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学习目标: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相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精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课前打算:课前老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有很多同学特殊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宏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擅长思索、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3.老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觉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终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信任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究竟(1)指名读词语。(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沟通。3.指名分段读课文,订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沟通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3.老师比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殊明晰,作者开宗明义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觉者、创建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觉了真理,最终指出科学发觉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打算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其次课时一、细读课文,沟通感悟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详细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2.全班沟通,老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觉问题、追根求源,最终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老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5.沟通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小组沟通。3.全班沟通,老师点拨:这篇课文围围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详细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争论文,不同于我们常常阅读的记叙文。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依据。事实和依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望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闻的。譬如在国难紧急的时候,各地肯定有很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闻,不肯定牢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牢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依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闻了。我们对于传闻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索,不应当随随意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意轻信的看法,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意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主动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独创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散。这样的脑筋恒久是被动的,恒久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很多高校问家都是从怀疑中熬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高校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高校章句》,便问《高校》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知他《高校》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闻,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看法,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独创,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独创,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1)自读自悟。(2)全班沟通,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种子调研报告范文
- 解除转让合同协议书范本
- 购买电动车合同协议
- 货架制作安装合同协议
- 购买养殖场合同协议
- 货运轮船租赁合同协议
- 购民房合同协议
- 购买水泥门楼合同协议
- 财务部绩效协议合同模板
- 2025企业(个人)财务咨询服务合同
- 三都县一起少数民族陆氏家族的调查
- 父母的非暴力沟通话术:正面管教男孩女孩的亲子关系训练手册
- DB4206-T 41-2021 程河柳编加工技术规程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机构资质申请表
- 直销成功八步培训课程课件讲义
- 北京重点高中入学签约个人简历科技特长生模板
- 消保审查实施细则(2023年版)
- GB/T 2000-2000焦化固体类产品取样方法
- 功能材料概论-课件
- XX单线铁路隧道施工设计
- 叶曼讲《道德经》讲义第1~10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