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_第1页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具体时间段]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X]例,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CMBs,分析CMBs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X]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CMBs发生率为[具体发生率]。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CMBs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高血压(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抗血小板药物使用(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较高,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以降低CMBs发生风险。一、引言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作用下,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脑微出血(CMBs)是指脑实质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以含铁血黄素沉着为特征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信号灶。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MBs在临床上的检出率逐渐增加。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预防出血性转化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二、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医院名称][具体时间段]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X]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②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③精神疾病患者;④无法配合完成检查者。(二)方法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采用[具体型号]磁共振成像仪,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FLAIR及SWI。SWI扫描参数:TR/TE=25/20ms,翻转角=15°,层厚=2mm,矩阵=256×256。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独立阅片,对CMBs的数量、部位进行判断,若意见不一致,经讨论达成共识。CMBs定义为在SWI上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低信号灶,直径2-10mm,排除血管流空影、钙化灶等。临床资料收集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高脂血症定义为总胆固醇≥5.72mmol/L或甘油三酯≥1.70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64mmol/L,或正在服用调脂药物。(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结果(一)CMBs发生率[X]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现CMBs患者[X]例,CMBs发生率为[具体发生率]。其中,单发CMBs患者[X]例,多发CMBs患者[X]例。CMBs分布部位:脑叶[X]例([具体百分比]),基底节区[X]例([具体百分比]),丘脑[X]例([具体百分比]),脑干[X]例([具体百分比]),小脑[X]例([具体百分比])。(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与CMBs发生有关(P<0.05),而性别、吸烟史、饮酒史与CMBs发生无关(P>0.05),见表1。因素例数CMBs(+)[n(%)]CMBs(-)[n(%)]χ²P年龄(岁)≥60[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60[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性别男[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女[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高血压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糖尿病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高脂血症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吸烟史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饮酒史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是[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具体χ²值]<0.05否[X][X]([具体百分比])[X]([具体百分比])(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高血压(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抗血小板药物使用(OR=[具体OR值],95%CI:[下限值]-[上限值])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因素BSEWardOR95%CI年龄[具体B值][具体SE值][具体Ward值][具体OR值][下限值]-[上限值]高血压[具体B值][具体SE值][具体Ward值][具体OR值][下限值]-[上限值]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具体B值][具体SE值][具体Ward值][具体OR值][下限值]-[上限值]四、讨论(一)CMBs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为[具体发生率],与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相似。CMBs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脑小血管病变有关,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脑小血管壁结构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外渗,血红蛋白降解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在SWI上表现为低信号灶。(二)危险因素分析年龄: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小血管逐渐发生退变,血管壁弹性降低,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平滑肌细胞减少,导致血管对压力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微出血。此外,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进一步加重了脑小血管病变。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小动脉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壁变薄、扩张,形成微小动脉瘤,当血压波动时,微小动脉瘤破裂出血,形成CMBs。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CMB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且高血压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控制血压对于预防CMBs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常用药物,但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出血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高于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者,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是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应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权衡利弊,合理用药。糖尿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可通过多种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加重脑小血管病变,增加CMBs发生风险。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高脂血症与CMBs发生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