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五猖会》-名著《朝花夕拾》学案(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猖会》-名著《朝花夕拾》学案(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猖会》-名著《朝花夕拾》学案(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猖会》-名著《朝花夕拾》学案(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上册《五猖会》-名著《朝花夕拾》学案(含答案)《五猖会》内容导读及知识清单

一、写作背景

作者鲁迅出生在一个从小康到困顿的封建家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封建家庭教育的准则。作者鲁迅的父亲虽不同于禁止“妇孺"去看赛会的封建顽固派,但他也不可能摆脱孔孔孟之道的束缚。在他看来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强制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当然是露天经地义”的。鲁迅七岁起就开始读《鉴略》,长年被关在牢笼似的家庭里,强记、死背“那一字也不懂’’的古文,过着一种几乎与外界隔离的“牢笼"生活。鲁迅有感于少年的经历,创作了此文。

二、内容概述

1、概述:想去看赛会,没料到被父亲逼着背书,背过关了才能去。

2、思路

(1)文章开篇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

(2)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

(3)鲁迅去看五猖会的心情,早被“背书"的事冲得荡然无存,开船以后的一切活动于他全然无味了。

三、主要事件

1、童年看赛会;

2、《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

3、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

4、让我背《鉴略》,背过关了才能去看赛会。

四、形象特点

1、父亲:教子严格,不顾及儿童心理,封建家长的专制

让我背《鉴略》,背过关了才能去看赛会。

2、“我”:天真、好奇。

文中的“我"时年七岁,对迎神赛会充满向往,体现了儿童好奇的心理。

“我”甚至想要生一场重病,以便和赛会发生一点关系,一方面体现了儿童的天真,更凸显了“我"对迎神赛会的向往程度之深。

“我”在父亲的要求下完成了背书的任务,但心理也由原来的急切、兴奋变得失落。

3、母亲、长妈妈、工人:疼爱孩子,害怕父亲。

“大清早就起来,准备船椅、茶炊、点心盒子”,为的是成全“我”看赛会的愿望。父亲出现时,“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五、主题思想:

《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从而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五猖会”既是大人们祈福的节日,也是孩子们率性玩乐的日子,但作者并没有感到高兴,这种沉重感深刻地压在作者的记忆中,表达了作者对强制教育对童心摧残的谴责。

六、写作手法

1、渲染、对比:作者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陈对比的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文章的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描述,写出了儿时对迎神赛会的向往,期待、失望和不满。这一切描述都为第二部分开首节日般的高兴心情做铺垫。由于以往的屡次失望,自然会对即将到来的盛会充满莫大的期望。正在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的时候,父亲出现在眼前:“去拿你的书来”,宛如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作者正是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我”的情绪的对比,激发人们对孩子的同情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憎恶,进而引起人们对儿童教育的严重关注。

2、语言上:作品的语言简洁而富于表现力

如文章的第一节结尾一句只有“于是,完了"四个字,一语双关,把所见赛会之冷落和希望得不到满足的失望、惋惜之情,都充分表现出来了。而写到准备去看五猖会时的欢乐情绪时:“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一句,真有画龙点睛之妙。至于题为《五猖会》,所记述的却都是五猖会之前的事情,并没有正面写到五猖会的盛况,这种剪裁体现了作者独到的艺术匠心,有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鲁迅去看五猖会的心情,早被“背书"的事冲得荡然无存,开船以后的一切活动于他全然无味了。在这种情形下,如果再去津津乐道“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那就会大大冲淡主题,失去应有的艺术效果。

3、幽默、调侃,以小见大:

此文题为《五猖会》,但未写五猖会,却对东关的两座庙,即五猖庙和另一梅姑庙,以幽默、调侃以至嘲讽的口吻和笔调作了介绍,顺便对所谓“礼教"给予了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刺,使此篇反封建的意味更加浓厚了一些。

七、真题演练:

1.《五猖会》中,父亲强迫“我”背《鉴略》,让我感到痛苦,从中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最后说,“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作者是真的“诧异”么?你认为父亲为什么让“我"那时候背书?

3.请概括《五猖会》的主要思想内容。

4.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5.选文开头写家人为看五猖会做准备的忙碌场景和结尾部分“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6.“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实际作者担心什么?

7.怎样理解文中写“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为什么说背书如梦呢?

8.怎样理解作者背完书,父亲允许他去看五猖会时,“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9.“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答: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2.答:全篇都是叙述,结尾出语似极平静,感情却很强烈,在文字背后隐藏着那种父亲的不讲理、父亲的不理解孩子、父亲的专制在孩子内心造成的创伤和带来的痛苦。

3.答:《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的伤害,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4.答: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心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强制学习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的……类似即可

5.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给我带来的扫兴而痛苦感受,突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6.答:(明确)心理描写。“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显得不安,不想背书但又无可奈何;担心的不仅是能否背出,更担心能否去看赛会。

7.答:背书完全是被迫的,机械的,而且对所背诵的内容完全不理解,所以说如“梦似的"。说出了在父亲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烦恼.表现了当时封建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