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NGA 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_第1页
T-YNGA 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_第2页
T-YNGA 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_第3页
T-YNGA 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_第4页
T-YNGA 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65.120

CCSB40

T/YNGA

云南省团体标准

T/YNGA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establishmentandplantingofCocksfootandWhiteClover

(征求意见稿)

2023-12-30发布2024-01-01实施

云南省草地学会发布

T/YNGA002—2023

鸭茅+白三叶型人工草地建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鸭茅+白三叶型混播草地的建植技术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暖温带、中温带、北亚热带、寒温带海拔3300m以下及类似气候地区

鸭茅+白三叶型混播草地的新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NY/T1342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NY/T1237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NY/T635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

NY/T1243草原划区轮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草地型

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植物-生境分类法中的基本分类单位。具有相同的片层结构以及各片层

或主要层片的优势种植物,群落组成和生境条件相近似,反映出具有一致的饲用意义和经济价

值。

3.2鸭茅、白三叶型草地

草地以鸭茅、白三叶为优势种两者重量达到或超过植物地上生物量70%的混播草地。

3.3优势种

植物群落的每层中数量最多、体积最大、对生境影响最显著的物种。优势度大于60%的植

物种。

1

T/YNGA002—2023

3.4人工草地

选择适宜的草种通过人工措施而建植的草地。

3.5混播草地

又称混合草地。它是将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或先后播种在同一土地上的牧草植物群落及生

境。混播草地一般是禾本科草+豆科草的混播,也可以是豆科草种的混播或禾本科草种的混播。

3.6播种材料

泛指用于建植人工草地的种子、种苗及营养体繁殖材料。

3.7返青期

指植物度过冬季休眠期后开始生长的时期。

3.8单播

在同一地块上,只种植一种(品种)牧草或饲料作物的种植方式。

3.9混播

在同一地块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

3.10基肥

也叫底肥。在播种或育苗、移栽前结合翻耕或整地施用的肥料,多以缓效肥为主。

3.11追肥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补充作物在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或补充基肥的不足。

3.12载畜量

在一定草地面积内,在适度放牧(可配合割草)利用并维持草场可持续利用条件下,能满

足放牧家畜生长、繁殖和生产需要,所能承养的家畜头数和时间。

3.13划区轮牧

草畜平衡前提下,有计划地将季节放牧草原划分成若干个轮牧小区,按照一定的顺序逐区

放牧采食、轮回利用的放牧制度。

4种植技术

4.1土地整理

4.1.1地面处理

2

T/YNGA002—2023

有地表积水的地块应开沟排水,清除地面的石块、树桩、杂草等妨碍机械及人工耕作的杂

物。

4.1.2酸度调节

酸性较强(pH值<5.5)的土壤,结合土壤翻耕施用熟石灰进行改良,调节土壤pH值在

5.5-7.5范围。

4.2土地耕作

4.2.1耕作方式

相对平坦的地块采用机耕,机械无法耕作的地块采用畜力及人工耕作。机械耕作一般采用

圆盘耙、铧式犁、旋耕机等农机具进行。翻耕后耙碎土块平整土地,要求土块细碎,地面相对

平整。

4.2.2耕作深度

熟土地块翻耕深度20-25cm;生土地块翻耕深度:圆盘耙8-12cm,铧式犁15-20cm。

4.2.3地面

4.3基肥施用

结合土壤耕作施有机肥20000-30000kg/hm2或施化学肥料施磷肥(钙镁磷或过磷酸钙)

450-600kg/hm2+钾肥(硫酸钾或氯化钾)90-120kg/hm2+硫酸锌3-4.5kg/hm2+硫酸铜3-4.5kg+

硼砂3-4.5kg作为基肥。

4.4休牧种子处理

播种前对休眠种子作如下处理:豆科牧草的硬实种子,通过机械处理、温水处理或化学处

理破除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禾本科休眠种子,通过晒种处理、热温处理或沙藏处理缩短休

眠期,促进萌发。

4.5接种材料及质量要求

地块首次种植车轴草族牧草,播种时豆科种子必须接种根瘤菌。接种材料及质量要求参看

NY/T1342。

4.6混播草种、比例及播种量

4.6.1混播草种

豆科牧草为白三叶、红三叶;禾本科牧草为鸭茅、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

3

T/YNGA002—2023

4.6.2混播比例

豆科牧草占混播种子用量的30-40%,禾本科牧草占60-70%。豆科牧草中,白三叶种子重

量比例占豆科种子总重量的70-80%;鸭茅种子重量比例占禾本科种子重量的70-80%。

4.6.3播种量

依据牧草单播参考播种量(见附录A)、混播牧草比例来计算混播牧草的播种量,计算公式

如下:

种子用价(%)=(种子净度×发芽率)/100......(1)

实际播种量=种子用价为100%时的播种量/种子用价(%)......(2)

混播播种量=S1R1+S2R2+...+SnRn......(3)

(3)式中:S—某混播牧草的单播播种量(kg/hm2);

R—某混播牧草的比例(%)

4.7播种期选择

一般采用春播,在雨季来临前播种,北亚热带地区也可初秋播种。

4.8根瘤菌接种

可采用机械或手工接种。豆科牧草种子根瘤菌接种包衣配方(见附录B.1)

机械接种:将粘合剂、根瘤菌剂、钼酸铵均匀混合,用包衣机将混合液均匀喷撒在种子上,

加入粉状的干燥剂充分混合,直到包衣种子均匀分散开即可。手工接种:将粘合剂与种子均匀

混合,加入根瘤菌和钼酸铵混合均匀,再加入干燥剂充分混合,手搓至分散的丸衣状即可。接

种种子一般即接即用,用多少接种多少。

4.9播种

4.9.1播种方式

一般采用条播和撒播。坡度大于20度的地块采用带状条播或穴播。

4.9.1.1条播

机械播种,豆科和禾本科种子分箱播种或混合后同箱播种。行距为15-30cm。

4.9.1.2撒播

把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并覆土。

4.9.1.3带状条播

4

T/YNGA002—2023

带宽30-50cm,带间距50-100cm。

4.9.1.4穴播

在行上、行间或垄上按一定株距开穴点播5-8粒种子。穴间距15-25cm。

4.10覆盖与镇压

4.10.1覆盖

播种后覆土,覆土深度1-2cm。

4.10.2镇压

雨季来临前或初秋播种,播种后要镇压;雨季播种,土壤水分含量确保种子正常萌发生长

不需镇压。

5管理

5.1围栏建设

人工草地围栏建设可在地块确定后或播种后进行,建设标准及方法应参照NY/T1237。

5.2苗期管理

5.2.1补苗

检查出苗成苗情况,对缺苗率超过10%的地块,应及时进行移栽或补播。因土壤贫瘠造成

的缺苗,需进行施肥改土后进行补苗。

5.2.2杂草防除

通过农艺方法或化学方法及时防除苗期杂草。

5.2.3追肥

在3-4片叶时要及时追苗肥。追肥一般使用尿素,施用量75-90kg/hm2。

5.2.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要在发生初期采取措施予以控制。

6利用

秋播草地种植当年不进行利用。春播草地,种植当年夏末可轻牧,第二年返青后,参照

NY/T635确定合理的载畜量进入正常放牧或刈割利用。面积较大的草地,可依照NY/T1343

进行草地划区轮牧利用和管理。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