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它是中国古代的著名战役,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大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材料所评价的重要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国人暴动 D.长平之战2.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
)A.原始农耕的产生 B.生产工具的改进 C.土地制度的变迁 D.耕作方式的变革3.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A.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B.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C.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D.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4.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
)人物论述韩非子“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般富,国以富强。”王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A.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B.增强了秦国的国力C.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5.2025年1月2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神权与皇权相结合 D.皇权独断性和随意性6.秦统一后,政府为解决先秦“文字异形”影响政令推行的状况,制定出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后来,又根据民间习惯整理出了更为简便的新书体一隶书,并在全国推广。据此可知(
)A.隶书是中国最为简便的文字 B.秦朝通过文化手段加强对全国的统治C.小篆是秦朝唯一的标准文字 D.秦朝通过统一文字实现对文化的专制7.《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休养生息 B.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版图拓展8.关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 B.造成了诸侯国的纷争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使西汉面临着分裂9.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的是(
)A.张骞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 D.蔡伦于公元105年改进造纸术10.《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该战役A.发生于公元2世纪初 B.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C.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D.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11.历史图表独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表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时间事件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263年曹魏灭蜀汉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A.国家分裂走向统一 B.民族交融更加深入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专制集权不断加强12.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A.铸币金属匮乏 B.币制较为混乱 C.农业技术落后 D.商品经济衰退13.《资治通鉴》载:魏主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士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解决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政治素养14.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这说明,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
)A.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C.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D.加速了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③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④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⑤统治者比较重视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16.下图文材料说明(
)A.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文学艺术繁荣发展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南方经济超过北方17.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在很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了纸张的普及B.东汉华佗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C.北朝贾思编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D.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代表作是《洛神赋图》18.(唐)杜佑《通典》记载:“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材料反映大运河的开通(
)A.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C.加强了南北地区联系 D.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19.魏晋以来,寒门子弟多担任“浊吏”等中低级官吏,士族、门阀几乎独占中高层“清官”;隋唐以后,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清官”的主要选拔对象以及卿相等高层文官的最主要来源。该材料主要说明科举制(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打破士族门阀对官位垄断C.隋唐时期只以考试选拔人才 D.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20.《唐会要·杂录》载:“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与以上局面相关的是(
)A.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B.西域正式归入中央统辖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真经2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时期)的2.6%上升为1937年的10%。二战后,又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材料体现了(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C.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22.在某同学的电脑网页浏览记录中有“万隆会议”“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由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
)A.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 B.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C.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D.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23.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由此可见(
)A.全人类应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 B.国际社会应该重建经济新秩序C.美国的“反恐战争”成效卓著 D.美国霸权主义是国际动荡之源24.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针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就国际格局做出了“一超多强”的判断。在变局中,美国“一超”的地位动摇了,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对“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的国际格局已经形成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己建立25.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此,中国提出(
)A.进行大国竞争 B.设置贸易壁垒C.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材料题26.面对从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票持有者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材料二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材料三
对罗斯福新政: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表现。(答到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二体现了新政哪项措施?并图一和图二之间的内在联系。(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三个阶层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你认同哪一阶层的评价?据材料和所学说明你的理由。三、综合题2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黄安年《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二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罗斯福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
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的日记片段。10月22日。部队未能突破工厂。我们损失了不少人,每一步都是踏着战友的尸体前进……11月10日。今天收到了艾尔莎的信。人人都期盼能尽早凯旋。12月3日,我们饥肠辘辘,等着元首许诺的补给……12月14日。每个人都饿得虚弱无力。冻僵的土豆就是最好的美食,从冰雪覆盖的冻土里挖出它们可非易事……12月26日。士兵们如同行尸走肉,寻找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他们再也不躲避炮弹;他们没力气走路、逃跑和隐藏。诅咒战争!——摘编自德国士兵日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中哪一史实实现了这一观点?(3)请你阅读材料三并体验战争亲历者的感受。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50字的小短文,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要求:观点及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四、材料题28.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续调整政策,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后美国对一些新兴工业部门、重大科研项目、现代化公共设施等投入大量资金,如美国对发展原子能工业的投资,从1945年至1970年共计达175亿美元。美国还通过国家力量扩张国外市场,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为了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政府对一些出口产品实行补贴。材料二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材料三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提出了“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政府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日本在电子、汽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材料四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人物发表的有关言论。时间人物身份言论1983年中曾根康弘首相要加强日本在自由世界和世界政治中的发言权1988年竹下登首相今后的时代要求日本在政治上要有大胆而崭新的想法1991年波多野敬雄驻联合国大使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在二战后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2)据材料二分析“欧洲的政治家们又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欧洲(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主要外部因素。(3)根据材料三,说明日本实施“科技立国”政策的内容和影响。(4)材料四的言论,表明日本在经济崛起后,孽生的野心是什么?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如东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DBBBAC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CACCCBC题号2122232425答案ACDAD1.B【详解】根据材料“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B项正确;涿鹿之战与黄帝、炎帝联合战胜蚩尤相关,与“武王伐纣”不符,排除A项;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周厉王时期,与“武王伐纣”不符,排除C项;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与“武王伐纣”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可知,反映的是商周时期和春秋时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了功能各异的新工具,B项正确;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就产生了原始农耕,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是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商周时期是集体耕作,春秋战国是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材料“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可知,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法家、儒家、道家等思想学派的政治政治为后世统治者所采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百家争鸣期间出现的思想学派为后世统治者沿用,没有强调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起源的影响,排除A项;各家学派的思想并没有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排除B项;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说法过于绝对,如秦朝焚书坑儒,尊崇的是法家学说,排除C项。故选D项。4.B【详解】根据题干“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般富,国以富强。”“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可知,韩非子指出秦国因商鞅变法成为“七国之雄”中的“首强”,直接说明秦国国力的增强。李斯提到变法使“民以般富,国以富强”,强调国家与民众的富裕,体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王充认为变法“为秦开帝业”,即奠定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这需要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B项正确;“废除贵族特权”和“建立中央集权”是变法的具体措施,但题目论述未直接提及,排除AD项;“提高军队战斗力”虽与变法部分相关,但材料更侧重于国家整体强盛,排除C项。故选B项。5.B【详解】根据题干“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为避秦始皇嬴政的名讳,将“政月”改为“正月”,并改变读音。这一行为直接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名讳需举国避讳,甚至连月份名称也因皇帝个人而更改。这反映了“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核心特征,即皇权凌驾于一切社会规则之上,皇帝的权威不容挑战,B项正确;“中央集权”和“神权与皇权结合”与避讳无关,排除AC项;“皇权的独断性和随意性”虽涉及皇帝权力,但题目更强调对皇帝的尊崇,而非决策的独断或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B项。6.B【详解】根据材料“政府为解决先秦“文字异形”影响政令推行的状况,制定出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实现统一文字来强化国家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隶书并非是最便捷的文字,A排除;秦朝民间流行着隶书,C排除;秦朝思想文化专制的表现是焚书坑儒,D排除。故选B。7.A【详解】根题干“‘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帝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最终西汉初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A项正确;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措施,题干反映的是文景之治不符,排除B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经济上的举措,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汉朝版图拓展的信息,与反映的是文景之治时期人们的安居乐业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C【详解】图是体现出的是西汉时实行的“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结果导致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是分封制度,排除A项;推恩令并没有造成了诸侯国的纷争,排除B项;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不是使西汉面临着分裂,排除D项。故选C项。9.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和世纪的换算,百倍数字加一是世纪,因此,公元前60年是公元前1世纪,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25年是公元1世纪,公元105年是公元2世纪,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0.C【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公元208年”“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于乌林、赤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公元208年是3世纪初,排除A项;导致前秦统治土崩瓦解的是淝水之战,排除B项;赤壁之战并没有实现了长江以北地区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11.A【详解】表格中“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体现出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西晋的建立并统一全国。表格说明国家分裂走向统一,A项正确;表格不能说明民族交融,排除B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指孙权称帝,定都建业,排除A项;表格体现出的是分裂与统一,不是专制集权不断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12.D【详解】根据题干“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不已,民间盛行以物易物,恰好说明国家分裂、战乱不已会阻碍商品经济发展,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阻,不能说明铸币金属匮乏,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以物换物,不能说明币制较为混乱,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商品经济,不是农业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13.C【详解】根据题干“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士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魏主(北魏孝文帝)下诏将鲜卑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并借用中原文化中的“土德”“黄帝”等概念,表明其改革目的是推动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融入中原传统,C项正确;“解决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北魏统一南北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北魏孝文帝改革能够提升官员的政治素养,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杂居相处,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进而形成新的‘中国’——隋唐国家。”和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发展奠定了隋唐繁荣与发展的基础,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排除A项;“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共同创造出新的制度和文化,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5.A【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之所以能够得到开发,主要原因包括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统治者比较重视,①②③④⑤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南朝青瓷莲花尊”、“《宋书》记载南朝“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南下,推动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没有涉及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排除B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7.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系统总结了北方农业技术,C项正确;蔡伦改进造纸术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A项;东汉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排除B项;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洛神赋图》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排除D项。故选C项。18.C【详解】根据材料“西通河洛,南达江淮……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表明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成为贯通南北水路的大动脉,C项正确;大运河的修建劳民伤财,没有达到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大运河沟通了南北经济,没有反映有利于中外经济往来,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联系,没有体现维护了社会秩序安定,排除D项。故选C项。19.B【详解】根据题干“隋唐以后,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清官’的主要选拔对象以及卿相等高层文官的最主要来源。”结合所学可知,魏晋时期,士族门阀通过九品中正制垄断中高级官职,寒门子弟只能担任低级官吏。隋唐推行科举制后,官员选拔以考试为标准,寒门子弟得以通过科举入仕,逐渐成为中高层“清官”和卿相的主要来源。这一变化直接打破了士族门阀对高级官位的垄断,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B项正确;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隋唐时期只以考试选拔人才”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的控制”虽涉及皇权强化,但题干未直接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20.C【详解】根据题干“贞观四年,诸蕃君长诣阙,请太宗为天可汗。乃下制,令后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皆称皇帝天可汗。”可知,《唐会要·杂录》记载了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的事件,反映了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各蕃君长主动尊奉太宗为“天可汗”,表明唐朝通过开明的民族政策(如和亲、册封、羁縻府州等)赢得了少数民族的认可和拥戴,C项正确;侧重唐朝与外国(如日本、天竺)的交往,而“天可汗”属于民族关系范畴,排除A项;“西域归中央统辖”不准确,西域在汉朝已设都护府,唐朝只是加强管理,排除B项;“玄奘西行”属于中外交流、交往,与民族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1.A【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到二战结束,苏联的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都取得了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比拟的成就,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项正确;题干表述的是苏联的经济、科技发展状况,与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无关,排除B项;二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与苏联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世贸组织促进了全球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2.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非洲年”指的是1960年,因为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表现在古巴走上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等,这些关键词共同反映了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无法反映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排除A项;当今世界的趋势是政治格局多极化,但国际政治新秩序还未建立,排除B项;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体现在新中国的成立和东欧一些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D【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打着反恐旗号,在世界多地发动侵略战争,共造成460万人死亡,人民流离失所,政局动荡,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说明美国的霸权主义对世界多地造成了灾难,表明是国际动荡之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内容主旨是美国以“反恐”为旗号对各地区行霸权主义,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是政治问题,与经济秩序无关,排除B项;美国的“反恐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灾难,排除C项。故选D项。24.A【详解】根据“在变局中,美国‘一超’的地位动摇了,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处于动态局面”反映的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项正确;新的国际格局还没有形成,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格局的变化,不能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格局,没有涉及经济新秩序,排除D项。故选A项。25.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需要全世界共同努力解决,为此,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进行大国竞争,与解决全世界共同的问题不符,排除A项;设置贸易壁垒,违背经济全球化潮流,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职能主要是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与题干内容“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面临生态、环境、人口和资源等问题,需要全世界加强合作”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6.(1)表现:大批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生产大幅度下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两点即可)(2)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内在联系:公共工程的实施可以吸收失业劳动力、缓解失业问题,从而降低图一中显示的失业率。(3)阶层:广大中下层民众。理由:新政缓解了经济危机,增加了就业人数,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可知,大批银行倒闭、工厂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生产大幅度下降;根据材料一“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可知,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两点即可)(2)措施:根据材料二“图二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通过兴建公共工程(如图示的田纳西流域水利工程)来增加就业并促进经济的恢复。联系: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可以吸收失业劳动力、缓解失业问题,从而降低图一中显示的失业率。(3)阶层:根据材料三“激进的左派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结合所学可知,赞同广大中下层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理由:结合所学可知,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控制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意思相近即可)27.(1)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2)观点: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史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3)题目: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正文:1929年,一场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转嫁危机,德国、日本、意大利企图在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结成法西斯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以史为鉴,各国应加强团结合作,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能长久。【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显然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根据材料一“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他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是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2)观点:根据材料二“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认为各国虽然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面对法西斯威胁,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因此罗斯福的观点是任何不同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式。(3)题目: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德国士兵的日记片段”感受到战争带给人们的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i外包合同范例
- 个人服装代工合同范例
- 幼儿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总结模版
- 产科的医院感染管理
- 医疗大数据驱动的德阳城市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创新
- 企业健康管理的大数据应用与创新实践
- 专业技术团队的管理与建设研究
- 公司买断合同范例
- 医疗AI临床应用的商业化路径与挑战
- 医疗设备采购与供应的智能化管理研究
- 量化投资策略开发报告总结
- Python程序设计项目化教程
- 2023年江苏省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招聘30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IATF16949内外部审核资料清单按条款
- 2023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设计规程
- DB23T 3414-2023 黑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 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课件
- 土壤侵蚀原理-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羽毛球馆前台服务合同范本
- 节水型单位申报材料模板
- 2022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学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