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见;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峻,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更表明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须要B.商人势力威逼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夫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解析】选A。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见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不断吸取各家思想以适应政治的须要,故A正确;变更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逼汉代的政治统治,故B错误;这一变更无法表明农夫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见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错误。2.(2024·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更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复原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错误;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的经济实力复原和增加主动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须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复原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正确。【拓展延长】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中心集权找寻意识形态的支撑。运用政权力气限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独创,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依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限制意识形态,但并不胜利。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慧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骛,最终达到了目的。3.(2024·衡水中学模拟)汉武帝中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指责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相位被罢免。这表明 ()A.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C.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皇权与相权接着冲突【解析】选C。汉武帝对惩罚结果的变更,反映了皇权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故选C。4.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更反映了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解析】选D。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会出逃,且被人们所接受,但秦汉以后舆论对这种行为进行贬斥,视为不义,说明秦汉以后更强调忠君的伦理观念,故D正确。5.有一则案例:甲没有儿子,拣了个弃婴,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甲把乙藏起来。假如依据当时法律,躲藏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相互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所以甲不能判罪。这一案例说明,两汉时期 ()A.儒家道德地位大于法律B.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C.法律体系儒家化最终完成D.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解析】选B。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但不能得出儒家道德地位大于法律,故A错误;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认为判案应当依据儒家道德,说明儒家道德已经渗入法律,故B正确;魏晋时期法律体系儒家化完成,故C错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明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故D错误。6.“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以威。”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维护了君主统治 B.解决了王国问题C.背离了儒家思想 D.完善了监察制度【解析】选A。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A正确。7.(2024·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索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减弱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更有关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解析】选C。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如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思想实际就是对冷静理性思索的背离,造成这种变更的缘由与汉代儒学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关,故C正确。8.(202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班固《白虎通德论》提出“三纲六纪”思想,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六纪即诸父有善,诸舅有义,昆弟有亲,族人有序,师长有尊,挚友有旧。据此可知东汉“三纲六纪”思想 ()A.推动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发展B.顺应了确立专制主义的须要C.建构了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D.注意谶纬神学世界观的养成【解析】选A。专制主义是在秦朝确立,B错误;伦理纲常的社会结构和谶纬神学世界观都是在西汉正式确立,C、D错误;先秦起先提出的儒家社会秩序观在东汉得到发展。A正确。9.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家立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爱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见,故A正确。10.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提倡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化【解析】选B。材料强调汉代统治者大力提倡“以孝治天下”,使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孝道不仅仅局限在宗法伦理领域,还延长、渗透到国家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强化成为社会伦理和政治宗法伦理,故B正确。11.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宝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允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上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A.主流价值观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选A。依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A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法家大行其道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始终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C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错误。12.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依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史家称之为“引经决狱”。“引经决狱”风气的盛行反映了当时 ()A.统治者推行儒家经义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普遍认知D.儒学思想被法律化【解析】选C。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儒家士大夫据《春秋》之经义断狱成为当时风气”“依据其他儒家经义断狱”中可以看出,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当时人们普遍的认知,故C正确。二、非选择题(37分)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地事天也,尤下之事上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三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需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学问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说明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探讨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学问论确定实然和应然学问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做程朱理学。——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孟子对于“忠君”的看法。(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思想有何变更?这种变更是为了适应何种政治须要?(6分)(3)依据所学学问,列举材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学问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9分)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臣弑其君,可乎?”“未闻弑君也”,可知孟子反对臣子弑君,臣子应当忠于君主;据材料一“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可知假如君主不施行仁义,臣子可以诛杀君主。第(2)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和材料二“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地为臣而持载之”,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史实可知,材料二中思想强调君权神授,主见君为臣纲;其次问结合新儒学的背景可知,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心集权,强化大一统局面的须要。第(3)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以宇宙论说明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探讨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学问论确定实然和应然学问的基础”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见回答即可;其次问结合程朱理学的影响回答即可。答案:(1)看法:臣子应当忠于君主;臣子有权抗拒独夫民贼。(6分)(2)变更:神化君权,强化忠君思想。(3分)政治须要:西汉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的要求。(3分)(3)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3分)伦理学:三纲五常;(3分)学问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3分)影响:巩固了中心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答出两点可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文明传承的一个基本资源是经典文献:“四书”“五经”等历代史书。历代士人精英,抒发政治志向、革新政治纲领,都须要从各自面对的时代命题动身,重新说明经典、重新说明传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学问,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说明经典、重新说明传统”自行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历史学问,围绕“历代士人精英重新说明经典、重新说明传统”自行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学问即可拟定一个详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