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第43讲 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_第1页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第43讲 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_第2页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第43讲 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_第3页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第43讲 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_第4页
《景区服务与管理》课件-第43讲 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景区服务与管理

第四十三讲旅游景区文化资源管理一、旅游景区文物保护与活化

文物是指各个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和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遗物和遗址。

据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以及数量众多的民间收藏文物,全国博物馆达5000余家。(一)旅游景区文物保护1.级别管理

2.保养管理3.消防管理

(二)旅游景区文物活化

保护文物要注重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既要妥善保护、防止损毁,也要科学利用、活化传承,尤其是要把文物所蕴藏的记忆挖掘出来,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文化,为文物注入时代要义、赋予新的内涵,使更多文物能够“活”起来。

文物活化还可以探索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弘扬,将互联网、3D、AR和VR等数字化新技术引入文物保护和传承中,使更多文物能够“动”起来,让普通大众直接感受到文物的新魅力和文化的新追求。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其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1.立法保护

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对非遗调查、建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非遗传承与传播、文化旅游部门的法律责任等提出明确要求,为非遗保护政策的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如挖掘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的非遗资源,建设非遗特色村镇、街区以及促进合理利用,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2.规划先行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性保护、坚持依法科学保护、坚持守正创新,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

明确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加强非遗传承人认定的管理,加强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6各方面主要任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3.举措得力(1)非遗保护要重视人的作用。(2)非遗保护要重视技术的作用。(3)非遗保护要重视手段的作用。(4)非遗保护要兼顾区域协调发展。(5)非遗保护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三、古旧村落保护与活化

古村、古址和古建筑等,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它集历史、文物、艺术、文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集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每一个能够保留下来的古村落,都有着厚重的文化支撑和延续。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三、古旧村落保护与活化1.加强制度顶层设计

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保护、利用、传承。

鼓励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在保护好古旧村落的基础上,把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好、传承好。三、古旧村落保护与活化2.遵守“修旧如旧”基本原则

“修旧如旧”需要协调好古旧村落周边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确保在承受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在修缮和维护好生态原貌的基础上,依托古旧村落自身地域文化、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适度开发文创、旅游等,能够确保古旧村落的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共同实现。案例

如浙江丽水市下南山老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现存清末至民国的民居42幢,依山而建,每年都吸引不少画家、摄影家和学生写生采风。后因生产生活需要,整村搬迁下山。因长期无人居住,大部分房屋破败不堪,渐渐荒废。2013年,南山老村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对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复,充分保存村落原生态村貌。案例:

下南山古村“修旧如旧”,既有现代园林设计的元素,也有自然农耕的风味,每个院子都是一道风景。三、古旧村落保护与活化3.因地制宜,走差异化保护与活化发展路径

在盘活古旧村落的过程中。应努力找到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只有为村落和自然环境注入民风民俗、传统手工技艺等文化内涵,为每个村落找到差异化发展路径,才能使古旧村落“活”起来,“美”起来,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地被传承,让乡村景色更美丽,文化更兴盛。

三、古旧村落保护与活化3.因地制宜,走差异化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