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安石形式上:书信体内容上:驳论文典范之作诵读课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这篇驳论文章的反驳方法及语言特色。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精神。学习目标保守派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人(江西省),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可法,人言不足恤。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北宋中期,社会矛盾尖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实行变法,力图通过整军理财以求富国强兵。新法的实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三次致书王安石(《与王介甫书》),要求罢黜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读了司马光的第一封信,颇不高兴,出于礼节,只回了一封短信,没有就司马光的意见作实质性答复。司马光心有不甘,又写了第二封信,进一步阐明青苗法的不当之处,其意仍在说教。王安石接信后,又回了封信,就司马光第一封信作了较为具体的答复,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答司马谏议书》。你变法,让官难当,没事找事,扣老百姓的钱呀!我不同意。宋神宗写作背景司马光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知识补充项目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打破了大商人控制市场的局面,增加政府收入市易法在开封设“市易务”限制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增加了政府收入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借钱或粮食给农民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收取赋税限制了隐田漏税行为,增加了政府收入强兵之法改变积弱局面将兵法在各路段设负责操练军队的将官提高军队战斗力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进行军事化训练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一览表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关系:“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朋友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待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也。虽愧多闻,至于直谅,不敢不勉,若乃便辟、善柔、便佞,则固不敢为也。——益友司马光把自己当作王安石的“益友”,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给对方写信,陈述自己对于老友主导的这次政治改革的不同意见:“故敢一陈其志,以自达于介甫,以终益友之义,其舍之取之,则在介甫矣!”于私尽朋友之谊,于公推心置腹,可谓光风霁月,贤者情怀。
王安石作为改革派,不规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是责任担当;
司马光是保守派,担心变法过于激进,危及百姓国家,是责任担当;
苏轼仕途一次受挫因反对变法,二次受挫因支持变法,是责任担当。拓展延伸——“君子和而不同”为人臣者,胸怀国家,心系百姓,不以政治站位论成败,但以政治追求论高低。“答”:即“答复、回复”之意。“司马”:即司马光“谏议”: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谏院是宋代设立的舆论机关,负责在朝廷中搜集建议和评论。谏院中设谏官和御史,御史负责组织各种官员收集民间的意见;谏官议论施政的得失,供皇帝参考,有时还可纠正皇帝的错误。“书”:文体名,书信。解题“答司马谏议书”: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信题多为:解题“与……书”对象《与朱元思书》(吴均)《与妻书》林觉民“报……书”《报任安书》(司马迁)复信“上……书”《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高官“答……书”《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答苏武书》(李陵)回信
1、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chǔ)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guō),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lǔ)莽,故今具道所以,冀(jì)君实或见恕也。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pì)邪说,难(nàn)壬(rén)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liàng)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xū)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dù),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4、无由会晤(wù),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原文诵读答司马谏议书梳理文本结构,概括文章各小节的核心内容。答司马谏议书写信缘由驳斥谬论分析原因书信结尾侵官生事征礼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qiǎng)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chóng)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疏通文意--第一段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陈述,禀告蒙教:承蒙您赐教(指来信)窃:用作表示自己的谦辞,译为“我私下”操:持术:方法,主张虽:虽然强聒:勉强唠叨,这里指勉强解释见:表被动察:明辨,了解反覆:书信往返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具:详细地所以:这里指我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冀:希望见恕:原谅我“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这句话中,作者暗含了几层意思?昨日蒙教礼貌性套语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拉近情感距离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点明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态度坚定
这三层意思集中在一句话里显出高度的概括力,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不伤感情,态度坦率。第一段的措辞有何特点?①措辞彬彬有礼(蒙教,上报,见恕……)体现了王安石什么样的形象?有礼节、有风度、有风骨的政治家形象。②语调含蓄委婉(强聒,不宜卤莽,冀君实或见恕也)③暗藏锋芒(终必不蒙见察、不复)王安石疏通文意--第二段儒者:尊崇儒学、通习儒家经书的人。汉以后泛指读书人所争: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争论的问题所以:用来……的见教:指教我以:因此,因而致:招致怨谤:怨恨毁谤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wéi)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主:皇帝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不为:不是举:施行、推行兴利除弊:兴办对天下有利的事业,消除种种弊端为:替,给辟邪说:批驳不正确的言论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谏: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这里指不同的意见怨诽:怨恨非议固:本来前:预先名实之辩
名正则言顺而事行。但站在不同立场,对同样一样事就会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名:名称;看法实:实际内容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名:司马光给新法冠上的罪名实:王安石变法的实际内容(性质)王安石司马光作者认为判断是非的原则是什么?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名实相符是辩别是非的原则)司马光(名)王安石(实)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增设新官,侵夺原来官吏的职权派人到各地推行新法,生事扰民设法生财,与民争利朝中有反对的意见,拒不接受思考王安石是如何进行逐一反驳的?完成下表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以致天下怨谤也固前知其如此也司马光的言辞攻击、
指责非难
王安石完美防守守中有攻VS第二段中王安石的辩驳有何特点?②抓住问题实质,从大处高处着眼(在驳斥的同时指责司马光忤逆“人主”旨意,违背“先王”之政,不愿为天下兴利除弊,将司马光置于壬人邪说代言人的难堪境地)【扣帽子】①思路清楚、逻辑明晰【辩论高手】③言辞锐利,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为侵官/不为生事/不为征利/不为拒谏/固前知其如此)【咄咄逼人】司马光的言辞攻击、指责非难守中有攻聚焦第二自然段,分析王安石的论证思路。名实已明,则天下之理得矣。侵官拒谏生事征利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摆观点树靶子(名)逐条批驳(实)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wéi)而不汹汹然?疏通文意--第三段苟且: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恤:顾念,忧虑同俗:附和世俗媚:献媚讨好为:作为善:上策量敌:考量政敌,反对者抗:抵抗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wèi)怨者故改其度(dù),度(duó)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胥怨:相怨非特:不仅为:因为度(dù):计划度(duó):考虑义:适宜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不事事:不做事,无所作为.所为: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结构,所做的事情而已:罢了所敢知:所敢于领教的事情;
商汤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bó,今河南商丘)。
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这是因为王族内部经常争夺王位,发生内乱;再加上黄河下游常常闹水灾。国家被搞得混乱不堪,就不得考虑迁都的问题。
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
自盘庚迁都殷后,商族才定居下来不再迁徙。从此,政局稳定,诸侯来朝,商朝遂强盛起来。盘庚迁殷知识补充按土地多少收税内容目的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农田水利法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方田均税法措施市易法设市易务稳定市场1、为了改变积贫局面2、调整国家、地主与农民的关系,3、发展生产
根据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天下“怨谤”、众人“汹汹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研读文本第四段翻译:没有机会见面,内心不胜仰慕到了极点!由:
会晤:
不任:
区区:
向往:
由:机会会晤:见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作学习: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
- 国际交流项目大学生就业实习合作备忘录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通关练习题和答案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综合提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题库检测题型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试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模考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模拟题】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机考真题集附参考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一附参考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职场应用文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新旧煤矿安全规程的区别于差异
- 校企合作开发产品协议书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师用书
- GB/T 42381.8-2023数据质量第8部分:信息和数据质量:概念和测量
- 中国传统故事英文九色鹿二篇
- 突发事件处理记录表(标准范本)
- 影视艺术导论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课件合集
- TSG-R0005-2022《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2022版)
- 2020 ACLS-PC-SA课前自我测试试题及答案
- 第1章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概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