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20《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年3月26日--1963年1月29日)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活哲理”,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表象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拟以“自己选的路,哭着也要走下去"为主题,按照“叙路——析路——悟路——探路”的流程展开教学,由表及里、由学到用,让学生学习这首诗简约而不简单的特点,并将这首诗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进行对比阅读,体会直抒胸臆与借助具体形象阐释哲理的不同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借助诗歌语言形式尤其是重点词语,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获得性灵滋养。

2.解读诗歌,结合自身生活经历,通过拓展阅读,进行联想思辨,理解诗歌哲理意趣,获得智慧启迪。

3.赏读诗歌,通过比较阅读,着眼语言风格和诗歌内涵体会两首诗的异同,获得审美体验及情怀陶冶。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借助诗歌语言形式尤其是重点词语,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获得性灵滋养。

2.解读诗歌,结合自身生活经历,通过拓展阅读,进行联想思辨,理解诗歌哲理意趣,获得智慧启迪。

教学难点

解读诗歌,结合自身生活经历,通过拓展阅读,进行联想思辨,理解诗歌哲理意趣,获得智慧启迪。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莫怀戚《散步》

作者后来选择了哪条路,为什么要这么选?

不仅莫怀戚面临着选择,诗人弗罗斯特也曾经选择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未选择的路》。

二、知“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节奏重音,用含有“路”的短语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预设——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内容概括:林中岔路、选路前行、路中感慨、路的怀想。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预设——

第一节纠结,第二节坚定,第三节期待,第三节遗憾。

3.全班齐读。

三、析“路"

1.诗歌中的两条路分别有着怎样的特征?

预设——

第一条路它是较为大众选择的路,从“留下旅人的足迹”可以看出,走这条路的人相对较多,是一条被多数人走过的常规道路,代表着一种主流的、普遍的选择。但是因为走的人多,所以它的情况比较为人所知,少了一些未知的神秘感和新奇感。

第二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说明这条路少有人走,周边环境荒芜,显得寂静而冷清,给人一种静谧、原始的感觉。尽管荒芜,但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代表着与众不同、充满挑战和未知的选择,可能隐藏着更多的可能性和独特的风景。

2.面对这两条路,诗人做出的选择容易吗,请概括诗人选择前、选择时、选择后的心境变化。用“我从这一句

读出了诗人在

时的感情"的句式回答问题。

预设——

我从“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读出了诗人在选择前的犹豫感情。诗人站在岔路口,面临两条路的抉择,却无法同时踏上两条路,“久久伫立"体现出他内心的迟疑,不知该如何选择。

我从“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读出了诗人在选择时的毅然感情。尽管另一条路少有人走且充满未知,但它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诗人,让诗人果断地做出了选择。

我从“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读出了诗人在选择后的感慨感情。诗人意识到做出选择后就难以再回头,对未选择的路充满了留恋和遗憾,同时也对自己选择的路有着未知的感慨。

我从“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读出了诗人在回忆选择时的复杂感情。多年后回顾往事,“轻声叹息"包含着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可能有对已选道路的感慨,也有对未选道路的遐想。

四、悟“路”

1.再读诗歌,想一想:面对着丛林中的两条路,作者的选择该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预设——

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适时补充苏格拉底指导弟子拾麦穗的故事。)

2.通读全诗我们不难发现,诗人已经做出了选择,为何却要拟题为“未选择的路"?

预设——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比较本诗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体会写法的不同。

预设——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没有借助任何意象,而是直接说理;这首诗借助意象,用象征的手法说理。

五、探“路”

学了这首诗之后,对于你将来可能面对的人生选择,你会怎么做?

(开放性问题,言之成理既可。)

六、小结

这首诗借写“自然之路"来写“人生之路”,把“人生之路"寄托在“自然之路”上,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这种写法叫作象征。

最后,我们一起齐读诗歌,感受作者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七、布置作业

1.如果诗人选择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