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体味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学习目标了解论语相关知识,明确其历史上的价值反复诵读,借助注释疏通文句,理解文意体会《论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作者简介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文学常识《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和《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lúnyùnxǐngyújǔ读准字词
论语不愠三省逾矩wǎngdānqūgōngdǔ
罔一箪食曲肱笃志把握朗读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把握朗读节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把握朗读节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把握朗读节奏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按时温习也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表承接表转折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译文注释一课文探究原文内容讲解手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结合起来。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表明孔子尽情享受温习知识的乐趣,视与志同道合者交流为乐,不被人了解也不生气,有君子之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亦乎?主要讲交友乐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主要讲为人态度。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每天人称代词,我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表转折表转折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译文注释二课文探究原文内容讲解手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此句可以看出在修养方面曾子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朋友相处应讲究诚信,古已有之,今人更应如此。传不习乎?温习知识越过法度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
逾矩。”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顺从意愿表承接表承接表承接译文注释三表承接表承接表承接原文内容讲解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岁、六十岁是安心知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课文探究语气词,表陈述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可以
为
师
矣。”温习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学过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动词,做,担任表承接译文注释四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与升华。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课文探究疑惑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表转折表转折译文注释五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缺一不可。“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课文探究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即颜回(前521一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能忍受译文注释六品质高尚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课文探究译文:孔子说:“
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以……为乐趣,名词意动译文注释七代词,学问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章指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强调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课文探究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译文注释八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饭粗粮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弯着胳膊介词,对,对于像浮云一样表递进表修饰正当手段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不会只为自己的吃穿住行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亦足以让他们乐在其中了。孔子这是在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课文探究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译文注释九表承接表承接几个跟从、学习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后人常以此句自省或教育别人。此外,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要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谈学习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课文探究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
斯
夫,不
舍
昼夜。”河流往、离去译文注释十代词,这,指河水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舍弃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然界、人世间的万事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地流,一旦逝去,便不会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现有的一切。本章运用了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劝人要珍惜时间。课文探究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指军队改变译文注释十一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课文探究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夏曰:“博
学而
笃志,切
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坚定仁德译文注释十二表并列表并列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恳切广泛原文内容讲解主旨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主要讲修身方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课文探究文言常识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
古义:按时
今义:时间2.学而时习之
古义:复习
今义:学习3.不亦君子乎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4.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泛指多数
今义:数词,三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古义:诚信
今义:相信,信用6.温故而知新
古义:学过的知识
今义:原来的,从前的7.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许可或可能8.择其善者而从之
古义:优点
今义:善良的人9.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文言常识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2.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3.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志)
博学而笃志(志向)逝者如斯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匹夫不可夺志也(成年男子的统称)一词多义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5.一瓢饮(动词作名词,指水)6.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词类活用文言常识1.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后面省略代词“之”)2.贤哉,回也。(判断句)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动词“择”)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判断句)特殊句式成语梳理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3.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4.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5.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文言常识■虚词“而”的用法而“而”字前一个动作结束,后一个动作开始。可译为“就,接着”表承接表转折表并列表递进表修饰“而”字前后意思发生改变,可译为”却,但是”“而”字前后意思更进一步,可译为”并且,而且”“而”字前后成分可互换,并且意思不变“而”字前后两个动作同时发生,前一个动作修饰后一个动作文言常识(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表承接表转折(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并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递进表修饰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而深入探究■“学”与“习”是一个意思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不是一个意思。对于知识来说,“学”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如何理解曾子所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忠”是办事尽心尽力,“信”是诚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讲求“忠”和“信”,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和谐,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深入探究■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耳顺”与“从心所欲”?“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温故”与“知新”是什么关系?孔子强调,“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就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有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深入探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何正确认识“学”与“思”的关系?孔子非常重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和“思”相结合就是他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之一。孔子认为,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这样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地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孔子讲学图第一、四、五章课文概要《论语》十二章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第七、九章修身做人第二、六、八、十一、十二章第三、十章(自身修养)思想深刻,富含哲理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言精练,立意深远,不少成了格言警句,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借鉴、启发作用。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写作特色语言简洁,生动传神虽然每一章语录都是寥寥数语,但其中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说话人的神态都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句式多变,如以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以对偶句从正反两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以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文本主旨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知识拓展(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知识拓展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义、忠诚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积极意义。儒家思想提倡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核电站钢结构模块化吊装工程验收及保修协议
- 返乡标兵就业协议书
- 项目结束清算协议书
- 事故车转让理赔协议书
- ktv管理承包协议书
- pvc水管合同协议书
- 逆风集团攻略协议书
- 门店部分转让协议书
- 养殖羊合作合同协议书
- 修理厂车辆质保协议书
- 2025年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端午节活动:五彩绳
- 万科物业绿化养护管理手册
- 卡车充换电站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第十二周《遇见劳动之美点亮成长底色》主题班会
- 世界环境日环保教育班会 课件
- 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
- 2024认定实际施工人法律风险防范与合同完善服务合同3篇
- 2022年新高考全国Ⅱ卷英语高考真题试卷(含详解)
- CT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