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核心素养目标一、化学观念
形成“燃烧三要素)”的化学观念,理解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本质;知道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条件,了解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认识爆炸极限等概念。二、科学思维
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学习控制变量法,培养逻辑推理、分析归纳能力;基于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爆炸知识,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科学态度与责任
增强防火、灭火、防爆安全意识,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安全的紧密联系,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并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认识爆炸的条件及防爆安全知识,理解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难点:
1.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完成“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2.从微观角度理解燃烧、灭火和爆炸的本质,并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新课导入问题探讨
燃烧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通过控制物质的燃烧,能让化学反应更好地为人类服务。01物质燃烧的条件
旧知回顾
酒精可以燃烧,在前面你也进行过木炭、硫、铁丝等物质的燃烧实验。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形成假设:假设1: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假设2:物质燃烧需要
,理由是
。
假设3:物质燃烧需要
,理由是
。
氧气(或空气)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一定温度引燃可燃物实验验证实验用品:酒精灯、坩埚钳、三脚架、陶土网、小石块、火柴、细沙。假设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实验3-6】请从小石块、火柴、细沙中选择两种用品,用坩埚钳夹持,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选择的用品1是
,现象是
;选择的用品2是
,现象是
。物质燃烧需要有可燃物。火柴火柴燃烧小石块不燃烧实验验证假设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物质燃烧需要
。
、
。、、
【实验3-7】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上,火柴头B和C放在三脚架的陶土网上,且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用酒精灯加热B与C的中间位置,观察现象。火柴头A产生的现象是
;火柴头B产生的现象是
;火柴头C产生的现象是
。(1)对
比火
柴头A和B,得出的结论是
;(2)对比火柴头B和C,得出的结论是
。温度达到着火点接触空气(或氧气)不燃烧燃烧不燃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接触可燃物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1.燃烧条件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缺一不可2.着火点
(1)定义:可燃物燃烧时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
(2)特点:①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影响因素:可燃物的种类、状态及大气压强等。思路与方法导引——控制变量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变量)会影响实验结果,如“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的实验中,物质是否可燃、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在研究这类含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最后再综合分析。这就是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方法—控制变量。
拓展实验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的作用:传达热量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隔绝空气拓展实验
A中水下的白磷不燃烧,B中水下的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燃烧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加空气的流通,提高氧气的含量
(1)概念: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2)充分燃烧的条件:思考讨论(1)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吗?(2)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吗?(3)燃烧可以在水中发生吗?(4)燃烧一定有火焰吗?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与。如镁可以在氮气、二氧化碳中燃烧不一样。电灯也可以发光、放热可以。满足燃烧的条件即可不一定。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自燃
(1)定义: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动燃烧叫作自燃。
(2)原因: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没有及时散开,热量积累,最终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发生自动燃烧。
(3)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使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失。02灭火依据什么原理
讨论与交流
下图中灭火实例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讨论与交流灭火实例能灭火的主要原因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b.实验时不慎滴在实验台上的少量酒精燃烧,立即用湿布盖住燃着的酒精。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熄。d.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去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温度降至燃烧物的着火点以下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并使其隔绝空气隔绝空气清除掉可燃物1.灭火的原理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掉可燃物2.使燃烧物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满足其一即可破坏其中一项条件即可2.日常防火安全知识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仅要利用燃烧为人类造福,也要学习防火、灭火、失火自救等知识和方法2.日常防火安全知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3.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喷射带水渍泡沫的CO2
,在燃烧物表面形成隔绝空气的水膜用于扑灭木材、棉布及可燃油的失火3.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汽化,能降温和隔绝空气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发生的火灾3.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由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小苏打粉,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灭火可用于扑灭一般火灾及油、气燃火03爆炸与防爆安全讨论与交流
大家知道面粉厂和加油站等都挂有“严禁烟火”的警示牌,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细小的面粉或汽油蒸气等易燃物与空气接触很充分,当它被引燃时,会急速燃烧,从而在短暂的时间里聚积大量的热,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发爆炸。1.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物理爆炸化学爆炸由气体在有限空间内膨胀使压强过大造成成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气球爆炸多由燃烧引起火药爆炸可燃性气体混有氧气遇明火爆炸2.爆炸极限
易爆的可燃物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遇到明火就会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3.爆炸的应用
爆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但在受到控制的条件下,它也可以为人类服务。总结归纳随堂练习1.
剧场的装修需要使用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塑料、海绵等,它们遇明火非常容易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泡沫塑料、海绵是可燃物B.泡沫塑料、海绵的着火点很高C.产生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D.着火时应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撤向安全处B随堂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爆炸都是由剧烈燃烧引起的
B.火灾都可用水扑灭C.可燃物燃烧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缓慢氧化都会引发自燃C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前行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C.发现厨房内天然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精度气象预警系统升级合同
- 2025至2031年中国铝排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DL-谷氨酸单钠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马拉糕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电视机喇叭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扣压式软管接头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全自动铺布机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碎石机定位专用B型超声诊断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锤用钢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研究报告-市场调研
- 2024年中国预缩机烘筒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届浙江省杭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登高车安全培训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课件
- 在线监测运维管理体系
- 大型活动安全保障职责与分工
- 英语课件 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四 Unit6 Developing ideas
- 2025年数独考试试题及答案
- 化工工艺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广州大学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及护理文献汇报
-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考数学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2023)世界历史全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