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TOC\o"1-2"\h\u17316第一章智能照明系统概述 3289361.1智能照明系统定义 3292201.2智能照明系统发展历程 353521.2.1传统照明阶段 3134411.2.2半导体照明阶段 339571.2.3智能照明阶段 374371.3智能照明系统市场前景 3301741.3.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440471.3.2技术不断创新 464571.3.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4271241.3.4行业竞争加剧 463441.3.5跨界融合趋势明显 412657第二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原则 480602.1安全性原则 4304542.2实用性原则 4283252.3节能环保原则 593332.4智能化程度 59952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12103.1系统总体架构 525063.1.1架构概述 5299323.1.2架构层次 55183.2控制系统设计 6304453.2.1控制策略 6277843.2.2控制模块 6214963.3通信网络设计 6136513.3.1通信协议 6145743.3.2通信方式 6110173.4数据处理与分析 6169343.4.1数据采集 7184203.4.2数据处理 7232423.4.3数据分析 725723第四章照明设备选型 7133104.1灯具选型 797594.2控制器选型 7313384.3传感器选型 8223844.4电源设备选型 825817第五章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 8308765.1照明场景设计 8197235.2照明模式设计 955095.3照明控制策略设计 9194435.4系统集成与兼容性设计 1023791第六章通信网络设计 1067226.1有线通信网络设计 10265616.1.1设计原则 10282346.1.2网络结构 10203066.1.3通信介质 10187546.1.4设备选型 10213816.2无线通信网络设计 1079276.2.1设计原则 10180806.2.2网络结构 1060366.2.3通信技术 11233276.2.4设备选型 116986.3网络安全设计 11135416.3.1安全策略 11256966.3.2物理安全 112946.3.3访问控制 11290886.3.4数据加密 11129336.3.5网络隔离 11176146.3.6入侵检测 11110636.3.7病毒防护 1129756.4网络协议与接口设计 11115656.4.1网络协议 11182116.4.2接口设计 12267656.4.3接口协议 1213529第七章软件系统设计 127777.1系统架构设计 12289747.2功能模块设计 1217467.3界面设计 13100157.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设计 1324120第八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3322268.1硬件系统集成 13269338.2软件系统集成 13155408.3系统测试与调试 14257258.4系统功能优化 147748第九章智能照明系统施工与验收 14219499.1施工准备 14226129.2施工流程 1538959.3验收标准与流程 15167769.4系统维护与保养 1511485第十章智能照明系统应用案例 16370110.1建筑照明案例 161627510.1.1项目背景 161035810.1.2系统设计 161620010.1.3应用效果 162964510.2室外照明案例 162534410.2.1项目背景 161845110.2.2系统设计 161383010.2.3应用效果 161358810.3工业照明案例 171533110.3.1项目背景 171625410.3.2系统设计 171658410.3.3应用效果 172356310.4家庭照明案例 17884410.4.1项目背景 172588010.4.2系统设计 173237710.4.3应用效果 17第一章智能照明系统概述1.1智能照明系统定义智能照明系统,是指通过采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对传统照明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对照明设备进行远程控制、自动调节亮度、色温、照明模式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场景和用户需求的照明系统。智能照明系统不仅提高了照明效率,降低了能耗,还为用户提供了更为舒适、便捷的照明体验。1.2智能照明系统发展历程1.2.1传统照明阶段在传统照明阶段,照明设备以白炽灯、荧光灯等为主,照明方式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照明设备在能耗、寿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1.2.2半导体照明阶段半导体照明技术的不断发展,LED光源逐渐替代了传统照明设备。LED照明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为智能照明系统的普及奠定了基础。1.2.3智能照明阶段在智能照明阶段,照明系统开始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对照明设备的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功能。智能照明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熟。1.3智能照明系统市场前景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照明系统在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以下是智能照明系统市场前景的几个方面:1.3.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照明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智能照明系统凭借其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逐渐成为照明市场的主流产品。1.3.2技术不断创新智能照明系统涉及的技术领域广泛,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照明系统将具备更多智能化功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照明体验。1.3.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我国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照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智能照明产业的发展。在政策扶持下,智能照明系统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发展。1.3.4行业竞争加剧智能照明系统市场的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该领域。行业竞争加剧,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1.3.5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智能照明系统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密切相关,未来将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通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智能照明系统将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场景。第二章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原则2.1安全性原则在设计智能照明系统时,安全性原则是首要考虑的因素。系统应保证在各种环境下稳定运行,防止因设计缺陷导致的电气故障、短路等安全隐患。以下为安全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电气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2)选用高品质的电气元件和材料,降低故障率。(3)设置合理的保护措施,如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下能自动断电,防止扩大。(4)在设计软件和硬件时,充分考虑信息安全,防止恶意攻击和病毒入侵。2.2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要求智能照明系统在满足基本照明需求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操作体验和功能实用性。以下为实用性原则的具体内容:(1)系统界面简洁、直观,易于操作,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2)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照明模式和场景设置,满足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3)系统具备稳定的功能,保证长时间运行无故障。(4)考虑与其他智能家居系统的兼容性,实现智能家居生态的协同作业。2.3节能环保原则节能环保原则是智能照明系统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内容:(1)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器件,如LED灯具,降低能耗。(2)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策略,如分区控制、定时控制等,实现能源的合理分配。(3)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实现绿色照明。(4)优化系统设计,降低待机功耗,减少能源浪费。2.4智能化程度智能化程度是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指标。以下为智能化程度的具体设计原则:(1)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实现光线、声音、温度等多参数的实时监测。(2)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调整照明参数,实现智能调光、调色。(3)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控制、语音控制等功能。(4)具备自学习功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自动优化照明策略。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3.1.1架构概述本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整体架构分为硬件层、驱动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五个层次。硬件层包括各类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驱动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接口驱动和协议转换;网络层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平台层提供数据处理、存储、管理等功能;应用层则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照明系统的监控与控制。3.1.2架构层次(1)硬件层:包括LED灯具、传感器(如光照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控制器、执行器等设备,为系统提供基础硬件支持。(2)驱动层:实现各类硬件设备之间的接口驱动和协议转换,保证硬件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3)网络层: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通信技术。(4)平台层:提供数据处理、存储、管理等功能,实现对硬件设备和数据的统一管理。(5)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智能化照明系统的监控与控制,包括手机APP、Web端等。3.2控制系统设计3.2.1控制策略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策略,将控制系统分为控制单元和分布式控制单元。控制单元负责整体照明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分布式控制单元负责单个或多个照明设备的控制。3.2.2控制模块(1)控制单元:实现对整个照明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包括设备状态检测、数据采集、故障诊断等功能。(2)分布式控制单元:实现对单个或多个照明设备的控制,包括开关控制、亮度调节、色温调节等功能。3.3通信网络设计3.3.1通信协议本系统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保证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通信协议包括硬件设备间的通信协议和平台与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协议。3.3.2通信方式(1)有线通信:采用以太网、串口等有线通信方式,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2)无线通信: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3.4数据处理与分析3.4.1数据采集系统通过硬件设备采集各类环境数据,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以及用户行为数据,如开关操作、亮度调节等。3.4.2数据处理平台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压缩、数据加密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4.3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用户行为规律和照明系统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照明方案和系统优化建议。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用户行为分析:分析用户开关操作、亮度调节等行为,了解用户照明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照明方案。(2)系统运行状态分析:分析照明系统的能耗、故障情况等,为系统优化和故障处理提供依据。(3)环境因素分析:分析环境数据,如光照强度、温度等,为用户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第四章照明设备选型4.1灯具选型灯具作为照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选型需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光效:选择高光效的灯具,可提高照明效率,降低能耗。目前市场上常见的LED灯具光效已达到120lm/W以上。(2)显色性:显色性指数(CRI)越高,光线的显色效果越好。通常要求CRI≥80,对于特殊应用场合,如博物馆、画廊等,要求CRI≥90。(3)寿命:LED灯具的寿命一般在5万小时以上,选用寿命较长的灯具,可降低更换频率,降低维护成本。(4)散热功能:良好的散热功能可保证LED灯具的稳定运行,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光衰。(5)防护等级:根据使用环境,选择相应的防护等级,如IP65、IP67等。4.2控制器选型控制器是智能化照明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对灯具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下为控制器选型的关键因素:(1)控制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无线控制、有线控制或两者结合的控制方式。(2)控制功能:包括调光、定时、场景切换等,根据应用场景选择具备相应功能的控制器。(3)兼容性:控制器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种灯具和传感器的接入。(4)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控制器,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3传感器选型传感器作为智能化照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实现对灯具的智能控制。以下为传感器选型的关键因素:(1)类型: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光敏传感器、运动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2)精度:选择精度较高的传感器,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响应速度: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应满足实时控制的需求。(4)抗干扰性:传感器应具备较强的抗干扰性,避免误判。4.4电源设备选型电源设备是智能化照明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以下为电源设备选型的关键因素:(1)类型:根据系统需求,选择直流电源、交流电源或两者结合的电源设备。(2)容量:电源设备的容量应满足系统总功耗的需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3)稳定性: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电源设备,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保护功能:电源设备应具备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基本保护功能。(5)寿命:选择寿命较长的电源设备,降低更换频率,降低维护成本。第五章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5.1照明场景设计照明场景设计是智能照明系统设计的基础环节,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在照明场景设计中,我们需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划分照明区域,实现区域间的无缝切换;(2)考虑照明的层次感,通过明暗对比、色温变化等手段,营造舒适、美观的照明环境;(3)兼顾照明系统的节能性,降低能耗,提高照明效率。具体设计内容如下:(1)确定照明场景类型,如家庭、办公、商业等;(2)分析各场景的照明需求,包括照度、色温、照明时间等;(3)设计照明场景布局,实现区域间的照明联动;(4)选用合适的照明设备,满足场景照明需求;(5)优化照明系统控制逻辑,提高用户体验。5.2照明模式设计照明模式设计是对智能照明系统功能的扩展,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照明需求。以下为照明模式设计的几个关键点:(1)基础照明模式:包括开关、调光、定时等基本功能;(2)场景照明模式:根据用户需求,预设多种照明场景,如阅读、观影、休息等;(3)动态照明模式: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照明参数,如亮度、色温等;(4)个性化照明模式:根据用户喜好,自定义照明方案;(5)智能联动模式:与其他智能家居系统联动,实现一键控制。5.3照明控制策略设计照明控制策略设计是智能照明系统的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节能化和人性化。以下为照明控制策略设计的主要内容:(1)人体感应控制:通过红外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人体活动的实时监测,自动调整照明状态;(2)环境监测控制:通过环境传感器,如光敏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自动调整照明参数;(3)时间控制:根据用户生活习惯,设定照明时间表,实现定时开关、调光等功能;(4)遥控控制:通过手机APP、语音等远程控制照明系统;(5)节能控制:采用节能灯具,结合智能控制策略,降低能耗。5.4系统集成与兼容性设计系统集成与兼容性设计是保证智能照明系统与其他智能家居系统、第三方设备顺利对接的关键环节。以下为系统集成与兼容性设计的主要任务:(1)确定系统接口标准,如通信协议、数据格式等;(2)设计系统兼容性框架,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设备接入;(3)实现与智能家居平台的对接,如云、LiteOS等;(4)支持第三方设备接入,如智能开关、传感器等;(5)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第六章通信网络设计6.1有线通信网络设计6.1.1设计原则有线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设备和技术。6.1.2网络结构有线通信网络结构主要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核心层负责整个网络的数据交换与传输;汇聚层负责数据汇总和分发;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6.1.3通信介质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以下通信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双绞线适用于短距离、低成本场景;同轴电缆适用于中距离、较高成本场景;光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传输场景。6.1.4设备选型有线通信网络设备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光纤收发器等。设备选型应考虑功能、可靠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等因素。6.2无线通信网络设计6.2.1设计原则无线通信网络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同时需考虑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信号干扰等因素。6.2.2网络结构无线通信网络结构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控制器(AC)和无线接入终端。AP负责无线信号发射与接收;AC负责无线网络的管理与控制;无线接入终端负责连接智能照明设备。6.2.3通信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以下无线通信技术:WiFi、蓝牙、ZigBee等。WiFi适用于高速、高容量场景;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场景;ZigBee适用于低功耗、低速率场景。6.2.4设备选型无线通信网络设备主要包括: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控制器(AC)、无线接入终端等。设备选型应考虑功能、可靠性、兼容性和扩展性等因素。6.3网络安全设计6.3.1安全策略网络安全设计应遵循以下策略:物理安全、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网络隔离、入侵检测和病毒防护等。6.3.2物理安全保障通信设备、线路等物理设施的安全,防止非法接入和破坏。6.3.3访问控制通过设置访问权限,限制非法用户访问网络资源。6.3.4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6.3.5网络隔离采用虚拟专用网络(VPN)等技术,实现内外网的隔离。6.3.6入侵检测通过入侵检测系统(IDS)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并处理异常行为。6.3.7病毒防护采用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手段,防止病毒感染和传播。6.4网络协议与接口设计6.4.1网络协议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MQTT等。网络协议应具备以下特点:开放性、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6.4.2接口设计网络接口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标准化、模块化、通用性和易维护性。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以下接口类型: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网络接口等。6.4.3接口协议接口协议应具备以下特点:明确、简洁、易于理解。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以下接口协议:Modbus、RESTfulAPI、WebSocket等。第七章软件系统设计7.1系统架构设计在照明行业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方案中,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是关键环节。本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1)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照明设备的实时数据,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计算,提取有用信息。(3)业务逻辑层:根据预设的照明策略和用户需求,对数据处理层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数据存储层:存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5)用户接口层: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实现照明系统的监控和控制。7.2功能模块设计本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照明设备的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至数据处理层。(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和分析,为业务逻辑层提供数据支持。(3)照明策略模块:根据用户需求和预设的照明策略,自动调节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4)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等功能,保证系统安全。(5)系统监控模块:实时监控照明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状态、能耗等信息。7.3界面设计本系统界面设计遵循简洁、直观、易操作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主界面:展示照明系统的实时数据、设备状态、能耗等信息,方便用户快速了解系统运行情况。(2)系统设置界面:提供系统参数设置、照明策略设置等功能,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3)用户管理界面:实现对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查询和删除等功能,保证系统安全。7.4系统安全与稳定性设计为保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本系统采取以下措施:(1)数据加密: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泄露。(2)用户权限管理:设置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保证系统操作的安全性。(3)容错设计:采用冗余设计,保证系统在出现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4)异常处理: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处理,保证系统稳定运行。(5)系统备份:定期备份系统数据,防止数据丢失。第八章系统集成与测试8.1硬件系统集成硬件系统集成是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阐述硬件系统的集成过程,包括灯具、控制器、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硬件组件的连接和调试。根据设计要求,选取合适的灯具、控制器、传感器等硬件设备,保证其功能和功能满足系统需求。按照系统设计图,将各硬件组件进行连接,包括电源线、信号线、通信线等。在连接过程中,需保证线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8.2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是智能化照明系统设计的另一个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软件系统的集成过程,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开发、数据交互等。根据系统需求,设计软件系统架构,明确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根据架构设计,开发相应的软件模块,包括照明控制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模块等。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注意模块间的数据交互和协同工作。通过定义统一的数据接口和通信协议,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共享。同时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8.3系统测试与调试系统测试与调试是保证智能化照明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本节主要介绍系统测试与调试的方法和过程。进行单元测试,验证各个模块的功能是否正确。进行集成测试,检查各模块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否正常。在测试过程中,需对系统进行实际运行环境的模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8.4系统功能优化系统功能优化是提高智能化照明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系统功能优化的方法和措施。对硬件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包括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优化,包括优化算法、减少冗余计算、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等。还需对系统架构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通过对系统功能的持续优化,保证智能化照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并提供高效、稳定的照明服务。第九章智能照明系统施工与验收9.1施工准备在智能照明系统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施工准备工作。应详细阅读和理解设计方案,明确施工目标、工程内容和施工要求。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现场环境、电源情况、灯具安装位置等。还需准备以下施工材料及工具:(1)智能照明系统设备,包括灯具、控制器、传感器、通信设备等;(2)施工图纸、说明书及相关技术资料;(3)常用电工工具,如螺丝刀、扳手、电工胶布等;(4)测试设备,如照度计、万用表等;(5)防护用品,如安全帽、绝缘手套等。9.2施工流程智能照明系统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现场布线:根据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现场布线,包括电源线、控制线、通信线等;(2)灯具安装:按照设计要求,将灯具安装到指定位置,并保证灯具与电源线、控制线等连接正确;(3)控制器安装:将控制器安装到合适的位置,并连接相关线路;(4)传感器安装:根据需求,安装照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等;(5)系统调试: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调试,保证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行;(6)系统试运行:对智能照明系统进行试运行,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发觉问题及时处理。9.3验收标准与流程智能照明系统验收应遵循以下标准与流程:(1)验收标准: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如《建筑照明设计规范》、《智能照明系统技术规范》等;(2)验收流程:1)检查施工资料,确认施工过程符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要求;2)检查系统设备安装位置、连接方式等是否符合规范;3)检查系统功能,保证各部分正常运行;4)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如照度测试、能耗测试等;5)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确认系统达到预期效果。9.4系统维护与保养为保证智能照明系统长期稳定运行,需进行定期维护与保养。以下为系统维护与保养的主要内容:(1)定期检查系统设备,如灯具、控制器、传感器等,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检查系统线路,及时发觉并处理线路故障;(3)对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4)对系统进行定期清洁,保持设备外观整洁;(5)对系统进行功能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6)建立系统运行档案,记录系统运行状况、维修保养情况等。第十章智能照明系统应用案例10.1建筑照明案例10.1.1项目背景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包含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等多种功能。为了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