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_第1页
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_第2页
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_第3页
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_第4页
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汇报人:POWERPOINT血液灌流护理操作解读目录CONTENTS组合式血液灌流背景与优势管路选择与操作要点灌流器肝素化操作规范预冲流程与操作细节引血操作与注意事项回血操作与注意事项观察与处理要点组合式血液灌流背景与优势01《共识》出版背景2023年5月,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出版《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专科护理操作专家共识》。旨在规范组合式血液灌流操作,确保治疗安全,提升护理质量。组合式血液灌流临床需求单纯血液透析无法有效清除中、大分子毒素及炎症介质。组合式血液灌流弥补不足,改善患者多种并发症,延长预期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组合式血液灌流风险与挑战组合型人工肾体外循环结构复杂,连接方式多样,预冲方法繁琐。导致患者治疗感染及凝血风险增加,需标准化护理操作指引。010203组合式血液灌流临床应用背景临床研究证实,每周1次HA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可有效清除毒素。显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癌痒、淀粉样变、肾性骨病、微炎症状态,保护心功能。代谢物清除与并发症预防降低心血管相关死亡率,延长患者预期寿命。提高透析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组合式血液灌流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模式。实现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治疗的无缝切换,满足不同患者需求。治疗模式灵活性组合式血液灌流优势分析管路选择与操作要点02POWERPOINT两种常见管路类型组合型人工肾一体化体外循环管路:灌流器和透析器并联,操作密闭,降低感染风险。透析治疗体外循环管路联合短连接管:灌流器和透析器串联,需多次断开连接,操作复杂。一体化管路优势操作过程密闭,避免接头暴露、液体滴洒和空气进入。无需二次拆卸管路及灌流器,节约临床操作时间,降低感染风险。短连接管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者需做好自身防护,佩戴手套、护目镜/面屏。减少分离暴露与停泵时间,严格无菌操作,降低感染及凝血风险。管路选择概述短连接管断开操作要点断开前需关闭超滤、关闭旁路、停止血泵、夹闭夹子。避免液体滴洒和空气进入,确保操作安全。管路选择的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院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管路类型。对于操作熟练度较高的医护人员,可选择短连接管;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优先选择一体化管路。一体化管路使用注意事项注意并联循环支路切勿全部开通,以免血流阻力不一导致灌流器内血液反流或凝血。使用锥度设计的HA灌流器,静脉端直径大于动脉端,降低内流道涡流和死角风险。010203管路操作细节灌流器肝素化操作规范03POWERPOINT肝素化对凝血风险的影响《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明确灌流器使用前需进行肝素化。静态肝素化治疗前后患者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不增加凝血及出血风险。肝素化对医疗资源的节约肝素及生理盐水用量少,节约医疗资源。灌流器浸泡期间护士可灵活分配工作时间,提高效率。肝素化操作的安全性一个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灌流器,设有药物注入口,可直接穿刺注入肝素。硅胶径向密封,针头拔出时液体不会外渗,降低感染风险。灌流器肝素化重要性肝素化操作的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凝血功能和治疗需求,调整肝素用量。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肝素用量或采用其他抗凝方法。静态肝素化操作步骤在治疗准备室实施静态肝素化,严格无菌操作。肝素注入前按注入肝素容积回抽等量空气,避免推注时罐体内压力过大导致肝素喷溅。肝素浸泡与保存灌流器注入肝素后需充分摇匀,并将吸附剂完全浸泡在肝素保存液内,静置时间20~30分钟。确保肝素均匀分布,有效预防凝血。灌流器肝素化操作要点预冲流程与操作细节04POWERPOINT灌流器单独预冲,确保灌流器和透析器内部无气泡残留。预冲液自下而上流动,确保灌流器和透析器内部充分冲洗。灌流器+透析器预冲要点振动法、手拍法、无规则锤拍法以及快速排气法。快速排气法操作简便,效率高,适用于临床。临床常用排气方法灌流器静脉端向上倾斜,水平夹角约30~60度。禁止使用金属等硬物敲击排气,推荐使用有弹性的排气工具。排气操作注意事项020103预冲流程概述灌流器排气操作要点灌流器禁止使用金属等硬物敲击排气,避免损坏灌流器。推荐使用有弹性的排气工具沿握持方向敲击底部12点区域,确保排气彻底。预冲液流动方向预冲液自下而上流动,确保灌流器和透析器内部无气泡残留。灌流器单独预冲时,需确保灌流器内部充分冲洗,避免残留气泡。预冲操作的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预冲方法。对于操作熟练度较高的医护人员,可选择快速排气法;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优先选择振动法。预冲操作细节引血操作与注意事项05POWERPOINT临床上常用引血方法为单接法和双接法。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能耐受容量快速减少的患者,推荐采用双接法进行引血。引血方法选择引血速度不宜过快,50~100ml/min为宜。避免过快引血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影响治疗效果。引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治疗需求,选择合适的引血方法。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选择单接法;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优先选择双接法。引血操作的临床建议引血操作要点灌流治疗时动脉端在下,血流方向自下而上,避免树脂堆集,降低凝血风险。采用锥度设计的HA灌流器静脉端直径大于动脉端,进一步降低内流道涡流和死角风险。血流方向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调整血流泵速。对于凝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降低血流泵速;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优先选择较高血流泵速。引血操作的临床建议治疗过程中血流泵速调至200~250ml/min为宜。研究结果表明,200ml/min与250ml/min流速对于毒素清除作用无明显差异,但较高血流量可有效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血泵速控制引血操作细节回血操作与注意事项06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回血速度不低于50ml/min,以免增加凝血风险。不宜高于100ml/min,以免加重心脏负荷。回血速度控制回血过程中建议全程生理盐水密闭回血。注意回血期间体外循环微小血栓易脱落,切勿拍打、敲击或摇晃灌流器。回血用物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调整回血速度。对于凝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适当降低回血速度;对于心脏功能较好的患者,优先选择较高回血速度。回血操作的临床建议回血操作要点回血前将灌流器倒置,动脉端向上,提高回血效率。确保灌流器内部血液充分回输,避免残留血液。01灌流器方向调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回血方法。对于操作熟练度较高的医护人员,可选择快速回血;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优先选择密闭回血。回血操作的临床建议使用一体化管路结束血液灌流治疗后,无需卸下灌流器,夹闭相应支路即可继续血液透析治疗。确保管路连接处固定牢固,避免血液泄漏。02一体化管路回血操作03回血操作细节观察与处理要点07POWERPOINT低血压观察与处理组合型人工肾治疗体外循环血量增加,治疗初期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便意感、头晕、乏力等低血压前兆症状。低血压发生后,需对症处理,并每5分钟复测血压,直至血压达到正常值,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观察病情的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调整观察频率。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减少观察频率;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优先增加观察频率。过敏反应观察与处理血液灌流治疗30分钟内,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荨麻疹、寒颤等疑似过敏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病情变化01治疗过程中重点检查灌流器与透析器管路连接处及支路是否扭曲、打折。建议充分利用设备卡槽妥善固定,确保管路通畅。管路通畅性检查02治疗过程中若发现体外循环血液颜色变深,和/或出现静脉压、跨膜压的参数变化,用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和透析器,查看有无凝血。出现大量血栓等明显凝血情况时,需立刻回血,如有必要则重新更换管路、透析器或灌流器,继续治疗。凝血情况监测03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对于凝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增加监测频率;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优先选择实时监测。观察管路的临床建议观察管路与灌流器状态泵前动脉压监测静脉压监测压力监测的临床建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调整压力监测频率。对于凝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可增加监测频率;对于治疗时间较长的患者,优先选择实时监测。透析设备虽无针对灌流器的压力监测装置,静脉压及跨膜压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灌流器内凝血状态。当静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