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件-第6章 早期行为主义_第1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6章 早期行为主义_第2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6章 早期行为主义_第3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6章 早期行为主义_第4页
《心理学史》课件-第6章 早期行为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CONTENTS目录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1华生的生活与工作2华生的行为主义34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5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PART01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01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一、社会背景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叶,它并非是华生个人天才的创造,而是美国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当时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最稳定地维持社会秩序。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量及工作效率,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大工业机械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主旨。华生声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哲学背景(一)机械唯物主义二元论者笛卡儿从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动物是机器”的主张和刺激反应的假设,揭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本质。在唯物主义经验论者洛克看来,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任何观念,只是后天的经验才在白板上留下了印迹,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环境决定论来源于此。法国唯物主义者拉美特利则称赞笛卡儿的“动物是机器”的著名论断,并进一步强调“人也不过是一架机器”,为华生的行为主义机械论铺平了道路。而最使华生入迷的是休谟的怀疑主义哲学观点。休谟指出,我们不能逻辑地证明明天的太阳会从东方升起,但我们却坚信它会从东方升起,我们的信念在很大程度上受我们的情感影响。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哲学背景(二)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精神,实在、确定和证实是实证精神的要素。虽然华生本人在其论著中极少提到实证主义,但是实证主义已经成为科学时代精神的一部分。华生的行为主义严格遵循了实证主义的逻辑。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二、哲学背景(三)实用主义华生的行为主义尊重实验观察事实、以方法为中心等特点都有着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实用主义者一再声称,实用主义就是强调行为、实践、生活的哲学,“实在就是有效”“真理就是有用”“真理只是有效的工具”。实用主义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标。华生否定不可直接经验的意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把有效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这些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三、自然科学背景(一)物理学哥白尼的日心学说使自然科学从此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文学家开普勒继承哥白尼的日心说,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伽利略运用数学—实验方法,发现了惯性定律和地球引力场中的自由落体定律;牛顿则实现了物理世界的伟大综合,确立了牛顿力学体系。西方近代科学一直以牛顿的科学方法为楷模,并在方法论的层次上审视着整个世界,华生行为主义就是运用刺激—反应间遵循机械因果论的法则,以达到控制行为、控制环境的目的。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三、自然科学背景(二)进化论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使一切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禀赋得以进一步趋于完善,这就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充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达尔文在研究人类与动物的表情时,采用了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婴孩、研究精神病患者、表情判定法、调查一切人种、观察普通动物的表情等,这些研究方法集中体现了行为的观察与比较,为后来的动物心理学研究和华生的行为主义研究所广泛采用。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三、自然科学背景(三)生理学19世纪70年代,俄国“生理学之父”谢切列夫(IvanMikhailovichSechenov)根据新的反射图式提出把心理学改造成为客观科学的纲领。心理学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能够证实的事实,而不是靠未经证实的意识假设。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PetrovichPavlov)的条件反射学说对行为主义影响更大。俄国生理学家别赫切列夫(ValdimirMikhailovichBekhterev)则针对主观心理学提出了客观心理学思想,认为不仅应把心理理解为主观的东西,而且还要理解为客观的东西,理解为脑的物质过程。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四、心理学背景(一)动物心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人们的重要启迪在于人的心灵与动物心灵之间有连续不断的阶梯性发展关系。英国学者罗曼尼斯(GeorgeJohnRomanes)是进化论的积极支持者。英国动物学家摩尔根(ConwyLIoydMorgan)采取相反的自下而上的途径,提出所谓的吝啬律。德国动物学家洛布(JacquesLoeb)比摩尔根的观点更为激进,他提出向性(tropism)学说。桑代克是动物心理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研究者之一。桑代克提出了一种机械的、客观的学习理论。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四、心理学背景(一)动物心理学在研究动物行为时,桑代克企图贯彻摩尔根的吝啬律,但他的立场还不彻底,其效果律仍然假定动物能够感受满足和烦恼。华生正是沿袭和发展这一研究取向,以至于最终不仅消除了对动物行为的一切主观解释,甚至否认人的意识的存在,从而彻底地贯彻了摩尔根的吝啬律,确立了行为主义的立场。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四、心理学背景(二)机能主义心理学在华生之前,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偏离冯特和铁钦纳的纯粹意识经验心理学,强调行为和研究的客观性,并且表达了对内省法的不满。心理是适应环境的机能,心理学应该属于自然科学,主张用客观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华生曾是安吉尔的学生,安吉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为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基础。华生本人也自称是彻底的机能主义者。第一节早期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四、心理学背景(三)内省心理学在德国,冯特的体系被他最得意的学生屈尔佩所抛弃,同时意识心理学也遭到格式塔心理学的挑战。在美国,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已成为机能主义心理学攻击的靶子,构造主义同美国的时代精神格格不入,逐渐陷入了名存实亡的境地,这为华生反戈一击提供了最好的可乘之机。内省心理学的危机导致心理学开始从研究意识转向研究行为,而华生正是顺应了心理学发展的时代精神的潮流,树起了行为主义的大旗。在华生正式建立行为主义之前的10年里,美国的思想氛围支持了一种客观心理学的观念。PART02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02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一、早年的家庭生活约翰·布鲁德斯·华生(JohnBroadusWatson,1878—1958)1878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格林维尔城外的一个农庄。父母两种不同的性格和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使华生从小就在矛盾中生存,在矛盾中成长。华生童年的经历对其人格的形成乃至学术思想的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影响。父亲的背叛在他的心灵深处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也对华生与母亲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母子间的关系日益亲密起来。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二、学生时代华生早年的教育是在一个只有一间教室的教会学校完成的。在少年和青年时代,华生可以说是个“问题少年”。父亲的不辞而别给华生的震动很大,他在学校的表现日益恶劣。他是懒惰的和难以管教的,在学校的成绩从来都是刚刚及格。在华生16岁时,他进入了伏尔曼大学。1899年,华生获得了硕士学位。他被机能主义心理学家安吉尔的心理学所吸引。与此同时,华生还跟随洛布学习生物学和生理学,从洛布那里,他熟悉了机制的概念。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三、学术生涯博士毕业后,华生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讲授心理学,并担任安吉尔教授的助手。在随后的数年里,华生一方面从事教学和学习,另一方面还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研究。这些研究为华生行为主义观点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从事实验研究的同时,华生不断思考如何对心理学进行比较客观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他的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1908年,华生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了行为主义的观点。1913年,他在《心理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一文,这正式宣告行为主义的诞生,标志着行为主义革命的开始。华生明确指出,就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纯客观的实验分支学科,其理论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四、商业生涯1920年,华生被迫辞去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职位,中断了红极一时的学术生涯,改行从事商业活动。1921年,他加入了沃尔特·汤姆森广告代理公司。《纽约人》称华生是汤姆森公司和广告业的巨人,华生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广告业的性质,显示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巨大威力。1936年,他加入了另外一个广告代理公司,直到1945年退休。1924年,华生把所做的一些演讲汇编成《行为主义》一书,并于1925年出版。这本书是华生行为主义的通俗表述。1928年,华生又出版了《行为主义的方法》一书,1930年,华生重新修订了《行为主义》一书,这是他对行为主义观点的最后阐述。第二节华生的生活与工作五、晚年生活华生充满智慧、善于表达、帅气和富有魅力,这些品质使他经常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吸引并乐于接受公众的注意。“华生非常喜欢一些男人的活动,如打猎、钓鱼和其他一些可以让成人和儿童展示他们勇气和个人能力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他感觉自己才能像个海明威式的人物,因为他崇尚能力、勇敢和男性气质。”1957年,为表彰华生在心理学中的卓越成就,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华生一枚金质奖章,并称赞“华生的工作已成为现代心理学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中的一场革命,他的论著已成为富有成果的,开创未来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PART03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03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一、论心理学的性质与对象在华生看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或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而何为行为(behavior)?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应付环境的全部活动。为了便于对行为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华生把行为还原为刺激—反应(S—R)。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指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华生从严格的决定论出发,认为一定的刺激必然引起一定的反应;而一定的反应也必然来自一定的刺激。他强调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的关系,从而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从而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华生认为,观察法(observationalmethod)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他把观察法分成两类:一是无帮助的观察,即不需要借助仪器的控制而完成的观察。这种方法可以了解引起反应的刺激及反应和动作的性质。华生清楚地认识到,不使用仪器,行为中有很多现象不可能加以充分科学而有效地控制,所以充其量,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中不过是一种粗糙而简单方便的方法。二是借助仪器控制的观察,即实验方法。由于有仪器帮助并对被试者加以控制,因而能够更精确地进行研究。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条件反射法条件反射法(conditionedreflexmethod)是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体现其理论特色的研究方法。条件反射法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最先采用的,然而,应用到心理学上,却要归功于华生。所以从心理学意义上讲,条件反射法是行为主义特有的方法,别的心理学派不曾用也不愿意用这种方法。华生把条件反射法分为两类:一类用以获得分泌条件反射的方法,另一类是用以获得运动条件反射的方法。华生不仅把条件反射法正式列入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且还亲自应用这一方法对儿童的情绪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三)言语报告法华生认为,行为主义者可以通过被试的言语报告来研究他人的行为,并认为言语报告法(verbalreportmethod)比其他客观的方法更为简单实用。华生认为,这是由于对行为主义的误解使然。他指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个人的整个的或全体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肌肉与腺体的变化。声称言语报告不客观是不对的,因为言语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反应,听取别人的言语和观察其身体动作一样,都是客观观察。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二、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四)测验法华生的测验法不同于其他心理学家的测验法。他认为,测验法所测验的应是行为而非心理品质;测验的目的并非度量智力和人格而应是被试对测验情境所作的反应。华生认为现有的测验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他们往往依赖于人们的言语行为,这样就排除了对有语言缺陷的人应用测验法的可能性。因此,他主张设计和运用不一定需要语言的有明显外部表现的行为测验。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一)本能论华生早期认为,本能是“在适当刺激作用下系统展现出的先天性反射组合”。因此,他给本能的定义是:“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其个别元素大都是些横纹肌的运动。”到1925年的时候,华生修改了他的观点,完全否认行为可以遗传,否认本能的存在,认为心理学不再需要本能的概念。华生反对詹姆斯、桑代克、麦独孤等人过分夸大本能的作用,重视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完全否认遗传和本能,主张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则是错误的。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二)情绪论华生认为,情绪是一种遗传的模式反应(patternreaction),其中包括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根据对婴孩的研究,华生提出了著名的情绪三维理论。他认为,原始情绪模式表现为恐惧(fear)、愤怒(rage)和爱(love),它们各有其发生的主要情境及典型表现。华生的情绪学说和詹姆斯—朗格学说相类似,均把情绪归结为内脏和腺体的变化。所不同的只是华生否定知觉和意志过程,而将不同的情绪确定为特定内脏变化的行为表现。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三)思维论华生反对传统关于思维的中枢主义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完全是大脑的事,是在没有肌肉运动的情况下在脑中发生的,因而不易观察和实验,只能是不可捉摸的心理的东西。而华生则提出外周思维论,认为思维是整个身体的机能,而中心则为天使般的喉头,思维必然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华生将“言语”和“思维”都归结为“语言的习惯”,他认为言语是“外显的语言习惯”(explicitlanguagehabit),而思维则是“内隐的语言习惯”(implicitlanguagehabit)。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三、对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四)人格论华生认为,人格(personality)乃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在人的一生中,幼年和少年时期是各种习惯系统的形成时期,也是人格变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华生认为,人格又是可以改变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一个人的环境,使他在新环境中不得不养成新的习惯系统。总之,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对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方法客观化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他对各种心理现象的行为主义诠释都是对其客观的“刺激—反应”的行为公式的具体应用和说明,其最终目的在于使心理学成为一门能够预测和控制的人的行为的、真正的自然科学。PART04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04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一、霍尔特霍尔特(EdwinBissellHolt,1873—1946)是新实在论的哲学家,也是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霍尔特坚持心理学应当研究行为,主张中枢神经系统只有传递功能而没有任何加工作用的外周论(peripheralism)。这一观点为行为主义在心理与神经系统的关系问题上的论述提供了哲学依据。在遗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问题上,霍尔特同意华生的观点。霍尔特也有与华生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之处表现在:①他承认意识,并把意识包括在行为之中。②他反对把行为分解为“刺激—反应”,认为行为是“特殊的反应关系”,是完成某种目标的整体。③他主张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动机既有外部刺激又有内部驱力。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二、魏斯阿尔伯特·保罗·魏斯(AlbertPaulWeiss,1879—1931)是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之一。魏斯是一位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他主张心理学是一门严格的自然科学,竭力排斥意识和内省法,力图把意识、人格都分解为物理、化学等要素,还原为电子和质子的运动。显然,这是一种极端的还原论(reductionism)观点。魏斯强调行为的生物要素,然而又不能回避人的行为具有社会性的事实。因此,心理学不能局限于生理的研究,还必须研究这种影响和社会关系。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三、亨特亨特(WalterSamuelHunter,1889—1953)生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曾就读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源地芝加哥大学,也是安吉尔和卡尔的学生。亨特主张心理学应当努力地描述和解释、预测和控制有机体对外在社会环境的反应即外显行为,他排斥意识和反对内省,力求避免应用带有心灵色彩的术语,主张“心理学”应改称为“人类行为学(anthroponomy)”,“意识”应称为“刺激与反应”。亨特以其对动物和儿童的延迟反应的实验研究而著名。亨特认为,传统心理学中的心理状态,也就消解在包括语言动作在内的身体动作状态之中,心理、意识的东西也就不再存在。可见,亨特的实验研究是为其行为主义观点寻找根据的。第四节其他的早期行为主义者四、拉什利卡尔·拉什利(KarlLashley,1890—1958)是美国杰出的生理心理学家,是华生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学生,191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通过对白鼠及其他动物脑切除的实验,拉什利提出大脑皮质功能活动的两条原则:①整体活动原则(massactionprinciple。②均势原则(或等功原则,equipotentialityprinciple)。根据上述研究,拉什利进一步得出推论,认为大脑皮质并不存在具有确定定位点的感觉装置与运动装置之间的联结,因而脑的作用也并非仅仅是把内导的感觉神经冲动转换为外导的运动神经冲动。PART05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05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一、早期行为主义的贡献(一)强化了心理学的科学特征真正使心理学由主观范式转向客观范式的是华生的行为主义:①华生以机械唯物主义为基点,竭力主张将可观察和控制的人与动物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对于清除传统心理学中哲学思辨式的玄想和唯心主义心理学的主观性、神秘性、因袭性和繁琐性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②华生坚决主张以严格的客观方法取代主观内省法,并明确地将条件反射法作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仅加强了心理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不同的科学家之间可以相互验证,交流经验和结论,有利于心理学的发展;③华生主张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目标和任务,而这种预测和控制是通过S—R公式来实现的,体现了严格的客观主义立场。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一、早期行为主义的贡献(二)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行为主义一直致力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在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从而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①行为主义的产生促进了动物心理学的发展。②华生在儿童心理学的客观化——方法和术语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③行为主义还注重对学习特别是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把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中所获得的结论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一、早期行为主义的贡献(三)促进了心理学的推广与应用行为主义注重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强调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提倡心理学要面向实际生活,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由于行为主义坚持心理学走客观化的道路,突出心理学对象与方法的客观性、开放性和可操作性,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任务,因而决定了行为主义更加注重面向实际生活,重视心理效应,发展应用心理学。历史的发展也已证明,行为主义使许多从实验心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心理学分支,如药物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法律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等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五节对早期行为主义的评价二、早期行为主义的局限(一)生物学化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