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N11-5669/T流程工业·流程工业·从透明质酸革命到合成生物学未来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郭学平染控制策略(ccs)分析1998年创刊/月刊/每月20日出版/2025年第04期(总第663期)主管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办单位: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出版单位:流程工业编辑部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邮编:100037社长:蒋亚宝副社长:张凤娟李峥周学颖主编:胡静李峥副主编:邵丽竹何发编辑部:崔芳菲张圣洁徐珊新媒体运营:吴梦晗责任编辑:邵丽竹编辑部电话:+86-10-63326091读者服务电话:+86-10-63326083发行单位:流程工业编辑部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出版周期:月刊国内统—连续出版物号:CN11-5669/T承印: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定价:10元/期广告总代理:北京机工弗戈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2号院2号楼3层邮编:100037台湾地区联络处:J&MMediaCorporation其他广告代理:《流程工业》的海外信息由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通过版权许可方式编译德国弗戈传播集团的杂版权声明:本刊稿件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无事先特殊说明,作者投稿即视为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封二威立雅水处理技术(上海)有限公司5茵泰科工业称重设备(北京)有限公司13堡盟电子(上海)有限公司19威乐(中国)水泵系统有限公司31Sievers分析仪(威立雅)39倍世水技术(上海)有限公司47诺戈(上海)贸易有限公司59迪默工业设备(上海)有限公司67制药工艺与装备PharmaTEC制药业着力于分享国内外制药行业创新科技、工艺、产品以及优秀实践案例“制药工艺与装备”微信公众号“pharmaTECPharmaTEC制药业着力于分享国内外制药行业创新科技、工艺、产品以及优秀实践案例“制药工艺与装备”微信公众号“pharmaTEC制药业”视频号从透明质酸革命到合成生物学未来流程工业·电子杂志请访问:/dzzz/微信小程序2025-04流程工业1郭学平首创发酵法生产HA,打破了传统的鸡冠提取法瓶颈,并实现HA酶和酶切寡聚HA的规模化生产P07RDS腔室装载了用于表面净化的材料。负载悬挂形式以进行vH2O2适当的表面净化和分布P25人物coverFigure06从透明质酸革命到合成生物学未来突围与战略前瞻/崔芳菲行业观察lndustry0bservation10全链赋能:重塑固体制剂研发生产新范式/邵丽竹14新技术及装备在中药丸剂现代制造中的应用研究/李健平特别策划specialFeature20基于洗烘灌轧联动线的污染控制策略(CCS)分析24利用快速净化站加强制药过程中的污染控制/Dr.BirteScharfVaradharajVijayakumar27洁净服:材料、设计与行业应用解析/周宏32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的进阶策略/张新郭永学36药品密封性检测:用户需求与优化/付沛林王明建王亮412025合成生物商业化工艺工程与厂房建设论坛成功举办/崔芳菲2025Syntheticbiologycommercializationprocesse45从技术审评角度看合成生物学/崔芳菲48酶赛生物如何构建药物合成生物催化解决方案/崔芳菲过程技术与工艺processTechniques61药厂洁净区域风量和压差的控制策略/钱杨华64从实验室到生产的共同进步/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自动化与仪表Automationandlnstrumentation66人用疫苗生产数字化转型/靳鹏刘荻飞石献华物流与包装Logisticsandpackaging72制药车间智能立体库系统研究/赵爽赵久龙张瀚文Researchonintelligentautomatedwarehousesystemsforph2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3Contents目次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76质量控制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徐影杨春生陈锐锋崔红伟82浅析胶囊用明胶生产企业的偏差管理商务信息港Buyer'sGuide郭学平凭借三次透明质酸(HA)技术革命——发酵法、酶切法、湿热灭菌——重塑了中国HA产业版图,成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他首创发酵法生产HA,打破了传统的鸡冠提取法瓶颈,并实现HA酶和4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HIGHLIGHTSDIGITAL热文推荐/热文推荐/活动推荐/……2025年将成为制药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国内政策导向的必然要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提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支持制药企业采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设定了单位GDP能耗降低3%左右的目标,鼓励企业优化节能技术与装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绿色工艺、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为制药行业绿压片机冲模作为压片机的关键组件,直接决定了片剂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其性能的高低不仅影响片剂的外观、尺寸精度和硬度,还与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工业速发展,对片剂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促使压片机冲模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以适应市在此背景下,PharmaTEC制药业计划于5月23压片机冲模作为压片机的关键组件,直接决定了片剂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其性能的高低不仅影响片剂的外观、尺寸精度和硬度,还与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工业速发展,对片剂质量和生产效率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促使压片机冲模技术不断进行创新和升级,以适应市在预灌封注射器小容量注射剂的灌封过程中,橡胶活塞含药液、橡胶活塞有异物、针管破损(或2025弗戈生物制药技术交流会制药业计划于5月22日(第92届中国医药原料动工艺升级精益赋能生产增效”为主题,将邀请生物制药主管,以及监管机构和供应商,围绕抗体药物、新6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人物人物文/崔芳菲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72025合成生物商业化工艺工程与开。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员郭学平博士以《合成生物学产业化机遇与挑战》为主题,解析了产业技术转化中的关键瓶颈突破路体平台独家专访郭学平博士,深入剖析了郭学平博士从透明质酸技术革命到合成生物学前沿的三十年探索,揭示了中国生物制造从追赶到领先的关键路径,并为未来技术产业化提供了郭学平,华熙唐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研究员,华熙生物前首席科学家,凭借三次透明质酸(HA)技术革命——发酵法、酶切法、湿热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他首创发酵法生产HA,打破了传统的鸡冠提取法瓶颈,并实现HA酶和酶切寡聚HA的规模化生产。多项创新技术及突破使其在医美、骨科领域引领发展,拥有60余项国内外专利。如今,他借助华熙唐安推进肝素体外合成,开启生物医PHT制药业:您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首创发酵法生产透明质酸(HA),彻底改变了依赖动物提取的落后模式。在当时的科研环境下,您认为这一技术突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郭学平博士:20世纪90年代初,我作为制药学背景的研究者跨界进入微生物发酵领域,面临学科壁垒与技术空白的双重挑战。彼时国内透明质酸(HA)生产完全依赖张天民教授开需消耗500kg鸡冠,仅原料成本就超图1郭学平首创发酵法生产HA,打破了传统的鸡冠提取法瓶颈,并实现万元,且原料收集高度依赖屠宰场供应高达每公斤2-3万元,严重制约产业规模化,即便是纯度要求较低的化妆品领我们团队在鸡冠提取实践中洞察到三大核心痛点:动物原料依赖导致的供应不稳定、复杂提取工艺带来的高生产成本、低产出效率引发的市场应用局限。尤其当发现国外已有发酵法技术却严密封锁菌种与工艺时,更坚定了自主研发的决心。作为国内首个攻坚微生物发酵法HA的团队,我们经历了从零构建菌种库、优化发酵参数到打通纯化工艺的全流程自主创新,期间跨越了制药学与发酵工程的学科通过十年技术攻关,发酵法HA在2000年前后实现产业化突破:生产成本从万元级降至千元级,生产效率较动物提取提升500倍。这项技术革命不仅使中国在8年内跃居全球HA产业领导者,更重构了市场格局——2019年全球44%的HA市场份额由中国华熙生物占据,前五大生产商均出自山东。成本的大幅下降激活了HA在化妆品、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潜能,推动我国从技术输入国转变为标PHT制药业:2012年,您带领团队全球首次实现生物酶切法规模化生产寡聚HA,替代传统化学降解法。这一技术如何解决环保、效率与产品均质性的矛盾?它在医疗与消费领域开郭学平博士:酶切法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过程,主要应用于生物物质如多糖、蛋白质或核酸的降解。我们团队在传统酶切法基础上实现了三重创新跃迁:首先开发了细菌发酵产酶工艺,使酶制剂成本较市售产品降低80%,破解了酶法降解HA的产业化成本瓶颈;其次筛选出新型高效剪切酶,可精准控制降解程度,实现400-800道尔顿低分子HA到百万级高分子HA的全谱系生产;更创新无酸碱生物催化体系,消除传统化学降解法产生的酸碱污染,废水COD值这些突破使得化妆品企业得以在单批次生产中灵活调配不同分子量HA(目前主流配方需复配3-5种分子量),推动冻干面膜、微针制剂等新产品形8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人物人物态爆发式增长。据2019年产业化数据显示,该技术使华熙生物HA产品线扩展至32个细分品类,原料利用率提升至98%,真正实现了从实验室酶切技PHT制药业:您在骨科注射液中引入终端湿热灭菌技术,将无菌保障水平提高千倍。这一突破为何被药监局列为行业标准?它对生物医药产品郭学平博士:终端灭菌在透明质酸注射产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透明质酸注射产品,通常都不是终端灭菌的。传统透明质酸注射液多采用预灌封无菌分装工艺,其无菌保障水平仅达10-3(千分之一)。我们突破性引入湿热终端灭菌技术,通过在121℃高温下对灌装完成的预充式注射器进行灭菌处理,将污染风险压降至10-6(百万分之一),实现无菌保障水平三个数量级跃升。核心技术在于自主研发的脉冲式温控系统——通过超快速升降温技术(升/降温速率达8℃/s),将灭菌过程热累积效应控制在15%以内,使灭菌后HA分子量保持在80-120万道尔顿标准区间,粘度损失≤8%。该技术推动药监局于2021年将湿热终端灭菌列为注射级HA强制标准,倒逼全行业灭菌设备升级,消除传统方式二次污染风险。目前该工艺已应用于骨科注射液等9个医疗品类,产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从0.03%降至0.005%,重新定义生物医用材料无菌PHT制药业:您目前所在的华熙唐安生物科技,聚焦于哪些核心的技术和产品?与华熙生物相比,它的研细胞合成路径,生产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广泛应用于美容、化妆品、医药和医疗领域。相比之下,华熙唐安生物作为初创公司,专注于肝素类产品肝素是一种经典的抗凝血药物,传统上从猪小肠黏膜提取,但存在动物原料依赖和结构不明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华熙唐安采用酶合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肝素中活性最高的五糖单元。这种方法生产的肝素结构均一,活性显著高于传统提取的肝素,且所需剂量更低,安全性和有效性更佳。华熙唐安的首个产品是合成的活性五糖,未来计划开发十糖、十一糖和十二糖等产品。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利用其技术优势,结合自身在产业化和市场运作方面的经验,已将技术从实验室阶段推进到中试放大阶段,并验证了其活性和结构。华熙唐安生物科技(山东)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总部位于山东济南,专注于糖胺聚糖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依托合成生物学技术,公司致力于生产高纯度、高活性的产品,并降低能耗和污染。公司在酶法合成肝素、糖工具酶定向进化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是中国全酶合成肝素领域的领军企业,成功开发了多种糖工程底物、酶制剂、医药原料及化妆品原料,面对合成生物学产业化难题,郭学平指出基因工具不完善、成本竞争力不足是核心挑战。他以美国Amyris生物燃料失败案例警示“绿色情怀需匹配商业逻辑”,强调产学研需深度融合,以高价值产品优先突破。对年轻一代,他提出“选品定生死”策略:基础研究对标国际前沿,产业化紧贴市场需求,以“技术+商业”双视角规避风险,在组织工程、药物载体等新PHT制药业: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如何通过技术迭代(如基因编辑、代性物的生产效能?哪些新兴应用场景经之路,尽管其核心技术涉及微小的基因操作,但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合成生物学的核心在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基因剪切、删除、敲除和改写来改变基因。这些操作就像显微手术一样精细,只不过它们比显微手术更微观,用显微镜都看不见。基因的改变是生物特性变化的根本原因。通过合成生物学,我们能够构建新的菌种,这些菌种的基因特性经过调控,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率。尽管这些改变在初期是微观的,但要实现产业化,就必须结合合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发酵等形式实现大规模的产出。一个细胞虽然微小,但通过规模化的生产,要使用大型的反应罐,培养数以亿计的细胞。发酵过程中,一个毫升中的细菌数可以达到几十亿,而大规模生产可能需要几百升甚至几吨的培养基。因此,合成生物学从最初的微观基因操作,到菌种构建,再到大规模发酵生产,无不体现了由微到宏的发展过程。只有通过规模化的放大,我们才PHT制药业:您如何看待合成生新兴的学科,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伴随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当前,这一领域的发展需要与其他技术密切结合,特别是生物科技和基因科技。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两位科学密封技术<<专题报道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9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成就也在中国引发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化此外,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各种工程技术的发展,也对合成生物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技术的积累往往会在某一时刻引发产业应用,合成生物学正是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全球范围内,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先在欧美国家兴起,而中国在生物科技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国家基金和产业基金的大力投入,使然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需要各方面技术和资本的共同推动。特别是在合成生物医药领域,由于其复杂性和投入的巨大需求,小规模的资本难以支撑,必须依靠全行业和国家力量的支持。虽然机遇巨大,但新兴产业仍面临许多技术上的不成熟,尚未达到理想化的状态。以基因编辑为例,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要像编辑一段文字那样任意删除、改写、插入基因片段仍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目前的工具尚在完善中,能够进行基因编辑的底盘细胞数量有限,技术上还存在许多挑战。科学家们需要不断努力,才能实现更完善的基因编辑科学探索是无穷无尽的,基础研究的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以透明质酸的发展为例,其研究与应用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也需要一代代科学家和企业家的不断努力。每一种生物物质的研究都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持续的探索。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也是无穷无尽的,就像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从5G发展到6G甚至更高。合成生物学需要与时代的最新科技前沿紧密结合,才PHT制药业:合成生物学的实验室成果与商业化落地之间常存在“死学研用”协同机制,加速技术从论文郭学平博士:“死亡之谷”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将实验室成果商业化需要对这些技术有一个良好的判断。如果从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角度来看,他们主要从事技术研发,可能不太了解产业化的运作。而从事产业化的人可能对技术本身理解不够深入。因此,要跨越“死亡之谷”,必须实现产业界从技术水平来看,以合成生物学为例,最主要的指标是单位体积的产出水平或发酵水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不同价值的产品,如果要实现商业化,必须对成本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判断是否能够与现有的生产模式竞争。例如,如果市场上已经存在某种物质,但不是通过合成生物学方式生产,而是通过化工方式生产,那么就需要比较它们的成本。如果成本差距过大,或者没有足够的优势,就很难实现商业化。这就是“死的,技术水平和成本必须达到商业化的要求,具有竞争力。此外,技术本身的操作难度不能太高,技术的鲁棒性或可靠性必须非常高。技术不能只由少数高水平的专家操作,必须简化到熟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也能掌握,才能适应产业化。比如,合成生物学的鼻祖美国公司艾姆瑞斯(Amyris),尽管已经存活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破产清算了。他们的一个产品是生物燃料,例如法尼醇(Farnesene)。从技术层面来看,他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能够将成本降到10美元每公斤或每升。然而,与石油化工生产的汽油相比(每加仑成本只有两三美元),他们的产品在成本上仍然没有竞争力。因此,在选择产品时,如果市场上已有的产品价格很低,而新技术生产的成本无法与之竞争,即使技术再高超,也无法实现另外,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可能仅在实验室阶段实现,但一旦放大到工业规模,技术的可靠性和放大性就可能不足,无法达到商业化水平。这也是“死亡之谷”的一个总结来说,“死亡之谷”反映了从实验室技术到产业化过程中,技术成本、操作难度、可靠性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理的商业化策略,才能成功跨越这一关卡。PHT制药业:您深耕HA领域30年,见证了中国生物制造从追赶到领先的历程。对于年轻科学家与创业者投身合成生物产业,您认为最需具备研究方向和产品时,我的建议是优先选择高价值产品。总体而言,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要求高,综合成本也较高。如果选择一些低价值的产品,成本可能难以降低,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此外,需要明确您的目标是进行产业化还是基础研究。如果是基础研究,那么基因编辑的水平需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先进的基因编辑工具,改造或构建工程菌株。同时,在选品方面,需要与产业界紧密结合,了解市场需求和高价值产品。例如,有些产品即使少量生产也能实现高附加值,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如果选择大宗产品,则必须与现有市场上的产品进行成本对比,确保具有竞争力,才能实现产业化。因此,在制定研究和产业化策略时,必须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成本效益,10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行业观察行业观察全链赋能:重塑固体制剂研发本刊记者邵丽竹摘要: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制药领域,固体制剂企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及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等。作为压片机市场中的领导者,菲特正在进行战略升级-以粉末配方和固体制剂工艺解决方案合作伙伴的新定位,服务制药、营养品和化工行业。凭借全球资源、先进技术和深厚经验,菲特将为客户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支持,帮助客户优化研发流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携手客户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赢得先机,实现高质量发展。固体制剂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剂型,从研发到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涉及众多环节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制药行业的各方携手合作,对于推动固体制剂生产向更先进、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具有深远意义。3月21日,菲特中国走进华润江中制药,举办了一场固体制剂科技创新研讨会。这一行动充分彰显了菲特中国对“携手并进”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坚定践行。菲特(中国)制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Dr.AndreasRisch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与华润江中制药等合作伙伴就固体制剂的技术创新与工艺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指出,这种行业伙伴间的开放对话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固体制剂生产中的共性技术难题,更有利于促进行业协同创新,探索出更具们始终践行开放合作的理念,将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致力于优化客户的研发和生产效率。同时,我们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为客户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并持续改进服务与产品,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他坚信,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推动制药行业的技术进步,还能为合作伙伴创造切实的商业价值,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促进行业高质在制药行业,药品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漫长且复杂,通常需要历经20年的时间。其中临床试验推进、生产质量控制及产能提升等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关系药品能否高效、安全上市并取得成功。在此过程中,客户常面临诸多关键疑问与痛点。例如,新发现的物质能否制成药物并稳定地压制成片剂?复杂难控的产品如何在早期阶段就能判断是否适合大规模生产?如何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如何缩短工艺开发和临床样品稳定性研究周期?这些问题不仅关乎药品的研发进度,更影响着整个生产过程的顺利进“基于全球大型制药集团的需求,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11生产的全流程服务模式。”Dr.AndreasRisch表示,“这不仅是对市场需求的回应,更是公司为提升行业整体水平所做制造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尤其在粉末一致性方面,可帮助药企在早期阶段准时,菲特对粉末特性、药物特性和配方优化有深入理解,能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从而缩短药物研发过程,并此外,菲特工艺全流程支持提升生产效率。菲特不仅提供生产设备,还包括生产前的工艺优化和全面技术支中,菲特针对客户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需求,采取创新流程,通过并行推进工艺开发与机器验收、工厂安装,以及提前开展临床样品研究和稳定性测试,打破了传统流程的固有模式,将原本12~24个月的工艺开发和稳定性研究周期显著缩短,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制药企业,但我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能力,以及客户的信任,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帮助客户大幅缩短了产客户带来了实际利益,还为行业内其他在固体制剂领域,技术革新与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制药企业对从实验室切。为此,菲特在实验室产品组合和压片机组合上持续发力创新,构建了一套完善且先进的创新技术与服务体系,致研发阶段是产品诞生的关键起点,固体制剂企业在此阶段需深入研究粉创新的分析设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菲特的F-Lab、F10i及在线过程分析模拟器,可精准分析粉末和配方,使研发人员在初期就能清晰了解物料性能。这有助于筛选更优配方,及时调整研发方向,避免因物料问题导致的后期停滞。例如,通过精确分析粉末的粒径分布、流动性等参数,研发人员可优化配方,提升固体制剂的成在固体制剂生产中,确保产品质点,这也凸显了创新型压片设备及相关技术的重要性。菲特第二代FE-CPS连续生产系统,经过八年研发和数据收集,反馈经验,具备高实用性和效率,且已在生产过程中,FE-CPS系统可实现物料的连续稳定供应,显著提高生产时,菲特通过在垂直系统中对高效粉末运输和处理的创新研究,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满足了客户对高品质的需求。同时,基于多年优化和实践经验,FE-CPS系统可根据不同配方的制药工艺,精准匹配合适的设备,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确保生产高效稳定。例如,在生产不同规格和成分的固体制剂时,系统可自动调整参数,确保片剂的此外,通过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和工艺控制策略,企业可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制药行业受严格的法规监管,企业需要确保产品和技术符合EMA、FDA等监管机构的要求。菲特公司的ePAT设备采用嵌入式过程分析技术,结合光谱系统和光谱模拟器,可实时监测并调整生产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稳定。这不仅提高了生产可控性,还减少了物料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产品顺利审批和上市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研发初期,相关ePAT设备和工具就已助力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为产品顺利研发和生产在新技术与策略支持方面,菲特种策略,验证支持无缝融入服务体系。菲特积累了丰富资源。面对客户在新技术审批方面的难题(如EMA或FDA审批)时,菲特凭借深厚的验证和审批经验,为客户排忧解难。此外,菲特积极开展定制化服务,建立连续制造开发服务,既适用于连续制造,也可服务小行业观察行业观察12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批量生产。公司通过制定工艺控制策略,提供透明的GMP分配方案,依托全球网络和高素质团队,为客户量身在全球布局中,菲特借助全球数据与自动化流程,为客户提供了从p系清洗和密闭解决方案的多样化产品组高效性和可靠性广受认可,为企业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以江中制药的固体制剂车间为例,自1998年引进第一台菲特压片机以来,目前车间已有11台菲特压片机,持续助力工厂的高效、现代化生产。这些设备历经20多年的使用,依然表现出色,稳定在市场竞争激烈且技术迅速迭代的背景下,咨询服务已成为企业实现高效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支持。固体制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面临设备性能未充分发挥、生产流程存在瓶颈以及产品与设备匹配不佳等问题。菲特咨询服务团队通过深入理解客户的生产需求和设备运行状况,能够为制药设备的稳定运行是确保生产连续性的关键。菲特利用长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和专业知识,可为指定数量的机器提供高质量的远程在线支持。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客户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在机群管理方面,固体制剂企业如何优化设备的整体运行效率是一个复杂问题。菲特可对整个机群进行全面的性能评估。通过对设备运行状况与维护策略等进行综合分析,帮助客户优化设备配置,避免不必要的设备投资,从而在提升机群整体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设备故障不仅会导致生产中断,还会增加维修成本。菲特可提供针对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的服务,通过对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提前制定预案并优化备件管理。当故障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降低维修成本,维持生产的正常运转。菲特的专业咨询服务为客户带来了显著的价值提升。例如,菲特在中国的一家客户面临提升产能和增加新设备的需求。菲特咨询团队经深入分析,通过减少换型时间和重新配置机器等改进措施,不仅避免了额外设备的采购,还满足了新旧产品的生产需求,显著减少了停机时间,使产量提高了约2%,节省了数百万元资金。此外,菲特的一家欧洲客户也显著受益。该客户原本计划购置新设备来提升产能,但菲特咨询专家在现场分析后发现,现有设备并未与产品需求相匹配。通过调整产品参数、升级组件以及更换模具,生产率提高了约2%,不仅节约了新设备购置成本,还进一步提升凭借全球网络、卓越的数据收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组合,菲特的咨询服务在各个方面提供全面支持和专业知识。从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开始,菲特就能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客户优化生产参数,改进生产工艺。Dr.AndreasRisch表示,“未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继续深化咨询服务,紧密贴合客户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为固体制剂企业乃至整个制药行业创造更大价值,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凭借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菲特在固体制剂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菲特不仅提供先进设备,还提供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方位支持。这些创新技术和优质服务,帮助客户缩短研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同时,通过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和知识共享,菲特促进了行业内技术和经验的交流,为行业Dr.AndreasRisch指出,“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携手共创品质生活9的愿景,不断深化与固体制剂领域客户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根据客户反馈,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品和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将整合资源,发挥全球网络优势,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推动固体制剂行业迈向新的高度,为为制药行业提供称重和检测解决方案茵泰科提供德国品质的工业称重和检测设备,帮助制药行业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卫生型设计符合EHEDG要求的称重设备GERMANQUALITY德国品质GERMANQUALITY德国品质提高生物和化学制药的产品质量卫生型设计可靠检测卫生型设计提高生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全面的服务提供各种IQ/OQ认证和全面的文档支持与服务E-mail:mkt.siE-mail:mkt.siwe@minebea-intec.comwww.minebea-intec.com.cn-tThetruemeasure扫*扫描打开微官网、.扫*14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行业观察行业观察摘要:丸剂作为中药传统制剂的重要剂型,占据了所有中成药品种的约1/4,是现有中成药剂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了全面提升丸剂的整体质量,减少丸剂生产过程中对人工操作的依赖,必须借助中药现代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断革新其关键工艺设备。本文主要总结了中药丸剂从粉碎、灭菌、合坨、成型到干燥过程中的关键设备及其操作流程,并对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总结和阐述。同时,本文还展望了中药丸剂多单元联动制造模式的应用,旨在为中药丸剂全关键词:中药丸剂;中药现代化;智能设备;多单元联动制造丸剂作为中药传统制剂的重要剂型,在中药使用类别中占比约为25%,在中药应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药丸剂具有显著的用药优势,主要体现在滴丸具有速效和缓释两种类型的剂型。例如,复方丹参滴丸的速效功能,相较于复方丹参片的释放效果更佳;缓释氯霉素控释眼用滴丸则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在中成药中应用广泛[1]。但是,随着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药的传统工艺和现代化设备之间的匹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中药产业的自动化程度明显滞后,已无法满足中药快速发展的现代化需求。中水丸、水蜜丸、浓缩丸、滴丸等多种类型,其制法工艺相对复杂,一般需要定制特定设备以实现自动化,但难度较大。因此,目前中药丸剂制备的自动化水平较低,过程控制能力也未能达到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2]。《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9)》中也提出了对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建议,鼓励中药产业走向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中药自动化生产控制水平,减少对人工经验的依赖。目前,大中型中药企业已在中药生产中投入了智能化产线,以康缘药业、天士力等为代表的中药智能化设施已初显成中药丸剂包括蜜丸、糊丸、浓缩丸、蜡丸、水丸、水蜜丸、浓缩丸以及滴丸等多种类型。丸剂的制备工艺一般涉及中药饮片及其细粉或提取物与辅料的混合。《五十二病方》中对丸剂的描述为“丸者,缓也”,表明丸剂传统上被视为缓释型制剂。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滴丸制剂工艺的出现,丸剂的功能已扩展至包括缓释和速释两大类,其应用范围亦逐步扩大[4]。中药丸剂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制备、灭菌、合坨、成型和干燥。由于流程对人工操作依赖性较高,将整个工艺流程通过智能化设备连接起来面临较大挑战。目前,大约80%的生产仍使用传统设备,导致批次间质量差异显著[5]。通过引入现代化、智能化制造设备,可以提升中药丸剂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并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中药丸剂制备工艺的第一步是获取相应的中药饮片的细粉。这一步骤通过使用专门的粉碎设备对中药饮片进行粉碎来实现。粉碎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力破坏中药饮片的内聚力,将大块的中药饮片粉碎至适宜细度的原料。如果粉碎过粗,丸药将难以成型;而粉碎过细,则可能导致丸剂溶解度超出限制[6-7]。从工艺角度考虑,蜜丸的制作过程中包含合坨步骤。若药物的粉碎粒度过细,会增加对蜂蜜水分的吸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15附,导致蜜丸硬度增加,从而影响丸剂的成形性[8]。从用药安全角度出发,过度粉碎中药材虽然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但同时也会增加毒性成分和无效成分的释放,特别是对于含有毒性的药材,粉碎细度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因此,在丸剂原料制备中,选择合适的粉碎工艺和设备是至关重要的[9]。中药材成分复杂,其粉碎过程因成分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例如,熟地、枸杞、山茱萸等粘性较强的药材,在粉碎时一般选用混合粉碎方法。对于没药、阿胶等树脂类饮片,则倾向于使用低温粉碎技术。非粘性物料则采用常规粉碎方法,以达到指定的细度的要求[10]。不同的粉碎技术需要配合相应的粉碎设备,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粉碎技术包括干法粉碎、低温粉碎和超微粉碎,相应的设备一般包括万能粉碎机、低在进行中药饮片的干法粉碎过程中,必须确保材料充分干燥以实现有效的粉碎。如果材料的水分含量未能达到粉碎所需的标准,则必须先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之后方可进行粉碎。中药饮片是否适合采用干法粉碎,不仅取决于其水分含量,还与饮片本身的特性紧密相关。不同特性的饮片需要选择不同的粉碎方式,例如单独粉碎或混合粉碎等[11]。干法粉碎设备通常采用机械冲击式粉碎原理,即通过水平或垂直轴高速旋转的回转转子对物料进行敲击或撞击。在转子与物料、物料与物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下,物料被破碎至所需的细度。干法粉碎以其设备运行稳定、可连续粉碎、粉碎比大的特点,适用于各种中药饮片的粉碎。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中等硬度或更硬的药材。常见的干法粉碎设备包括万能粉碎机[12],该设备配备活动齿盘和固定齿盘,物料在两个齿盘之间运动,通过物料间的相互撞击和与齿盘的摩擦,最终实现物料的粉碎并达到所需的细度。符合细度要求的物料经过相应目数的筛网进入物料收集部分,而不符合细度要求的物料则继续被粉碎,直至满足标准。根据不同的细度要求,可以安装不同目数的筛网。目前市场上的万能粉碎机经过不断改进,已经克服了以往设备内壁粗糙、易积粉的问题,满足GMP生产需求,并已经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化工等领域[13]。新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游义富[14]等人研究了一种中药冲压研磨机,该设备通过冲压研磨技术实现了药材的粉碎,目标是获得粒径更小的中药材细粉。与传统的万能粉碎设备相比,冲压研磨机具有将饮片粉碎至更小粒径对于中药饮片,在常温下进行粉碎对饮片的质量要求较高,导致许多药材无法进行常温粉碎,从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因此,开发适用于非常温粉碎饮片设备变得至关重要。近年来,设备制造商为了在低温条件下实现饮片的粉碎效果,研发了低温粉碎设备,并将冷冻技术等应用于粉碎机械中,逐步实现了粉碎过程中的实时降温。或者,通过快速将待粉碎物料降温至脆化温度或低于脆化温度,以实现对饮片的有效粉碎。这种粉碎方式已被中药企业广泛应用于饮片的粉碎过程中[15]。低温粉碎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解决了部分中药饮片无法在常温下粉碎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它在粉碎过程中确保了产品的质量。许多中药企业购置了低温粉碎设备,用于粉碎树脂类药材,这不仅满足了对粉碎细度的要求,还缩短了生产时间并提高了收率。市场上常见的低温粉碎设备能够将粉碎温度降至<10℃,满足了大多数饮片的低温粉碎需求。粉碎后的物料粒度可达到100~1000目,与干法粉碎机相比,显著减少了人员停机的频率,确保了产品质量的同时,虽然万能粉碎和低温粉碎能够满足大部分中药饮片粉碎的细度要求,但对那些细度要求更为严格的饮片,超微粉碎技术[17]出现之前并没有得到充分解决。自从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它实现了将中药饮片粉碎至细胞水平,达到纳米级或微米级。与万能粉碎和低温粉碎相比,超微粉碎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将粉碎粒径从75μm提高至<48μm,显著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释放,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度,改善效在中药丸剂生产中,使用中药原粉直接入药时,会面临微生物污染的问题。由于中药材生长环境的限制,即使经过清洗和干燥等处理,中药材仍然可能含有较高水平的微生物[18]。中药丸剂的微生物控制不仅和饮片原粉入药有关,还与丸剂的生产工艺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丸剂生产过程中,会使用蜂蜜等成分,导致中间产品含糖量高,而过长的生产时间和存储时间也会增加微生物风险。因此,在丸剂生产中进行必要的灭菌操作以保证灭菌操作包括高温、辐射等多种方式。无论采用哪种灭菌方式,最终目标都是确保产品质量,保证灭菌处理后的丸药在安全性、有效性、质量稳定性方面无显著影响。中药饮片灭菌的方向和原则是在不影响药效的前提下实现灭菌效果。因此,在进行灭菌研究时,会开发相应的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等检查手段,通过对比不同灭菌条件下饮片有效成分的变化,制行业观察行业观察16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定相应的灭菌工艺。目前,企业中常用于控制中药饮片卫生的方法包括干热灭菌、湿法灭菌、辐照灭菌、微波备由预热区、灭菌区和冷却区组成[19]。菌的过程中,关键阶段在于高温处理阶特异性氧化反应,导致细胞成分破坏,核糖核酸受损,以及细胞膜损伤,最终对微生物的有效杀灭能力,但由于温度可高达120℃以上,对于热敏感成分的采用干热灭菌时,由于温度限制,发现许多产品无法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例干热灭菌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灭菌温度,还受到物料在灭菌设备中放置方式的影响。高艳红[20]等人在使用干热灭菌设备对黄芪药材进行灭菌效果研究时,考察了药材在灭菌柜中的摆放方式和灭菌温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物料厚度为19mm,灭菌温度候,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灭菌效果。在中药企业中,脉动灭菌柜是常用的药材湿热灭菌设备。该设备主要通过流通蒸汽作为介质对药材进行灭菌。流通蒸汽的特点是潜热大、穿透力强,能够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从而有效杀灭微生物。尽管流通蒸汽灭菌方式相比干热灭菌能降低温度,但其改善效果并不总是理想,多数情况下仍需设定约105℃的温度以确保微生物被有效杀灭。孙艳[21]的研究采用湿热灭菌工艺对桔梗生药粉进行灭菌,发现最佳灭菌条件为灭菌温度103℃,干燥温度76℃,灭菌时间35min。辐照灭菌技术[22]可以解决湿热灭菌和干热灭菌中温度对药材中有效成分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该技术使用电离辐射(主要是指60Co-Y射线),对病原体细胞核进行作用,使其断裂和破坏,从而实现灭菌目的。对于热敏感的中药材而言,辐照灭菌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因为它不仅可以保护有效成分不被破坏,还能确保达到彻底的灭菌效果。此外,辐照灭菌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射线穿透力强,即使在包装完好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灭菌。毛腾霄[23]等人采用60Co-Y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进行灭菌研究,结果显示牡丹皮的灭菌效果显著,且有效成分未受影响。尽管辐照灭菌具有诸多优点,但在中药企业中的应用仍然较少,这与当前对药品安全风险意识的增强密切相关。药品安全不仅涉及药品本身的安全性,还应考虑工艺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辐照后药品中可能残留的射线对身体的潜在伤害是难以预测的,因此许多企业正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以实现对热敏性药高温瞬时灭菌技术的推出,实现了对热敏性药材进行有效灭菌的需求。该技术具有灭菌时间短、灭菌效率高、能耗低的优势,在中药企业中已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效果[24],如济川药业等。在对热敏性中药材进行高温瞬时灭菌的过程中,温度可瞬时高至200℃以上,且与高温接触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s。微生物体内的水分会迅速沸腾并爆裂,从而实现灭菌。因为高温瞬时灭菌不存在异物残留问题,并且能够确保有效的灭菌效果,研究显示,在理想的灭菌条件下,药材受热时间仅需0.2s2.3合坨及影响合坨的主要因素、现对于塑制法生产的丸剂(蜜丸、糊丸、蜡丸、浓缩丸、水蜜丸)来讲,合坨是一个关键工序。若合坨工艺控制不当,将严重影响丸剂的稳定性。传统上,合坨工艺依赖于人工操作的经验,缺乏能够指导工艺并确保批次间一致性的表征性参数[25]。在现代研究中,一些企业采用旋转流变仪对合坨工艺中的蜜量和炼蜜黏度进行监测和表征,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指导作用。李瑶瑶[26]等人通过采集和统计多批次原辅料属性数据,对黏度、含水量以及混合工艺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和确定,其结果有助于实现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批次间一2.4成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现代设丸剂一般以圆形为主,其成型方法主要有挤压和滚压两种。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目标都是确保丸剂的大小一致、表面圆润光滑、质地滋润细腻、色泽均匀。这些标准的达成不仅与成型工艺相关,更与挤压或滚压前物料的特性有关。研究显示,药粉的粒度是影响丸粒成型的关键因素;药粉过粗会导致丸条塑性差,过细则会影响成型效果。为了更好地解决成型问题,必须对成型前的物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物料批间质量的一致性至关重要。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质量控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田莹[27]等人以银杏叶滴丸料液的混合过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一种银杏叶滴丸料液混合过程的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线监测方法,确保了丸剂质量的一致性,并降低了成型工艺因批间生产调整而丸剂生产的最后阶段是干燥,目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17的是去除丸剂中的水分,保证丸剂在存储期间的质量稳定。丸剂干燥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丸剂质量有显著影响,必须综合考虑存储条件和干燥参数,如温度、时间等,以确保水分被有效去除,同时不损害丸剂的内在质量和外观。目前,药企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等,这些方法虽然使用的介质不同,但共同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水分[28]。现代干燥设备已经能够实现精确的温度控制。耿智化[29]等人采用控温控湿技术研究了热风干燥工艺在沙棘干燥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设备的控温能力出色,能有效保证干燥后沙棘的品质。智能化制造模式通过在设备端集成相应的软件控制系统,实现实时调节。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可有效缩短丸剂干燥的研发周期,并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3中药丸剂多单元联动制造中医药战略发展在十几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旨在推动中药行业设备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中药企业的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多数大中型中药企业都已开展了相应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等研究,受限于设备技术及资金的限制,全联动的智能制造在实力较强的中药企业应用较多,而多数企业仍旧应用模块化的自动化技术。传统的丸剂生产设备多为拼接式、间断式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在成本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方面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该类型的模式对人员的依赖性较强,产品存在多次转运,且工艺参数难以在批次间统一。因此,现代化生产模式的发展对丸剂的质量建立丸剂的多单元联动制造的前提是对丸剂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明确的分析,并对现有设备及拟定使用的设备有清晰的认知。通过分析构建过程控制的关键参数、关键质量指标,通过数值化技术实现过程参数和质量结果的可视化,清晰直观地了解丸剂生产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和解决。未来的设备将基于丸剂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以技术革新为前提,不断突破丸剂制造过程中的技术瓶颈,推动中药丸剂生企业若想实现智能生产,一般是基于现有设备进行考量,通过升级和智能化改造现有设备来实现联动生产。当然,也有企业选择专门定制智能化生产线以实现产品的智能制造。北京同仁堂就是基于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典型例子,它联动了多种创新技术,建成了国内领先的从药品混粉到丸剂成型的一整套联动设备。这不仅避免了粉尘飞扬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新建生产线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它们通常以中药提取为主,通过搭建传感器技术和检测技术,实现中药提取的精准化控制。臧振中[31]等人研发了一种中药连续制造方法及其系统设备,应用了在线监测技术及传感技术,通过输送支路将药液从提取罐输送到缓存罐,为后续加工提供药液,实现了连续不停机的工作,为多单元联动制造提供了多单元联动制造在中药企业中的发展受到两方面的制约。一方面,开发设备的人员缺乏中药生产的基础知识,对中药生产工艺过程的难点以及与设备匹配程度的风险把控不够精准。另一方面,中药工艺研究人员在设备原理及制造设计方面无法提供更佳的建议。因此,若要实现多单元联动制造在中药企业中的快速发展,就需要药学、工程、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人员的支持与配合。未来,在中药智能设备的升级过程中,应不断革新现有技术,推陈出新,推动中药制药设备全面朝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培养交叉复合型学科人才,致力于全面实现中药丸剂多单元联动制造模式,推动中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对中药丸剂生产制造的常用设备和新型设备进行了汇总分析,总结了粉碎、灭菌、合坨、成型、干燥等关键工艺单元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技术上的不足。同时,阐述了最新工艺技术在丸剂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前景,并展望了中药丸剂多单元联动制造模式的发展前景,为中药智能制造提供参考文献:[1]刘立伟,董毅智,李玉坤,等.传统丸剂历史沿革,科学内涵及丸剂二次开发的发展构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045-006).[2]秦凤元.基于3D打印技术制[3]薛爱乐,田文秀,李文杰,等.含制备工艺选择研究[J].中国中药杂[4]姜淑君,邹欣,董慧,等.黄连丸剂,黄连汤剂及效应物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J].[5]王翔,王学成,朱雯婷,等.新技术及装备在中药丸剂现代制造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24(7).[6]雷成康,高琳,司马磊,等.不同行业观察行业观察18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工艺比较[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7]刘立伟.《十便良方》丸剂特色研[8]冯欣,徐冰,杜菁,等.蜜丸合坨过程物理特性参数表征方法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6.DOI:10.11842/wst.2015.01.050.[9]顾春艳.探究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在药剂中的应用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10]岳彩黎.中药材粉碎分散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粉体工业,2021,[11]于成.玉米乙醇生产工艺中的几种干法粉碎技术方案分析[J].酿酒,2021,48(4):5.DOI:10.3969/j.issn.1002-8110.2021.04.032.[12]耐驰.最新干法工艺-突破了传统干法粉碎无法企及的细度极限[J].SUN:FSTC.0.2014-04-016.[13]黄一洪,唐璟瑶,袁建敏.2种实验室用粉碎机粉碎玉米对其水分测定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14]游义富,吴泳达,雷发荣,等.一种中药冲压研磨机的设计与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6(5):3.DOI:CNKI:SUN:GXNH.0.2016-05-016.[15]李宝磊,余腾斐,李言郡,等.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和中草药行业的应用[J].饮料工业,2019,22(6):4.DOI:CNKI:SUN:[16]姜巍.冷冻粉碎技术的特点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现代化农业,2016(11):2.DOI:CNKI:[17]罗刚,陈立庭,周晶.超微粉碎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J].现[18]徐莲英,侯世祥.中药制药工艺技术解析[J].人民卫生出版社,业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04,8(4):2.DOI:10.3969/j.issn.1009-6469.2004.04.045.[20]高艳红,曹玲,崔琳琳,等.黄芪饮片不同灭菌方式考察及最佳灭菌工艺研究[J].中国药师,[21]孙艳,刘源慧,郭田甜,等.桔梗生药粉湿热灭菌工艺优化及不同灭菌方法对其质量的影响[J].中成药,2024,46(02):418-42[22]姜替,于敏,焦连庆,等.多维度评价电子束辐照灭菌对白花蛇舌草质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3]毛腾霄,黄春燕,伍欣然,等.60Co-Y射线辐照灭菌对牡丹皮质量影响的多元评价研究[J].核[24]李俊莹,许倩,秦绍刚,等.高温瞬时灭菌对开心散有效成分含量及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24,26(1):168-[25]彭丽琪,姚昆鹏,蔡虎志,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通络化浊丸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6]李瑶瑶,张凯旋,熊皓舒,等.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复方丹参滴丸混合工艺前馈控制方法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12816-2823.DOI:10.19540/ki.cjcmm.20210125.30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银杏叶滴丸熔融物料混合过程监测方法的开发[J].中草药,2023,54(13):4137-4143.DOI:10.7501/j.issn.0253-2670.2023.13.007.[28]黄纪民,王溱兰,邱展鸿,等.干燥方式对黄精片干燥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广西科学院学[29]耿智化,李孟卿,朱丽春,外联合热风干燥均匀性与工艺[J].农业工程学报,2024,40(6):120.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306120.[30]李孟卿,张小强,朱丽春,不同干燥方式热质传递仿真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24,40(6):50.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2307126.[31]顾海鸥,王志斌,张朝华,等.中药丸剂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J].创新世界——为制药行业提供全面的标准及定制解决方案过程仪表卫生级传感器过程仪表卫生级传感器视觉技术视觉技术n坚固耐用,高防护等级堡盟集团在制药行业拥有五十多年的丰富经验,其独到的专业技术与完善的产品系堡盟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官方微信20流程工业2025-04制药工艺与装备特别策划特别策划无菌制剂生产控制策略(CCS)分析*祁富海王一帆杨一藩杨金丽周园*摘要:依据GMP指南、EU-GMP附录1等法规,对西林瓶洗烘灌轧联动线的污染控制策略进行差距对标分析。从设计、性能、洁净状态等多个方面对联动线的污染控制策略进行监测与评估。通过部门间沟通,采取改进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策略风险评估报告(CCS评估)。在实际操作的可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残留等风险,确保生物制品质量。生物制药生产线最常见的联动线由超声波洗瓶机、干热灭菌隧道、灌装加塞机以及轧盖机组成。工艺流程为西林瓶通过上瓶网带输送到洗瓶机进瓶网带,经过洗瓶机清洗后输送到灭菌隧道预热段,在灭菌隧道中经历高温灭菌并冷却,随后输送到灌装机理瓶台,完成灌装和加塞后,西林瓶通过轨道输送到轧盖机,轧盖完成再通过轨道输送到后序设备。1设备自身设计及材质污染风险控制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自身可能带来的污染风险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其材质和结构不会对环境或的材料进行环保评估,选择无毒的材料,以及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此外,设备的结构设计应便于清洁和维护,以减少污染的可能。作者简介:祁富海为本文第一作者,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物制品生产;周园为通讯作者,医学生物学高级工程师,研究为防止设备运行时产生颗粒污染物导致污染或交叉污染,设备外表及装饰部分采用304不锈钢;水气管道全部采用SUS316L不锈钢自动焊接并经内窥镜检测、水箱采用圆弧过渡且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硬管及软管(非运动管路应避免软管)的连接应为快卡方式,避免采用螺纹卡箍连接;与物料接触部分的零件选用聚四氟乙烯、硅橡胶、316L不锈钢等无毒、无腐蚀材料制作,保证良好的耐磨性、自润滑性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设备模具均经过大量生产实践验证,能够确保对包材运行的稳定性,在正常工况下能够避免卡瓶、碎瓶的发生,显著减少因开门介入而发生的交叉污染情况。针对特别工位,为了保证更低概率产生颗粒,能有效地维护A级生产环境。设备模具采用带有抗静电特性的工程塑料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静电产生倒瓶而需纠正干预时可能造成的污染现象[1]。1.2选择可靠性及先进性设备设备故障时维修人员进行维修过程中最容易引入污染源,发生交叉污染的风险最大。对于洁净室而言,人是最大的污染源,所有的干预均有风险,没有任何干预是绝对安全或无风险的,完美的干预就是尽量减少干预。减少干预次数的方法是选择高精度自动化设备,使设备能够稳定地运行,部件之间保持良好的匹配性。其次,使用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例如采用在线清洁(CIP)、在线灭菌(SIP)程序及铝盖碎屑回吸装置等,最大限度减少关键区人为干预措施引起的微生2设备性能的污染风险控制在设备性能的污染风险控制中,需通过预防、监测和纠正措施,确保污染物不会影响设备的功能、精度或寿命,从而保障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下是系统性控制策略及实施要点。2.1洗瓶机风险控制洗瓶机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制剂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周期。确保超声波清洗机验证的有效性,必须关注流程的选择、工艺管路洁净度、清洗过程的监控及记录、零部件无菌的设计及制造以及碎瓶率的控制这五大关键要制药工艺与装备2025-04流程工业21素。为防止空气传播、机械转移及残留等污染途径对生产过程造成污染的风险,必须对洗瓶机的工艺点进行验证。这些工艺点包括压缩空气及水过滤时的压力控制、压缩空气和水的压力控制、压缩空气及水的过滤器滤芯的完整性测试、水温的确认、水循环次数的确认、运行轨迹和夹爪高度确认、根据产量确定的清洗时间以及瓶的洁净度观察(包括不溶性微粒、氯化钠清洗效果、核黄素清洗效果及残余水量检测)。通过验证这些关键因素的工艺点,保证每个容器在进入无菌灌装区域前满足灌装的先决条件。同时,在CCS评估中,这些因素将被重点评估,并且制定出详细的控制措施2.2干热灭菌隧道的风险控制微生物、热原和微粒等污染的控制是无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点和起点。干热灭菌隧道作为一种工艺设备,被安置在洗瓶间,用作灭菌和去除热原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干燥的热风对容器进行加热,以实现快速的灭菌和去除热原。针对干热灭菌隧道建立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唱片公司经纪协议书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计划
- 项目运营成本估算与长期效益分析
- 工厂运营管理模式与组织管理架构
- 卖方合同解除协议书
-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6. 千人糕 第1课时课件
- 华为超级快充协议书
- 土方水上运输协议书
-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行模式创新与品牌合作共赢研究报告
- 办公新风尚数字化与智能化的融合
- 图形创意(高职艺术设计)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2023年财会金融-注册会计师-审计(官方)考试历年真题甄选版带答案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粘压阻力
- 基于STM32的平衡车系统设计
- YY/T 0299-2022医用超声耦合剂
- MT 181-1988煤矿井下用塑料管安全性能检验规范
- GB/T 193-2003普通螺纹直径与螺距系列
- 因纳特工商管理综合实训软件V4.00
-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课件
- 国有企业干部选拔任用条例
- 2022年保山数字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