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第八章 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_第1页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第八章 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_第2页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第八章 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_第3页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第八章 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_第4页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课件-第八章 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中外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发展概况2、理解与掌握中外幼儿教育名家关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观点3、理解与掌握中外幼儿教育名家的职业道德特征及其模范作用

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发展(一)古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1、重视人生,以人为本

2、重视道德,仁义并举

3、重视教育,诲人不倦

(二)近现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1、树立“独立”、

“自由”精神

2、尊重学生人格,发展自然个性

3、掌握教育规律,全面教育学生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育名家颜之推(531-约595),字介,梁朝建业(今江苏南京)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生于士族家庭,其家学渊源世代相承,这奠定了他一生的儒学基础。而当时的儒学衰微,玄学、佛学并兴,又对其思想多有影响。他经历了几十年改朝换代的风波,“三为亡国之人”却四朝为官,历任梁朝散骑侍郎、北齐黄门侍郎、北周御史上士以及隋学士等职。他根据自己一生的曲折经历,写成《颜氏家训》20篇,用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意义已远远超出对颜氏家族子弟的训诫,被人们视为家训的鼻祖和家教的典范。颜之推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婴孩施教”。颜之推认为“教儿婴孩,勿失良机”,即一个人的发展,幼年时期是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不能错过这个机会。2.“德艺双修”。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种人才需德行与学艺两者兼备。3.“爱教结合”。颜之推主张对子女不可“无教而有爱”。4.“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颜之推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视并热爱幼儿教育事业;2.关爱学生;3.为人师表;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育名家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因筑室故乡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守仁是一位理学家,在学术思想上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说,主张自求自得,提倡独立思考,他十分重视教育。34岁开始收徒讲学。他居官时热心办学,先后创建和修复龙岗、贵阳、濂溪、稽山等书院,又在南赣、广西等地兴办社学,从学者遍布各地,由于他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明中叶的书院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不仅热心于大学教育,而且对童蒙教育亦十分关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儿童主张。王守仁(1472-1528)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致良知”的学说。王守仁认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靠心的认识而存在,道德规范也是由心派生出来的。这就是“致良知”,也就是教育的作用。2.“顺其性情,寓教于乐”。王守仁认为,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顺其性情,就能促进他们发展;儿童只有乐学,才能极大地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理解学习内容,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3.“随人分限,因材循序”。所谓“随人分限,因材循序“,意思是对于不同的儿童来说,要因材施教;对于同一个儿童来说,就是要循序渐进地施教。王守仁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2.尊重幼儿个性,因材施教;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育名家陶行知(1891.10-1946.7),本名陶文濬,安徽歙县人。他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创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他用毕生精力践行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诺言,矢志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他的“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构成了中国生活教育思想体系,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陶行知(1891-1946)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普及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第一要打破学生观关。第二,要打破先生关。第三,要打破课堂关。第四要攻破课本、纸笔关。2.“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3.“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他主张创造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因此,他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陶行知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2.热爱学生,爱满天下;3.友爱同事,团结合作;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育名家陈鹤琴(1892.3-1982.12),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是中国现代儿童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研究的开创者,浙江上虞县人。早年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留学美国五年,191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五四运动期间回国后,最初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东南大学成立后,任教授和教务主任。为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1982年12月30日逝世,熊式辉将陈鹤琴称为“中国教育界的四位圣人之一”。陈鹤琴(1892.3-1982.12)陈鹤琴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活教育”的思想体系。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论在于培养受教育者要有建设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态度和服务精神。2.“是科学的儿童观”思想。陈鹤琴认为生活教育思想包括三个有机联系的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本体论。3.“创造教育”思想。陈鹤琴强调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他主张创造教育应从儿童抓起。因此,他提出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需要“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陈鹤琴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想方面:牢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使儿童健康成长并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的使命。

2.品质方面:要求对待别人要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待自己要多作自我批评,谦虚谨慎;对待儿童要热爱、公平;对待工作要有高度的热情,全心全意,富有创造性。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中国幼儿教育名家张雪门(1891-1973),是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浙江省宁波人,生于1891年3月10日。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与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张雪门幼年研读四书五经,后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四中学(现宁波一中*),

张雪门一生为幼儿教育留下了200多万字的著作,其主要的专著和论文已收入《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分上、下两卷,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于1994年出版,为我国幼儿教育理论的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雪门(1891-1973)

张雪门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行为课程”的思想体系。张雪门幼稚园课程是为幼稚园的儿童所设计和准备的,必须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应能促进儿童健康活泼的发展。2.“教材与教法”思想。张雪门认为一方面教材的功能在满足儿童的需要,应该在儿童生活里取材;另一方面,教材还要适应社会的生活。3.“见习与实习”思想。张雪门利用“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来”这一思想,强调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幼儿教师只有亲自参与到真实的幼儿情景中,去实地观察去尝试,才能够获得有效经验并提升能力。张雪门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尊重儿童、热爱儿童;2.强调实践精神,注重终身学习;第一节中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发展(一)外国古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1、柏拉图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2、亚里士多德的幼儿教育思想把古代幼儿教育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3、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代表了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二)外国近现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思想1、形成了不同的教育观点2、提出了不少具有创造性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方法3、提出了很多对近代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积极影响的主张和观点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育名家裴斯泰洛齐(1746—1827),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将其毕生精力奉献给贫儿的教育,树立了世界教育史上的楷模。裴斯泰洛齐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均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近代教育史上提倡和实施爱的教育的杰出代表,有评价者说,在外国教育史上,对儿童发挥无比爱心的教育家中,裴斯泰洛齐应排名第一。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对后世如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教育家的思想起着重要影响,欧文在他的幼儿学校中也运用裴斯泰洛齐的教学方法。裴斯泰洛齐(1746—1827)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爱的教育”思想。他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并且在总结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强调指出教育的主要的原则是爱。2.“要素教育”思想。要素教育的基本含义是,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他所指的全面发展则包括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纵观他的一生,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贫困儿童的教育,他用实际行动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展现得淋漓尽致;2.以顽强的毅力、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艰苦的教育实验工作,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贫苦儿童的教育事业;3.在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提倡爱的教育的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4.他提倡爱的教育、家庭教育,他为贫苦儿童的教育奉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育名家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出生在瑞士日内瓦,曾经当过学徒、店员、仆役、家庭教师等。1749年,他看到第戎学院的征文“科学艺术的复兴对改良风俗是否有益”,卢梭的应征论文《论科学与艺术》得了头等奖而一举成名。1775年,第戎学院又以“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为题公开征文,卢梭又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幅培养新人的蓝图。这部讨伐传统教育的长篇檄文,刚一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因为将矛头指向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卢梭遭受迫害而流亡国外,晚年才得以回国。卢梭(1712—1778)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教育论”思想。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分别是教育顺应自然原则和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2.“教育年龄分期”思想。卢梭猛烈抨击传统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天性,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强调应当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3.“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思想。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卢梭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赤子之心、陪伴之情;2.树立榜样、学习做人;3.把握关键期、疏导好奇心;4.平等坦诚、倾心沟通;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育名家福禄培尔(1782—1852)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学前教育理论,确立了游戏与作业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因此后人称他为“幼儿教育之父”。福禄培尔所倡导的“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在世界各国一直沿用至今。福禄培尔(1782—1852)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然发展的原则”思想。他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在无限发展着的,因此人也是在连续不断地发展的。2.“教育分期以及各时期任务”思想。他认为发展是渐进连续的,每一阶段的完成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必然前提。3.“幼儿园课程”思想。福禄培尔重视儿童的本性,认为教育要遵循儿童的特征连续协调地促使他们在各方面得到发展。福禄培尔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福禄培尔的师德思想主要是通过“顺应自然”这一教育思想体现出来的;2.福禄培尔首创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幼儿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标志着学前机构的作用开始由“看管”转向“教育”;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育名家蒙台梭利(1870—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培养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1952年5月6日逝世于阿姆斯特丹,享年82岁。福禄培尔(1870—1952)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儿童发展观”思想。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2.“教育的功能和目的”思想。蒙台梭利指出,教育有双重目的:一是生物学目的,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自然地发展;二是社会学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人适应环境。3.“儿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思想。她认为对于课程采用齐头并进的方式,各种不同练习大部分都同时进行,而且审慎地分级推进,可以自我矫正。福禄培尔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心了解儿童;2.示范榜样作用;3.促进家园联系;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外国幼儿教育名家杜威(1859—1952)是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口号。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并任该校校长。我国的教育名家,诸如胡适、陶行知、郭秉文、张伯苓、蒋梦麟等均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都曾是杜威的学生。1919年4月30日,杜威应中国五所学术机构的联合邀请,由日本乘船抵达上海,开始了在中国的访问和讲学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921年7月11日。这样,杜威在中国待了两年零两个月之久,因此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着广泛的影响。杜威(1859—1952)杜威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思想。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2.“教育无目的论”思想。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3.

“学校即社会”思想。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4.“教学论”思想。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理论为基础,对教材和教法等课题做出和传统观念不同的论述。杜威的师德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1.尊重儿童,满足儿童需要,激发儿童兴趣;2.建构平等师生关系;3.提高自身修养,做发展型幼儿教师;第二节外国幼儿教育名家与职业道德第三节幼儿教育名家的职业道德思想特征与模范作用幼儿教育名家的职业道德思想的特征(一)热爱教育,甘于奉献(二)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