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期中生物试题(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上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生物(时间:40分钟满分:40分)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2.生物学上,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列文虎克 D.哈维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10×;物镜10×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4.2021年12月9日,神舟13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吸引了无数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神十三早已飞离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5.“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 B.池塘中的水草 C.池塘中的鱼 D.池塘中的所有生物8.蝉在盛夏的中午鸣叫的最厉害,当气温降到24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便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哪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蝉的这一习性()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9.在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液泡10.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3次后形成的新细胞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A.8个,12条 B.6个,24对 C.8个,12对 D.6个,12对11.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太强影响观察,应该()A选更大光圈,使用平面镜 B.选更小光圈,使用平面镜C.选更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D.选更小光圈,使用凹面镜12.下列谚语、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蕴含着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蕴含着生物的生理活动会影响环境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鱼儿离不开水”蕴含着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1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液泡⑦细胞质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⑦ C.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14.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竹节虫身体似竹节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15.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确观察到视野依次是②④①③B.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C视野由①到③,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D.实验完毕,将所用显微镜直接放进镜箱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a→c→bB.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C.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质17.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能繁殖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应激性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长发育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18.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排出代谢废物B.能够依靠纤毛运动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遇到刺激做出反应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mL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mL10℃30个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20.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与生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B.细胞结构中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C.B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二、实验探究题2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我们对细胞进行观察时,需制作玻片标本,借助显微镜。图一为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二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示意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2)图一中,在图②中滴加的是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图乙中,出现a是_________,a出现的原因是图一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2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结构⑥是_________,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甲细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甲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填数字)。(2)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_________。(3)除__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细胞时,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应调节_________(填数字),高倍镜下为使视野清晰,应调节_________(填数字)。(2)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是,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都不动,由此可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_________(填数字)。(3)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4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4)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A. B. C. D.24.科学探究是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过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乐趣,还是领悟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科学思维的基础。某兴趣小组发现当人们移开花盆时,鼠妇(又称潮虫)会很快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为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步骤1:实验装置的中央放入10只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鼠妇,在温度适宜且明亮的环境中静置5分钟,分别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并记录。步骤2:再按步骤1的方法重复操作4次。步骤3: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该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_______。(2)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3)分析图示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4)该小组为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把实验装置中透明玻璃板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A.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B.生物基因的多样性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由此可知,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生物数量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故选A。2.生物学上,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 B.拉马克 C.列文虎克 D.哈维【答案】D【解析】【分析】英国医生哈维指出: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从心脏流出,经动脉血管,流入静脉血管,重新返回心脏。他将这一血液循环本质写入《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恩格斯如此高度评价哈维:“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哈维亦因此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详解】A.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拉马克是法国博物学家,生物学伟大的奠基人之一、他最先提出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进化论的倡导者和先驱,故B不符合题意。C.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用自制的显微镜首次发现了细菌,故C不符合题意。D.英国医生哈维指出:人体内的血液是循环流动的,从心脏流出,经动脉血管,流入静脉血管,重新返回心脏。他将这一血液循环本质写入《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恩格斯如此高度评价哈维:“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哈维亦因此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故D符合题意。故选D。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组目镜和物镜,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最小的是()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10×;物镜10×C.目镜15×;物镜10× D.目镜5×;物镜40×【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详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0倍,A不符合题意。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0倍,B符合题意。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50倍,C不符合题意。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200倍,D不符合题意。故选B。4.2021年12月9日,神舟13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英雄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吸引了无数观众,展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伟大成就。神十三早已飞离生物圈,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是指整个地球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C.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详解】ACD.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AD错误、C正确。B.生物圈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错误。故选C。5.“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之间的哪种关系()A.合作 B.寄生 C.捕食 D.竞争【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A.合作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对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利益,不符合题意。B.寄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不符合题意。C.捕食关系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不符合题意。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意思是草盛,即草多了,草吸收的水、无机盐就多;草还挤占豆苗的生存空间,遮挡阳光影响豆苗的光合作用,导致豆苗生长缓慢,因此才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竞争关系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6.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答案】A【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和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详解】A.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B不符合题意。C.组织是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C不符合题意。D.系统是有不同的器官形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选A。7.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池塘 B.池塘中的水草 C.池塘中的鱼 D.池塘中的所有生物【答案】A【解析】【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详解】A.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河流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符合题意。B.池塘中的水草,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C.池塘中的鱼,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D.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D不符合题意。故选A。8.蝉在盛夏的中午鸣叫的最厉害,当气温降到24摄氏度以下的时候便停止了鸣叫,这说明哪种环境因素影响了蝉的这一习性()A.温度 B.阳光 C.空气 D.水【答案】A【解析】【分析】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C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故选A。9.在植物细胞中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的结构是()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液泡【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能控制物质的进出,A错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加速了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B错误;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其支持作用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细胞壁增加了细胞的机械强度,并承受着内部原生质体由于液泡吸水而产生的膨压,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C正确;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D错误。10.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3次后形成的新细胞数目,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A.8个,12条 B.6个,24对 C.8个,12对 D.6个,12对【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即21。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即22,3次分裂后形成8个细胞即23。因此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1×2N。(2)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细胞分裂产生的两个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详解】结合分析可知:一个细胞分裂3次后形成23=8个细胞。细胞分裂前后染色体数量不发生变化,分裂后还是12对染色体。故选C。11.使用显微镜时,如果光线太强影响观察,应该()A.选更大光圈,使用平面镜 B.选更小光圈,使用平面镜C.选更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D.选更小光圈,使用凹面镜【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详解】根据分析,如果光线太强影响观察,必需将视野调暗,即需要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B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谚语、俗语与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不相符的是()A.“万物生长靠太阳”蕴含着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蕴含着生物的生理活动会影响环境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D.“鱼儿离不开水”蕴含着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也能影响生物,分析解答。【详解】A.“万物生长靠太阳”蕴含着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蕴含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符合题意。D.“鱼儿离不开水”,水是影响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线粒体⑤细胞核⑥液泡⑦细胞质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⑦ C.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⑥【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详解】由分析可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结构是②细胞膜、④线粒体、⑤细胞核和⑦细胞质,B符合题意。故选B。14.下列现象体现生物适应环境的是()A竹节虫身体似竹节 B.千里之堤毁于蚁穴C蚯蚓可改良土壤 D.大树底下好乘凉【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2)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很多生物在外形上都具有明显的适应环境的特征,例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详解】A.“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是拟态,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体现,A正确。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很长很长的堤坝,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的,体现的也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错误。C.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是生物蚯蚓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D.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错误。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15.下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看到的四个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确观察到的视野依次是②④①③B.视野由②到④,需要向左移动装片C.视野由①到③,需要转动粗准焦螺旋D.实验完毕,将所用显微镜直接放进镜箱【答案】A【解析】【分析】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要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使用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和安放、对光、安装装片、调焦、观察,据此解答。【详解】A.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②视野不理想、④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①换高倍镜、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正确。B.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而且左右相反,视野②中的物像位于右方,说明实物位于左方,视野④中的物像位于中央,说明实物也位于中央。要使物像从视野②变为视野④的状态,应将装片也向右方移动,这样实物就移到了中央,B错误。C.物像①不清晰,物像③清晰,要想使物像从视野①变为视野③的状态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C错误。D.实验完毕后,取下玻片标本,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D错误。故选A。1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a→c→bB.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C.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D.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质【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详解】A.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于是一个动物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即图中a→c→b,A不符合题意。B.动物细胞分裂最后,细胞膜从中间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B不符合题意。C.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C不符合题意。D.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D符合题意。故选D。17.下列诗词中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特征,不相符的是()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能繁殖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应激性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长发育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陈代谢【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详解】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描写的是燕子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够繁殖,A正确。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是对外界(光)刺激作出的反应,B正确。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呼唤雌蛙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繁殖,C错误。D.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D正确。故选C。18.草履虫是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能够排出代谢废物B.能够依靠纤毛运动C.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遇到刺激做出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如图:【详解】A.草履虫生物的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能够排出代谢废物,A正确。B.草履虫是单细胞植物,生活在水中,有纤毛,可在水中自由活动,B正确。C.草履虫不具备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水中的细菌、真菌和其他有营养的碎屑为食物,C错误。D.草履虫能趋利避害,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故选C。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表:组别水质水量水温蛙卵数孵出的蝌蚪数A组河水500mL22℃30个28只B组蒸馏水500mL10℃30个9只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 D.水中没有水草【答案】A【解析】【分析】蛙卵的孵化需要在水中进行,其孵化受温度和水质两方面的影响。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对照实验要求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控制的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为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应使对照实验只有一组变量。“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除水质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选A。20.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结构与生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B.细胞结构中A为细胞膜,B为细胞核C.B的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D.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够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活提供动力。细胞中的能量变化非常复杂,需要统一的指挥和控制,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内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所以,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详解】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为线粒体,无叶绿体,A错误。B.细胞结构中A为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膜,B为遗传物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B正确。C.B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C正确。D.结合分析可知: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D正确。故选A。二、实验探究题2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我们对细胞进行观察时,需制作玻片标本,借助显微镜。图一为制作临时装片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二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示意图,请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填序号)。(2)图一中,在图②中滴加的是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3)图乙中,出现a是_________,a出现的原因是图一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答案】(1)②③⑤④①

(2)①.生理盐水②.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涨破(3)①.气泡②.4【解析】【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单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图中①是染、②是滴、③是刮、④是盖,⑤是涂。【小问1详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地的步骤概括为擦、滴、刮、涂、盖、染、吸。图二中①是染、②是滴、③是刮、④是盖,⑤是涂,所以题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③⑤④①。【小问2详解】图一中,在图②中滴加的是生理盐水,目的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小问3详解】图乙中,出现a的边缘是黑色的,是气泡,气泡出现的原因是图一中的④盖盖玻片时的方法不当引起的。2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结构⑥是_________,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甲细胞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甲细胞中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填数字)。(2)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_________。(3)除_________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答案】(1)①.线粒体②.能③.①④⑦

(2)细胞液(3)病毒【解析】【分析】题图中:①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核,④是液泡,⑤是细胞质,⑥是线粒体,⑦是叶绿体。【小问1详解】⑥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①细胞壁、④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⑦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甲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小问2详解】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液泡具有一定的浓度,能产生一定的渗透压,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部的环境。切开西瓜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是液泡中的细胞液。【小问3详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3.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细胞时,从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应调节_________(填数字),高倍镜下为使视野清晰,应调节_________(填数字)。(2)在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是,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都不动,由此可判断污点的位置是在_________(填数字)。(3)假如你所用的显微镜只有4个镜头,若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4)习惯用右手写字的人在使用显微镜时,眼睛和目镜的相对位置应该是A. B. C. D.【答案】(1)①.3②.12(2)4(3)甲和丁(4)D【解析】【分析】图中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光圈,8遮光器,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镜柱。【小问1详解】观察细胞时,从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