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教案多篇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教案多篇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教案多篇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教案多篇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端午粽教学教案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教案《端午粽》创新教案【教学设想】

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为什么?那你知道怎么包粽子吗?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到外婆家去看看,怎么包粽子。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

(1)端午是什么时候?

(2)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3)带着疑问读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同桌互读,讨论问题。

4.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认读。

2.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同桌互读,检查。

5.给生字组词。

6.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7.游戏巩固生字。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2.指导书写。

“豆”的第一横要短。

3.描红,书写。

4.作业展示,评一评。

五.总结

你今天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

1.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板书设计

9.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9端午粽【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节日。语言运用:积累叠词的用法以及“的”字短语。思维能力:能够有条理地介绍喜欢吃的食物。审美创造:了解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感受传统食物带来的幸福。【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结构:《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第4自然段写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关注字词学习: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7个。其中有2个独体字,2个左右结构,3个上下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会认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以及1个多音字。另外本课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类积累叠词的用法,如“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积累“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关注朗读: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初读时注意短语“()的()”的朗读,可以采用拆分法,分步呈现,帮助学生读好短语,为后面读好长句子做好铺垫。另一个朗读的重点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可以采用“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子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巩固。【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心情。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由来。【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节”等14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豆、米”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教师出示课件,介绍端午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地端午节习俗不同,主要有包粽子、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图片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请学生自由谈论,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教师提问: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些什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出示课件4)教师引出课文题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端午节有关的课文。教师板书课文题目:端午粽,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识字:端,前鼻音,可以组词端饭、端正。粽,平舌音,可以组词肉粽、甜粽。(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端午节的习俗,并利用图片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2)标出自然段序号。2.学习字词(出示课件6)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样豆肉带了传念①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及时正音。②教师指名认读,教师指导读好:端、间、分、传、念(前鼻音);肉(翘舌音);“了”是多音字。教师提问: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学生接龙认读,同学互评。(出示课件7)出示词语:端午粽子节日总会糯米中间十分花样红豆鲜肉带走了解传说纪念教师引导读准词语: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同桌互相读,互相纠正。去掉拼音,学生接龙读词语,检查认读情况。(3)(出示课件8)教师指导读好词语中“一”的读音。学生认读。(4)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下面我们用之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一起来认识这些字。(出示课件9)偏旁识字,教师引导:“端”字有个立字旁,谁能说说立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预设:在书写时要注意最后一笔是提。教师继续引导:“粽”字有个米字旁,谁能说说米字旁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预设:米字旁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出示课件10)熟字+部件,教师出示课件:端=立+耑粽=米+宗传=亻+专念=今+心节=艹+总=+口+心(出示课件11)看图,联系生活识字,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认读生字:米、豆、肉、带(出示课件12)熟字组词:学生认读,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装粽子”识字游戏: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奖励你们一些粽子,谁能读对粽子上的字,就把粽子发给谁。预设学生做“装粽子”的游戏,教师相机指导。3.读短语。(出示课件14)教师指导学生读短语:课文中有一些短语比较难读。现在借助老师送给你们的魔法棒,看到它也可以稍微停顿一下,读得柔和些,读出节奏感。现在试着读一读吧。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点评。4.学写字。(出示课件15)教师指导:课文中一共有七个要求我们能够书写的生字,请你们先来看看它们都是什么结构。预设学生进行分类:独体字——午、米;左右结构——叶、样;上下结构:节、分、豆。(出示课件15)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进行了分类,今天我们来学习“午、节、豆”三个字的书写。请你先来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的笔画?预设学生回答:横教师继续引导:对,这个横比较长,所以叫做长横。“长横”要写平、写舒展。(出示课件17)学习“午、节”。教师引导:“午”是独体字,在书写时注意两横的长短、间距,最后一笔竖要又直又正。可以组词上午、下午。学生跟读词语。教师继续引导:“节”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扁下长,草字头的长横要写平,横折钩在横中线起笔,折钩稍稍左斜,长度适中,竖要写直。可以组词节日、过节。学生跟读词语。(出示课件18)学习“豆”。教师引导:“豆”也是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中间的口写在横中线的上面,最后一笔长横要写平、写舒展。可以组词豆子、大豆。学生跟读词语后,将三个生字进行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结构的特点,有助学自主识字,激发主动识字的兴趣。)整体感知(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认识了生字词语,现在请你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大家可以按自然段来分别说一说。预设1:第1自然段讲的是端午节外婆煮好了粽子等我们回去。预设2:第2自然段讲的是粽子的色、香、味。预设3:第3自然段讲的是粽子的花样。预设4:第4自然段讲的是吃粽子的由来。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四个自然段的内容合起来,就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了。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0)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样、米、分、叶”4个字。2.了解“糯米、裹着”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3.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学习了《端午粽》,认读了生字词语,你还认识这些词语吗,一起来做一个词语小红花的游戏吧!每读对一个卡片就会得到卡片背面的小红花,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出示课件21)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二、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1自然段。(出示课件22)教师指导:读一读课文第1自然段,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每年端午节,外婆总会煮粽子等我们。教师指导:“总会”说明什么?预设: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我们”和外婆的习惯。2.学习第2自然段。教师过渡:你们读得真棒!作者每年端午节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出示课件23)教师引导: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介绍了外婆包的粽子哪些方面的特征呢?(出示课件24)教师引导: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预设:粽子的样子。教师继续引导:请女生读一读第二句话,想一想这一句话讲了什么。预设:粽子的香味。教师引导:请男生齐读第三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预设:这句话告诉我们粽子的味道。教师总结:第2自然段写了粽子的样子、香味以及味道。我们接下来就来具体看看粽子有什么特点吧!(1)学习第一句话。(出示课件2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次朗读第一句话,思考粽子是什么样子的?找出相关的事物。板书:样子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预设:粽叶包着的,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事物分别是怎样的颜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条理性,从而发现第一句是由外及里描写了粽子的样子。(出示课件26)看图填一填:(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出示课件27)拓展练习:你还可以说出几个这样的词组吗?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青青的_____白白的____红红的____青青的_____白白的____红红的____(出示课件28)指导朗读:第一句话比较长,我们可以用内容分解法来朗读——先把长句子的内容分解,明白句子所表述的意思,再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展示朗读,教师适时点评。(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学生拓展说一说:你也按照从外到里的方法介绍一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吧!预设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比如饺子、西瓜、冰激凌等。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示例。教师引导小结:在介绍食物是,除了有条理,还可以加上“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类词,使描述的事物更加形象。(2)学习第二、三句话。(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现在我们知道了粽子的做法、样子,那外婆包的粽子闻起来是什么味道的?从课文哪句话体现出来?板书:味道又黏又甜学生带着问题读第二、三句话。预设:粽子闻起来一股清香。(出示课件31)教师继续引导:那粽子吃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预设:又黏又甜。(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又黏又甜”指粽子吃起来既是黏黏的,又是甜甜的。你还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预设学生说出又大又红、又香又甜、又大又圆等词语。(出示课件33)教师出示课件,总结:“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写出了粽子的颜色,“一股清香”写出了粽子的香气,“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味道。(出示课件34)教师朗读指导:外婆包的粽子真是色香味俱全,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注意用喜爱的语气读,读好长句子中间的停顿哦!3.学习第3自然段。(出示课件35)教师指导:自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外婆包了哪些粽子?预设学生找到: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引导:这么多种粽子,花样可真多。板书: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出示课件36)教师指导书写“样”:样还可以组词样子、一样,它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木字旁的横和“羊”的第一横写在一条水平线上。“羊”的第三横要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学生书空,跟读词语。(出示课件37)教师引导:在文中找一找,“我”在外婆家吃了这么多粽子,感觉怎么样?预设:我“美滋滋”的。教师提出要求:你能用“美滋滋”说话吗?预设学生用美滋滋造句,教师点评后给出范例。(出示课件38)教师引导:像“美滋滋”一样ABB式的词语还有什么呢?预设学生回答,教师点评给出范例,学生齐读。(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当你把粽子分给邻居的时候,你和邻居会怎么说?你又会怎样向邻居介绍外婆包的粽子呢?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出示课件40)教师提问:吃到外婆包的粽子,“我”此时会是什么心情呢?预设:喜爱。教师朗读指导:请你想象“我”的心情,大声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吧,注意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学生齐读。4.学习第4自然段。(出示课件41)教师过渡:大家读得真好!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吃粽子。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吗?请大家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答案。预设: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教师介绍屈原。板书:由来纪念屈原(出示课件42)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说一说。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后播放视频。(设计意图:本环节逐段品读,既突出了段落的呈现特点,又降低了读课文的难度。在内容上,关注重点词语、词组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关注描写的条理性,教师鼓励学生把所学用于自己的表达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5.指导书写。教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读书读得很好,可是写字怎么样呢?我们再来学写三个生字。(出示课件43)教师指导书写“米、分”。米:左右对称,先写点、撇,再写“木”,横竖分别在横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分:上下高矮差不多,“八”稍微宽一些,撇捺要舒展,撇伸到左下格,捺不能超过横中线,“刀”字放当中,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出示课件44)教师指导书写“叶”。“叶”:左窄右宽,左半部分“口”要写在横中线上面,右半部分的横对准口的中间,不要太长,最后一笔竖要直。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评选优秀并展示。三、课文小结,拓展延伸1.课文小结(出示课件46)课文围绕端午粽,以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