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流程图_第1页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_第2页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_第3页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_第4页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演讲人:XXX日期:预处理系统物理处理工艺化学处理阶段生物处理单元深度处理工艺排放与回用系统目录01预处理系统格栅过滤装置机械格栅主要去除大颗粒杂质,如树枝、菜叶、塑料袋等。01粗细格栅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颗粒和毛发等杂质。02筛网格栅用于去除细小杂质和悬浮物,提高后续处理效果。03格栅选型根据水量、水质和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格栅类型。04沉砂池沉淀工艺通过重力作用,去除水中较重的无机颗粒和杂质。平流式沉砂池利用水流方向的改变,去除水中较轻的有机物和胶体颗粒。竖流式沉砂池通过旋转水流,将水中的砂粒和杂质分离出来。旋流式沉砂池定期清理池底积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沉淀池维护调节池均质控制调节水质、水量和水温,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稳定运行。调节池作用均质混合液位控制污泥处理通过搅拌或曝气等方式,使进入调节池的水质均匀混合。通过液位计和自动调节阀,控制调节池的液位,防止溢流和干涸。对调节池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和处置,减少对环境的影响。02物理处理工艺混凝反应池设计混凝剂选择与投加根据水质和悬浮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确定最佳投加量和投加方式。反应池结构与混合方式反应时间与效果反应池通常采用隔板或机械搅拌方式,确保混凝剂与水充分混合反应。合理控制混凝反应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混凝效果和出水水质。123沉淀池分离技术沉淀原理与分类根据水中悬浮物的密度和颗粒大小,选择合适的沉淀方式,如自由沉淀、颗粒沉淀等。01沉淀池的设计应考虑水流速度、流向和池底坡度等因素,以促进悬浮物的有效沉淀。02沉淀效率与影响因素提高沉淀效率的关键在于控制水流速度、悬浮物浓度和沉淀时间等参数。03沉淀池结构与水流控制多介质过滤系统过滤介质与层次多介质过滤系统通常由不同粒径的滤料组成,如石英砂、活性炭等,以去除不同大小的悬浮物。01过滤原理与过程过滤介质通过截留、吸附和沉淀等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杂质截留在滤层中。02反冲洗与滤料再生为保证过滤效果,需定期对滤料进行反冲洗,以去除滤层中的杂质,恢复滤料的过滤能力。0303化学处理阶段加药系统配置混凝剂、助凝剂、pH调整剂、消毒剂。加药种类计量泵投加、自流投加、机械混合。加药方式原水进入处理系统前、混凝沉淀池前、过滤池进口前。加药点选择自动控制系统、手动调节、电导率监测。加药控制pH中和反应控制在线pH计实时监测。pH监测中和剂选择反应时间中和后处理酸、碱、CO2。根据水质和中和剂种类确定。调节pH至适宜范围,去除悬浮物。氯、臭氧、紫外线、重金属离子。氧化剂选择保证消毒剂与微生物充分接触,达到消毒效果。接触时间杀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消毒效果010302氧化消毒工艺确保消毒剂在水中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残留量控制0404生物处理单元活性污泥法流程活性污泥法原理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无机物,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活性污泥法的操作步骤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形成污泥混合液;曝气,使污泥中的微生物获得足够的氧气;混合液进入沉淀池,污泥沉淀,上清液排出;沉淀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曝气池,以保持污泥活性。活性污泥法优点处理效果好,BOD、COD去除率高;污泥产量较低;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活性污泥法缺点对水质和水量变化适应性差;污泥膨胀问题难以解决;曝气能耗较高。生物膜法缺点生物膜厚度不易控制,过厚易导致堵塞;载体费用较高,占地面积大;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载体。生物膜法原理利用附着在载体表面上的生物膜来吸附、分解和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生物膜法的操作步骤污水流经载体表面,生物膜吸附有机物;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老化脱落的生物膜随水流排出系统。生物膜法优点处理效率高,对水质和水量变化适应性强;无需污泥回流,避免了污泥膨胀问题;操作管理简单。生物膜法应用厌氧处理技术的操作步骤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器,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混合;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沼气收集利用,剩余污泥定期排出。厌氧处理技术缺点处理效率相对较低,通常需要与其他处理工艺组合使用;对温度、pH值等条件要求较高;启动时间长,调试困难。厌氧处理技术优点节能,无需曝气;污泥产量少,易于处理;可以回收能源(沼气)。厌氧处理技术原理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厌氧处理技术05深度处理工艺通过超滤膜过滤,可去除水中微粒、胶体、细菌等杂质,提高水质。超滤膜技术能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盐类、有机物、胶体等,使水质达到较高纯度。反渗透膜技术介于超滤与反渗透之间,可去除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和部分无机盐。纳滤膜技术膜分离技术选型利用活性炭的吸附特性,去除水中的异味、色素及部分有机物。吸附原理常用有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和活性炭纤维等。活性炭种类包括固定床、移动床和流化床等。装置形式活性炭吸附装置010203高级氧化系统紫外线消毒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的生物活性。湿式氧化臭氧氧化通过紫外线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达到消毒目的。在高温高压下,利用氧气或臭氧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水质。06排放与回用系统悬浮物(SS)检测出水中的悬浮物浓度,确保达到排放标准。化学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氮、磷等,需检测其浓度以确保水质安全。生物学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等,确保出水不含有有害微生物。酸碱度(pH值)检测出水的酸碱度,保证其在中性范围内,以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出水标准检测项中水回用管网设计管道材质选择耐腐蚀、寿命长的管材,如不锈钢、聚乙烯等。管道布局根据中水回用的需求,合理布局管道,保证供水稳定。压力与流量控制设计中水回用管网的压力和流量,确保在不同用水需求下都能稳定供水。防止污染措施设置防止污染措施,如阀门、倒虹吸等,确保中水不被污染。对出水水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排放标准。实时监测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