口饭菜,我就不由得加快了步伐。路过文具店,我忽然想起有文具要买,便轻车熟路地挑好了本子和笔,可摸摸口袋,钱呢?关键时刻,钞票却和我玩起了“躲猫猫”。我把口袋翻了个遍,也丝毫不见钱的踪影。①亮点批注①找不到钱,为下文回家晚了做好铺垫。写作实践我知道,多半是我的蹦跳使得钱币如此“活跃”地掉到了半路,可眼下,只好尴尬地把文具放回架子上,然后狼狈地跨出店门。我还要回家呢,没有路费,这可如何是好?②身无分文的我,不知所措地站在路边。或许是我的僵直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吧。一辆公交车停在我面前,要是换作平时,我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向前上车!可现在的我口袋空空如也。我愣了愣,对司机摇了摇头,那辆公交车的车门便“啪”地关上了,飞也似的消失在了我的视线之中。③亮点批注②“如何是好”的疑问,引起读者共鸣,更有探究如何回家的兴趣。③没有钱无法乘坐公交车,一波三折。写作实践那一刻,我觉得关闭的不只是车门,还有家门;消失的也不只是车辆,还有那一阵阵饭菜的香气。④太阳像是知道了我的尴尬,一头扎进乌云中再不出来。天空灰蒙蒙的,远处,还隐约传来阵阵雷声。我感到不安,同时又饥肠辘辘,熟悉的饭菜香似乎就萦绕在鼻间,可眼前却只有一片空荡荡的街道,车轮不时地碾过,我的心似乎也被碾压着——碾压到泪水就要泛滥出来。⑤亮点批注④写自己内心的感受,深化事件的叙述。⑤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我”内心的焦急。写作实践终于,我克服了自己的胆怯,伸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往家的方向奔去。⑥到家了,我跳下车,跟司机说明了情况后,冲回家拉着妈妈付钱。听了我的解释后,妈妈对司机感谢了许久,一进门便对我嗔怪道:“难怪这么晚才回家,你也不看看桌上的菜——我都热了好几回了,这下倒好,也不知道还好不好吃。”亮点批注⑥克服胆怯,才招了一辆出租车,这也是“我”想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作实践此时,我头顶的乌云早散了,一颗颗星星在深蓝的天幕中调皮地眨着眼睛,我压抑的心也像被擦亮了。⑦好饭不怕晚,晚归后,迎接我们的是更香的味道,更近的距离,还有那更浓的情感。⑧亮点批注⑦环境变得亮丽,渲染心情。⑧由事件感悟到情感,升华主题。写作实践名师总评“关键时刻,钞票却和我玩起了‘躲猫猫’”“太阳像是知道了我的尴尬,一头扎进乌云中再不出来”等语句俏皮清新,写尽了小作者内心的尴尬。更可贵的是,小作者最后生发出的感悟:“好饭不怕晚,因为晚归迎接我们的是更香的味道,更近的距离,还有那更浓的情感”,对主题进行了升华,读后令人回味。写作实践三、你有勇气去访问你所在地区的一位名人,或者本校的一位你不熟悉的教师吗?勇敢地尝试一次,你不仅会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还可能收获满满的自信。记得提前做点儿准备,列出你的访问提纲。访问完成后,以《对xxx的一次访问》为题,写一篇作文,跟同学分享你访问的经过和感受。写作实践提示:1.鼓起勇气去访问一位你不认识的人,不仅是对勇气和自信心的锻炼,同时也是拓宽语文学习领域的很好尝试。2.访问时,留意被访者的表情、动作,尤其是眼神、手势,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3.不要只是做一个谈话的记录,要写清楚时间、地点、经过,并融入你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可以是访问之前的心理期待或心理准备,也可以是访问过程中的体验,还可以是访问之后对被访者的认识和采访的感想。写作实践对杨老师的一次访问上个星期,我第一次参加学校文学社的活动,社团指导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姓杨。在活动中,她侃侃而谈,分享了很多新奇的想法,这使我对她充满了好奇。社团活动结束之后,经过反复纠结,我终于打败自己的假想敌,鼓起勇气,向她预约了一次访问。①亮点批注①交代访问杨老师的原因。“反复纠结”“打败自己的假想敌”“鼓起勇气”说明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写作实践第二天午后,我匆匆忙忙来到操场,杨老师已经到了。远远望去,她穿着一件粉色连衣裙,披着一件米色短款开衫,站在秋日清亮的阳光下,显得清新而又安静。②看到我走近,她招着手向我走来,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脚步也变得沉重。她很随意地和我聊了几句,脸上始终挂着亲切的笑容③,然而即使这样也没法消除我内心的紧张。亮点批注②外貌描写,表现杨老师清新而安静的特点。③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杨老师的平易近人。写作实践我们在操场上的围棋台旁相对而坐,我打开笔记本,按照提前拟好的问题开始提问:“杨老师,请问您是不是很喜欢读书?您还有什么其他的业余爱好吗?”杨老师微微点头,说道:“嗯,我确实非常喜欢读书。语文老师不看书不行,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至于其他业余爱好,我一般就看看电影、旅旅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没想到紧接着杨老师又冒出一句:“当然,我还喜欢睡觉。”④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很多,而我也慢慢进入状态,不再像之前那样拘束了。亮点批注④语言描写,表现杨老师的幽默,营造轻松的采访氛围。写作实践我们交流起各自喜欢的书籍和作家,谈起读书,杨老师眉飞色舞,脸上焕发着耀眼的神采。我不禁问道:“您平常工作应该很忙,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呢?”杨老师沉思了几秒,说道:“当你真正爱上阅读时,不管多忙多累你都会挤出时间读书,我哪天不读书就会觉得缺了点儿什么。”听了杨老师的这番话,我不禁心生惭愧,自己在读书方面还是太懒了。写作实践最后,我又向她询问了文学社下学期的活动安排情况。她说:“每学期都不一样,都很有意思。如果你想知道,那就下学期继续加入文学社吧,我们文学社特别欢迎像你这样的学生,这里跟你先打个广告——”听了她诙谐的话语,我的心里美滋滋的。⑤访问结束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