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3.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_第1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3.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_第2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3.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_第3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3.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_第4页
《大学书法鉴赏》课件-13.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讲

空元透性灵:赵董书风董其昌与赵孟頫相距二百多年,把两个人放在一起讨论主要是他们风格的相近及其书法在清代的特殊遭遇。董其昌在晚明的地位不如赵孟頫在元代,又因为晚明思想的解放,所以董其昌没有影响整个晚明。王铎、傅山、徐渭、黄道周等书家为代表的晚明豪放书风和董其昌书风区别甚大。“赵董书风”是指赵孟頫、董其昌为代表的偏于秀媚的书法风格,赵、董不但在用笔上面非常接近,而且在笔势、结构、章法上面也有许多相通之处。赵董书风对书法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清代曾有赵孟頫、董其昌书风笼罩天下之说。后来取法赵董书风者众多,包括乾隆时期编《四库全书》的馆阁书家,很多人都是学赵董书法的。赵孟頫(1254—1332),字子昂,号水精宫道人,松雪道人等,宋宗室,浙江吴兴人。他的楷书被称为“赵体”,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一起被称作楷书四大家。赵孟頫在诗词文赋、书画音律、鉴赏篆刻方面均有独到的造诣,尤其在画上题诗,使“诗、书、画”融于一体,开创了文人画题诗的先河。

赵孟頫像一、赵孟頫书法方面,他竭力提倡恢复二王传统,强调直追晋人。在他的影响下,元代书坛形成一种复古风气,使二王书风又成为书法发展的主流。他的传世作品很多,楷书有《妙严寺记》《胆巴碑》《三门记》《仇锷碑铭》,小楷有《汲黯传》《道德经》,行书有《洛神赋》《前后赤壁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赵孟頫楷书《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赵孟頫楷书《仇锷碑铭》赵孟頫是宋宗室,因其在元朝做官被称为贰臣,为人所不齿,其实我们现在查阅资料就可以发现,当时赵孟頫是怀着振兴汉文化的抱负到大都做官的。在当时的时势环境中,赵孟頫从湖州到杭州再到大都,把中国书法在蒙古统治下发扬光大,可以看出他有很强的历史责任感,这也是很不容易的。赵孟頫在书法史上是著名的以古开今的典型,以复古为创新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前后赤壁赋》为其中年行书代表作。《前后赤壁赋》书于大德辛丑(1301)年,当时赵孟頫四十八岁,正值盛年。全篇内容为苏轼名作《前后赤壁赋》,16开纸本,册页。其显著特点为:一、起笔以一拓直下为主。收笔善留。二、提按丰富,笔锋弹性表现充分。三、重心下压,字形较短。四、中宫紧缩,疏密对比鲜明。五、行草兼有,符号化字形较多。

(一)行书《前后赤壁赋》赵孟頫行书《赤壁赋》汲黯(?—112)为汉武帝时著名的谏臣,字长孺,官至东海郡太守、淮阳太守。赵孟頫所书为其传记。与赵孟頫同时而稍后的书画家倪瓒称赞其小楷书“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清代冯源深评价他的《汲黯传》“虽据欧体,其用笔之快利秀逸,仍从《画赞》《乐毅》诸书得来”。《汲黯传》的特点为:一、点画精劲。二、结体内密外疏,三、重心下压与上提并存。四、竖成行横无列。五、优游从容。(二)小楷《汲黯传》赵孟頫小楷《汲黯传》赵孟頫《定武兰亭跋》赵孟頫《归去来辞卷》赵孟頫《洛神赋》赵孟頫《与彦明尺牍》赵孟頫《与中峰帖》赵孟頫《宗阳宫帖》赵孟頫《致民瞻尺牍》赵孟頫《近来吴门帖》赵孟頫《致季博札》赵孟頫《国宾山长帖卷》赵孟頫《题烟江叠嶂图》赵孟頫《秋深帖》赵孟頫以其荣际五朝的地位影响了朝中许多大臣和皇帝的书法,也可以说带动了整个元朝的书风。除了能够独立于赵孟頫之外的书家康里子山、鲜于枢、杨维桢之外,其他受赵影响的书家就形成了赵氏书家群。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和儿子赵雍、赵奕都有书名。二、赵孟頫影响下的元朝书风管道昇《与中峰禅师尺牍》

赵雍《彰南八咏诗》局部赵孟頫是一个艺术全才,他不但有很好的书写才能,其诗词、音韵、绘画、篆刻的水平都很高。他的篆刻元朱文以书入印,开了篆刻之先河。元代书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复古为创新,以复二王之古来创元代书法之新。与赵孟頫并称的书家有虞集、邓文原、鲜于枢。虞集祖籍四川仁寿,被誉为元代隶书第一。邓文原为四川绵阳人,师法二王,深受赵孟頫影响,晚年取法李邕,稍有变化,也为元朝行草一大家。邓文原章草《急就章卷》蒙古族统一中国,使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的文人得以学习、研究书法,著名的少数民族书法家有耶律楚材、康里巙巙。康里巙巙(1295-1345),字子山,哈萨克族。自幼受汉学影响,书法以钟、王为师,兼及米芾,刚健洒脱,豪放不拘,有晋人风度,在元代后期影响很大。其代表作品有《渔父词》《李白诗卷》等。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伯几,号困学民,河北渔阳(今天津)人。赵孟頫称赞鲜于枢说:“尝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耳。“其代表作品有《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卷》、行草《唐诗册页》、草书《杜甫魏将军歌》等等。(一)鲜于枢鲜于枢是与赵孟頫并称的元代古典主义书法潮流的先导和领袖人物。与其他元代书家多被赵孟頫书风笼罩不同,鲜于枢书法尤其他的草书有着自己鲜明的风格。也与赵孟頫各体兼长不同,鲜于枢以行草书见长。他的草书被认为是深得唐法的典型,有人称之“带河朔伟气,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与赵孟頫书法的流丽妩媚不同,鲜于枢的书法显得爽快豪放,其特点为:一、用笔猛利二、中锋用笔为主三、字形符号化突出,字间关系紧密

鲜于枢《王安石杂诗卷》鲜于枢《论草书帖》鲜于枢《秋兴诗册》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年间中了进士,做了十多年小官,元末隐居江湖,活动于浙西、吴中一带。杨维桢的诗歌水平也很高,为元末东南诗坛领袖,其诗文号称“铁崖体”。与他的诗文一样,杨维桢的书法也是自成风格的,主要是行草和楷书。其行草取法康里巎巎,并学习张芝与索靖草书。其代表作品有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七绝诗》,以及藏于天津文管处的《梦游海棠城诗》等等。(二)杨维桢

杨维桢《真镜菴募缘疏卷》观其草书,我们可以看到其作品点画中处处渗透着创造和反叛精神,透露出个人情感抒发的大自由、大自在,一种无法无天、佛魔一身的气势与境界。其特点主要有:一、用笔多侧锋横扫

二、多体兼杂,字法多变三、字距大于行距四、墨色变化丰富杨维桢《致理斋明府尺牍》杨维桢《跋张雨自书诗册》杨维桢《城南唱和诗册》杨维桢《论医帖》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县人),卒谥“文敏”,世称“董文敏”、“董华亭”、“董香光”。董在艺术上追求天真烂漫、萧散古淡,善于用墨,字距、行距宽,追求古韵。清代王文治赞誉他的书法时说:“书家神品董华亭,楮墨空元透性灵。除却平原俱避席,同时何必说张、邢。”传世作品有行书《李白月下独酌诗卷》《东方朔答客难卷》《七绝诗轴》《丙辰论画册》,草书《试墨帖》《临怀素自叙帖》,楷书《三世诰命卷》《鲁公语轴》等等。三、董其昌曾鲸《董其昌先生小像》

董其昌《〈蜀素帖〉跋》以《〈蜀素帖〉跋》为例,看董其昌书法的特点:其一,用笔虚灵。

其二,结字聚散有致,大方得体。其三,使用淡墨。

其四,平淡天成。“淡”是董其昌书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这是书家成功的标志,也是书家先天所具备的。此作每行用乌丝栏隔开,字间距较大,整体疏散有致,这种章法构成与杨凝式《韭花帖》如出一辙。综观全作,其平淡天成主要从虚笔、宽博的结体、淡墨及其疏朗的章法体现出来。董其昌也是对中国艺术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位人物,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认为临帖不只要注意它的“形”,还要注意“神”。在用笔方面他认为“宛转藏锋能留得住笔,不直率流滑”。董其昌在书法史上的位置是非常高的,特别是经康熙皇帝的推举之后。但也一直有人对其书法颇有微词甚至贬斥,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