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_第1页
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_第2页
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_第3页
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_第4页
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控制手册TOC\o"1-2"\h\u14168第一章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概述 344961.1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重要性 356371.2卫生与安全管理目标 412221第二章食品加工厂卫生设施与管理 430682.1卫生设施要求 4243102.1.1厂房与车间卫生设施 4171702.1.2设备与器具卫生设施 57852.1.3辅助设施卫生要求 5132642.2卫生设施维护与管理 5282412.2.1卫生设施的日常维护 5152962.2.2卫生设施的管理制度 5294522.3卫生设施定期检查 527408第三章食品加工厂人员卫生管理 6294953.1人员健康检查 6277383.1.1健康检查制度 6260113.1.2定期健康检查 6162693.1.3健康证明 6177993.1.4健康档案 623863.2人员卫生培训 6187453.2.1培训内容 66063.2.2培训方式 6236313.2.3培训频次 6119203.2.4培训效果评估 617903.3人员卫生操作规程 74663.3.1个人卫生 7286533.3.2工作环境卫生 723143.3.3食品加工过程卫生 721977第四章食品原料与生产过程卫生控制 781054.1原料采购与储存 719084.1.1供应商筛选与评估 8160214.1.2原料储存 8212744.2生产过程卫生控制 860194.2.1生产环境 8300334.2.2操作人员卫生 820424.2.3生产设备与工具 810754.3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 824564.3.1清洁 918384.3.2消毒 912621第五章食品加工厂环境与空气质量管理 996635.1环境卫生要求 975945.1.1厂区环境 9279265.1.2生产车间环境 9298185.1.3员工生活区环境 9275875.2空气质量管理 9210485.2.1空气质量标准 971305.2.2空气净化设备 10251215.2.3空气质量监测 1059405.3环境卫生监测与改进 10194455.3.1监测制度 10119565.3.2监测内容 10196205.3.3改进措施 101210第六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 10147126.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031156.1.1概述 10270066.1.2管理体系构建 1063246.1.3管理体系实施 1179896.2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11210466.2.1风险识别 1173826.2.2风险评估 11113886.2.3风险控制 1181086.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 12198766.3.1应急预案制定 1290436.3.2应急响应 12248126.3.3应急演练 125088第七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 121877.1法律法规概述 1236357.1.1法律法规的内涵 12312657.1.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320597.2食品安全标准 13320327.2.1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 13178157.2.2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 13103667.2.3食品安全标准的作用 13288167.3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 1453677.3.1法律法规执行的措施 1413137.3.2法律法规监督体系 1425332第八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检验与监测 14110578.1检验设备与方法 14100588.2食品安全监测 1517298.3检验结果处理 1513953第九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预防与处理 1583229.1预防措施 1529919.1.1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15204289.1.2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16120239.1.3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665579.1.4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维护 16248699.1.5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 16215839.2处理流程 16156159.2.1报告 1677049.2.2调查 16174729.2.3处理 16257629.2.4通报 16157099.2.5记录与总结 17282129.3责任追究 17124229.3.1明确责任主体 1764649.3.2责任追究原则 1713989.3.3追究责任方式 1727991第十章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培训与宣传 17437610.1培训计划与实施 171250110.1.1培训目的 17641510.1.2培训对象 17428510.1.3培训内容 171755710.1.4培训方式 18527310.1.5培训时间 18983410.1.6培训实施 18620310.2宣传材料与活动 183042910.2.1宣传材料 182384810.2.2宣传活动 18214710.3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 183233510.3.1评估方法 191635510.3.2改进措施 19第一章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概述1.1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重要性食品加工厂作为食品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其卫生与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若卫生与安全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食品污染、微生物滋生,进而引发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件。因此,食品加工厂的卫生与安全重要性不容忽视。食品加工厂的卫生与安全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基础。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有着极高的期望,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维护其合法权益。食品加工厂的卫生与安全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良好的卫生与安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食品加工厂的卫生与安全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食品加工企业有责任保证其生产的食品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同时企业还需关注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1.2卫生与安全管理目标食品加工厂卫生与安全管理的主要目标如下:(1)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严格的卫生与安全控制措施,减少食品污染和微生物滋生,保障消费者健康。(2)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降低发生率。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卫生与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安全意识。(3)完善卫生与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建立一套完整的卫生与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4)遵守国家法规和标准,满足消费者需求。按照国家法规和标准进行生产,保证食品加工过程的合规性,满足消费者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5)持续改进卫生与安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不断优化卫生与安全控制措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标,食品加工厂应制定具体的卫生与安全控制计划,加强过程监控,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企业还需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保持紧密沟通,共同推动食品加工行业卫生与安全水平的提升。第二章食品加工厂卫生设施与管理2.1卫生设施要求2.1.1厂房与车间卫生设施食品加工厂的厂房与车间应满足以下卫生设施要求:(1)厂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暖设施,保证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车间地面应采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材料,并保持平整、无缝隙。(3)车间墙壁和天花板应采用光滑、不易沾染灰尘的材料,并定期清洁。(4)车间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洗手池、消毒池和废水池,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能够随时进行手部卫生处理。2.1.2设备与器具卫生设施食品加工设备的卫生设施要求如下:(1)设备表面应光滑、易清洁,不含有害物质。(2)设备应具备防腐蚀、防锈、防霉等功能,保证设备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3)设备操作部位应易于清洗和消毒,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食品污染。2.1.3辅助设施卫生要求食品加工厂的辅助设施包括更衣室、休息室、食堂等,其卫生设施要求如下:(1)更衣室应设有男女分开的更衣间,配备足够的储物柜,保证员工衣物与生产区隔离。(2)休息室应保持干净、整洁,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3)食堂应具备卫生许可证,食品加工过程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餐具应定期清洗、消毒。2.2卫生设施维护与管理2.2.1卫生设施的日常维护食品加工厂应对卫生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运行。以下为卫生设施日常维护的主要内容:(1)定期检查通风、采光设施,保证其正常运行。(2)定期检查车间地面、墙壁和天花板,及时修复破损、脱落等问题。(3)定期清洗、消毒洗手池、消毒池等设施,保持清洁卫生。2.2.2卫生设施的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厂应建立健全卫生设施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明确卫生设施的维护、保养责任人和责任范围。(2)制定卫生设施的检查、维修计划,保证卫生设施正常运行。(3)定期对员工进行卫生设施使用和管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2.3卫生设施定期检查食品加工厂应对卫生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以下为卫生设施检查的主要内容:(1)检查卫生设施的设置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检查卫生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破损、老化等问题。(3)检查卫生设施使用情况,了解员工对卫生设施的使用和维护情况。(4)检查卫生设施管理制度是否落实到位,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第三章食品加工厂人员卫生管理3.1人员健康检查3.1.1健康检查制度食品加工厂应建立严格的健康检查制度,保证所有从业人员均符合健康要求。新入职员工需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皮肤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项目的检查。3.1.2定期健康检查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以保证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具体检查周期应根据工作性质、岗位特点等因素确定。3.1.3健康证明从业人员需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以证明其健康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健康证明应由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3.1.4健康档案食品加工厂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位员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健康状况变化等信息。3.2人员卫生培训3.2.1培训内容食品加工厂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卫生操作规程、个人卫生习惯、疫情防控知识等。3.2.2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包括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线上学习等。食品加工厂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3.2.3培训频次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培训,保证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频次应根据工作性质、岗位特点等因素确定。3.2.4培训效果评估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保证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3.3人员卫生操作规程3.3.1个人卫生从业人员应遵守以下个人卫生规定:(1)保持手部清洁,工作前后需洗手;(2)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佩戴工作帽、口罩;(3)不携带任何可能导致食品污染的物品;(4)不触摸口鼻、眼睛等敏感部位;(5)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6)不在生产区域内进食、饮水;(7)避免直接接触食品原料和产品。3.3.2工作环境卫生从业人员应保持工作环境整洁,遵循以下规定:(1)及时清理工作场所,保持地面、设备、工具等清洁;(2)不乱扔废弃物,保证垃圾及时清理;(3)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清洗、消毒;(4)发觉卫生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3.3.3食品加工过程卫生从业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前需洗手,佩戴工作帽、口罩;(2)操作过程中不得触摸无关部位,避免交叉污染;(3)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别存放,防止混淆;(4)加工设备、工具应及时清洗、消毒;(5)加工过程中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上报。第四章食品原料与生产过程卫生控制4.1原料采购与储存原料采购是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第一关。在采购过程中,必须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保证其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食品安全标准。以下为原料采购与储存的卫生控制要点:4.1.1供应商筛选与评估(1)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审核,包括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2)了解供应商的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卫生条件。(3)对供应商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检测,保证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4.1.2原料储存(1)原料储存库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避免潮湿、霉变等影响原料质量的因素。(2)按照原料的不同特性,分别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如冷藏、冷冻、避光等。(3)定期对原料储存库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原料质量。4.2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生产过程卫生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生产过程卫生控制的要点:4.2.1生产环境(1)生产车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消毒。(2)生产车间内的空气质量应达到规定标准,保证食品不受污染。(3)生产车间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应符合食品生产工艺要求。4.2.2操作人员卫生(1)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持有健康证明。(2)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应进行洗手、消毒等卫生处理。(3)操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帽子和口罩,避免食品受到污染。4.2.3生产设备与工具(1)生产设备与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洗、消毒。(2)生产设备与工具的材质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不含有毒有害物质。(3)生产设备与工具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4.3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生产设备的清洁与消毒是保证食品安全与卫生的重要措施。以下为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的要点:4.3.1清洁(1)生产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避免残留物对下一批产品产生影响。(2)清洁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清洁剂,保证清洁效果。(3)清洁完毕后,应对设备进行冲洗,保证无清洁剂残留。4.3.2消毒(1)生产设备在清洁后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2)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使用违禁药物。(3)消毒过程中,应保证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等参数达到规定要求。(4)消毒完毕后,应对设备进行冲洗,保证无消毒剂残留。第五章食品加工厂环境与空气质量管理5.1环境卫生要求5.1.1厂区环境食品加工厂的厂区环境应整洁、卫生,无堆积杂物,无异味。厂区内应设置足够的垃圾桶,定期清理,避免垃圾堆积。厂区内的道路、绿化带、停车场等公共区域应保持清洁,不得有积水、油污等污染现象。5.1.2生产车间环境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卫生,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车间内不得有积水、油污、灰尘等污染现象。车间内的设备、工具、容器等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污染。5.1.3员工生活区环境员工生活区应设置独立的卫生间、浴室、休息室等设施,保持清洁、卫生。生活区内不得有乱扔垃圾、乱涂乱画等不文明现象。5.2空气质量管理5.2.1空气质量标准食品加工厂的空气质量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证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有害物质的影响。空气质量标准包括: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悬浮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指标。5.2.2空气净化设备食品加工厂应配置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过滤器、紫外线消毒灯等,定期清洗、更换设备,保证空气质量达标。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空气污染。5.2.3空气质量监测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对空气质量进行监测,监测内容包括:空气中的细菌总数、悬浮颗粒物、有害气体等指标。如发觉空气质量不达标,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5.3环境卫生监测与改进5.3.1监测制度食品加工厂应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监测制度,明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指标等。监测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5.3.2监测内容环境卫生监测内容包括:厂区环境、生产车间环境、员工生活区环境、空气质量等。监测数据应详细记录,以便分析、比对和改进。5.3.3改进措施根据环境卫生监测结果,食品加工厂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加强清洁卫生、增加空气净化设备、调整生产布局等。改进措施应具体、可操作,保证环境卫生持续改善。第六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6.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6.1.1概述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统地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食品安全风险,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及消费者期望。6.1.2管理体系构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应基于以下原则构建:(1)领导作用:高层管理者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管理,制定食品安全政策,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2)员工参与:鼓励员工参与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发挥团队协作作用。(3)过程方法:将食品安全管理活动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过程,实现过程的有效控制。(4)系统化管理: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其他管理体系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5)持续改进:通过定期审核、监测和改进,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绩效。6.1.3管理体系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应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食品安全方针和目标。(2)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3)制定食品安全程序和操作规程。(4)开展食品安全培训。(5)实施食品安全监测和记录。6.2食品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6.2.1风险识别食品安全风险识别是指通过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评估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以确定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1)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等方面的风险。(2)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3)食品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风险。6.2.2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识别:确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危害。(2)暴露评估:评估消费者对食品中危害的暴露程度。(3)风险特征描述: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4)风险量化: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量化表示。6.2.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关键控制点(CCP)的确定。(2)关键控制点监控程序的制定。(3)关键控制点限值的设定。(4)纠正措施的制定。6.3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6.3.1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加工厂应制定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结构、应急流程、应急资源、应急响应措施等内容。6.3.2应急响应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应急响应:(1)迅速组织调查,查明事件原因。(2)启动应急响应措施,控制事件发展。(3)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协助开展调查和处理。(4)对受影响的食品进行追溯、召回和处理。(5)对事件进行总结,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6.3.3应急演练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演练内容包括:(1)应急组织结构及职责明确。(2)应急响应流程熟悉。(3)应急资源准备充分。(4)应急响应措施落实到位。第七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7.1法律法规概述7.1.1法律法规的内涵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制定或认可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在食品加工领域,法律法规是保障食品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企业行为的重要依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以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部门规章。7.1.2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提供了最高法律效力。(2)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3)行政法规:如《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4)部门规章:如《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5)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如《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等。7.2食品安全标准7.2.1食品安全标准的定义食品安全标准是指为保障人体健康,对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检验方法等所作的规定。7.2.2食品安全标准的分类(1)国家标准: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2)行业标准: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使用卫生标准》等。(3)地方标准:如《北京市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4)企业标准:企业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的企业内部标准。7.2.3食品安全标准的作用(1)保障食品安全:通过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要求,保证食品符合人体健康要求。(2)维护市场秩序:统一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减少食品安全风险。(3)促进食品产业发展:提高食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7.3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7.3.1法律法规执行的措施(1)加强法规宣传:提高企业及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认知。(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4)严格执法:部门应依法对企业进行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7.3.2法律法规监督体系(1)监督: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企业自律: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3)社会监督:公众、媒体等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4)行业协会监督:行业协会对行业内企业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八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检验与监测8.1检验设备与方法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而检验设备与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则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是食品加工厂常用的检验设备与方法:(1)检验设备1)显微镜:用于观察食品中的微生物、寄生虫等有害生物。2)电子天平:用于精确称量样品。3)分光光度计: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营养成分等。4)气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等。5)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营养成分等。6)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7)酶标仪: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病毒等。(2)检验方法1)微生物检验:采用平板计数法、MPN法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2)农药残留检验:采用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3)添加剂检验: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4)营养成分检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5)重金属元素检验: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方法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元素。8.2食品安全监测食品安全监测是食品加工厂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及时发觉食品安全隐患,保证食品安全。以下是食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1)原料监测:对采购的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原料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生产过程监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生产过程符合卫生要求。(3)成品监测:对成品进行定期检验,保证成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4)环境监测:对生产环境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环境符合卫生要求。(5)员工健康监测:对员工进行定期体检,保证员工身体健康。8.3检验结果处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检验结果处理的要求:(1)检验数据记录:将检验数据详细记录,以便于分析和追溯。(2)检验结果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制定改进措施。(3)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标记,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4)食品安全预警: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及时采取预防措施。(5)改进措施实施:根据检验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保证食品安全。第九章食品加工厂食品安全预防与处理9.1预防措施9.1.1强化食品安全意识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加工厂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使其在生产和操作过程中始终遵循卫生与安全规定。9.1.2制定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加工厂应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仓储管理等环节,保证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9.1.3实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加工厂应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9.1.4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维护食品加工厂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和维护,保证设备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降低食品安全发生的风险。9.1.5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食品加工厂员工应严格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循卫生与安全规定,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食品安全。9.2处理流程9.2.1报告一旦发生食品安全,当事人应立即向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报告,并说明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产品、可能原因等情况。9.2.2调查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迅速启动调查程序,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调查,查找原因,分析影响范围。9.2.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相关产品;(2)对受影响的产品进行追溯、召回;(3)对原因进行整改,防止类似再次发生;(4)对涉及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9.2.4通报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将调查和处理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食品安全。9.2.5记录与总结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发生的经过、处理结果和整改措施,定期总结,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9.3责任追究9.3.1明确责任主体食品加工厂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