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件)_第1页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件)_第2页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件)_第3页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件)_第4页
大气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2大气污染来源及危害环境空气的重要性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两万次,吸入的空气量大约10~15m3(13.6kg),约食物重量的10倍(食物1.5kg、水2kg)。环境空气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可更新的资源。环境空气的性质:环境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为28.966,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为1.293kg/m3。2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次要成分水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占比78%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占比21%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O3N2O2CO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1.1大气污染32.大气污染的原因(1)自然过程(2)人类活动§1.1大气污染污染源

特点

主要来源

排放的污染物

自然源它和人为源相比产生的污染物较少,浓度较低,具有局部地区某段时间内可能形成严重影响的特点。

火山喷发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火山灰森林火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氢化合物等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森林植物释放萜稀类碳氢化合物。海浪飞沫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人为源移动源汽车火车飞机等,分布广泛分散,难于监测和治理。交通运输过程: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氧化合物和铅等静止源静止源则包括工厂、焚化炉等不移动的污染源。静止源污染面积广,易于集中监测治理。燃料燃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化肥颗粒物、粉尘、氧化亚氮等452.大气污染的分类根据大气污染影响范围:①局部地区污染②地区性污染③广域性污染④全球(或国际性)性污染§1.1大气污染6根据能源性质、大气污染物组成和反应分类①煤烟型(或还原型)污染②石油型(或交通型或氧化型)污染③混合型污染④特殊型污染§1.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事件属于什么类型?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什么类型?7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空间分布分为:

点源、面源、线源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照人们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人为大气污染源按照分类统计分析分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称为固定源)交通运输工具(机动车、火车、轮船、飞机等称为流动源)§1.1大气污染§1.1大气污染8910(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CO对人体健康的影响CO(10-6)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10对呼吸道患者有影响30人滞留8h,视力及神经机能出现障碍40人滞留8h,出现气喘1201h接触,中毒,血液中CO—Hb>10%2502h接触,头疼,血液中CO—Hb=40%5002h接触,剧烈心痛,眼花,虚脱300030min即死亡3、大气污染的影响§1.1大气污染11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NO2(10-6)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闻到臭味5闻到强臭味10—1510min眼、鼻受到刺激501min内人呼吸困难803min感到胸痛、恶心100—150在30—60min内死亡250很快死亡§1.1大气污染12损害植物酶的功能组织;影响植物新陈代谢的功能;破坏原生质的完整性和细胞膜。此外,还会损害根系生长及其功能;减弱输送作用与导致生物产量减少。(2)对植物的伤害§1.1大气污染13大气污染可使建筑物、桥梁、文物古迹和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制品及皮革、纺织等物品发生性质的变化,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3)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1.1大气污染14(4)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大气能见度:是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对大气能见度或清晰度有影响的污染物,一般应是气溶胶粒子、能通过大气反应生成气溶胶粒子的气体或有色气体,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SO2和其它气态含硫化合物,在大气中以较大反应速率生成硫酸盐和硫酸气溶胶粒子NO和NO2,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硝酸盐和硝酸气溶胶粒子光化学烟雾,反应生成亚微米的气溶胶粒子15§1.1大气污染16光化学烟雾实例17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被岩石土壤等吸收,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与此同时,地表物质向大气发射出红外长波(400~800nm)为主的辐射。大气层中某些气体对短波和可见光吸收很弱,而对长波辐射吸收强烈,因此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得以维持,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1.1大气污染18§1.1大气污染19“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氯氟烃、一氧化氮等。当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时,大气的温室效应就会加剧,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部的温度升高。§1.1大气污染20§1.1大气污染21§1.1大气污染22§1.1大气污染23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太平洋沿岸的海面水温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并形成一股暖流向南流动。它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1.1大气污染24拉尼娜是西班牙“La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1.1大气污染25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

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1.1大气污染26

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特别是UV-B辐射对生物有较大的伤害。而阻挡UV-B辐射的就是臭氧。(紫外线辐射按照其波长的不同,可划分为UV-A(315-400nm)、UV-B(280-315nm)和UV-C(280nm)三个波段)臭氧层破坏§1.1大气污染27§1.1大气污染28§1.1大气污染29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罪魁祸首:含氯和含溴的简单卤代烷§1.1大气污染30(三)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通过降水(如雨、雾、雪)迁移到地表,或在含酸气团气流的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表。酸沉降的研究始于酸雨研究。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之一。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人为和天然排放的SOX(SO2和SO3)和NOX(NO和NO2),其天然源一般是全球分布的,而人为排放的SOX和NOX则具有地区性分布的特点。§1.1大气污染3132

酸雨: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降水中溶入其它酸性物质,从而使其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水。酸雨的形成:是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是由自然排放和人为活动等释放到大气中的SO2或NOx通过氧化反应(气相或液相反应),生成硫酸或硝酸和亚硝酸,附在凝结核上降落到地面上的。影响与危害:(1)损害水生、陆生生物:如鱼类和森林(2)对人体健康影响:使有毒重金属溶入饮用水中,危害饮用者(3)腐蚀建筑材料、金属构件、油漆以及名胜古迹等§1.1大气污染33中国酸雨的分布变化§1.1大气污染34引起树木的大量不正常死亡严重腐蚀建筑物§1.1大气污染35清洁生产环境自净和人为措施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原则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1.1.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6二.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调整工业布局和工业结构2.改善能源结构,积极采取节能措施3.大力开展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完善城市绿化系统,发展植物净化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推广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37末端治理烟尘治理技术二氧化硫治理技术氟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