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J14620-2019cationforcomprehensivetransff河北省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创新中心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mprehensivetransformationofexistingresidentialbuildings中感过林工出出队社出版(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开本:850mm×1168mm1/32印张:2.25字数2019年5月第一版2019年5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册定价:20.00元2019年第10号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技术规程》等三项标准的公告《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技术规程》(编号为DB13(J)/T295-2019)、《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技术规程》(编号为DB13(J)/T296-2019)和《农村危房改造基本安全技术标准》(编号为DB13(J)/T297-2019)三项标准已经本机关审查并批准为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现予发布,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2019年3月14日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7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二批制(修)订计划》(冀建工(2017)87号)的要本规程共分为9章,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术语;老化改造;8.设施改造;9.施工与验收。积累资料,及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石家庄市鹿泉区槐安西路395号,邮编:050227,电话电子邮箱:491848985@),以供今主编单位: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省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创新中心参编单位:河北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研究院主要起草人:赵士永付素娟郝雨杭杜旭冉时元元刘利伟温全李佳玉詹林山褚少辉 2 3 44.1一般规定 44.2改造前评估 4 9 5.1一般规定 5.2地基与基础加固 5.3上部结构加固 5.4增层改造 6.1一般规定 6.2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6.3供暖系统节能改造 6.4可再生能源利用 207.1一般规定 207.2套内空间 207.3公共空间 227.4加装电梯 23 8.2室内设施改造 278.3室外设施改造 28 309.1一般规定 30 309.3施工质量验收 32本规程用词说明 34引用标准名录 1 2 3 44.1GeneralRequireme 44.2Pre-reformAssessment 4 9 5.2FoundationRe 6EnergyEfficiencyReno 6.2Energy-savingRenovationofBuildin 6.3Energy-savingRenovationo 6.4RenewableEnergyUtil 18 20 22 27 289Constructiona 309.1GeneralRequiremen 30 309.3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 3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35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3711.0.1为保障既有住宅建筑的使用安全,提高既有住宅建筑品质,改善居住环境,规范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工程,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经诊断评估后适合进行综合改造的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内容包括加固改造、节能改造、设施改造和适老化改造等。1.0.3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应遵循安全、适用、绿色、经济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先采用施工简便快速的新技术、新工艺。1.0.4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0.1既有住宅建筑existingresidentialbuildings已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2.0.2综合改造comprehensivetransformation通过采用加固改造、节能改造、设施改造、适老化改造等,将两种及两种以上改造内容进行技术集成,对既有建筑进行的改2.0.3诊断评估diagnosticassessment为了给综合改造提供依据,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资料审阅、软件模拟等方法对既有建筑现状进行检测、评估的活动。2.0.4软件模拟softwaresimulation采用软件对既有建筑的结构安全、建筑能耗等进行的仿真计2.0.5超低能耗节能改造ultra-lowenergyconsumptionandenergysavingtransformati按照超低能耗建筑(也称为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指标及性能要求进行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2.0.6适老化改造suitablefortheelderly为适应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而进行的功能性和设施改造。33.0.1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前应收集勘察报告、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资料、前期使用及改造情况等相关技术资料,并进行现场3.0.2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在改造前应根据建筑现状、改造模式、功能需求等情况进行诊断评估。3.0.3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不应破坏原建筑的结构安全性。3.0.4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应在诊断评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改造效果明显、投资成本合理、对住户正常生活影响小的3.0.5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应优先选用多项改造,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3.0.6既有住宅建筑配套设施改造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改善居民生活环境。3.0.7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不得采用国家及河北省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产品和材料。44.1.1综合改造前应首先进行安全性评估,若存在安全问题,应息,对建筑改造的基本条件进行诊断,根据建筑现状确定综合诊断方案,通过现场调查、资料查阅、检测检验、模拟计算等手段布置、结构体系、构件材料强度、混凝土构件的配筋、结构与构件几何尺寸等进行检测,当工程复杂时,应绘制4.2.2应对既有住宅建筑的使用历史进行调查,包括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用途和使用年限、历次检测、维修与加固、用途变更与5检测项目地基基础△√△√地基承载力(原位或土工试验)△√△√△√上部承重结构√√√√√√构件裂损√√√√√√√√√△√√注:表中,√表示应做项目,△表示选做项目。4.2.4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可根据建筑功能、建筑物后续使用年限2建筑物鉴定为Csu或Dsu级的房屋,可进一步评估其适修性,对适修性较好的房屋可先对结构进行加固,再进行改63对建筑物按《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鉴定为Dsu级的房屋,再按《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鉴定,对鉴定结果为C级或D级的房屋,不宜改造。4集中供暖系统的现状诊断(仅对集中供暖住宅建筑)。3历年修缮(维修改造)资料;5供暖系统运行记录及3年以上能源消耗量。4.2.7既有住宅建筑应根据其供暖和空调能耗现状调查统计结74居民对室内温度、湿度的主观感受等。2单位建筑面积的供暖耗煤量(折合成标准煤)、耗电量和82既有住宅建筑内未采用防滑地面,楼梯无扶手或扶手老3二层及二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无电梯。3既有住宅建筑场地的供电能力。95业主需求增加或改善的室外设施。4.3.3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诊断评估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5.1.1结构加固改造设计应综合考虑结构现状和建5.1.2既有住宅建筑加固改造应结合改扩建、节能改造、设施改5.2.1当无法搜集地质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完整,不能满足加固设2沿基础顶部增设基础梁,将水平荷载分散到相邻的基础5.2.5既有住宅建筑增层后,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建造在斜坡上的建筑,尚应验算其稳定5.2.6既有住宅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时,天然地基承载力可计入建筑长期压密的影响,并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规定的方法进行验算。5.2.7加固后的既有住宅建筑地基基础使用年限,应满足加固后的既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5.2.8当既有住宅建筑增层工程进行地基基础加固时,应对建筑物在施工期间及使用期间进行沉降观测,直至沉降达到稳定为止。5.2.9既有住宅建筑地基基础加固设计与施工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有关规定执行。5.3上部结构加固5.3.1既有住宅建筑的加固应根据鉴定结果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分别采用房屋整体加固、区段加固或构件加固,加强整体性、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5.3.2多层砌体住宅建筑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可选择下列加固方法:拆砌或增设抗震墙、修补和灌浆、面层或板墙加固、外加柱加固、包角或镶边加固、支撑或支架加固。5.3.3多层砌体住宅建筑的整体性不满足要求时,应选择下列加1当墙体布置在平面内不闭合时,可增设墙段或在开口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框形成闭合;2当纵横墙连接较差时,可采用钢拉杆、长锚杆、外加柱或外加圈梁等加固;3楼、屋盖构件支承长度不满足要求时,可增设托梁或采取增强楼、屋盖整体性等措施;4当圈梁、构造柱设置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应增设圈梁、外5当预制楼、屋盖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现浇层或增设托梁加固楼、屋盖。5.3.4钢筋混凝土住宅建筑抗震加固时应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加固方案,分别采用提高结构构件抗震承载力、增强结构变形能力、改变结构体系和增加结构耗能能力的方案。5.3.5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局部损伤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修复;出现裂缝时,可灌注水泥基灌浆料等补强。5.3.6对于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女儿墙、出屋顶烟囱等易倒塌伤人的非结构构件,应予以拆除或降低高度,需要保持原高度时应加5.3.7墙体、楼板开洞应根据其受力特征、洞口位置和大小进行受力分析,采取增设洞口边缘构件或其它补强加固措施。5.3.8加固或新增构件的布置,应消除或减少不利因素,防止局部加强导致结构刚度或强度突变。5.3.9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应对所有承载力不足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对裂损构件进行修补,对新旧结构间可能出现的差异沉降进行控制和妥善处理。5.3.10既有住宅建筑加固改造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伤原结构构件;2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会同加固设计单位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3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或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5.4.1既有住宅建筑增层前,应根据建设单位的增层目标和建筑物本身状况,在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和可行性论证。5.4.2既有住宅建筑增层应以检测和鉴定结果作为结构设计的依据。当建筑物需要加固时,应做加固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宜先加固后增层。5.4.3既有住宅建筑的增层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既有建筑的现状和潜力、增层设计使用年限、抗震设防烈度、场地地质条件、检测鉴定结果和规划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5.4.4既有住宅建筑增层的结构形式可分为直接增层、分离或相连接的外套增层、分离或相连接的室内增层及地下增层等。5.4.5既有住宅建筑增层时可根据使用要求,适当调整平面布局、合理分隔,并减少使用干扰,卫生间、厨房等房间应上下对应。宜保留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使新旧部分互相协调。5.4.6增层后结构应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避免因刚度突变形成薄弱部位,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并应对建筑进行整体计算。5.4.7采用新旧结构完全脱开的外套结构增层时,建筑物新增部分与原建筑物的水平净距应满足抗震缝(地震区)或伸缩缝(非地震区)的要求。竖向净距应考虑新增建筑物的沉降影响。5.4.8直接增层的墙、柱宜与原结构上下对应。5.4.9直接在原建筑物上增层时,宜采用轻质高强材料和装配式建造方式。6.1一般规定6.1.1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应根据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全面的节能改造或部分的节能改造。6.1.2实施全面节能改造后的住宅建筑,其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能耗应符合河北省现行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实施部分节能改造后的建筑,其改造部分的性能或效果应符合河北省现行有关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6.1.3既有住宅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时,宜同步实施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暖系统的全面改造。当不具备对建筑围护结构和供暖系统实施全面改造的条件时,应优先选择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大、节能效果显著的环节实施部分改造。6.1.4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应制定和实行严格的施工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外墙改造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系统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防火标准的规定。6.1.5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时,有条件可进行超低能耗节能改造,并满足《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273的能耗指标。6.2围护结构节能改造6.2.1外墙节能改造时,应优先选用外保温技术,并应与建筑的立面改造相结合。当外保温无法施工或需保持既有住宅建筑外貌2保温层与基层墙体及各构造层之间的粘结或连接必须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粘结强度和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5采用内保温技术时,应进行内保温设计,并对混凝土梁、外走廊隔墙等公共部位满足消防疏散安全距离要求时应进行保温6.2.5有条件时,宜对封闭阳台进行节能改造。封闭阳台的顶层阳台顶板、首层阳台底板、阳台栏板等改造后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6W/(m²·K)。6.2.6门窗节能改造应提高门窗的保温性能和气密性,并综合考虑安全、隔声、通风等性能要求。6.2.7既有住宅建筑外窗改造时,可根据既有建筑具体情况,采取更换原窗户或在保留原窗户基础上再增设一层新窗户的措施。6.2.8节能改造选用的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其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规定的7级。6.2.9外门窗的节能改造应符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中的规定,单元外门应选用具有防盗功能和保温性能的安全门。6.2.10既有住宅建筑东西向外窗宜采取有效的遮阳措施。6.2.11既有住宅建筑屋面节能改造的施工准备工作及节能改造措施应符合《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中的规6.2.12屋面避雷设施、天线、烟道、天沟等附属设施应有专项节点设计,上人孔应做保温和密封设计。6.2.13既有住宅建筑楼板下部为非采暖空间或室外时,应对该楼板进行节能改造。6.3.1对热源或热力站、室外管网、室内系统等的节能改造,应6.3.3室内供暖系统改造时,应进行散热器配置及水力平衡复核应符合行业标准《散热器恒温控制阀》GB/T29414及《供热计6.4.1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应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选用适宜6.4.2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采用集成技术,当采用太阳能时,集6.4.3既有住宅建筑满足条件时,宜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6.4.4在既有住宅建筑上增设或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必须经建筑结构安全复核,并应满足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要求。6.4.5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设施。6.4.6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电击、防雷、防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太阳能热水系统中所使用的电气设备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装置。6.4.7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和连接管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6.4.8当既有住宅建筑改造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时,应进行全年冷、热负荷计算,根据空调负荷特点、现场条件等确定地埋管配置方案,并对土壤热平衡分析,当全年冷热累计取热量和释热量不平衡时,应采取热量平衡措施。6.4.9当既有住宅建筑改造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时,空气源热泵系统形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及当地能源政策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7.1.1既有住宅建筑适老化改造应满足设备系统功能有效、运行安全、维修方便等基本要求,并应为相关设备预留合理的安装位7.1.2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应结合建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并遵循建筑功能和交通组织合理、结构安全、对环境影7.2.1楼地面宜采用防滑材料。卧室与起居室(厅)不宜有高差,厨房、卫生间、阳台与相邻空间地面高差不宜大于15mm。7.2.2起居室、卧室及卫生间等主要功能房间宜增设紧急救助报3热水供应系统宜增设防烫伤措施,冷热水管应有明显标4水龙头或淋浴器宜改造为杠杆式单把龙头,宜采用恒温5宜采用坐便器,坐便器高度不宜低于0.40m度不宜高于0.45m,其一端宜设可坐平台;宜采用软管淋浴器,2户门不宜设置门槛,户内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15mm;3卧室门宜采用横执杆式把手,宜选用内外均可开启的锁5卫生间的门宜能从外部开启,宜采用可外开的门或推拉7.2.8开关、插座的适老化改造宜符合下列规定:距地宜为0.60m~0.80m。4出入口宜设置推拉门或平开门,设置平开门时应设闭门设置门槛;当高差不可避免时,可改造为无障碍坡道并同时设置警示标识,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3墙面1.80m以下不宜有影响通行及疏散的突出物。7.3.3楼梯、扶手适老化改造宜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踏步前缘突出物应铲除。楼梯踏步宜采用防滑材料,当踏步面层设置防滑、示警条时,防滑、示警条不应突出踏面;2出入口台阶及坡道两侧应增设连续扶手,扶手宜选用防滑、热惰性指标好的材料;3扶手高度应为0.85m~0.90m,扶手直径宜为40mm,扶手端部宜水平延伸不小于0.30m,末端宜向内拐到墙面,或向下延伸不小于0.10m。7.4.1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后,建筑间距、建筑日照、建筑使用功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的要求,不应影响周边有日照要求的建筑。7.4.2加装电梯应合理避让地下管线;当不能避让时,应按相关规范规定挪移管线或采取电梯基础跨接等措施保证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7.4.3加装电梯宜优先选用无障碍电梯,有条件时宜选用可容纳担架的电梯。7.4.4加装电梯的额定速度、额定载重等应根据既有建筑条件、使用要求、安装位置等情况按照相关规范进行合理选择。7.4.5电梯井道和电梯控制柜不应紧邻卧室,无法避免时应采取筑之间的防水构造,避免屋顶及外墙渗水;电梯井道底坑及首层7.4.8加装的电梯井道围护结构及连接部分应为不燃材料,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7.4.9加装电梯的运行速度不宜大于1.5m/s,电梯门应采用缓慢7.4.10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应结合使用要求和原有建筑的既有条件,在尽量不改变原有建筑的结构形式和不破坏原建筑基础构的连接应考虑与主体结构的变形协调及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选7.4.13当加装电梯位于既有住宅建筑外部且与主体结构无连接时,对于高度大于24m的住宅建筑,外加电梯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对于高度不大于24m的住宅建筑,外加电梯不宜采用单跨7.4.14当加装电梯位于既有住宅建筑外部时,宜单独设置基础。如需将电梯的基础置于原有基础上,应考虑对原有基础的影响;当增设电梯位于既有住宅建筑内部时,电梯基坑的设置不宜破坏原有基础的防水层,不得损坏原有基础。7.4.15加装电梯需对原结构墙体作局部开洞处理时,应对原结构的相关部位进行局部承载能力验算,并采取相应的补强加固措施。7.4.16加装电梯需核实小区变压器供电能力。7.4.17当加装电梯影响楼梯平台水表、电表、燃气表、消防箱、弱电分线箱等既有设备的设置和使用时,应对受影响的既有设备和管线进行改造。7.4.18当既有住宅建筑内部配电系统不能满足电梯用电要求时,电梯可采用外部专用回路供电。7.4.19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的电梯配电箱应安装在靠近电梯附近的公共区域,并设置独立的电能计量表。7.4.20加装电梯的供电线路不得敷设在电梯井道内,不得沿外墙明敷设。除电梯专用的线路外,井道内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电缆等。7.4.21电梯井道内应设置检修照明设备。7.4.22电梯轿厢内应设置可与住宅小区值班场所通讯的应急呼叫设备。7.4.23加装电梯应进行防雷接地设计,宜与原建筑防雷接地系统连接。规范》GB7588或《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用空间;每套住宅宜设置家居配线箱,有限电视、电话、信息网8.2.3既有住宅建筑的楼梯间、走道等室内公共空间的照明宜采8.2.4每幢住宅的总电源进线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或剩余电流动作报警装置。除壁挂分体式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套内电源插8.2.5既有住宅建筑内应采用TN-S配电系统。8.2.6既有住宅建筑套内总进线开关应能同时断开N线。8.2.7既有住宅建筑套内1.8m及以下插座应采8.2.8既有住宅建筑室内公共空间应采用防滑、耐磨损、易清洁的装修材料。8.2.9既有住宅建筑单元入口处宜增设信报箱,单元入口无条件设置信报箱时,可集中设置信报箱亭。8.2.10既有住宅建筑室内设施经诊断评估后,存在严重老化或损坏、跑漏破损、不符合现行国家规定等情况,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及河北省相关标准进行改造。8.3室外设施改造8.3.1既有住宅建筑室外设施改造,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的规定。8.3.2既有住宅建筑室外设施改造,宜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安全可靠的安防系统。8.3.3既有住宅建筑室外设施改造,宜根据实际情况规划设置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停车设施。8.3.4增设的充电设施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充电设施的布置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全,符合防火、安全方面的8.3.5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应采取有效的电能质量治理措施,减小对建筑配电系统和公用电网的影响。8.3.6既有住宅建筑室外设施改造,宜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改造顺序原则,对管道、电气线路、绿地、道路等进行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的改造。8.3.7既有住宅建筑道路交通设计宜通过统筹规划,达到路线清晰合理、使用方便、满足交通和消防需求的要求。8.3.8既有住宅建筑室外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时,应进行无障碍改造,人行道、绿地、停车场、建筑出入口改造后应满足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要求。8.3.9既有住宅建筑室外公共服务设施应满足生活配套及居民室外活动的需要,合理集中设置,可利用原小区内架空层或其他不适宜居住的建筑空间。对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危害、灾害与突发生事件制地环境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对既有重要设施做好防护9.1.3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施工宜按照绿色施工的相关规定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并组织进工安全时,应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报告,在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9.2.5对可能导致的倾斜、开裂和局部倒塌等现象,应预先采取安全措施。9.2.6既有住宅建筑进行改造施工时,应对自身其他部分或者邻近的正常使用建筑及公共设施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措施。9.2.7当居民不撤离施工现场时,施工单位应制定专项安全措施。改造施工期间应为居民设置安全通道,施工区域与居民住行区域应进行隔离。9.2.8脚手架和支撑架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的要求,脚手架与主体结构相拉结时,应保证主体结构能承受相关荷载。9.2.9施工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监控措施。加固过程中,若发现结构、构件突然出现变形增大、裂缝扩展或条数增多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支顶并及时向安全管理单位或安全负责人书面9.2.10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建筑物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9.2.11施工期间的堆放荷载应严格控制,不得大于原设计承载能力;有出现结构性损伤的部位,在修复加固前不得进行施工堆载。9.2.12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工程宜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方案。预制构件制作、运输与安装应编制施工专项方案。预制件吊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与既有结构发生碰撞;应复核预制件就位时的临放限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制施工现场周围区域空气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政府9.2.16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夜间施工。可循环利用、可回收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拆除工作量及固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9.3.2各分部和分项工程的验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执行。隐蔽工9.3.3设备、材料进场验收和复验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9.3.5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按有关标准进行相应的实体检验或抽样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符合……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2《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3《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8《电梯技术条件》GB/T100589《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0《安装于现有建筑物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11《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20《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2《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T12926《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13(J)/T273制定说明《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技术规程》DB13(J)/T295-2019,经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3月14日以第10号公告批准、发布。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42 434.1一般规定 434.2改造前评估 44 45 465.3上部结构加固 465.4增层改造 47 496.1一般规定 49 6.3供暖系统节能改造 526.4可再生能源利用 53 547.1一般规定 547.2套内空间 547.3公共空间 55 56 58 588.2室内设施改造 588.3室外设施改造 59 61 9.2工程施工 619.3施工质量验收 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计划的住宅建筑。筑安全、建筑能耗、设施、适老化四方面对既有住宅建筑进行综合改造,以提高建筑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历史风貌的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可参考执行,既有住宅建筑的单项改造可参考执本规程中的设施包括室内(建筑)设施和室外设施,室内(建筑)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内部含公共部位的电气设备及线路、管道、无障碍设施等,室外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外部管道和线路、无障碍1.0.3在确保结构安全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施工简便快捷的技术方案和新型建材、设备,以减小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3.0.1在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前期,应结合收集到的技术资料进行详细的现场查勘,确认技术资料和现场的差异性,当技术资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应符合城市风貌控制规划,与周边建重要的作用,应根据既有住宅建筑的改造内容和改造需求进行相关内容的诊断评估,可以对既有住宅建筑各方面的性能现状进行3.0.5在既有住宅建筑综合改造时,应根据建筑具体情况和当地业主的意愿合理地选择适合的改造技术措施,允许单项改造和多项改造的分步实施,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推荐采用多项改造同步当既有住宅建筑采用多项改造措施时,宜进行一体化设计和3.0.6对既有住宅建筑进行综合改造后,宜根据小区特点,对小区内部的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进行改造提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否否(可综合运用现场观察、现场询问、问卷调4.2.4既有住宅建筑改造前,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固前,应依据其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类别、后续使用年限和结构4.2.6节能诊断评估是节能改造的前提,其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了解既有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节能改造前一般通过资料查阅、现场查勘和测试等方式进行节能诊断,并形成诊断评估报告。在节能诊断中,如果要求改造及外部因素较多,因此本条文特意将加装电梯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列出,以供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时参考。4.3评估报告4.3.2综合改造是一个有机体,各单项改造之间往往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为了挖掘问题的根源,需分析各单项诊断结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本规程鼓励根据既有住宅建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改造优先次序,因此可将各单项诊断结果区分为安全性问题、节能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其中安全性问题应列为改造需要解决的问题,节能性问题和功能性问题则可根据既有住宅建筑情况给出是否改造的5.1.3建筑加固改造会破坏原建筑的装修层,因此应将结构加固与装饰装修相结合,尽量减少对原建筑装修的破坏,装修宜简约化、功能化、轻量化。建筑改扩建部分宜采用装配式建筑构件和可采用压力灌浆修补,对砌筑砂浆饱满度差且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偏低的墙体,可用满墙灌浆加固;面层或板墙加固是在墙体的一砂浆面层或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加固;外加柱加固是在墙体交接处增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固;包角或镶边加固是在柱、墙5.3.4框架梁柱配筋不符合鉴定要求时,可采用钢构套、现浇钢加固;建筑刚度较弱、明显不均匀或有明显的扭转效应时,可增设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或翼墙加固,也可设置支撑加固;钢筋混凝5.3.6女儿墙、出屋面烟囱等非结构构件的处理,应以加强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防止倒塌伤人为目的。不符合要求时,优先考虑拆除、降低高度或改用轻质材料,然后再考虑加固。对于既有建筑的一些非结构构件,若不符合鉴定要求,可根据改造后的具5.4.4直接增层法就是在对旧建筑的地基基础和墙体强度复核验套结构传至新的基础与地基。当原建筑为砖混结构,增层部分为老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新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与老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互相独立,新结构利用老结构的水平抗侧刚度抵抗相应调整。5.4.9直接在原建筑物上加层时,可采用轻钢结构体系,外墙墙体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保温外墙板(或技术指标相似的同类产品),也可采用钢骨架纤维增强复合保温外墙板或由冷弯薄壁型钢龙骨体系和覆面结构面板组成的龙骨式复合墙体;隔墙可采用轻质隔墙板。采用轻钢结构体系等轻型结构可减轻结构自重,增层部分的荷载对原结构及地基的影响减小,减少加固费用;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可减少施工工期,减少对居民的影响。6.1.1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围护结构、供暖系统进行全面或部分的节能改造。围护结构的全面节能改造包括外墙、屋面、外窗和地面等各部分均进行改造,供暖系统的全面节能改造包括热源、室外管网、室内供暖系统、热计量6.1.3我省建筑能耗以采暖能耗为主,供暖系统节能改造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同步进行,可以保证建筑围护结构、供暖系统都节能,避免行为方式影响建筑实际能耗,例如居民因室内温度过高而开窗通风,既有住宅建筑虽进行围护结构节能改造,但并6.1.4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时,一般场地更为狭小,而且建筑物内往往还有大量的居民,所以防火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必须制定和实行严格的施工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外保温系统和材料针对外墙保温技术的需要,目前国内外的建筑物大多数采用保温技术的防火成为难点,因此确保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满足相关要求是建筑外墙保温防火的前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建筑外保温工程中宜采用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以及燃烧性能为6.1.5超低能耗建筑能够拥有良好的室内热舒适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采暖制冷能耗,但其初投资成本较高,综合考虑成6.2.1既有住宅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时采用外保温技术对居民生活干扰较小,同时内保温技术很难解决热桥问题,因此应优先采用外保温技术。对于寒冷(B)区的部分地区,当采用外墙外4既有住宅建筑常见的空调外机架、外墙附着的雨水管道、6.2.3将楼梯间及外廊封闭可以避免建筑楼梯间与室外环境直接接触,有效地阻断冷空气的入侵,公共部位做保温处理也是有效的节能措施,但综合既有住宅建筑的实际情况考虑,需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6.2.5既有住宅建筑的阳台多为开放式阳台或住户自行封闭的阳台。阳台进行节能改造时,应根据实际青况进行合理设计。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15中规定封闭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栏板、顶板、底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6W/(m²·K),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5W/(m²·K)。因此本条按河北省75%标准规定封闭阳台的传热系数限值。6.2.8《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没计标准》JGJ26-2010中规定严寒地区外窗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5级,寒冷地区1~6层不低于4级、7层及7层以上不低于6级;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DB13(J)185-2015比《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中更严格,外窗气密性等级不低于7级,本条按河北省75%节能标准规定外门窗的气密性限值。少阳光过分照射,降低夏季室内温度升高,因此宜增设遮阳设施。不同的屋面形式和不同的破损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应符6.2.13如果既有建筑楼板下部为室外(如外挑楼板)或底层下部为非采暖空间(非供暖地下室),若不做保温处理,供暖房间的热量会通过楼板向外大量散失,不仅会降低室内温度、增加供暖能耗,还会产生地面结露问题,因此应对该楼6.2.14穿越楼板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各种金属管道都是传热量很大的热桥,这些热桥不仅对节能有一定影响,其周围还有可能施工方便、室内系统美观方便,并尽量减少对用户已有设施的改暖用户提供主动控制、调节室温的手段。分户热计量装置可以确定用户的耗热量及热输送效率,作为热计量收费的基础数据,以6.4可再生能源利用6.4.3太阳能资源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清洁能源,在实际节能改造中,当满足技术条件时,宜按照规范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用户利用率越高,太阳能的利用就越经济,达到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目的。6.4.9在进行空气源热泵设计时,需要进行温度修正和融霜修正,并适当增大机组容量以保证冬季空气源热泵的制热效果。空气源热泵设计选型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协作设计,综合考虑建筑设备和管线的配置,并提供必要的设置形成通行障碍,因此适老化改造时应尽量消除户内各功能空间交7.2.2紧急报警求助按钮距地宜为0.80m~1.10m,紧急报按钮宜有明显标注且宜采用按钮和拉绳结合的方式,拉绳末端距7.2.4厨房中的燃气和明火是最危险的因素,老年人记忆功能衰采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燃气灶,可以避免燃气泄漏,确保7.2.5对于老年人使用热水系统时,可采用操作简单容易调节的方式,因此冷热水混合式龙头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由于老年人身体较差,坐便器高度过低,会使老年人起身困难,因此对坐便器高度进行了规定;当老年人需要跨越浴盆外缘时,浴盆外缘过高,会使老年人出现困难和危险,所以本条对浴盆外缘距地无法进行施救的情况,同时为了便于老年人紧急疏散,户门易向7.2.8双控开关两地控制可方便老年人在不同位置控制照明设7.3.1无障碍出入口包括平坡出入口、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的出入口及同时设置台阶和升降平台的出入口三种形式。在出入口适老化改造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鼓励优先选用平坡出入口(地面坡道不大于1:20且不设扶手的出入口);设置雨篷既可以防雨,又可以防止出入口上部物体坠落伤人,雨篷覆盖范7.3.3踏面前缘不宜前凸,以防范老年人上楼时发生羁绊。当在踏步中设置防滑、示警条时,可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防滑、示警条如果太厚会有羁绊的危险,因此防滑条和踏面不应突出踏扶手端部的水平延伸是为了便于上下时的抓握,有条件的情况下扶手末端向下有一段延伸最佳。为了防止夏季扶手过热、冬7.4.7不同时期的建筑通常按照当时的防火规范进行设计,如执电梯结构的要求,钢结构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的优点,可以减少对居民的影响。新建的井道、连廊等结构设计应减少外加电梯新增结构与既有住宅建筑结构之间的差异沉降,加装电梯的新增结构基础应尽可能减少与既有住宅基础沉降变形当加装电梯和主体结构铰接或脱离时,应分别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加装电梯结构的最终沉降量,并在设计中考虑新老建筑物间的允许相对沉降差。7.4.13单跨框架结构包括单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单跨钢框架结构。7.4.14防水层破坏后很难处理,基础破坏后将对结构的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当电梯基坑位于地下室底板时,建议在地下室底板上垫高做基坑。7.4.19配电箱应设置在工作人员方便接近的地方,并应具有必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餐饮常识培训体系构建
- 口腔护理刷牙顺序规范
- 解除合伙协议协议书
- 足球发展框架协议书
- 食堂共管账户协议书
- 鲁南地质工程协议书
- 露天采矿承包协议书
- 购销合同变更协议书
- 防汛物质供货协议书
- 重庆股权转让协议书
- 石灰破拱计量投加系统技术规范书
- JJG 40-2011X射线探伤机
- GB/T 33217-2016冲压件毛刺高度
- GB/T 31765-2015高密度纤维板
- GB/T 21618-2008危险品易燃固体燃烧速率试验方法
- GB/T 19165-200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 品质管理概念培训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拟行路难》课件26张
- 西安市非学历培训机构公示表
- DB64∕T 802-202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