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内蒙通辽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笔试试题一、常识判断(共15题)1.下列关于内蒙古通辽市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B.通辽市是蒙古族的发祥地之一C.通辽市有“草原明珠”的美誉D.通辽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C。“草原明珠”一般指的是锡林浩特市,通辽市有“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蒙古族民歌之乡”等美誉。2.以下哪种文化是通辽地区特有的文化形式()A.那达慕大会文化B.安代舞文化C.火把节文化D.泼水节文化答案:B。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传统盛会,并非通辽特有;火把节是彝族等民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安代舞是通辽地区特有的蒙古族舞蹈文化。3.下列哪个历史人物与通辽地区有密切关联()A.成吉思汗B.孝庄文皇后C.忽必烈D.松赞干布答案:B。孝庄文皇后出生于通辽市科左中旗。成吉思汗、忽必烈主要活动于蒙古高原更广泛区域;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与通辽地区无关联。4.通辽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包括()A.玉米B.水稻C.小麦D.青稞答案:D。青稞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地区,通辽市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等。5.下列关于通辽市旅游景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青沟是一个以沙漠景观为主的景区B.孝庄园文化旅游区是为纪念孝庄文皇后而建C.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位于通辽市市区中心D.库伦三大寺是藏传佛教的寺庙,风格统一无差异答案:B。大青沟是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位于科尔沁左翼中旗境内,并非市区中心;库伦三大寺虽然都是藏传佛教寺庙,但各有特色,并非风格统一无差异。6.通辽市在生态保护方面,重点保护的生态系统是()A.热带雨林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答案:B。通辽市有许多重要的湿地,如莫力庙水库等,重点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通辽市没有热带雨林和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是重点保护的对象。7.以下哪种动物在通辽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比较常见()A.大熊猫B.东北虎C.黄羊D.金丝猴答案:C。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东北虎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山林,但通辽不是其主要栖息地;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中部地区;黄羊在通辽地区的草原等自然环境中比较常见。8.通辽市的主要少数民族是()A.回族B.满族C.蒙古族D.朝朝鲜族答案:C。通辽市是蒙古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蒙古族是主要少数民族。9.下列关于通辽市交通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辽没有铁路经过B.通辽机场航班主要飞往国外C.国道、省道贯穿通辽市D.通辽市内主要交通工具是地铁答案:C。通辽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如京通铁路等;通辽机场航班主要是国内航线;通辽目前没有地铁,国道、省道贯穿通辽市,方便市内和市外的交通联系。10.通辽市的特色美食不包括()A.手扒肉B.烤全羊C.螺蛳粉D.奶茶答案:C。螺蛳粉是广西柳州的特色美食,手扒肉、烤全羊、奶茶是通辽地区蒙古族等民族喜爱的特色美食。11.通辽市所在的地形区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答案:B。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处内蒙古高原。12.下列关于通辽市工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是()A.通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B.通辽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C.通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D.通辽的风力发电产业有一定规模答案:B。通辽市农畜产品丰富,农畜产品加工业比较发达,同时通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煤炭工业,也注重环境保护,风力发电产业也有一定规模。13.通辽市的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通辽没有高等院校B.通辽的基础教育质量较差C.通辽注重民族教育发展D.通辽市的教育资源只集中在市区答案:C。通辽有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等院校;通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不断提升;通辽注重民族教育发展,有许多蒙古族学校;通辽市的教育资源并非只集中在市区,在旗县等地区也有分布。14.下列关于通辽市文化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辽没有文化产业B.通辽的文化产业主要是传统文化表演,缺乏创新C.通辽的文化产业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D.通辽的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极小答案:C。通辽有丰富的文化产业,如安代舞表演、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这些文化产业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对经济有一定的贡献。15.通辽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推广清洁能源B.加强植树造林C.增加煤炭开采量D.发展节水农业答案:C。增加煤炭开采量会增加碳排放,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广清洁能源、加强植树造林、发展节水农业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二、言语理解与表达(共15题)16.通辽的草原风光宛如一幅的画卷,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游客都陶醉其中。A.美轮美奂B.巧夺天工C.鬼斧神工D.精妙绝伦答案:A。“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美好、美妙的事物,可用于形容草原风光的美丽,符合语境。“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人工制造的事物;“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一般用于形容自然景观的奇特,但更侧重于那种险峻、奇特的自然景象;“精妙绝伦”侧重于精致美妙到了极点,更强调技艺或事物的精致程度。17.尽管通辽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全市人民 ,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腾飞。A.同仇敌忾B.同舟共济C.同流合污D.同室操戈答案:B。“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符合全市人民共同应对困难实现经济腾飞的语境。“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流合污”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同室操戈”指兄弟争吵,泛指内部斗争。18.通辽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A.博大精深B.源远流长C.积厚流光D.以上都对答案:D。“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也可用于形容文化的丰富、高深;“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积厚流光”指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都可以用来形容通辽民俗文化的特点。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对通辽的考察,使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B.通辽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通辽市加强了安全监管力度。D.通辽的冬天虽然寒冷,所以景色十分美丽。答案:B。A项,“通过……使”的句式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D项,关联词使用不当,“虽然……所以”搭配错误,应将“所以”改为“但是”。2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通辽的自然景观,让人目不暇接。(2)他对通辽的历史文化有着的研究。(3)通辽的发展前景,值得我们期待。A.美不胜收深入广阔B.琳琅满目深刻辽阔C.目不暇接深远广袤D.应接不暇深沉宽阔答案:A。“美不胜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可用于形容自然景观;“深入”指研究、思考深刻、透彻,用于形容对历史文化的研究恰当;“广阔”形容范围广大,可用于形容发展前景。“琳琅满目”一般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多用来形容商品等;“辽阔”“广袤”一般用于形容地域;“深沉”多形容人的性格、情感等;“宽阔”一般形容道路、水面等。21.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通辽的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泛起层层波浪。”A.比喻B.拟人C.夸张D.排比答案:A。句子将“草原”比作“绿色的海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帐蓬抵御忘纪B.篮天班斓干躁C.富饶陶醉蕴含D.防碍严历急燥答案:C。A项,“帐蓬”应写作“帐篷”,“忘纪”应写作“忘记”;B项,“篮天”应写作“蓝天”,“班斓”应写作“斑斓”,“干躁”应写作“干燥”;D项,“防碍”应写作“妨碍”,“严历”应写作“严厉”,“急燥”应写作“急躁”。2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通辽的蒙古族文化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②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③同时,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如安代舞、马头琴演奏等也让人陶醉。④而且,蒙古族的美食如手扒肉、奶茶等也别具风味。⑤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A.①⑤②④③B.①②④③⑤C.⑤①②③④D.⑤②④①③答案:A。①句引出“通辽的蒙古族文化”这一话题,应为首句;⑤句承接①句,对蒙古族文化进行进一步阐述;②句说明在通辽能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④句用“而且”承接②句,介绍蒙古族美食;③句用“同时”引出蒙古族的传统艺术,与④句并列。所以排序为①⑤②④③。2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通辽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加点词“日新月异”的意思是()A.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B.形容变化非常大,像换了一个新的世界。C.一天一天地不断增长,形容不断发展。D.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答案:A。“日新月异”就是指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强调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有新变化。B项是“焕然一新”的意思;C项“与日俱增”有一天一天地不断增长的意思;D项“日新月异”并非形容时间过得快。25.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我刚到通辽,有许多地方不熟悉,您如有时间,我想垂询一下。B.听说您在研究通辽的历史文化,我一定拨冗前往请教。C.您对通辽的介绍非常详细,真是辛苦了,感谢您的赐教。D.我准备送您一幅我画的通辽风景图,还望您笑纳拙作。答案:D。A项,“垂询”是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不能用于自己向别人询问;B项,“拨冗”是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不能用于自己;C项,“赐教”是敬辞,表示请求对方给予指教,“感谢赐教”表述不当,可改为“感谢您的介绍”;D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拙作”是对自己作品的谦称,表达得体。2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通辽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通辽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A.通辽市只有草原和森林两种自然资源。B.通辽市的历史文化遗迹数量很少。C.通辽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很成熟。D.通辽市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答案:D。A项,文段说“这里有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还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说明除了草原和森林还有其他自然资源;B项,“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说明历史文化遗迹数量不少;C项,“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说明还未开发成熟;D项,因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所以具备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2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通辽的秋天是金色的季节,,那是丰收的颜色。”A.田野里的庄稼一片金黄B.天空是湛蓝湛蓝的C.草原上的骏马在奔跑D.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答案:A。根据前文“金色的季节”和后文“那是丰收的颜色”可知,横线处应描述与金色、丰收相关的内容,“田野里的庄稼一片金黄”符合语境。B项描述的是天空的颜色;C项描述的是草原上骏马的活动;D项“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是冬天的景象。28.下列词语中,与“赞美通辽”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A.批评通辽B.诋毁通辽C.歌颂通辽D.遗忘通辽答案:C。“歌颂”和“赞美”都有赞扬、称赞的意思,“批评”“诋毁”是表达负面的态度,“遗忘”与“赞美”意思完全不同。29.对下面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通辽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措施,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A.通辽市重视生态环境保护B.通辽市通过生态保护措施改善了环境质量C.通辽市发展生态旅游促进了经济发展D.通辽市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答案:D。文段既提到了通辽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到了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最终强调的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A、B、C项都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30.下列句子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A.我看见他很高兴。B.通辽的特产很多,我最喜欢的是牛肉干。C.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银行。D.几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答案:B。A项,“我看见他很高兴”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他,我很高兴”,也可以理解为“我看见,他很高兴”;C项,“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一起把钱存入银行”,也可以理解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个人,自己把钱存入银行”;D项,“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可以理解为“来自几个不同学校的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学校的几个领导”。三、判断推理(共15题)31.所有通辽人都是内蒙古人,有的内蒙古人喜欢喝奶茶,所以有的通辽人喜欢喝奶茶。这个推理()A.正确B.错误C.无法判断答案:B。“所有通辽人都是内蒙古人”和“有的内蒙古人喜欢喝奶茶”,不能必然推出“有的通辽人喜欢喝奶茶”,因为“有的内蒙古人喜欢喝奶茶”中的“内蒙古人”不一定是通辽人,这是集合推理中常见的错误推理形式。32.如果“通辽下雪了”为真,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内蒙古下雪了B.只有通辽下雪了C.其他地方都没下雪D.明天通辽还会下雪答案:A。因为通辽属于内蒙古,通辽下雪了,那么内蒙古一定下雪了。B项“只有通辽下雪了”过于绝对;C项不能由通辽下雪推出其他地方都没下雪;D项不能根据今天通辽下雪推出明天还会下雪。33.以下哪项与“通辽:内蒙古”逻辑关系一致()A.广州:广东B.东京:日本C.纽约:美国D.伦敦:英国答案:A。“通辽”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是省级行政区与下属城市的关系。“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也是省级行政区与下属城市的关系。B项“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但日本是国家,与题干逻辑关系不同;C项“纽约”是“美国”的城市,但美国是国家;D项“伦敦”是“英国”的首都,英国是国家,与题干逻辑关系不同。34.某单位组织去通辽旅游,甲说:“如果我去,那么乙也会去。”乙说:“如果我去,那么丙也会去。”丙说:“如果丁去,那么我就不去。”已知甲去了,那么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乙去了B.丙没去C.丁去了D.乙没去答案:A。根据甲说的“如果我去,那么乙也会去”,甲去了,这是“肯前”,根据“肯前必肯后”,可以推出乙去了。35.以下哪项是对“通辽的冬天很冷”的否定()A.通辽的冬天不冷B.通辽的冬天有时候冷C.通辽的冬天大部分时间冷D.通辽的冬天偶尔冷答案:A。对“通辽的冬天很冷”的否定就是“通辽的冬天不冷”。B、C、D项都没有完全否定“冷”这一情况。36.某班同学讨论通辽的旅游景点,甲说:“大青沟和孝庄园至少去一个。”乙说:“我不同意。”那么乙的意思是()A.大青沟和孝庄园都去B.大青沟和孝庄园都不去C.只去大青沟,不去孝庄园D.只去孝庄园,不去大青沟答案:B。甲说“大青沟和孝庄园至少去一个”,其逻辑关系为“大青沟或孝庄园”,乙不同意,根据“或关系”的否定为“且关系”,即“-大青沟且-孝庄园”,也就是大青沟和孝庄园都不去。37.有四个人关于通辽的美食发表看法,甲说:“手扒肉很好吃。”乙说:“烤全羊不好吃。”丙说:“如果手扒肉好吃,那么烤全羊也好吃。”丁说:“我觉得他们说得都不对。”已知丁的话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正确()A.手扒肉好吃,烤全羊不好吃B.手扒肉不好吃,烤全羊好吃C.手扒肉和烤全羊都好吃D.手扒肉和烤全羊都不好吃答案:D。丁说甲、乙、丙说得都不对,甲说手扒肉好吃,其否定是手扒肉不好吃;乙说烤全羊不好吃,其否定是烤全羊好吃;丙说“手扒肉好吃→烤全羊好吃”,其否定是“手扒肉好吃且烤全羊不好吃”不成立,综合起来就是手扒肉和烤全羊都不好吃。38.以下哪组词语的逻辑关系与“蒙古族:通辽”最相似()A.汉族:中国B.傣族:云南C.藏族:西藏D.回族:宁夏答案:B。“蒙古族”在“通辽”聚居,是民族与聚居地的关系。“傣族”在“云南”聚居,也是民族与聚居地的关系。A项“汉族”分布在中国各地,不是聚居关系;C项“西藏”是省级行政区,“藏族”是主要民族,但表述不如B项准确;D项“宁夏”是回族聚居的自治区,但整体逻辑关系与题干有差异。39.某旅游团去通辽旅游,导游说:“要么去大青沟,要么去孝庄园。”旅游团成员甲说:“我不同意。”那么甲的意思是()A.大青沟和孝庄园都去B.大青沟和孝庄园都不去C.大青沟和孝庄园要么都去,要么都不去D.只去大青沟,不去孝庄园答案:C。“要么去大青沟,要么去孝庄园”的否定是“大青沟和孝庄园都去或者大青沟和孝庄园都不去”,也就是大青沟和孝庄园要么都去,要么都不去。40.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因为通辽有草原,所以所有有草原的地方都是通辽B.通辽人都讲蒙语,小李是通辽人,所以小李讲蒙语C.如果通辽下雪,那么道路会结冰,现在道路没结冰,所以通辽没下雪D.只要是通辽的景点就一定好玩,某景点不好玩,所以它不是通辽的景点答案:C。A项是典型的“肯后推肯前”错误推理;B项“通辽人都讲蒙语”过于绝对,不是所有通辽人都讲蒙语;C项根据“如果通辽下雪,那么道路会结冰”,“道路没结冰”是“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推出“通辽没下雪”,推理正确;D项“只要是通辽的景点就一定好玩”过于绝对,不能这样简单推理。41.有三个关于通辽旅游的陈述:(1)有的游客去了大青沟;(2)有的游客没去大青沟;(3)小李去了大青沟。如果以上陈述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正确()A.所有游客都去了大青沟B.所有游客都没去大青沟C.小李去了大青沟D.部分游客去了大青沟答案:A。(1)“有的游客去了大青沟”和(2)“有的游客没去大青沟”是反对关系,两个“有的”至少一真。因为题干说只有一个为真,所以(3)“小李去了大青沟”为假,即小李没去大青沟,由此可推出(2)为真,那么(1)为假,(1)的矛盾命题“所有游客都去了大青沟”为真。42.以下哪项与“通辽:旅游胜地”逻辑关系一致()A.北京:首都B.上海:直辖市C.杭州:人间天堂D.重庆:山城答案:C。“通辽”被称为“旅游胜地”,是城市与别称的关系。“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也是城市与别称的关系。A项“北京”是“首都”,是城市与特定地位的关系;B项“上海”是“直辖市”,是城市与行政级别关系;D项“重庆”被称为“山城”,但“山城”更多是基于地理特征的称呼,与“旅游胜地”“人间天堂”这种综合评价的别称逻辑关系不完全一致。43.某公司计划组织员工去通辽旅游,在讨论行程时,有以下几种观点:(1)如果去大青沟,就不去孝庄园;(2)去大青沟;(3)去孝庄园。如果以上观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以下哪项正确()A.去大青沟,不去孝庄园B.不去大青沟,去孝庄园C.大青沟和孝庄园都去D.大青沟和孝庄园都不去答案:B。(1)“去大青沟→-去孝庄园”和(3)“去孝庄园”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因为只有一个观点正确,所以(2)“去大青沟”为假,即不去大青沟,由此可推出(3)为真,即去孝庄园。44.以下哪项与“通辽的文化:丰富多彩”逻辑关系一致()A.草原的景色:一望无际B.森林的树木:郁郁葱葱C.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D.天空的云朵:洁白无瑕答案:A。“通辽的文化”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是事物与其特征的关系。“草原的景色”具有“一望无际”的特点,也是事物与其特征的关系。B项“郁郁葱葱”主要形容树木生长的状态,不是森林整体景色的特征;C项“汹涌澎湃”更侧重于波涛的动态;D项“洁白无瑕”主要形容云朵的颜色和纯净度,不如A项逻辑关系紧密。45.某学校组织学生去通辽参观学习,关于学生是否去了珠日河草原,有以下猜测:(1)有的学生去了珠日河草原;(2)有的学生没去珠日河草原;(3)班长没去珠日河草原。如果以上猜测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正确()A.所有学生都去了珠日河草原B.所有学生都没去珠日河草原C.班长去了珠日河草原D.部分学生去了珠日河草原答案:A。(1)“有的学生去了珠日河草原”和(2)“有的学生没去珠日河草原”是反对关系,两个“有的”至少一真。因为只有一个猜测为真,所以(3)“班长没去珠日河草原”为假,即班长去了珠日河草原,由此可推出(1)为真,那么(2)为假,(2)的矛盾命题“所有学生都去了珠日河草原”为真。四、资料分析(共15题)根据以下资料,回答4650题。2023年,通辽市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556.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2.4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474.7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700.69亿元,增长5.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7.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3万公顷。粮食总产量813.27万吨,比上年增加15.27万吨。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3.64万人,乡村人口141.67万人。46.2022年,通辽市地区生产总值约为()亿元。A.1480B.1500C.1520D.1540答案:B。根据公式: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556.92亿元,增长率为5.2%,则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556.92÷(1+5.2%)≈1556.92÷1.052≈1480(亿元),最接近的是B选项。47.2023年,通辽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A.22%B.24%C.26%D.28%答案:C。比重=部分值÷整体值,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82.45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为1556.92亿元,比重约为382.45÷1556.92×100%≈24.5%,最接近的是C选项。48.2023年,通辽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增长率约为()A.0.1%B.0.2%C.0.3%D.0.4%答案:B。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增长量为0.23万公顷,基期值为147.630.23=147.4万公顷,增长率约为0.23÷147.4×100%≈0.16%,最接近的是B选项。49.2023年,通辽市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约为()A.48%B.50%C.52%D.54%答案:C。比重=部分值÷整体值,城镇人口为143.64万人,常住人口为285.31万人,比重约为143.64÷285.31×100%≈50.4%,最接近的是C选项。5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23年,通辽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小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B.2023年,通辽市粮食单产有所下降C.2022年,通辽市常住人口不足285万人D.2023年,通辽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答案:C。A项,根据增长量公式计算,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大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A错误;B项,粮食总产量增加,播种面积增加,无法确定粮食单产是否下降,B错误;C项,2023年末常住人口285.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1万人,所以2022年常住人口为285.310.31=285万人,C正确;D项,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为4.0%,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5.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D错误。根据以下资料,回答5155题。2023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增长12.0%;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8亿元,增长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2亿元,增长15.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51.2022年,通辽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约为()亿元。A.75B.78C.80D.82答案:C。根据公式: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2023年利润总额为85.6亿元,增长率为10.2%,则2022年利润总额约为85.6÷(1+10.2%)≈85.6÷1.102≈77.7(亿元),最接近的是C选项。52.2023年,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的比重约为()B.27%C.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