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运输安全与应急处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16004第一章铁路运输安全概述 354521.1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 3288621.2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 46328第二章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494182.1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 471082.1.1风险识别概述 4122142.1.2风险识别方法 4271182.1.3风险识别内容 5304752.2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 56652.2.1风险评估概述 5216812.2.2风险评估方法 560982.2.3风险评估内容 569452.3风险控制与预防措施 5742.3.1风险控制措施 5174062.3.2预防措施 67683第三章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6257333.1铁路基础设施安全措施 619213.1.1轨道安全措施 677993.1.2桥梁安全措施 6285513.1.3隧道安全措施 6147033.2铁路车辆安全技术 6265283.2.1车辆设计安全措施 6122233.2.2车辆检修与维护 7153643.2.3车辆运行安全监控 749273.3通信与信号系统安全 7234523.3.1通信系统安全措施 745513.3.2信号系统安全措施 754263.3.3通信与信号系统融合安全措施 724092第四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与监督 7315024.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 7106474.2安全生产责任制 821924.3安全监督与检查 831707第五章铁路运输应急预案 9167755.1预案编制与修订 9249075.1.1预案编制 93425.1.2预案修订 9281945.2预案演练与培训 982285.2.1预案演练 9172435.2.2预案培训 917075.3预案实施与评估 10275975.3.1预案实施 10198115.3.2预案评估 1023328第六章铁路运输应急处理流程 10107776.1报告与信息传递 10260006.1.1报告 10182296.1.2信息传递 11324046.2现场救援与处置 11149106.2.1救援组织 11158386.2.2救援措施 11151896.3调查与分析 11259466.3.1调查 1135246.3.2分析 1114346第七章铁路运输应急资源配备 12189037.1人力资源配备 12125427.1.1基本原则 12313797.1.2人员配备 12252617.1.3人员培训与演练 12220207.2物资与设备配备 12190697.2.1基本原则 12197807.2.2物资配备 123277.2.3设备管理 12228857.3信息与技术支持 13146007.3.1基本原则 13217217.3.2信息技术支持 13146337.3.3通信保障 13279347.3.4技术支持 1322021第八章铁路运输应急响应与协调 13221888.1应急响应级别与启动 1314268.1.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 13321268.1.2应急响应启动 135998.2应急协调与指挥 14324228.2.1应急协调 14141048.2.2应急指挥 14235078.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 14166078.3.1信息共享 1481138.3.2协同作战 14585第九章铁路运输善后处理与恢复 1588359.1善后处理 15231069.1.1调查与分析 15226409.1.2处理与整改 15249799.1.3信息披露与舆论引导 1580249.2赔偿与补偿 15281419.2.1赔偿范围 15287179.2.2赔偿程序与时效 15200659.2.3补偿措施 15143649.3运输恢复与重建 1652079.3.1运输恢复 16199.3.2运输重建 165511第十章铁路运输安全与应急处理能力提升 163210210.1安全管理能力提升 163034210.1.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161551710.1.2提高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 161916810.1.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162449910.1.4优化安全应急预案 163246910.2应急处理能力提升 172951810.2.1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17824510.2.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171503210.2.3加强应急演练 17178010.2.4建立应急信息共享平台 17425910.3培训与宣传教育 17905710.3.1开展安全培训 171099910.3.2加强安全宣传教育 171003210.3.3建立安全培训与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171696610.4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016310.4.1加强与国际铁路安全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172497710.4.2开展国际铁路安全学术交流 17280510.4.3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铁路运输安全水平 18第一章铁路运输安全概述1.1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铁路运输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大量的客货运输任务。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因此,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铁路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可能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有利于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维护国家经济秩序。铁路运输是连接我国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要纽带,保障铁路运输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发展。(3)促进社会公共安全。铁路运输安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共安全,一旦发生,可能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破坏,影响社会稳定。1.2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原则铁路运输安全涉及多方面因素,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在铁路运输安全工作中,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注重源头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发生。(2)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关注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严格管理,规范操作。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各项操作规程得到严格执行。(4)科技创新,提高安全水平。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动铁路运输安全科技进步,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5)协同作战,形成合力。铁路运输安全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各方应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保障铁路运输安全。(6)依法治安,强化责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和单位的安全责任,严肃查处,切实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第二章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2.1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2.1.1风险识别概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对铁路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地调查、分析和识别。其目的是发觉潜在的安全风险,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提供依据。2.1.2风险识别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国内外相关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识别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风险识别提供理论支持。(2)现场调查:对铁路运输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运输设备、作业环境、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发觉潜在的安全隐患。(3)专家咨询:邀请铁路运输安全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充分利用专家经验,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性。(4)数据分析: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风险识别提供数据支持。2.1.3风险识别内容(1)运输设备风险:包括车辆、线路、桥梁、隧道等设施的安全功能及运行状态。(2)作业环境风险:包括气象、地理、周边环境等因素对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3)人员素质风险:包括驾驶员、调度员、维修人员等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4)管理制度风险: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急预案、安全培训等制度的完善程度。2.2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2.2.1风险评估概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2.2.2风险评估方法(1)定性评估:根据专家经验和实际情况,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判断风险程度。(2)定量评估: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数据,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3)综合评估: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铁路运输安全风险。2.2.3风险评估内容(1)风险概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风险后果: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影响。(3)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风险后果,确定风险等级。2.3风险控制与预防措施2.3.1风险控制措施(1)加强运输设备管理,保证设备安全可靠。(2)优化作业环境,降低安全风险。(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安全培训。(4)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2.3.2预防措施(1)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2)加强安全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3)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4)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保证其有效性。第三章铁路运输安全技术措施3.1铁路基础设施安全措施铁路基础设施是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保障,以下为铁路基础设施安全措施:3.1.1轨道安全措施(1)定期对轨道进行检测、维修和养护,保证轨道几何尺寸、轨道结构及轨道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采用高强度、耐磨、抗疲劳的轨道材料,提高轨道的使用寿命。(3)加强轨道防腐蚀措施,减少轨道腐蚀对运输安全的影响。3.1.2桥梁安全措施(1)对桥梁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养护,保证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2)采用先进的桥梁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桥梁的抗震、抗风功能。(3)加强桥梁监控与预警系统,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3.1.3隧道安全措施(1)对隧道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和养护,保证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采用先进的隧道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隧道抗灾能力。(3)加强隧道监控系统,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3.2铁路车辆安全技术铁路车辆是铁路运输的主要工具,以下为铁路车辆安全技术:3.2.1车辆设计安全措施(1)采用高强度、轻质材料,提高车辆的安全功能和舒适性。(2)优化车辆结构设计,提高车辆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3)加强车辆制动系统设计,提高制动功能和可靠性。3.2.2车辆检修与维护(1)建立健全车辆检修制度,保证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处于良好状态。(2)提高车辆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检修质量。(3)采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提高车辆检修效率。3.2.3车辆运行安全监控(1)加强车辆运行监控,实时掌握车辆运行状态。(2)采用智能监控系统,对车辆故障进行预警和诊断。(3)建立车辆运行安全数据库,为车辆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3.3通信与信号系统安全通信与信号系统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以下为通信与信号系统安全措施:3.3.1通信系统安全措施(1)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设备,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建立完善的通信网络,保证铁路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3)加强通信设备维护,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3.3.2信号系统安全措施(1)采用先进的信号技术和设备,提高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建立健全信号系统检测、评估和养护制度,保证信号系统正常运行。(3)加强信号设备监控,及时发觉和处理安全隐患。3.3.3通信与信号系统融合安全措施(1)实现通信与信号系统的深度融合,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2)建立通信与信号系统联动机制,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畅通。(3)加强通信与信号系统应急处理能力,提高铁路运输安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四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与监督4.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是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为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1)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法规: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法规,明确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内容。(2)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价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3)安全风险防控:对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防控,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保证铁路运输安全。(4)应急预案与救援:制定铁路运输应急预案,建立救援队伍,配置救援设备,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开展救援工作。4.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职责,保证安全生产任务的有效落实。(1)企业主要负责人:对企业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组织制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计划,保证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监督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3)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履行安全职责,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活动,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防止发生。4.3安全监督与检查安全监督与检查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发觉安全隐患,督促企业整改,提高安全生产水平。(1)内部监督与检查:铁路运输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检查机制,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落实。(2)部门监督与检查:部门应加强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与检查,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3)社会监督与检查:鼓励社会各界对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改进。通过以上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监督与检查,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水平将不断提高,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第五章铁路运输应急预案5.1预案编制与修订5.1.1预案编制铁路运输应急预案的编制,应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和实际运营情况,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环节的具体措施。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预案编制应充分考虑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措施。(2)实用性:预案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指导救援行动。(3)动态性:预案编制应与企业发展同步,及时调整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安全生产环境。5.1.2预案修订铁路运输应急预案的修订,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以下情况发生时,应及时修订预案:(1)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发生变化。(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机构、人员职责发生调整。(3)企业运营线路、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等发生变化。(4)其他可能导致预案不适用的情况。5.2预案演练与培训5.2.1预案演练铁路运输应急预案演练,旨在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演练分为以下几种:(1)桌面演练:通过模拟场景,讨论应急响应措施,检验预案的合理性。(2)实战演练: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应急响应行动,检验预案的实用性。(3)综合演练:结合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全面检验预案的适应性。5.2.2预案培训铁路运输应急预案培训,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企业规章制度。(2)铁路运输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实施。(3)预防、应急响应和恢复重建等环节的具体措施。(4)应急救援设备设施的使用和维护。5.3预案实施与评估5.3.1预案实施铁路运输应急预案的实施,应遵循以下程序:(1)启动预案:在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响应。(2)现场救援:根据预案,迅速组织现场救援,保证现场的安全。(3)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保证信息畅通。(4)协调配合: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开展救援工作。(5)恢复重建:救援结束后,及时开展恢复重建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的正常秩序。5.3.2预案评估铁路运输应急预案的评估,应定期进行,至少每年一次。评估内容包括:(1)预案的适应性:评估预案是否适应国家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和实际运营情况。(2)预案的实用性:评估预案的操作性,是否能够指导救援工作。(3)预案的实施效果:评估预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4)预案的修订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修订预案的建议。第六章铁路运输应急处理流程6.1报告与信息传递6.1.1报告(1)铁路运输发生后,现场负责人或发觉人应立即向所属单位报告,并说明发生的地点、时间、简要经过、涉及车辆、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情况。(2)所属单位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并向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报告。(3)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报告,并根据等级,及时向相关部门、地方报告。6.1.2信息传递(1)发生后,各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信息传递机制,保证信息畅通。(2)现场救援指挥机构应与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传递救援进展情况。(3)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地方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6.2现场救援与处置6.2.1救援组织(1)现场负责人或发觉人应迅速组织现场人员开展自救和互救。(2)所属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组织救援队伍,调集救援设备、物资等。(3)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应协调相关部门、地方,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共同参与救援。6.2.2救援措施(1)现场救援队伍应迅速控制现场,设置警戒线,保证现场安全。(2)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及时送往医疗机构。(3)对车辆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秩序。(4)对现场进行清理,消除安全隐患。6.3调查与分析6.3.1调查(1)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应在发生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对进行调查。(2)调查组应全面收集相关资料,包括现场勘察、询问当事人、查阅相关文件等。(3)调查组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调查报告,报告应包括原因、责任划分、整改措施等内容。6.3.2分析(1)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根本原因。(2)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3)铁路局安全监管部门应将分析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第七章铁路运输应急资源配备7.1人力资源配备7.1.1基本原则铁路运输应急人力资源配备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合理、专业高效、快速响应、协同配合。7.1.2人员配备(1)救援队伍:应根据类型和救援任务,配备相应的救援人员,包括救援指挥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救援人员等。(2)应急值班人员:应设立应急值班室,配备足够的值班人员,负责接收、处理应急信息,协调救援资源。(3)志愿者队伍: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加入铁路运输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救援工作。7.1.3人员培训与演练(1)定期组织救援队伍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救援能力。(2)定期组织应急值班人员进行应急信息处理和协调救援资源的培训。(3)定期组织志愿者队伍进行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4)定期开展铁路运输应急演练,检验应急人力资源配备和救援能力。7.2物资与设备配备7.2.1基本原则铁路运输应急物资与设备配备应遵循以下原则:充足、适用、先进、可靠。7.2.2物资配备(1)救援物资:包括医疗器械、药品、食品、饮水、衣物、帐篷等。(2)救援设备:包括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破拆工具、救援车辆等。7.2.3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维护救援设备,保证设备功能良好。(2)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使用、维修、报废等情况。(3)建立设备调配制度,合理调配救援设备资源。7.3信息与技术支持7.3.1基本原则铁路运输应急信息与技术支持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准确、全面、高效。7.3.2信息技术支持(1)建立铁路运输应急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协同办公。(2)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预警、监测、分析、评估能力。(3)开发适用于铁路运输应急的软件系统,提高应急指挥、调度、救援效率。7.3.3通信保障(1)建立铁路运输应急通信网络,保证救援指令、信息的畅通。(2)配备卫星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满足救援现场通信需求。(3)制定通信保障预案,保证发生时通信设备、网络的正常运行。7.3.4技术支持(1)开展铁路运输应急技术研究和应用,提高救援技术水平和能力。(2)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铁路运输应急技术支持水平。(3)加强与技术部门、科研院所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第八章铁路运输应急响应与协调8.1应急响应级别与启动8.1.1应急响应级别划分铁路运输应急响应级别根据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级为最高级别。8.1.2应急响应启动(1)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所属单位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2)所属单位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级别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启动应急响应。(3)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根据级别和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应急响应工作。8.2应急协调与指挥8.2.1应急协调(1)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保证应急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与地方相关部门和救援机构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3)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加强与沿线车站、调度部门、车辆部门等单位的沟通协调,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8.2.2应急指挥(1)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设立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救援工作。(2)应急指挥部根据级别和现场情况,制定救援方案,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3)应急指挥部应加强与现场救援人员的沟通,及时了解进展和救援情况,调整救援方案。8.3信息共享与协同作战8.3.1信息共享(1)发生后,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立即启动信息共享机制,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单位。(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与地方相关部门和救援机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3)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能力。8.3.2协同作战(1)救援过程中,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与地方相关部门和救援机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2)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特点,合理调配救援力量,保证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3)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应加强与沿线车站、调度部门、车辆部门等单位的协同作战,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九章铁路运输善后处理与恢复9.1善后处理9.1.1调查与分析发生后,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分析原因,明确责任。调查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9.1.2处理与整改根据调查结果,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与整改:(1)对责任人进行追责,依法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罚;(2)对发生单位进行整顿,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3)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加强案例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9.1.3信息披露与舆论引导发生后,应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同时加强对舆论的引导,避免信息传播中出现不实言论,维护社会稳定。9.2赔偿与补偿9.2.1赔偿范围铁路运输赔偿范围包括: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等。具体赔偿标准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执行。9.2.2赔偿程序与时效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及时向处理部门提出赔偿申请。处理部门应当在法定时限内作出赔偿决定,并告知当事人。赔偿决定生效后,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履行赔偿义务。9.2.3补偿措施对于中受到影响的单位或个人,铁路运输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补偿措施:(1)提供临时性生活救助;(2)协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可行性试题及答案
- 智能机器人研发及销售合同
- 行政管理经济法考试细则试题及答案
- 建筑学建筑材料及结构设计知识点回顾
- 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评价机制试题及答案
- 水电工程外部环境影响试题及答案
- 中级经济师职业发展方向试题及答案
- 提升创新能力的团队活动计划
- 2025年生物试题及答案
- 对视等级测试题及答案
-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
- 2023年04月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公开招聘教科室文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详解
- 监事会成员任职决定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课件
- 桌面运维工程师能力试卷试卷题库面试版本
- 工业园区物业保洁工作作业指导手册
- 消防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 GB/T 9634.4-2007铁氧体磁心表面缺陷极限导则第4部分:环形磁心
- 2022年阜宁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试题及答案解析
- GB/T 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
- 95598工单大数据分析及压降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