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_第1页
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_第2页
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_第3页
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_第4页
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2025届高三自然地理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专题5:地球运动综合一、单选题(中档题较难,讲解关注作者)(24-25高二·全国·随堂练习)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A.锋面活跃 B.太阳辐射强 C.对流运动频繁 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

)A.7:00~8:30面朝太阳 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 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可能原因是(

)A.降雨较多 B.太阳高度角大 C.白昼时间长 D.可见度较高(24-25高三上·浙江·开学考试)下图为“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B地(30°N,90°E)垂直上方的俯视图”,图中的外圈为以B为中心的圆,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完成下面小题。4.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

)A.1/4 B.112 C.2/3 D.3/45.此时A、B的太阳高度差为(

)A.23.5° B.36.5° C.47° D.53.5°(24-25高三上·山东济南·开学考试)我国某学校建有赤道式日晷(即晷面平行于赤道),国庆节之后该校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园日晷研习,下表为日晷原理观察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晷针与晷面的关系:垂直测量晷针倾角:29°50'查询我校地理纬度:____记录晷面刻度特点绘制日晷示意图(注意晷针的指向)朝北面朝南面6.该校学生12点时观察日晷晷针投影大约指向晷盘正下方的刻度,推测该校位于(

)A.长春 B.北京 C.宁波 D.武汉7.研习期间,学生观察晷针投影所在位置及转动方向(

)A.晷面北面逆时针 B.晷面北面顺时针C.晷面南面顺时针 D.晷面南面逆时针8.下列有关日晷研习期间学生观察记录正确的是(

)A.校内日晷放置方向为坐北朝南 B.正午的晷针投影影长逐渐变长C.学生在校期间可随时观测记录 D.晷针投影转动角度将逐渐变大(23-24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其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并指向北极星。晷针针影在晷盘上移动的角度与太阳在天空中移过的角度一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北京故宫太和殿外广场所立日晷,摆放正确的是(

)A. B.C. D.10.图示为北半球夏半年某日,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晷针日影移动的方向是(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D.先顺时针后逆时针11.图示时间太阳位于当地的(

)A.西北方天空 B.西南方天空 C.东北方天空 D.东南方天空(23-24高二下·河南·期末)下图为夏至日世界标准时间9:00~15:00绘制的太阳方位和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甲、乙为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两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甲地的地理坐标最可能为(

)A.(38.5°N,0°) B.(0°,38.5°E) C.(0°,10.5°E) D.(8.5°N,0°)13.图中的乙地(

)A.日出正南方 B.位于南半球 C.昼长24小时 D.纬度小于甲地14.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内,甲、乙两地(

)A.甲地日出时间提前 B.乙地正午日影逐渐变长C.乙地夜长时间变短 D.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3-24高二下·浙江衢州·期末)我国某摄影爱好者每日固定时刻有拍摄太阳的习惯。下图为3月份某日拍摄太阳照片的合成示意图,图中太阳①②与正南方向张角相同。完成下面小题。15.该摄影爱好者可能位于(

)A.长春(45°N,125°E) B.杭州(30°N,120°E)C.长沙(28°N,113°E) D.成都(30°N,105°E)16.3月份期间(

)A.太阳高度①变大、②变小 B.太阳高度①②相同且变大C.太阳①的方位逐渐偏向南 D.太阳②的方位逐渐偏向东(23-24高一下·江苏南京·期末)北斗七星在古籍《鹖冠子·环流篇》中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图示意谷雨节气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古籍《鹖冠子·环流篇》中记载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北斗七星自转 D.北斗七星公转18.某日晴朗无月的夜晚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长时间曝光,发现北斗七星的运动方向(

)A.逆时针旋转 B.顺时针旋转 C.静止不运动 D.自西向东运动19.此后一周内,江苏某同学在同一地点连续观测北极星发现(

)A.仰角增大 B.仰角减小 C.仰角不变 D.匀速公转(2024·浙江·模拟预测)7月始,浙江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于18:40分(北京时间)在固定位置,面向同一方向观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每隔半个月观测一次,连续观测三次,并绘示意图记录。完成下面小题。20.同学记录的太阳位置正确的是(

)A. B.C. D.21.观测期间(

)A.杭州昼夜之差缩小且白昼渐短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会逐渐扩大C.北京正午时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D.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先大后小(2024·江西吉安·模拟预测)分别位于我国两学校的小明和小华利用光影探讨地球运动的相关规律。他们在各自学校操场观测某日杆影的变化规律,并将观测结果绘制成图(局部),图中阴影部分为杆影变化范围,时间为北京时间;该日影变化在当地一年均只出现一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小明测得杆影长度最短时,北京时间是(

)A.11:24 B.11:36 C.12:00 D.12:2423.小明所在学校位于小华所在学校的(

)A.东北 B.西南 C.西北 D.东南(2024·浙江·模拟预测)下图为我国某地2024年3月29日月亮和太阳高度轨迹示意图。当天某时间段甲同学观察到了日、月同天景象。完成下面小题。24.下列示意图符合该同学观察到的日、月同天景象的是(

)A. B. C. D.25.该地这一天正午时,全球与洛杉矶(118°W,34°S)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约占全球(

)A.1/2 B.2/3 C.1/3 D.1/10(23-24高二下·浙江·期中)地处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37°N,119°W)的马尾瀑布是一条季节性瀑布(下图),每年2月中下旬,落日的余辉映照到瀑布上,瀑布便会发出火焰一般的光芒,故称“火焰瀑布”。这一奇景在其他日期难以看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6.火瀑布景观所处悬崖的朝向最可能是(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27.游客观看到“火焰瀑布”时,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开普敦(约34°S,18°E)正值旭日东升 B.冰岛首都(约64°N,22°W)正值日期交替C.泰山站(73°51′S,76°58′E)正值极昼 D.全球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接近3/4(2024·浙江金华·二模)晨线的摆动角度决定了何处最早迎来日出(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读我国不同日期晨线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8.2024年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点是(

)A.黑瞎子岛 B.嵊泗列岛 C.赤尾屿 D.海马滩29.L表示的日期最有可能是(

)A.3月12日 B.5月2日 C.7月12日 D.11月2日(2024·湖北·二模)我国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于2023年4月3日北京时间10时,发现学校(120°E)教学楼的日影使其后面圆形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景观(如下图,深色部分为教学楼平面图,浅色部分为日影、N指示正北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0.该日北京时间14时,表示花坛受阳光照射情况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31.该地2023年能再看到上图所示景观的日期大致为(

)A.劳动节 B.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23-24高二下·湖北·阶段练习)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固定的。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提高太阳能利用率。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关于“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武汉夏季的水平旋转角度小于冬季 B.武汉夏季的垂直旋转角度小于冬季C.七月份武汉比北京的垂直旋转角度更小 D.七月份武汉比北京的水平旋转角度更小33.若家住拉萨(91°E,29°N)的扎西卓玛家安装了“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当北京时间11点时,太阳能电池板朝向(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23-24高二上·福建漳州·期末)图1为2023年11月23日晴天某时刻一教学楼(24°07'N,117°30'E)走廊照片,图2示意教学楼走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4.照片拍摄当日该地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A. B. C. D.35.该照片拍摄的北京时间约为(

)A.11:00 B.11:50 C.12:10 D.13:0036.一周后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观测,可发现与图1比(

)A.AB变长 B.AC变短 C.角A度数变大 D.AC向南移动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CDCDBCDB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DCBCBBAC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ACCABDDA题号313233343536答案CDABCA1.C2.D3.C【难度】0.4【知识点】降水的影响因素、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解析】1.由材料可知,彩虹是在局部性强降雨后形成的,锋面雨降雨强度小,涉及范围大,A错误;彩虹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不大,B错误;大气对流运动频繁,易形成局部地区的强降雨,易形成彩虹,C正确;地形复杂不一定会形成局部性强降雨,D错误。故选C。2.由图可知,要观测到彩虹必须背对太阳,AB错误;由图可知,13:00~14:30,武夷山太阳高度角大于42°,不能形成彩虹,C错误;16:00~17:30太阳高度角较小,可能会形成彩虹,D正确。故选D。3.北方降雨少于南方,A错误;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B错误;夏季北方昼长较南方长,昼长时间长,出现彩虹的频率高,C正确;南方北方的能见度差异小,D错误。故选C。【点睛】彩虹的形成是一种自然的光学现象,简单点说,我们在风雨过之后见到的彩虹,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气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然后造成光的色散和反射形成的,当阳光摄入水湾时就会以不同角度的入射点,而小水滴内也是不同角度进行反射,当中的40-42度的反射最强烈,这样就会形成我们平时看到的彩虹。4.D5.B【难度】0.4【知识点】国际日界线、零时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解析】4.伦敦时间为0°经线地方时,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0时经线为90°W,与B地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90°W向东到180°经线,共占纬度范围是270°,因此此时与B地同日期的范围大致占了全球的3/4,D正确,ABC错误。故选D。5.伦敦时间12月22日6:00时,B地时间为12月22日12:00时,为当地正午,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则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30°+23.5°)=36.5°,材料信息表明,此时C地太阳高度为0°,则B、C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纬度差,两地纬度差为36.5°,图中A、B两地纬度差与B、C两地纬度差应相等,由此推算出A的纬度应为6.5°S,A、B两地均位于直射点(23.5°S)以北(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则A、B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与两地纬度差相等,即36.5°,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差|(纬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直射点所在纬度之间的差值)。6.C7.D8.B【难度】0.4【知识点】地方时的定义、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解析】6.赤道式日晷的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的纬度,因此该地的纬度约为30°N,日晷晷针投影大约指向晷盘正下方的刻度,说明为当地地方时12时左右,此时对应北京12时,说明当地应位于120°E左右,宁波符合,C正确;长春、北京、武汉不符合,ABD错误。故选C。7.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研习期间为国庆节之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该地日晷为赤道式日晷,所以晷针投影应位于晷面南面,日出时影子朝西,日落时影子朝东,正午影子位于正下方,所以为逆时针转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8.该日晷是赤道式日晷,放置方向为坐南朝北,A错误;研习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渐小,晷针投影逐渐变长,B正确;只有在有太阳光照的时间才可以观测记录,C错误;观察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当地昼长变短,晷针投影转动的角度将逐渐变小,D错误。故选B。【点睛】赤道式日晷(TheERquatorialSundial)的晷面为赤道面,依照使用地的纬度,使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晷盘上的影子会分在晷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地区使用。若将晷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赤道式日晷亦称斜晷。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也是中国古代最经典和传统的天文观测仪器。9.A10.A11.D【难度】0.15【知识点】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太阳视运动【解析】9.根据材料信息,北京故宫采用赤道式日晷,其晷盘与地球赤道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指向北极星。晷针指向北极星,北半球某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即为当地的纬度,北京的纬度为40°N,说明看北极星的仰角为40°,则晷针与地面的夹角应为40°,BD错误。北极星在北极上空,所以晷针应该指向北端而不是南端,C错误,A正确。故选A。10.图中晷针影子位于晷盘右下方,说明影子朝向西北方向,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随着白昼时间的推移,太阳先向正南方向移动、再向西南方向移动,直至日落。故影子先向正北方向移动,再向东北方向移动。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晷盘下方为正北方向,故判断影子会沿着顺时针方向移动,A正确、BC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A。11.据图可知,太和殿外日晷的晷针影子位于晷盘右下方,说明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判断此时太阳在东南方向,ABC错误。故选D。【点睛】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之外,其余各地均是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之外,其余各地均是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12.D13.C14.B【难度】0.15【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视运动、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解析】12.由图分析可知,甲地太阳高度最大时太阳位于其正北方向,说明当地12时时太阳位于正北方向,此时世界标准时间(0时区区时)刚好也是12时,说明甲地在0°经线上,此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5°,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直射纬度|,可计算出甲地纬度约为8.5°N或38.5°N,因当地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北方,因此太阳直射点直射的纬线应位于该地的北方,故甲地的纬度应为8.5°N,甲地的地理坐标为(8.5°N,0°),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由图可知,乙地太阳高度角为0时(正值日出或日落)太阳位于正北方,说明乙地太阳正北升,正北落,应位于北半球的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AB错误,C正确;该日为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乙地最小太阳高度角为0,说明位于极昼区的最低纬度,即位于北极圈,而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位于8.5°N,因此乙地纬度大于甲地,D错误。故选C。14.该日为夏至日,该日过后的一个月,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所以甲地日出时间应推迟,A错误;乙地夜长时间变长,昼长时间变短,C错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距,乙地纬度为66°34′N,正午太阳高度变小,正午日影将逐渐变长,B正确;甲地纬度约为8.5°N,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D错误。故选B。【点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平分。15.C16.B【难度】0.15【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的定义、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太阳视运动【解析】15.根据材料“图中太阳①②与正南方向张角相同”,说明太阳从①处移到正南方向与太阳从正南方向到②处所用时间相等,由图可知,太阳处在①位置北京时间7:30,处在②位置北京时间17:30,计算得太阳在正南方位时,北京时间12:30,此时当地为正午12点,根据时差知识,该地在120°E的西侧且比北京时间(东八区120°E区时)晚30分钟,B杭州经度120°E,错误;D成都105°E,比北京时间晚60分钟,错误;A长春125°E,比北京时间早20分钟,错误;C长沙113°E,比北京时间晚28分钟,接近半小时,C正确;故选C。16.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3月初到3月21日(春分),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北移至赤道,3月21日至3月末,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至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太阳东南升西南落,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东北升西北落,3月期间太阳日出日落方位不断往北移,说明一天之中太阳的整体方位也往北移,在此期间同一时刻,太阳方位会逐渐往北偏,CD错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所求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距,3月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变大,一天之中太阳高度角的范围也会变大,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也会变大,但由于①②与正南方向张角相同,因此其太阳高度角也相同,A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17.B18.A19.C【难度】0.15【知识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解析】17.古籍《鹖冠子·环流篇》中记载的现象是指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与季节之间的关系。地球自转导致的是昼夜更替和地方时差,与北斗七星斗柄的随季节变化指向变化无关,A错误;地球公转出现四季变化,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其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存在一个约为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则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存在66°34′的倾角,使得在地球公转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天体(如北斗七星)的位置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古籍中描述的“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的原因,B正确;北斗七星的自身运动与地球公转导致的斗柄指向季节变化无关,CD错误。故选B。18.北斗七星为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相对固定,由于地球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旋转,因此北极星始终位于圆心,由于地球自转,其他星辰相对地球上的拍摄地点而言,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当我们对准北极星附近长时间曝光时,北斗七星看起来会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这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A正确,B错误;北斗七星相对于北极星是逆时针旋转,不是静止的,也不是单纯的自西向东运动,CD错。故选A。19.结合所学知识,因为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自转的,而北极星与地轴的北部延长线非常接近,所以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几乎不动的,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是固定的,D错误;由于地轴指向北极星,因此在北半球观测北极星其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由于北极星离地球的距离远远大于地球的直径,所以地球公转带来的地轴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地球自转轴相对于恒星的空间位置是基本不变的,一直指向北极星,所以对于同一地点的观测者来说,连续观测北极星的仰角不变,C正确,AB错。故选C。【点睛】北极星,又名北辰,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恒星。北极星位于地球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与天枢连线的五倍延长线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会发生晃动,经年累月后会发生偏移,因此每过千年以上的时间,就需要更换北极星,现在的北极星为勾陈一(小熊座α星)。20.D21.A【难度】0.15【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null【解析】20.问题涉及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由材料可知此时为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往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浙江昼越来越短,日落时间越来越早,所以随着测试的进行,太阳逐渐靠近地平线,C错误;6月22日夏至日,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9月23日秋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极昼地区除外),三次测试时间都在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从夏至到秋分日之间,太阳的日落位置逐渐由西北变为正西,逐渐向南移动,B项太阳位置不变,B错误;由于测试时间均在傍晚,A选项中三次太阳位置均在西北,可分析选项中大楼方向为正南,第2、第3次,日落方向逐渐向北移动,A错误;D选项中三次太阳位置均在西北,可分析选项中大楼方向为正南,第2、第3次,日落方向逐渐向南移动,D正确;故选D。21.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夜之差最大,观测时间在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并且不断向南移动,杭州昼变短夜变长,昼夜之差缩小,A正确;北半球昼越来越短,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也会越来越小,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点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纬距,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正午的影子越来越长,C错误,极昼区午夜太阳高度也会越来越小,D错误;故选A。【点睛】在北半球极昼区的最小太阳高度为当地地方时0时或24时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线的倾角,即子夜时太阳高度,此时太阳位于正北天空(极点除外)。可分极点、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和两者之间的地区三种情况。1、极点在地球自转运动中,北极点不动,故太阳始终在正南天空且太阳高度只有年变化而无日变化,即一日内最小太阳高度和最大太阳高度一样。假设当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x,则用公式一可得出:H=90-(90-x)=x;2、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H=2x(x当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3、极点和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之间的地区:h+H=2x即极昼区的最小(子夜)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直射点纬度的2倍。22.B23.A【难度】0.15【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方时的定义、计算、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解析】22.图中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根据所学知识,一天中地方时为12:00,影子最短。根据小明测得的数据可知该日当地昼长为15小时44分,当北京时间3:44日出时,根据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的一半,可计算出当地日出地方时为4:08,该地北京时间3:44日出时,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早24分钟;当该地日影最短时,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较其晚24分钟,即11:36,B正确,排除ACD。故选B。23.根据太阳直射点运动规律,除冬至和夏至外,其余时间日影变化在一年中会出现两次,材料”该日影变化在当地一年均只出现一次“,说明观测日期为二至日中的一天;由于两地都在北半球,根据小明测量数据可知当地该日昼长为15小时44分,昼长夜短,为夏至日;小华所在地当日昼长为9小时52分,夜长为14小时8分,昼短夜长,为冬至日,结合所学知识“同一纬度地区,冬至日的夜长等于夏至日的昼长”、“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因此小华的地方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8分,夏至日昼长小于小明所在地,位置偏南;根据小明测量数据可计算出当地夏至日日出地方时为4:08,根据其对应的北京时间(3:44)可计算出小明所处的的经度为126°E;根据小华测量数据可计算出当地冬至日日出地方时为7:04,根据其对应的北京时间(7:47)可计算出小华所处的经度为110°E,据此可以判断小明所在地偏东。所以小明位于小华的东北。排除BCD,A正确;故选A。【点睛】经度相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地方时的计算也遵循“东加西减”原则,即已知偏东地点的地方时求偏西地点的地方时用减法,反之,用加法。24.C25.C【难度】0.15【知识点】时区的划分、计算、国际日界线、零时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月相【解析】24.太阳和月亮均为东升西落。2024年的3月29日是农历二月二十,此时的月相介于满月和下弦月之间,月亮应该位于渐亏凸月的位置附近,A、B错误;渐亏凸月为下凸月,农历下半月,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即西部月亮部分渐渐变少,C正确,D错误。故选C。25.由图可知,当北京时间12点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所以此时东八区的时间是3月29日12:00。而洛杉矶位于西八区,相差16个小时,所以洛杉矶时间是3月28日20:00,与洛杉矶处于同一日期为旧的一天。经计算可知,此地西四区为0时,因此西四区以西至西十二区为旧的一天范围,占7.5个时区,约占全球的1/3,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农历上半月,月相由亏到圆,人们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逐渐变大到满月,月球的亮面朝西;农历下半月,月相由圆到亏,人们看到的月球亮面面积由满月逐渐变小,月球的亮面朝东。26.A27.B【难度】0.15【知识点】地方时的定义、计算、国际日界线、零时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太阳视运动【解析】26.2月中下旬,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的各地是东南日出,西南日落。而马尾瀑布会有落日的余辉映照在瀑布上,说明瀑布朝向日落的方向,而2月中下旬日落西南,所以瀑布朝向西南,B、C、D错误,A正确,故选A。27.游客看到“火焰瀑布”是在2月中下旬的日落时间。美国加州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约37°N,119°W),所以该地地方时6时以后日出,18时以前日落,此时游客时间是当地地方时18时以前。开普敦是(约34°S,18°E),两地经度相差137°,时间相差约9小时,开普敦在东侧需要加上9小时,此时开普敦是当地的地方时3点以前,开普敦在南半球虽然是夏季,六点以前日出,但该地是34°S,且是2月中下旬,日出时间没有提前那么早,此时开普敦还是夜晚,A错误;冰岛和“火焰瀑布”相差97°,相差约6.5个小时,冰岛在“火焰瀑布”东部,18时之前+6.5小时的时间大概是在0:30分以前,正值日期交替的可能性很大,B正确;泰山站的坐标是(73°51'S,76°58'E),太阳直射点纬度变化大约是每4天变化1°,12月22日52天后是2月10日,纬度变化是13°,南半球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从66°34′往南极点移动13°是79°34′,所以2月10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79°34′S-90°S,泰山站不在此范围内,C错误;119°W是18时之前,与120°E相差约16个小时,所以北京是新一天的10时前,东十二区是14时前也属于新一天,所以与北京同一天的时间范围小于13.5/24,远小于3/4,D错误。故选B。【点睛】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分界线,一条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国际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是新日期范围,0时经线向西到国际日界线是旧日期范围。自西向东越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现实背景下,0~1时所在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该时区西侧时区向西到西十二区是旧的一天。28.D29.D【难度】0.15【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晨昏线(圈)的判断、光照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解析】28.2024年第一天距离冬至日最近,其晨线的走向与冬至日晨线最接近,据图可知,黑瞎子岛、嵊泗列岛、赤尾屿、海马滩四地中海马滩距离晨线最近,且都位于晨线之西,在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情况下,海马滩最先看到太阳,最早看到日出,所以2024年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点是海马滩,D正确ABC错误。故选D。29.结合所学可知二分日晨线几乎和经线重合,呈南北走向,则图中二分日的晨线大致指示南北方向,则图中L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当晨线为东北--西南走向时,我国是昼短夜长,则L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BC错误;3月12日距离春分较近,晨线与二分日晨线几乎重合,夹角较小,而图中L晨线与二分日的晨线夹角较大,A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北半球,有昼夜交替的地区,6月22日昼长达一年之中的最大值,12月22日昼长达一年之中的最小值,3月21日和9月23日昼夜等长。30.A31.C【难度】0.15【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太阳视运动、日影方向与长度变化【解析】30.该地位于120°E,上午十点太阳在东南,影子朝向西北。下午14时,太阳在西南,影子朝向东北,且10时和14时的太阳高度一样,影子长度一样,角度关于正南/正南对称。一天内,教学楼楼顶O点,上午10时与下午14时对应的日影分别为A和A'(如下图所示),楼影长度相等,OA=OA',OA和OA'关于ON对称(ON为指北方向),红色框内为下午14时的楼影(如下图),B、C、D错误,A正确,故选A。31.4月3日是春分日之后的12天,一年内秋分前12天与4月3日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楼影长短相同,秋分日前12天是9月23日前12天左右,大概是9月11日左右,接近教师节,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一天内,关于地方时12时对称的两个时间点,太阳高度相同,影子方向关于经线对称,影子长度一致。如10时和14时离12时都是俩小时,所以在地方时10点和14点太阳高度一样,同一物体影子长度一样,经线平分两个时刻影子组成的夹角。32.D33.A【难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