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AE《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_第1页
TCSAE《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_第2页
TCSAE《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_第3页
TCSAE《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_第4页
TCSAE《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30.020

T40

团体标准

T/CSAEXXXXX—2024

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

Standardtestmethodforfueleconomyevaluationofheavy-dutyvehicle

engineoilsinCA6DM3engine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该标准所涉必要专利信息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24-XX-XX发布2024-XX-XX实施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

T/CSAEXXXXX—XXXX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方法概述...........................................................................................................................................................2

5试验条件...........................................................................................................................................................2

6试验程序和方法...............................................................................................................................................5

附录A(规范性)测试预备阶段的操作规程.......................................................................................8

附录B(资料性)试验报告...................................................................................................................9

I

T/CSAEXXXXX—XXXX

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CA6DM3法

1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的试验条件、试验程序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5W-30、10W-30、10W-40、15W-40、20W-50黏度级别的柴油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

也适用于其他与柴油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相关的节能技术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65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

GB/T1995石油产品黏度指数计算法

GB/T11140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17476润滑油和基础油中多种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T18297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SH/T0251石油产品碱值测定法(高氯酸电位滴定法)

NB/SH/T0703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黏度的测定多重毛细管黏度计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参比油referenceoil

已知其性能特性的发动机润滑油,标定试验台架和校准样品油测试结果时作为比较的基准。

3.2

样品油candidateoil

需要通过试验来评价其性能的发动机润滑油。

1

T/CSAEXXXXX—XXXX

3.3

清洗油detergentoil

对于发动机润滑油路具有清洁作用的专用润滑油。

4方法概要

将参比油和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上按照相同的流程进行循环测试,该循环测试采用GB17691-2018

附件CJ规定的WHTC循环。通过对比样品油与参比油在循环测试中获得的燃油消耗量,计算样品油对

发动机的节能率。

5试验条件

5.1试验室环境

5.1.1环境温度:23℃±5℃。

5.1.2相对湿度:50%±5%。

5.1.3大气压力:101kPa±3kPa。

5.2试验发动机

5.2.1CA6DM3-50E5发动机满足本试验要求,其主要参数见表1。

表1试验发动机主要参数

项目参数项目参数

气缸数6每缸气门数4

排放水平国V排量/L12.52

额定功率/kW370额定转速/(r/min)1800

最大扭矩/(N‧m)2300最大扭矩转速/(r/min)1000~1400

燃油类型柴油装车润滑油推荐黏度级别10W-40

5.2.2试验发动机不含排气后处理系统,通过调节台架排气背压阀将发动机额定点的排气背压调节到

40kPa±0.5kPa。

5.2.3对于全新试验发动机,在试验前按表2工况完成磨合程序。

表2磨合工况条件

转速扭矩时间转速扭矩时间

序号序号

r/minN‧mminr/minN‧mmin

180005191600150030

21000386302014001700100

3110074015211000160045

4130085015221200170060

5150090415231300175045

2

T/CSAEXXXXX—XXXX

表2磨合工况条件(续)

转速扭矩时间转速扭矩时间

序号序号

r/minN‧mminr/minN‧mmin

6170082415241400170045

7160084515251600150045

8140088315261800138045

9120091515271800130090

10100090815281700135045

1190082230291500147045

121000121430301300159060

131100130030311500158145

141300145030321600150045

151500150030331700140035

161700155030341800120020

1718001300303510002005

181700140030注:累计磨合时间1200min

5.3对温度和压力测量部位的要求

按照GB/T18297规定的测量部位对试验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机油温度、排气温度、燃油温度、

排气背压、机油压力、曲轴箱压力进行监测。在试验发动机进、排气侧机体表面分别安装贴片温度传感

器,监测机体温度。

5.4发动机控制及测试设备

5.4.1交流电力测功机及控制系统

使用转速/油门控制模式,稳定运行发动机全部瞬态工况,扭矩测量误差不超过发动机最大扭矩的

±1%,转速测量误差不超过所测值的±0.5%。优先使用电压信号控制油门开度,测功机应具备倒拖功能。

发动机边界条件参数与电子控制单元控制参数记录频率不低于1Hz。

5.4.2开式润滑油恒温控制系统

润滑油温度控制精度不超过±1℃。

5.4.3冷却液恒温控制系统

冷却液温度控制精度不超过±1℃。

5.4.4进气温度湿度压力控制系统

进气温度控制精度不超过±1℃;湿度控制精度不超过±3%RH;压力控制精度不超过±1kPa。

5.4.5燃油恒温控制系统

燃油温度控制精度不超过±1℃。

5.4.6中冷器恒温系统

中冷后温度控制精度为±2℃。

3

T/CSAEXXXXX—XXXX

5.4.7燃油消耗测量仪

采用质量流量计测量燃油消耗量,测量不确定度要求不大于0.1%(k=2时)。

5.4.8直流稳压电源

输出电压范围为24V±0.5V。

5.5试验用燃油

采用同一批次生产的符合GB17691-2018附录D要求的基准柴油。

5.6参比油

参比油的质量等级为CI-4,黏度等级为10W-40,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要求见表3。

表3参比油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要求试验方法

1运动黏度100℃/(mm2/s)14.5~15.5GB/T265

2黏度指数145~155GB/T1995

3高温高剪切黏度(150℃,106s-1)/(mPa∙s)3.8~4.2NB/SH/T0703

4碱值(以KOH计)/(mg/g)不小于10.0SH/T0251

5钙(质量分数)/%0.30~0.40GB/T17476

6镁(质量分数)/%不大于0.05GB/T17476

7锌(质量分数)/%不小于0.07GB/T17476

8磷(质量分数)/%0.08~0.12GB/T17476

9钼(质量分数)/%不大于0.001GB/T17476

10硫(质量分数)/%不大于0.5GB/T11140

5.7清洗油

清洗油的黏度等级为10W-30,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要求见表4。

表4清洗油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要求

序号项目要求试验方法

1运动黏度100℃/(mm2/s)11.0~12.5GB/T265

2黏度指数不小于140GB/T1995

3高温高剪切黏度(150℃,106s-1)/(mPa∙s)不小于3.2NB/SH/T0703

4碱值(以KOH计)/(mg/g)不小于8.0SH/T0251

5钙(质量分数)/%不小于0.10GB/T17476

6镁(质量分数)/%不大于0.05GB/T17476

7锌(质量分数)/%不小于0.07GB/T17476

8磷(质量分数)/%0.08~0.09GB/T17476

9钼(质量分数)/%不大于0.001GB/T17476

10硫(质量分数)/%不大于0.5GB/T11140

4

T/CSAEXXXXX—XXXX

6试验程序和方法

6.1发动机台架试验程序

6.1.1在试验发动机台架上,按照以下顺序对参比油和样品油分别进行测试:

a)参比油进行第一次发动机台架测试;

b)样品油进行发动机台架测试;

c)参比油进行第二次发动机台架测试。

6.1.2参比油或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一次测试的流程见图1。

图1发动机台架测试流程

6.2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

6.2.1测试预备

在预备阶段,按照附录A的规定对试验发动机进行预热、润滑油路清洗和状态判断。

6.2.2循环测试

6.2.2.1在发动机台架上按照GB17691-2018附件CJ的规定对润滑油进行WHTC循环测试。每一循

5

T/CSAEXXXXX—XXXX

环测试的发动机各边界条件控制要求:冷却液出口温度为85℃±2℃;进气温度为25℃±2℃:中冷

后温度为45℃±2℃。

6.2.2.2在每一循环测试结束后,读取该循环测试过程中燃油消耗仪显示的油耗累积值,结果精确到

0.01g。

6.2.2.3按6.2.2.1~6.2.2.2重复进行下一次循环测试,直至第五次循环测试结束。

6.2.2.4按照GB/T18297的规定,做发动机试验数据记录。

6.2.2.5按公式(1)计算每一循环的燃油消耗量:

푄=푓...............................................................................(1)

式中:

Q——每一循环的燃油消耗量,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kW‧h);

Gf——每一循环的油耗累积值,单位为克(g);

W——每一循环的发动机实际功率积分值,单位为千瓦时(kW‧h)。

6.2.3循环测试结果重复性判定

根据后四次循环的燃油消耗量结果做循环测试结果重复性判定。当四次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在

0.10%以内时,判定重复性满足要求;当超出该范围时,判定重复性不满足要求,应在排查问题后,重

新对该润滑油进行发动机台架测试,直至满足要求。

6.2.4润滑油燃油消耗量结果计算

计算后四次循环的燃油消耗量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被测润滑油本次测试获得的燃油消耗量的有

效值。

6.3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判定

6.3.1在参比油和样品油按照6.1.1的顺序完成全部发动机台架测试后,以参比油两次测试获得的燃油

消耗量结果一致性判定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当第二次与第一次结果的相对偏差在±0.15%以内时,判定

发动机台架稳定性满足要求;当超出该范围时,判定发动机台架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6.3.2如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判定不满足要求,应在排查问题后,重新将参比油和样品油按照6.1.1的顺

序完成全部发动机台架测试,再按照6.3.1进行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判定,直至稳定性满足要求。

6.4样品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计算

按公式(2)计算样品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

Q-(QQ)/2

CR12R100%………………..(2)

(QQ)/2

RR12

式中:

η——样品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

6

T/CSAEXXXXX—XXXX

QC——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消耗量测试值,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kW‧h);

QR1——参比油第一次在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消耗量测试值,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kW‧h);

QR2——参比油第二次在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消耗量测试值,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kW‧h)。

7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格式见附录B。

7

T/CSAEXXXXX—XXXX

AA

附录A

(规范性)

测试预备阶段的操作规程

A.1发动机预热

在发动机台架上运行转速1400r/min、扭矩500N‧m的稳定工况,直至发动机状态满足以下条件:

循环测试起点润滑油温度为85℃±2℃,冷却液出口温度为85℃±2℃。

A.2润滑油路清洗

A.2.1润滑油路清洗流程

使用清洗油对润滑油路连续清洗两次后,再使用待测润滑油对润滑油路连续清洗两次。最后一次清

洗结束后,加入42L待测润滑油。

A.2.2润滑油路清洗方法

在发动机油底壳放油螺栓处放出全部旧油,放油时间约为30min。更换机油滤清器,加入42L新

油,加注至发动机油标尺上限。运行试验发动机,至冷却液出口温度及润滑油温度达到80℃,停车;

均匀转动曲轴,在1min内顺时针转动曲轴一圈,再继续顺时针转至第一缸上止点。

A.3发动机状态判断

A.3.1在试验发动机台架上使用待测润滑油依据GB/T18297进行总功率试验。

A.3.2通过对比总功率试验获得的不同转速下的校正有效扭矩与该试验发动机的测试经验值,判断发

动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如全部测试结果与经验值相对偏差不超过±1.5%,则判定发动机工作状态满足

要求;如超过该范围,则判定发动机工作状态不满足要求,需检查试验发动机状态,直至满足要求。

8

T/CSAEXXXXX—XXXX

附录B

(资料性)

试验报告

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

样品名称:

样品型号:

样品编号:

委托单位:

试验日期:

报告发布日期:

XXXX试验机构

9

T/CSAEXXXXX—XXXX

检验结论

样品名称商标

型号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委托单位

生产单位

送样者收样日期

检样数量生产日期

检验依据检验项目

/

结签发日期:

备注

批准:审核:主检:

10

T/CSAEXXXXX—XXXX

11

T/CSAEXXXXX—XXXX

方法概要

将参比油和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上按照相同的流程进行循环测试,该循环测试规定的试验发动机转

速、扭矩、冷却液出口温度及油底壳润滑油温度条件与装有同型号发动机的整车进行GB/T19233所述的

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LTC)时的条件一致。通过对比样品油与参比油在循环测试中获得的燃

油消耗量,计算样品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

试验结果

被测润滑油燃油消耗量/平均值/相对标准R2与R1样品油对发动

试验序号

名称及编号(g/kw‧h)(g/kw‧h)偏差RSD相对偏差机的节能率

1

2

参比油(R1)3

4

平均值

1

2

参比油(R2)3

4

平均值

1

2

样品油(A)3——

4

平均值

1.发动机台架每轮循环测试结果重复性满足要求的判定标准:燃油消耗量四次结

备注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10%以内;

2.发动机台架稳定性满足要求的判定标准:R2与R1相对偏差在±0.15%以内。

附件:试验曲线图、发动机台架测试现场照片

12

《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CA6DM3法》编制说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CA6DM3法》团体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

立项。文件号为中汽学函【2017】102号,任务号为2017-2。文件中的项目名称原为

《车用润滑油节能评价方法》,后经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沟通后,拆

分为《乘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4A15J1法》和《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CA6DM3法》两个子项目。本标准由天津索克汽车试验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

公司北京研究院牵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中

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

院、神龙汽车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雅富顿化工(苏州)有限公司、润英联

(上海)添加剂有限公司、雪佛龙(中国)化工有限公司、路博润添加剂(珠海)有限公司、

赢创特种化学(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2018年2月6日,GB30510-2018《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正式发布,并于

2019年7月1日起实施,相比于GB30510-2014,各车型燃油消耗量限值均有所加严。

润滑油作为发动机工作时的主要介质,对机械效率、燃油经济性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润滑

油对发动机节能贡献可达1%~3%。

目前,关于润滑油对整车或发动机节能性评价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整车测试和发动机台

架测试两类。

(1)整车测试

整车测试以车辆作为评价装置,运行油耗法规指定的测试循环,考察润滑油对整车燃油经

济性影响。其优点是可反映出润滑油对整车实际应用的燃油经济性影响,然而由于试验室测试

设备及环境、驾驶员操作、传动系统总机械效率、轮胎、蓄电池电压等变量因素影响,测试结

果重复性误差较大,难以体现不同润滑油对整车油耗影响的差异,因此尚无关于润滑油在整车

上应用的节能效果评价方法。

(2)发动机台架测试

发动机台架测试因边界条件可控,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重复性,适用于润滑油节能评价。

当前发动机台架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稳态工况点燃油经济性测试和瞬态循环燃油经济性测试。稳

态工况点燃油经济性测试则是在发动机点火状态下,获得应用不同润滑油在特定工况下燃油消

耗率结果差异,进而考察润滑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

综上所述,本标准借鉴国内外测试经验,采用发动机台架运行与重型商用车排放一致的

WHTC测试循环,进行润滑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评价。编制目的是为汽车OEM、润滑

油公司及润滑油添加剂公司提供一种能够直接获得整车进行WHTC燃油消耗法规测试时,不同

润滑油对整车油耗影响差异的评价方法。该方法有望对规范节能型润滑油市场,推动节能型润

滑油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为我国能源节约做出贡献。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预研阶段

2016年至2017年,天津索克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就商用车润滑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

评价方法与美国西南研究院进行了深入的技术交流,从中识别了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的关键变

量,为评价方法开发做出了前期准备。

1.3.2立项阶段

1

本标准《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CA6DM3法》与《乘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4A15J1法》两个项目共同进行,立项之后的工作进度情况汇总见表1。

表1:工作进度情况汇总

《乘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4A15J1《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测试

法》CA6DM3法》

周期内容周期内容

2017年11月~2018确定总体方法验证2019年3月~2019确定总体方法验证

年5月实施方案年5月实施方案

2018年6月~2019神龙汽车EB2发动2019年5月~2019重汽D10.38发动机

年2月机试验验证年10月试验验证

2019年6~至2019广汽4A15J1发动2019年12月~2020一汽解放CA6DM3-

年11月机验证年6月50E5发动机验证

2020年7月~2023标准初稿编制及审2020年7月~2023标准初稿编制及审

年12月议年12月议

向中国汽车工程学向中国汽车工程学

2024年1月会提交标准征求意2024年1月会提交标准征求意

见稿见稿

2017年11月~2018年5月,确定总体方法验证实施方案

2017年11月12日,在天津召开标准启动会,会议上初步明确了标准编制工作方案计划,

包括标准方法讨论及确定、方法科学性验证;确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包括主机厂,润滑

油公司,添加剂公司及测试机构。

2018年3月8日,在北京召开标准工作组会议,明确测试方法流程。为迎合未来油耗法规

要求,会议决定选用WHTC循环作为测试循环,同时考虑C-WTVC循环作为备用循环,并选

取了重汽D10.38发动机和一汽CA6DM3-50E5发动机作为试验样机,同时对验证过程使用的润

滑油,燃油等细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2018年4月~2018年5月,编制了验证试验实施方案。

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进行重汽D10.38发动机试验验证

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进行一汽解放CA6DM3-50E5发动机验证

2020年7月~2023年12月,标准初稿编制及审议

2020年7月~2020年11月,进行了标准初稿编制工作。

2020年11月~2020年12月,征集了主要参编单位的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标准文本修改

后,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提交标准文本。

2021年5月,根据审查会反馈意见修改了标准文本,再次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

滑油分会提交,分会将标准文本向专家组成员进行了意见征集。

2021年8月,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的反馈意见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

改,重新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提交。

2021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在银川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第

一次审查会)。

2022年3月,根据审查会反馈意见修改了标准文本,再次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

滑油分会提交。分会反馈修改意见,要求在标准中指定某一试验发动机型号作为标准化

2

的试验发动机。

2022年4月~2022年10月,经过多轮工作组内讨论,决定从经过试验验证的两台发

动机重汽D10.38发动机和一汽解放CA6DM3-50E5发动机中选取一汽解放CA6DM3-50E5发

动机作为试验标准机。

2023年1月~3月,修改标准文本,再次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提交。

2023年10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在洛阳组织召开了标准审查会(第

二次审查会)。

2023年11月,根据审查会反馈意见修改了标准文本,再次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

润滑油分会提交。

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总会转交

该标准文本。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总会反馈了修改意见。

2024年1月,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总会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4年1月,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总会反馈的修改意见修改了标准文本,形成了

征求意见稿,向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提交标准征求意见申请。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制定原则

在充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相关测试方法,标准的基础上,并结合工作组成员内部的相关

经验,提出该方法标准。

2.1.1通用性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5W-30、10W-30、10W-40、15W-40、20W-50黏度级别的柴油商用车发动机

润滑油,也适用于其他与柴油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相关的节能技术产品,通用性高。

2.1.2指导性原则

本方法采用发动机台架测试方式,充分识别变量因素影响,利用发动机台架测试边界条件

可控的优势,经过近两年的发动机台架验证,积累了充分的验证经验,所形成的评价方法可直

接服务于OEM。

2.1.3协调性原则

本标准提出的方法与目前乘用车发动机润滑油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中的方法协调统一、互

不交叉。当前国内在该方面标准属于空白,本标准仅作为一种新方法对目前使用的方法进行补

充。

2.1.4兼容性原则

本标准提出的测试方法充分考虑了当前和未来预期的商用车润滑油技术水平以及国内测试

试验室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

2.1.5规范性原则

本文件严格按照GB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则进行编制。

2.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分为6章,规定了商用车发动机润滑油节能评价方法的术语和定义、试验条件、

试验程序和方法,并结合标准编制过程中的验证情况,形成规范性附录,对测试预备阶段的操

作规程,以及循环测试中发动机测功机及边界条件的的设定规范做了规定。

(1)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参比油、样品油、清洗油的定义。其中参比油和样品油的定义分

别参考了NB/SH/T6062-2022《柴油机油综合性能的评定CA6DM3法》中对参比油和试验油的

定义;由于未见其他标准中涉及与清洗油相关的产品的使用,本标准中对清洗油作了原创定义。

(2)方法概要:参考了众多标准,其中均有对方法概要的描述,为便于对本标准的试验方

法作快速的理解,在本标准中也对方法作了概要性描述。

(3)试验条件:

3

1)试验室环境:对环境温度、湿度、气压作了规定。

2)试验发动机:规定了CA6DM3-50E5发动机满足本试验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对试验发动

机主要参数进行了展示。规定了试验发动机不含排气后处理系统,发动机排气背压状态确认是

通过调节台架排气背压阀将发动机额定点的排气背压调节到规定值。同时规定对于全新试验发

动机,在试验前应完成磨合程序,标准中了给出的磨合工况依据NB/SH/T6062-2022《柴油机油

综合性能的评定CA6DM3法》。

3)对温度和压力测量部位的要求:按照GB/T18297规定的测量部位对试验发动机的冷却

液温度、机油温度、排气温度、燃油温度、排气背压、机油压力、曲轴箱压力进行监测。另外,

为监测发动机机体温度(发动机起始状态的边界条件之一),在试验发动机进、排气侧机体表

面还需分别安装贴片温度传感器。

4)发动机控制及测试设备:对发动机边界条件的关键参数,进气温度、进气湿度、进气压

力的控制设备和控制精度作了规定。对交流电力测功机及控制系统的测试精度和功能进行了规

定。同时对用于监测的试验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机油温度、排气温度、燃油温度、排气背压、

机油压力、曲轴箱压力的测试设备的测试精度作了规定。

5)试验用燃油:规定了试验中用的燃油为同一批次生产的符合GB17691-2018附录D要

求的基准柴油。

6)参比油:规定了参比油的质量等级和黏度等级,并对关键的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指标作

了规定。

7)清洗油:同参比油一样,规定了质量等级和黏度等级,并对关键的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

指标作了规定。清洗油涉及的关键黏温性能及理化性能指标与参比油一致,差别仅在要求上。

(4)试验程序和方法

1)发动机台架试验程序:参比油和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上轮流进行相同的测试,其中参比

油在样品油测试前后各测一次。

2)发动机台架试验方法: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测试预备:每进行一轮台架测试,需要

先进行发动机的预热、润滑油路清洗和发动机状态判断,发动机状态判断符合要求后测试预备

完成,进入第二阶段正式循环测试。正式循环测试需测试至少五次,计算每一循环的燃油消耗

量。第三阶段为循环测试结果重复性判定阶段,以后四次循环的燃油消耗量结果做循环测试结

果重复性判定。第四阶段为润滑油燃油消耗量结果计算阶段,以后四次循环的燃油消耗量结果

作为被测润滑油本次测试获得的燃油消耗量的有效值。

3)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判定:在参比油和样品油按照规定顺序完成全部发动机台架测试后,

以参比油前后两次测试获得的燃油消耗量结果一致性判定发动机台架稳定性。发动机台架稳定

性满足要求,才可保证样品油与参比油结果对比差异的可靠性。

4)样品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计算:将样品油在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消耗量测试值与参比油两

次在发动机台架的燃油消耗量测试值的平均值作对比,获得的相对偏差值即为样品油相当于参

比油对发动机的节能率。

(5)试验报告:展示了试验记录和数据计算的基本样式。

2.3关键技术问题说明

本标准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下:

本方法充分识别了不同变量因素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规范了试验样机的稳定性要求

及正式测试过程中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润滑油温度、进气温度、中冷后温度等变量,保证测试

结果的重复性及可区分性。

润滑油测试准备内容。本标准润滑油测试前准备工作包括发动机预热、润滑油路清洗和发

动机状态确认,其中发动机状态确认采用总功率方式进行,对试验样机提出了稳定性要求;同

时规定了润滑油路清洗的流程及次数,根据工作组验证结果,为充分进行润滑油路清洗,降低

残留润滑油对测试结果影响,需进行4次冲洗,本标准规定了4次润滑油路冲洗;对于待测润

4

滑油加注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试验用燃油规定。为排除试验用燃油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本标准规定了对于同一组润滑油

的燃油经济性评价时,需要采用同一批次且满足GB17691-2018要求的基准柴油。

测试结果可靠性评价。本标准规定,对于同一润滑油测试,燃油消耗量测试结果相对标准

差不大于0.1%。

2.4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车用润滑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一般不超过1%~3%,需要较高的测试精度来区分不

同润滑油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整车测试因试验室测试设备及环境、驾驶员操作、传动系统总机械效率、轮胎、蓄电池电

压等变量因素影响,测试结果重复性误差较大,按照国家标准采用碳平衡测试方法进行油耗测

试精度要求为5%,目前试验室测试重复性误差基本在1%~2%,并不适用于润滑油对燃油经济

性影响评价;发动机台架测试因排除掉驾驶员操作,传动系统,轮胎压力等变量因素影响,同

时发动机工况及边界条件可控,对于稳态测试和瞬态测试有较高的测试精度,适用于润滑油对

燃油经济性影响评价,本标准采用发动机台架测试方式进行评价。

同时为了获得更加接近实车运行状态下润滑油对燃油经济性贡献,同时满足主机厂对发动

机正向开发需求,本标准与国家排放测试法规相结合,采用发动机台架进行WHTC循环测试

方式进行评价。

在进行验证测试过程中,工作组发现发动机台架测试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试验样机稳定

性状态,润滑油路清洗情况,循环测试边界条件控制水平等,因此结合验证结果,本标准对上

述因素进行了规范,尽量做到只有测试润滑油单一变量的原则,来评估其对燃油经济性影响。

2.5标准工作基础

工作组主要成员单位中,天津索克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具备完备的发动机及整车软硬件测试

能力,且积累了丰富的关于燃油经济性测试经验;工作组成员中,商用车主机厂单位提供能够

具有普遍代表性的试验样机,同时对发动机状态及测试结果可靠性确认能够严格把控;润滑油

公司及添加剂公司提供了工作经费和测试润滑油支持,同时贡献了以往燃油经济性相关测试经

验,其技术及数据处理团队对方法建立及验证过程提供大力支持。基于上述基础,可确保本标

准方法具有较好的先进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3.1试验验证情况概述

a)验证试验选取了两台试验样机,分别为D10.38和CA6DM3-50E5,具有一定的市场普

遍代表性。

b)验证试验选取了10W-40、15W-40和20W-50三种不同黏度级别润滑油作为试验样

品,代表了当前商用车润滑油主流黏度级别。对于每一台试验样机验证,均进行了前

期的标定测试,识别对测试结果存在影响的变量,规范试验流程,前期标定阶段测试

结果重复性误差可控制在±0.15%区间范围内。

c)对于每一台试验样机,均进行了同一润滑油测试重复性评价,不同黏度级别润滑油测

试结果可区分性评价。

d)综合两台试验样机测试结果,判定测试方法科学可靠。

3.2试验验证过程及结果

重汽D10.38发动机试验验证

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重汽D10.38发动机完成了关于WHTC循环燃油消耗率测试

验证。对于不同粘度级别润滑油进行燃油经济性测试,考察的润滑油型号如表1,验证结果见图

1~图3。

样品编码润滑油型号

A15W-40

B20W-50

5

C10W-40

D1FA45W-30

D2CJ45W-30

test1test2test3test4test5

2000

1800

1600

1400

C-1

A-1

(rpm)1200

A-2

C-2

转速1000B-1

B-2

8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