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G∕TJ 08-35-2014 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_第1页
(高清版)DG∕TJ 08-35-2014 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_第2页
(高清版)DG∕TJ 08-35-2014 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_第3页
(高清版)DG∕TJ 08-35-2014 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_第4页
(高清版)DG∕TJ 08-35-2014 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行日期:2014年7月1日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主编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策划编辑张平官责任校对徐春莲封面设计陈益平出版发行同济大学出版社经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印刷浦江求真印务有限公司字数47000版次2015年5月第1版2015年5月第1次印刷全国统一书号155608·46定价18.00元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沪建管[2014]362号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主编的《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经市建设交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负责解释。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二日本规程依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2011]第462号文的要求,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修编。本规程是在原《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DBJ08-35-94)和2007年《上海绿化植物保护技术规程》(试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绿化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规范的适用范围、防治理念、城市绿化主要病虫害和防治要求等方面已不能满足当今城市绿化建设、养护需求。本规程坚持标准修订的严肃性原则,结合本市园林绿化科技、管理情况和现实需求,在修订中补充和完善了部分内容,增加了城市绿化植保工作中的调查方法等内容,使所修订的规程更加符合实际各单位人员在执行本规程时,有任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到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地址:胶州路768号;邮编200040;Email:dickluo999@126.com),以供修订时参考。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徐颖毕庆泗李胜华王凤高磊鞠瑞亭张文娟朱红霞顾顺仙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2013年12月—1— 1 23设计期的植物保护 43.1设计方案 43.2植物配置 44施工期的植物保护 54.1植物检疫 54.2植物种植 55工程质量验收期的植物保护 66养护期的植物保护 76.1绿地调整 76.2修剪 6.3水肥土管理 6.4杂草控制 86.5生物控制 86.6人工控制 86.7物理控制 96.8药剂控制 96.9非侵染性病害控制 7监测预警 7.1监测中心和监测点 7.2监测方法 7.3监测记录 7.4监测通报 —2—8应急响应 9档案管理 9.1档案内容 9.2档案管理 附录A有害生物及非侵染性病害类别 附录B专业考核检查 附录C技术档案表格式样 23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3— 1 23Plantprotectioninthedesig 4 4 44Plantprotectionintheconstruction 5 5 55Plantprotection 66Plantprotectioninthecuringper 7 7 76.3Managementof 8 8 8 9 6.9Controlofnoninfectiousdisea 7.1Monitoringcenterandmonitoringpoin 7.2Monitoringmet 7.3Monitoringrecords —4— AppendixACategoryofpestsandnoninfectiousdiseases AppendixBEvaluationan AppendixCFormstyleoftechnicalfiles 23Explanationofwordinginthe Listofstandardreferences Explanationofthestandar 271.0.1为保障上海城市绿化植物的健康,促进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地建设和养护技术,提高绿化植物保护技术管理水平,使城市绿地体现生态优先、自然和谐,城市绿化植物发挥应有效益,确保城市生态安全,根据有关法律1.0.2本规程适用于上海地区符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规定的除特殊区域外的所有类型的城市绿地。1.0.3城市绿化植物植保工作中有害生物控制应遵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原则;在有条件的绿地,应遵从“有害生物生态调控(EPM)”原则,以期达到城市绿地的生态平衡和园林绿化的和谐发展。城市绿化植物保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1.0.4绿化植物保护工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和上海市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2.0.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IntegratedPestManagement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通过组合生物、栽培、物理、化学等措施,以最低的经济、健康和环境风险,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害生物治理。2.0.2有害生物生态调控(EPM)EcologicalPestManagement充分利用自然界固有的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使某些能够造成危害的生物种群数量增长受到抑制,从而减少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2.0.3绿化植物有害生物pestofafforestplant对绿化植物的生长、生存造成危害,影响人类活动和绿化景2.0.4恶性杂草malignantweed是指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惊人的繁殖能力,蔓延迅速,侵占性强,能排挤其他物种,很快成为优势种群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2.0.5攀缘性杂草climbweed是指攀爬或吸附在植物上,导致植物生长势衰退或死亡且影响景观面貌的杂草。2.0.6大型杂草largeandmiscellaneousweed是指即使严重发生,也不会或者很少引起被害植物死亡,对植物景观也不产生明显影响的有害生物。2.0.8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有害生物thepestwhichisnon-lethaltoplantbutseverelyinterfereshumanactivit是指虽不会或者很少引起被害植物死亡,但对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害生物。是指侵害植物后,容易引起被害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2.0.10趋性taxis在单向的环境刺激下,昆虫的定向行动反应。趋性包括趋热非侵染性病害是指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或遗传缺陷,或由于生长环境中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2.0.12药害phytotoxicity使用农药或生长调节剂等后使植物生长不正常或出现生理障碍。2.0.13环境友好型药剂environmentallyfriendlypesticide指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较少、不造成损害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药剂。3设计期的植物保护3.1.1制定绿化种植设计方案宜征求植物保护专业人员的意市内重点项目或绿化面积超过5000m²的绿化工程项目,制定种植设计方案时应有植保专业人员参与评审。3.1.2在同一绿地种植设计布局中,种植同一种易感病、感虫植物的面积应小于绿地面积的30%;不应将具有引诱钻蛀性害虫的槭树科相关植物品种成片设计在一起。3.1.3在设计50万m²以上的公园、郊野公园或林带时,应设计布局相对隔离的一块区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3.2.1合理配置植物的种植密度,且合理配置乡土树种、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3.2.2宜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抗逆性强的植物种类作为城市绿化植物。3.2.3植物配置时,应注意植物种类间的相生相克作用,避免因植物配置不当而引起病虫害。3.2.4在同一绿地中,不应配置互为转主寄生病虫源的绿化植物。4施工期的植物保护物检疫证书”(不同批次)。或有利于病虫害为害的种植方式。种植时,应注意保护树干,避免引发日灼病。5工程质量验收期的植物保护5.0.1新建或改建绿地竣工时,如有新增外来植物,绿地施工单位须持有“植物检疫证书”(不同批次),受检单位或个人应配合检疫检查。5.0.2工程质量验收时,植物上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需根据检疫部门的要求进行除害处理或销毁处理。处理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5.0.3工程质量验收时,绿化植物上有害生物发生程度分级为最高级时,需整改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6.1.1制定绿地植物调整方案,应听取植保专业人员的意见;经植保专家评估后,合理淘汰病虫害受害严重的植物。6.1.2合理调整植物密度,保证植物生长的空间,减少因密度过高引发病虫害。19-2011要求,合理去除有害生物危害枝、重叠枝、徒长枝。6.2.2修剪后直径大于5cm的切口或伤口,应及时封涂杀菌剂、保护剂或伤口涂抹剂等,以防有害生物侵入,引发腐烂或由腐烂引发的病虫害。6.2.3修剪后应及时处理枯枝、病枝及有严重虫源枝条。6.3.1合理进行水肥管理,提高植物抗病虫能力。6.3.2宜在绿地和行道树树穴里使用有机肥,严禁使用未腐熟的介质和肥料。6.3.3宜保护好土表的无病原落叶,保护天敌;有条件的绿地,宜进行冬季深翻。6.4杂草控制6.4.1应根据绿地等级及时清除或控制恶性杂草、攀缘性杂草和大型杂草。6.4.2应及时清除行道树树穴中大型或影响景观的杂草。6.4.3宜根据杂草的种类和习性确定最佳控制时期与方法。6.5生物控制6.5.1应保护和利用植物的蜜源、果实以招引天敌。在疏林草6.5.3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能抑制或杀死有害生物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和仿生(激素)类制剂。6.5.4应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资源。加强优势天敌昆虫的研6.5.5充分保护和利用有益动物以控制有害生物。6.6人工控制6.6.1应及时去除悬挂或依附在植物体和建筑物上的虫茧、虫6.6.2应剪除并销毁带有孵化初期尚未分散危害的幼虫的枝叶。6.6.4在蚧虫雌成虫期,应清除固定取食的雌成虫。6.6.5在害虫成虫期,可直接捕杀个体大、有假死性或飞翔力不强的成虫。6.7.1宜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设置灯光诱杀害虫。6.7.2宜利用生物的趋化性,设置性信息素、诱饵、诱木诱杀害虫以及软体动物。6.7.4宜在植物周边的一定范围内,设置障碍(水障、药障等),阻止害虫或软体动物危害。6.8.1安全用药1严禁使用国家及上海已颁布的禁用农药。2应使用对环境友好的微生物制剂、仿生制剂、植物源制剂、化学药剂,作为控制园林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危害的首选药剂。3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严禁在水源周围使用影响水生生物、污染地下水及土壤的药剂;严禁在水源周围使用化学除草剂;不得在人流集中的时间使用药剂;不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使用化学药剂。4在防治作业时,应加强操作人员自身的防护和保健。6.8.2杀虫(螨)剂1用药时间:应掌握在防治适期进行。2用药次数:应根据害虫(螨)和其他有害动物的发生危害情况确定用药次数。3用药方法:应根据害虫(螨)和其他有害动物的生物学特6.8.3杀菌剂1用药时间:对于多次侵染的病害应掌握在新叶生长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预防;对于只有初侵染的病害应掌握在病原物转主寄生前对寄主进行用药预防。2用药次数:应根据病原发生情况确定用药次数。3用药方法应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选用喷雾、熏蒸、涂抹、浇泼等方法。1绿地中因实际情况需要使用除草剂时应正确选用选择性除草剂品种,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用药量,选用最佳使用2施用化学除草剂的药械必须专用,不得与防治病虫的药6.9非侵染性病害控制6.9.1应科学养护,促进植物健康,防止由人为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发生。6.9.2应根据植物表现出的非生物因子侵害的非健康症状,查1由有害气体(物质)污染引起的植物病害,应迅速查明污染源并采取有效措施。2由生理性缺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应及时补充一定量的相关元素。3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应及时采取整改措施。4由气候灾害引起的植物病害,属于可控范围的,应及时采5由喷药不当引起的药害,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7.1监测中心和监测点7.1.1本市绿化技术管理部门应建立市级监测防控技术管理平台,依托先进科学技术,对本市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及天7.1.2各区(县)绿化管理部门应合理设立有害生物监测中心和监测点。7.1.3各监测中心和监测点应配备监测员,负责监测本辖区内绿化植物有害生物的动态。相关主管单位和养护公司应在人力、物力上配合监测工作的开展。7.2.1物候监测宜利用物候预测法,监测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7.2.2趋性监测宜利用有害生物的趋性,设置诱虫灯、诱捕器或诱木监测绿化植物的害虫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7.2.3人工调查2根据不同绿地类别和有害生物的习性,选择平行线、对角危害率等。7.3.1记录方法:通过人工或监测仪器记录监测结果。点、气候情况,有害生物名称、寄主植物名称及寄主受害部位,有7.4.1监测员对监测发现的疑似检疫性有害生物,必须在发现后2h向本单位汇报,由单位在收到汇报后的24h内向上级业务7.4.2监测员对新发现或突发性的危险性有害生物,必须在发现后12h内向本单位汇报,由单位在收到汇报后的24h内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7.4.3监测员监测到呈严重发生趋势的常见园林绿化植物有害生物,应在48h之内向本单位汇报,由单位在收到汇报后的48h内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8.0.1各区(县)、单位应严格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建立应急队伍,做好应急资金保障、设备及药剂储备。8.0.2当发生绿化突发性有害生物灾害事件时,必须执行国家、本市的有关应急预案。9.1档案内容生量,种群密度,危害率,因病虫的严重危害而伐除的植物数量或9.1.3有害生物控制档案:记录控制时间、控制方法、控制效果等数据。9.1.4农药使用档案:记录用药名称、规格、使用时间、防治对防治面积等数据。9.1.5标本档案:将本市发生的绿化植物病害、虫害、有害植物、9.2.2有条件的区或单位应建立标本档案,并每年定期进行消附录A有害生物及非侵染性病害类别主要有害生物种类(表A.0.1)。叶部病虫害叶部病害锈病、金叶女贞叶斑病、月季黑斑病、煤污病叶部虫害月季根癌病、樱花冠瘿病园林杂草注:表中所列仅限本市近5年内多发常见的重要病虫害,不代表全部病虫害;为便于一线操作,部分病虫害采用俗名。A.0.2上海应引起重视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红棕象甲、美国白蛾、湿地松粉蚧、红火蚁、扶桑绵粉蚧、新菠萝灰粉蚧;松材线虫病;薇甘菊、豚草。A.0.3非侵染性病害类别及诱因(表A.0.3)。非侵染性病害类别生理性缺素病(症)附录B专业考核检查B.0.1考核指标1绿地考核指标1)不易引发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考核分级见表B.0.1-1。1级2级3级虫害2)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有害生物考核分级见表B.0.1-2。1级2级3级害率≤20%10%<株害率≤害株20%<叶害20%<株害率≤害株40%<叶害率≤60%虫害≤2个,或者发形、失绿叶片10%<株害率≤15%且最严重≤4个,或者15%<株害率≤≤6个,或者3)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有害生物考核分级见表B.0.1-3。1级3级≤10%或5%<株害率≤10%10%<死亡面积≤15%或10%<≤10%或5%<株害率≤10%10%<死亡面积≤15%或10%<4)考核绿地不得出现危险性有害生物。2行道树有害生物考核指标(表B.0.1-4)1级2级3级株害率≤10%且最率≤20%或者最严≤2个15%且被害株20%<叶害率≤30%或者最严重被害株2个<虫巢数≤4个30%或者最严重被枝条≤30%30%且最严重为害株30%<被害枝条条被害率>60%引起行道树死亡的有害生物B.0.2考核办法1抽样方法1)绿地抽样方法: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被考核的绿地,如果该绿地面积小于等于3000m²,选择一个样方进行调查;绿地面积在3000m²~10000m²,选择2个样方进行调查;超过10000m²的绿地,选择3个样方进行调查。选择的样方尽可能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乔灌木数量尽可能超过30株,如果该绿地乔灌木总数不到30株则全查;如果该绿地没有乔灌木,则选择地被进行调查,至少调查面积不小于2m²的地被样方3块以上;如果该绿地草坪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则按草坪面积的0.1%随机抽查草坪病虫害。2)行道树抽样方法:由计算机随机抽取被考核的行道树道路,采取跳跃式取样方法抽取行道树样本进行考核:每条道路的行道树样本数需不少于30株,样本数不到30株的则全查。2被考核主要有害生物种类1)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锈病、炭2)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3)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白绢病、疫B.0.3考核时间:6月~10月B.0.4专业考核表格(表B.0.4-1、表B.0.4-2)考核时间:考核地点:考核人员:类型等级样方1样方2样方3小计平均×权重不易引生物12341234不易引物1210%<株害率≤20%且最严重被害株20%<叶害率≤40%320%<株害率≤40%且最严重被害株40%<叶害率≤60%41210%<株被害率≤15%且最严重被害株虫315%<株被害率≤20%且最严重被害株的虫巢数≤6个,或者40%<缺失、缺刻、畸4类型等级样方1样方2样方3小计平均×权重物12310%<死亡面积≤15%或10%<株害率412310%<死亡面积≤15%或10%<株害率4(如果调查中株害率和叶害率分别落于不同的分级区间,选择得分较低的分级区间)总计得分:(得分越低说明防控效果越好)表B.0.4-2上海市行道考核时间:_考核人员:类别害虫1210%<株害率≤15%且被害株20%<叶3类别害虫123易引起行的有害生物123危险性、l23注:根据被考核绿地的等级,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决定“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主要有害生物、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的权重,比如:最高等级的绿地可以将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的权重设定为20%,不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但严重影响人类活动和植物景观的主要有害生物的权重设定为30%,易引起绿化植物死亡的主要有害生物的权重设定为50%。表C.0.1有害生物控制记录表(式样)(行道树)地点发生时间(药剂、浓度等)表C.0.2农药使用记录表(式样)使用时间防治对象(行道树)地点时间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3《园林绿化植物栽植技术规程》DG/TJ08—18—20114《园林绿化养护技术规程》DG/TJ08-19-2011—29— 31 323设计期的植物保护 3.1设计方案 333.2植物配置 4施工期的植物保护 4.2植物种植 355工程质量验收期的植物保护 6养护期的植物保护 6.1绿地调整 376.2修剪 376.3水肥土管理 6.4杂草控制 376.5生物控制 386.6人工控制 386.7物理控制 396.8药剂控制 396.9非侵染性病害控制 7监测预警 417.2监测方法 417.3监测记录 429档案管理 9.1档案内容 43—30— 33 4Plantprotectionintheconst 354.2Plantcultiv 5Plantprotectioninthe 6Plantprotectioninthecuri 37 376.3Managementofwate 6.5Biologicalc 396.8Controlbychemicalpe 396.9Controlofnoninfec 417.2Monitoringmet 7.3Monitoringrecords 42 43 1.0.1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意义。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五大类绿地类型。其中,公园绿地类型含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本条中特殊区域指生产绿地和专类公园中古树名木、引种苗圃、隔离苗圃等1.0.3本条规定了本规程应遵从的原则及绿化植物保护工作应贯彻的方针。2.0.1本术语解释源于1997年IPM联盟。2.0.4本术语解释源于1975年欧洲杂草研究会。2.0.9有害生物如引起蛀害的天牛类昆虫、马蹄金白绢病属于3设计期的植物保护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建设项目。境多样化。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诱天牛集中防治时。3.1.3通过提高生物多样性可以提高绿地自身的抗病虫调节境条件;同时应充分利用树种互利的一面,种植相生树种,以增加树种间的合作共存和互利互惠,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如:马蹄金与结香配置,易患白绢病;种植金盏花可驱赶温室白粉虱。3.2.4如梨属、海棠属植物与桧柏、龙柏及圆柏属植物不应配置在同一块绿地中。4施工期的植物保护长衰弱。5工程质量验收期的植物保护5.0.1新建或改建绿地竣工时,绿地施工单位须持有“植物检疫证书”(不同批次),受检单位或个人应在人力、物力上配合检疫5.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