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43DBFORMTEXT43/FORMTEXTXXXXX—FORMTEXT2025FORMTEXT FORMTEXT油茶生产技术规程FORMTEXTCodeofpracticeforproductionofYoucha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本稿完成日期:)FORMTEXT2025-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3/XXXXX—202520306前 言 2259791范围 4219882规范性引用文件 4203933术语和定义 457074采穗圃 6101855嫁接容器苗培育 8326576营造林 11240977栽培管理 13124578低产林改造技术 14201159重要灾害管理 162144310采收和采后处理 18233311制油 181363212档案管理 2015217附录A(资料性附录)油茶良种繁育 2131615附录B(资料性附录)油茶营造林和丰产栽培 2211295附录C(资料性附录)油茶籽和茶油加工 28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全部代替DB43/T2862-2023《油茶良种穗条生产技术规程》、DB43/T2880-2023《油茶低位截干萌条嫁接技术规程》、DB43/T2188-2021《油茶容器苗培育技术规程》、DB43/T2237-2021《油茶嫁接苗与实生苗形态鉴别及检测》、DB43/T2187-2021《油茶容器大苗造林技术规程》、DB43/T3026-2024《主推油茶品种配置技术规程》、DB43/T725-2012《油茶栽培技术规程》、DB43/T2189-2021《油茶林施肥技术规程》、DB43/T1426-2018《油茶幼林生草栽培技术规程》、DB43/T2910-2024《油茶机械化施肥技术规范》、DB43/T1015-2015《油茶种植机械化作业技术规程》、DB43/T2276-2021《油茶果机械化采收技术规程》、DB43/T1991-2021《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DB43/T1887-2020《油茶主要气象灾害定义及监测指标》、DB43/T2444-2022《油茶果机械化剥壳技术规程》、DB43/T724-2012《油茶籽的采收和质量分级》、DB43/T2537-2022《特优油茶籽油加工技术规程》、DB43/T1856-2020《茶油小作坊生产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中的相关内容。与被代替的标准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行状配置、带状配置和块状配置三个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增加了油茶苗木培育中圃地整理、裸根苗栽植等内容(见第5章);增加了营造林作业设计等内容(见第6章);增加了油茶重要危害及防控措施(见第9章);增加了油茶果采收及采后处理的技术要求(见第10章);增加了热榨和室温压榨等常规制油技术(见第11章);整合了采穗圃、苗木培育、营造林、栽培管理、低产林改造、采收及采后处理、制油等环节中机械化作业的技术要求(见第4章、第5章、第7章、第8章、第10章和第11章);整合修改了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和应对措施(见第9章);整合修改了重要生产环节的档案管理要求(见第12章);修改了采穗圃营建、管理和更新复壮等内容(见第4章);修改了苗木规格、判定和出圃的内容(见第5章);修改了营造林海拔和坡向指标(见第6章);修改了幼林和成林的施肥用量(见第7章);修改了低产林改造的部分内容(见第8章);修改了采收期确定的内容(见第10章);修改了油茶籽油制油技术要求(见第11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局提出。本文件由湖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林业科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常德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农机事务中心、湖南省气候中心、湖南邦升机械检测中心、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林业事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永忠、李建安、张震、杨小胡、陈隆升、王瑞、马力、李泽、许彦明、刘建兵、李立君、唐熙麟、廖凯、吴文科、张爱华、张超、柴斌、谭晓风、刘彩霞、李密、钟海雁、袁军、袁德义、郭凌曜、王湘南、杨友志、何之龙、高晶、陈柏林、李志钢、龚玉子、邓森文、彭映赫、康地、张英、寻成峰、唐炜。文件及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43/T2862-2023、DB43/T2880-2023、DB43/T2188-2021、DB43/T2237-2021、DB43/T2187-2021、DB43/T3026-2024、DB43/T725-2012、DB43/T2189-2021、DB43/T1426-2018、DB43/T2910-2024、DB43/T1015-2015、DB43/T2276-2021、DB43/T1991-2021、DB43/T1887-2020、DB43/T2444-2022、DB43/T724-2012、DB43/T2537-2022、DB43/T1856-2020均为发布年首次发布,无修订版本。——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标准编号为*******。油茶生产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油茶采穗圃、苗木培育、营造林、栽培管理、低产林改造、重要灾害防控、气象灾害及预警、采收与采后处理、制油和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油茶生产。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895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11765油茶籽油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26907油茶苗木质量分级GB/T37917油茶籽HJ/T332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LY/T1185苗圃建设规范LY/T2289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LY/T2290林木种苗标签LY/T3355油茶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采穗圃cuttingorchard以适应湖南的主推良种为主体,通过新造或换冠方式营建的,专门为油茶良种繁育提供良种穗条的基地。3.2穗条cuttingscion作为繁殖材料的油茶良种枝条。通常为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枝条,穗长有效长度10.0cm以上、粗度2.0mm以上,有6片~12片完整叶,有效芽数3个~6个,节间距2.0cm~3.5cm,饱满腋芽,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3.3油茶低产林low-yieldingstandofYoucha因林分衰退、林地荒芜、品种不良或品种混杂低劣等原因,导致连年产油量在150kg/hm2以下的油茶成林。3.4更新复壮rejuvenationofcuttingorchard在油茶采穗圃改良中,采用截干、截枝方法促使枝干重新萌发枝条,培育新树冠、提升穗条产量和质量的改良措施。3.5低位截干萌条嫁接graftingonlowcuttingstump对油茶成林主干离地10cm~20cm处进行截干和促萌处理,然后在保留主干萌条上进行嫁接的方式。3.6行状配置linedplanting主栽品种和配置品种按行进行配置,每1行栽植或嫁接一个品种。3.7带状配置stripplanting主栽品种和配置品种按带进行配置,主栽品种每2行~4行栽植或嫁接一个品种。3.8块状配置groupplanting主栽品种和配置品种按块进行配置,每块栽植或嫁接一个品种,每块面积不超过0.2公顷。3.9油茶气象灾害meteorologicaldisastersofYoucha由于大气变化导致温度、降水异常等现象,对油茶种子萌发、树体生长、开花挂果和育苗、造林、采收、脱壳等生产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或对油茶生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3.10油茶籽油Youchaseedoil以油茶籽、仁为原料制取的食用油脂。注:又称为茶油、山茶油3.11热榨hightemperaturepressingprocess指油茶籽经过高温蒸或烘、炒的预处理工序,再借助机械压榨等物理手段制油的方法。3.12室温压榨roomtemperaturepressingprocess指油茶籽经脱壳、调质等预处理工序,以小于等于35℃料温进入压榨机,再借助机械外力作用,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将油茶籽油挤压出来的制油方法。采穗圃4.1建圃原则4.1.1选地交通便利;地势开阔、坡面整齐,光照充足;土层深厚;集中连片;土地权属清晰。4.1.2配套设施道路、排灌设施、管理房、穗条存贮和工具房等辅助设施齐全。4.1.3规模面积在2hm2以上。4.1.4建圃品种选择国家或省林业局公布的适宜当地应用的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见附录B.1。行状或块状栽植,绘制定植图,设立品种标识牌,注明品种名称、编号、数量。4.2良种苗营建采穗圃4.2.1苗木选择选择2年~3年生嫁接容器苗,品种来源清楚、纯度100%,至少1个以上花期和果熟期一致的品种组合。4.2.2整地坡度小于10°的缓坡地采用全垦整地,10°~15°斜坡地采用环山水平带状整地,带宽3.0m~4.5m,,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方向进行,筑成梯地状,梯地内低外高,靠内侧挖蓄水沟。整地时要浅挖内壁,将表土覆盖在梯面上,严禁利用表土层构筑坡面,护坡上高度在1m以下的自然植被应保留,整地深度40cm以上。整地时应采取必要的生物或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其他按照GB/T15776的规定执行。采用机械整地时推荐使用适宜的小型农用挖掘机。4.2.3挖穴在定植点放线、撒白灰、挖穴。挖穴规格70cm×70cm×70cm以上。采用机械挖穴时推荐使用适宜的小型农用挖掘机。4.2.4栽植密度株距2.5m~3.0m、行距3.0m~5.0m,45株/667m2~89株/667m2。4.2.5施基肥每穴施专用有机肥10kg或者充分腐熟农家肥20kg,并加入钙镁磷肥0.5kg;基肥施在穴底部,与回填表土拌匀,回填覆土略高于地面。4.2.6栽植栽植时间11月至次年3月。栽植穴略大于容器杯,栽植时去除容器杯,避免伤根和基质散落。将苗木放入穴中央、扶正,细土从四周向内压实,再覆盖5cm细碎表土,做好品种标记。4.3嫁接换冠营建采穗圃4.3.1砧木林选择与管理选择产地条件适宜、交通便利、林相整齐、树势旺盛、树龄10年~30年、相对集中连片的油茶成林。在换冠前1年开展密度调整、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除杂、垦复等抚育管理;每667m2保留长势良好、密度适宜的74株~89株,每株施复合肥0.5kg~1kg、施有机肥10kg~15kg。4.3.2嫁接选择4.1.4中规定的品种的穗条进行嫁接。嫁接时间5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嫁接方法主要包括撕皮嵌接、插皮接和低位截干萌条嫁接等。其他按照LY/T3355的规定执行。4.3.3嫁接后管理做好固定、遮荫保湿、抹芽、除萌、断砧、解绑、去袋等工作。4.4采穗圃管理4.4.1树体管理良种苗营建采穗圃以树形培育为主,前三年在高60cm处定干,生长季做好摘心、去除花苞等工作。嫁接换冠营建采穗圃做好新梢枝条绑扶、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采用机械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作业时推荐使用适宜的电动剪枝机、植保作业机具等。4.4.2水分、养分管理根部覆草、盖草垫,保湿保墒。高温干旱及时灌溉补水,雨季防积水。夏季除草培蔸、冬季垦复翻土。春季施复合肥0.5kg/株,冬季施有机肥10kg/株。根据树体大小和采穗强度,逐年增加施肥量。采用机械补水、追肥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水肥一体化施用设施。4.5穗条采集和储运4.5.1采穗时间嫁接当天或前一天采集。4.5.2采穗方法分品种采集树冠中上部半木质化或近木质化穗条,采后捆扎包装,标明品种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4.5.3穗条保存采穗后保湿存放于通风阴凉处。运输过程中做好降温工作,储藏过程中做好保湿、降温工作。4.6采穗圃复壮采穗圃投产最长时间不能超过20年。采穗圃中树势明显衰退、穗条产量或质量下降或已过采穗年限时,可进行更新复壮。更新复壮应在冬季和早春树液停止流动、新梢萌动前进行。4.6.1截干复壮适用于嫁接苗造林营建的采穗圃,12月~次年1月从嫁接口以上截干,留干高度30cm~120cm,削平截口,并涂抹伤口保护剂;春季萌芽条5cm~6cm时,选留3个~5个方位适当、生长旺盛枝为主枝,通过春季疏剪和夏季摘心,3年~4年后恢复形成新树冠。4.6.2截枝复壮适用于嫁接换冠改建的采穗圃,冬季或早春在嫁接口以上选留分布均匀的3个~5个主枝截断,留长25cm~30cm;春季在每个主枝上选留3个~4个方位适当、生长旺盛的萌条作为侧枝,经2年~3年培养成新树冠。苗木培育5.1圃地整理5.1.1圃地选择圃地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交通便利;——集中连片,地势相对平缓,坡度小于等于5°,排水良好,光照充足;——靠近水源,水质按照HJ/T332的规定执行;——附近有可接入电源。5.1.2圃地准备圃地分区设置催芽区、基质和容器准备区、嫁接操作区、培苗区等功能分区,要求如下:——催芽区: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通风的地方营建沙藏催芽区,搭建遮雨棚;——基质和容器准备区:要求地势稍高、不易积水、有必要防雨设施的区域,面积200m²以上,按生产功能设置基质原料处理区、加工区、基质和容器存放区;——嫁接操作区:设置临时贮藏区,修建嫁接工作台等必要设施;——培苗区:按容器苗和裸根苗及育苗规模和年限等设置。配套设施配套设施要求如下:——遮荫设施:苗床上方搭建固定双层遮荫棚,高度2.0m以上,遮荫度70%~80%;——灌排设施:每3hm2圃地修建1个蓄水池,容量20m3~50m3;配置喷灌或滴灌等灌溉设施;设置排水沟,防止苗床积水;圃地四周设立截水沟,防止降雨径流汇入苗床;——作业道:主作业道宽3.0m~4.0m,副作业道宽1.5m~2.0m,注意设置回车区和装卸区;——辅助设施:办公生活区、库房、农用生产设备配备按照LY/T1185的规定执行。5.2育苗准备5.2.1苗床平整圃地,起垄作床,床高度20cm~40cm、宽度100cm~110cm、长度6m~8m,床间步道宽度、深度20cm~40cm。采用机械整理苗床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旋耕起垄机。5.2.2容器选用塑料薄膜、可降解的无纺布等材料制作的育苗容器,规格见表1。表1油茶育苗容器规格培育期直径×高(cm)2年生(8~12)×(10~16)3年生(12~20)×(15~22)5.2.3基质基质选用、体积配比和消毒等要求如下:——选用保湿、疏松、通透性好、具有一定肥力的轻基质。农林剩余物等原料需经过堆沤发酵腐熟。——推荐的基质成分及体积配比:(1)泥炭50%~60%,椰糠15%~25%,黄心土15%~25%;(2)泥炭40%~50%,腐熟基质10%~20%,珍珠岩10%~20%,黄心土10%~20%;(3)泥炭40%~50%,蛭石15%~25%,锯末10%~20%,腐殖质土5%~15%。——基质须打碎、混匀、过筛,粒径1mm左右,容重0.15g/cm³~0.80g/cm³,有机质含量大于45%,pH值5.0~6.5。——基质装入育苗容器,填满、填实,采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恶霉灵消毒。5.3芽苗砧嫁接5.3.1芽砧培育选择当地适宜的同物种粒大饱满的成熟种子。在秋冬季节,选用干净的湿河沙在室外作芽砧培育床,床底平铺厚度为15cm以上的湿河沙,种子均匀撒于沙面、不重叠,覆盖厚度为10cm的湿河沙,种子不多于2层。河沙不能重复利用。5.3.2嫁接分品种嫁接育苗。采用芽苗砧嫁接法,时间4月下旬至6月下旬。取出芽砧,洗净。选择5cm~10cm的芽,在子叶柄上方2cm处切断,沿中轴纵切0.8cm~1.2cm,胚根保留4cm~6cm。也可以直接嫁接在胚根上。选取饱满接穗芽,在其下部0.5cm处削成楔形,削面与芽砧切口长度一致,在接穗芽上方0.5cm处切断接穗,叶片保留1/3以上。将削好的穗芽嵌入芽砧,对齐,铝片包扎、捏紧。5.3.3接后移栽裸根苗栽植将嫁接苗定植于苗床上,株距4cm~5cm,行距12cm~15cm,浇水、消毒。塑料薄膜拱棚覆盖。容器苗栽植将育苗容器排列整齐、靠紧,放置在苗床或托盘上固定。将嫁接苗栽植在容器中央。压实、浇水、消毒。塑料薄膜拱棚覆盖。5.3.4苗期管理苗期管理要求如下:——移栽后45d左右,嫁接苗接口基本愈合,阴天或雨天将薄膜两端揭开,5d~7d后,将薄膜全部揭除,炼苗。如遇晴天,上午9点后将薄膜盖回防止日晒,日落后再揭开;——揭膜后及时除萌、除杂、除草,间隔15d~20d一次,注意除清品种不符和砧木萌芽等杂苗;——结合浇水,追施浓度为0.2%~0.5%的尿素,间隔20d施1次,9月下旬停止施肥;——9月中旬收起遮荫网;——清除花苞;——主要病虫害、寄生植物,以及防治措施见附录B.2。5.4苗木规格容器苗苗木出圃规格见表2,裸根苗苗木出圃规格见表3。表2容器苗苗木出圃规格苗龄容器规格(直径×高)苗高(cm)≥地径(cm)≥分枝数(个)≥合格苗百分比(%)≥综合指标2年生(0(0.4)-1.6)(8cm~12cm)×(10cm~16cm)400.35/85生长势旺,芽饱满,主根不穿底,有完整侧根,无明显病虫害。3年生(0(0.4)-2.6)(12cm~20cm)×(15cm~22cm)650.753表3裸根苗苗木出圃规格苗木类型苗龄苗木等级根系合格苗百分比(%)≥综合指标I级苗II级苗苗高(cm)≥地径(cm)≥苗高(cm)≥地径(cm)≥裸根苗2年生(0(0.4)-1.6)≥40≥0.4≥30≥0.3主根发达,侧根均匀,舒展。85无检疫对象,色泽正常,生长健壮,充分木质化,无机械损伤、无明显病虫害。5.5判定5.5.1裸根苗判定与分级判定与分级以综合指标、根系、地径、苗高共同确定。综合指标符合要求。I级苗:根系、苗高、地径均达到I级苗质量要求。II级苗:根系、苗高、地径均达到II级苗质量要求,但有一项未达到I级苗质量要求。不合格苗:根系、苗高、地径任何一项未达到II级苗质量要求。5.5.2容器苗判定综合指标、容器规格、苗高、地径、分枝数均符合要求。任何一项未达到质量要求均为不合格苗。5.6苗木检验与出圃实生苗或含有砧木萌生苗、不合格苗和合格苗百分率不达标均不能出圃。苗木出圃应附三证一签一说明,标签格式见附录A,其它按照GB/T6001的规定执行。营造林6.1林地选择6.1.1土壤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层厚度60cm以上,pH值4.0~6.5的酸性红壤、黄壤等。6.1.2海拔和坡向低山丘陵区控制在海拔800m以下,东南或西部高海拔区控制在1200m以下,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南坡、西南坡和东南坡。6.1.3其他条件造林地远离污染源,土壤、空气、灌溉水等环境质量指标符合HJ/T332的规定。6.2作业设计作业设计须符合以下要求,但不限于以下要求:设计产量:盛果期平均产油量40kg/667m2以上,具体树体生长和产量参考指标见表4。品种选择及配置: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授粉亲和性高、花期相遇、果实成熟期基本一致的高产、稳产、高抗、优质油茶主推品种或区域推荐品种2个~3个。单个品种占比不少于25%,品种配置方式和推荐比例,见附录B.1。品种按块状混交或行、带状有序排列。栽植密度:48株/667m2~56株/667m2,行距4.0m,株距3.0m~3.5m。宜机作业采用宽窄行设计,宽行4.0m~5.0m,窄行2.5m~3.0m,株距3.0m~3.5m。机耕道:宽度4.5m,坡度小于15˚,倾斜度小于等于10˚;坡度大于等于15˚,道路两端应保留3m空间便于机械换行转向。苗木选择:推荐使用2年生~3年生容器苗,规格见表2。灌溉设施:推荐使用附近水源点,每3hm2圃地修建1个蓄水池,容量20m3~50m3;配置喷灌或滴灌等灌溉设施。配套基础设施:道路、电力、管护房等。表4高标准油茶林的生长和产量参考指标林龄树高(m)地径(cm)冠幅(m²)每667m2平均产果量(kg)每667m2平均产油量(kg)10.40.641.3131.480~100551.61.82160~2001061.722.5240~30015722.43.2400~5002582.0~3.0≥2.54.0~10.0640~80040注:该表林龄以2年生苗造林后计算。6.3整地清除杂乔、灌木。坡度小于10°的缓坡地采用全垦整地;坡度大于10°的区域推荐采用环山水平带状、鱼鳞坑或梯带整地。带状整地要沿等高线方向进行,整地带宽4.0m~4.5m,筑成梯地状,梯地内低外高,靠内侧挖蓄水沟。整地时要浅挖内壁,将表土覆盖在梯面上,严禁利用表土层构筑坡面,护坡上高度在1m以下的自然植被应保留,整地深度40cm以上。整地全过程应采取必要的生物或工程水土保持技术措施。整地技术按GB/T15776规定执行。采用机械清除杂乔、灌木时宜使用割灌机,机械整地时推荐使用适宜的小型农用挖掘机。6.4撩壕挖穴按照设计密度和株行距放点挖穴,撩壕规格60cm×60cm以上,挖穴规格70cm×70cm×70cm以上。在梯面挖穴时,穴中心点距离外侧边缘1m左右,确保栽植后梯面内侧有2.5m以上的宽度。采用机械撩壕、挖穴时推荐使用适宜的小型农用挖掘机。6.5施基肥每穴施专用有机肥10kg/株或者充分腐熟农家肥20kg,并加入钙镁磷肥0.5kg/株;基肥应施在穴底部,与回填表土拌匀,回填覆土略高于地面。6.6栽植6.6.1栽植时间11月至次年3月上旬。6.6.2栽植方法栽植前应对苗木品种和规格进行分别,清除运输损伤等不合格苗,单杆或过高苗木于50cm~80cm处断顶。裸根苗栽植深度以嫁接口与原地面齐平。容器苗栽植穴略大于容器杯,栽植时去除容器杯,避免伤根和基质散落。将苗木放入穴中央、扶正,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再覆盖细碎表土5cm,做好品种标记。栽培管理7.1幼林管理7.1.1除草覆盖每年5月~6月、9月~10月对幼树树盘松土除草、扶苗培蔸各1次,割除行间影响幼树生长的杂草,覆盖树盘保墒。采用机械松土除草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拖拉机配套旋耕机或微耕机。7.1.2补植在适宜造林时间,采用同品种3年生容器苗对未成活植株进行补植。7.1.3施肥栽植当年5月施氮肥为主的复合肥。第2年起每年春季3月~4月施复合肥,第3年和第6年冬季11月~12月施有机肥。栽植后1年~3年,距离树干基部30cm沟施或穴施,之后在树冠投影线外沿沟施,沟深15cm~20cm,沟宽20cm~30cm,肥料与底土拌匀后及时覆土;每年更换施肥沟位置,坡度15°以上且未整梯的油茶林在植株坡上方挖施肥沟。采用机械开沟施肥时推荐使用适宜的开沟施肥机。幼林施肥量见表5。表5幼林年度施肥量参考表栽植树龄春施复合肥(kg/株)冬施有机肥(kg/株)第1年0.1/第2年0.1~0.2/第3年0.2~0.35~10第4年0.3~0.5/第5年0.3~0.5/第6年0.3~0.55~107.1.4树体培育在11月下旬至次年2月进行整形修剪,定干高度60cm~100cm,在距离地面50cm以上选留拟培育的主枝3个~5个,要求均匀分布。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品种特性,逐步培育成圆头形、开心形、疏散分层形等良好树体结构。幼树应避免过度修剪。7.1.5间作针对林地土壤条件适宜,林冠行间空隙1.3m以上的幼林,可进行矮杆农作物、经济作物、牧草、绿肥等间作复合经营,间作作物应与油茶植株保持60cm以上距离。不宜间作高杆、攀援作物。推荐间种作物见附录B.3。7.2成林管理7.2.1土壤管理每年春季3月~4月施复合肥0.5kg/株~1kg/株,每2年冬季11月~12月份施有机肥10kg/株~20kg/株。对于挂果量大的植株,在5月中旬~6月上旬施磷钾复合肥0.3kg/株~0.5kg/株或喷施叶面肥保果。在树冠投影线沟施,沟宽20cm~30cm,沟深25cm~30cm,肥料与底土拌匀后及时覆土,每年更换施肥沟位置。根据树体营养状况和结实状况配方施肥,植株营养生长旺盛时减少、停止施肥或调整施肥配方。遇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溉补水。采用机械补水、追肥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水肥一体化施用设施。7.2.2树体管理每年采果后至春梢萌动前修剪。修剪时因树制宜,剪密留疏,去弱留强,弱树重剪、强树轻剪。培育油茶通风透光、挂果枝组合理的树体结构。树冠离地净空0.5m~0.8m,树冠直径小于3.5m,树冠高小于3m。定骨架:明确清晰主杆,保留3根~5根分布均匀的一级骨干枝。清脚枝:剪除50cm以下的骨干枝分枝。控顶梢:剪除树高超过2.5m以上的强势枝。剪除树体中的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受伤枝、病虫枝等。对于主枝过多的植株采取开天窗的措施,对于内膛空虚、结果部位外移的树体采取回缩复壮的措施,形成良好树形。7.2.3花果管理保护地蜂、大分舌蜂等授粉昆虫。严禁施用除草剂、农药等,可适当间作多季开花植物。花期遇低温阴雨天气,可采用辅助授粉。对坐果率低的品种、年份,采取喷施叶面肥、保花保果剂等保果措施。对坐果率过高的品种、年份,采取适当疏果、增施肥料等措施。低产林改造技术8.1改造原则8.1.1改造技术适用对象抚育改造适用对象品种使用与配置基本合理,因管理措施不到位、林地荒芜而形成的油茶低产林。更新改造适用对象因品种杂乱,树势衰老、林相残败而形成的油茶低产林。嫁接换冠适用对象树体生长良好,因品种不良或品种配置不当而形成的油茶低产林。8.1.2改造目标改造后油茶林盛果期平均产油量40kg/667m2以上。8.2改造措施8.2.1抚育改造林地清理清除林地内杂灌木、杂竹、杂草,以及病劣株、不结果和少结果的油茶树。密度调整林分郁闭度调整至0.6~0.7,保留53株/667m2~74株/667m2。疏伐过密株、劣株、不结果和少结果株,对行内块状缺株以适宜配置的3年生以上良种苗进行补植。整形修剪参照7.2.2执行。土壤垦复冬季深挖土壤一次,耕深20cm~30cm。以后隔年冬季深垦一次。结合垦复,在行间人工生草或自然生草。采用机械垦复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拖拉机配套旋耕机。合理施肥参照7.2.1执行。花果调控参照7.2.3执行。8.2.2更新改造带状更新按7m~9m的宽度,隔带伐除低产林油茶植株,按照新造林技术栽植3年生容器苗。新造油茶植株开花结果后,更新剩余油茶植株。块状更新面积不能超过2hm2,间隔伐除油茶植株,按照新造林技术栽植3年生容器苗。相邻作业区应保留间隔距离参照表6。表6块状更新相邻作业区最小间隔更新面积0.067hm2~0.333hm20.333hm2~0.667hm20.667hm2~1.333hm21.333hm2~2hm2最小间隔13m~30m30m~42m42m~57m57m~71m全面更新伐除全部植株,重新造林。8.2.3嫁接换冠林分选择林相整齐,林龄小于等于30年的成林。嫁接树准备嫁接前清理林地、调整密度、合理修枝和垦复施肥;选择生长健壮的油茶树作为砧木树,每树选留3个~5个方位适宜、干直光滑、无病虫的主枝作为砧木枝。接穗要求品种优良,生长健壮、芽饱满、叶片正常、无病虫害当年新梢。嫁接时期5月中旬至6月中旬。嫁接方法参照4.3.2执行。重要灾害防控9.1有害生物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综合考虑影响病虫害发生的各种因素,协调运用综合防治技术,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辅以合理的化学防治措施,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和环保的目的。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1276的要求。9.1.1植物检疫在跨区域调运品种苗木或接穗时应实施植物检疫措施,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9.1.2生态调控技术选择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登记的品种。避免油茶纯林造林,已进行纯林造林区域,应适当补充其它植被,以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适时收获,及时进行修剪并清除林间残株病叶。冬耕深翻,消灭土表越冬害虫。9.1.3理化诱控技术利用害虫趋性,合理使用信息素诱杀、色板等诱杀技术。如条件许可,每1hm2~2hm2可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部分天牛类、叶甲类、金龟子类害虫以及茶刺蛾、茶斑蛾、油茶毒蛾等食叶性害虫成虫。9.1.4生物防治技术保护和利用油茶林中瓢虫类、寄生蜂类、草蛉类、螳螂、蜻蜓和鸟类等天敌。优先选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等药剂防治蚜虫、叶甲类害虫。应用生物类农药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防治病虫害。9.1.5化学防治技术药剂选择根据病虫害发生种类和主要防治对象,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所使用的药剂应为在油茶、果树或茶叶上,针对同种或同类病虫害已经登记的农药。农药安全使用按GB/T8321规定执行。防治时期和使用方法利用农药的生物活性,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主要病虫害选择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参见附录B.2。9.2主要气象灾害防控油茶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油茶花期低温阴雨寡照、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幼果发育期低温、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油脂积累期高温、果实成熟期阴雨等,其主要指标和应对措施见表7。9.2.1油茶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一般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该时期遭遇低温多雨,易造成春梢受冻、生长不良、有效花芽数降低,影响花芽分化等。9.2.2油茶花期低温阴雨寡照一般在10月上旬至12月下旬。该时期遭遇低温阴雨寡照,易影响油茶花期的正常授粉,造成大量落花、座果率降低,产量不高等。9.2.3油茶幼果发育期低温一般指2月下旬至3月下旬。该时期遭遇低温,易造成幼果受冻大量脱落和减产。9.2.4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一般在6月中旬至8月中旬。该时期遭遇干旱,易影响油茶果实生长,造成干果现象。9.2.5油茶油脂积累期高温一般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该时期遭遇高温,易影响果实油脂转化,导致含油率下降。9.2.6油茶果实成熟期阴雨一般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该时期遭遇阴雨,易导致果实种子霉变、酸败等,影响果实采收质量。表7油茶主要气象灾害指标及应对措施灾害分类时期油茶物候具体气象指标应对措施春梢萌动期低温多雨3月中旬~5月中旬春梢生长期日平均气温≥5.0℃的活动积温≤96.0℃·d,或日降水量≥25mm的日数≥3d。对林地及时进行清沟排水;冰冻期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在气温回升、天气转好后及时追施复合肥。花期低温阴雨寡照10月上旬~12月下旬盛花期日降水量>1.0mm的雨日>22d,或日平均气温>10.0℃的活动积温≤320.0℃·d,或累积日照时数≤55.0h。林地及时清沟排水;重点对根腐病、软腐病和油茶叶蜂等病虫害的监测防控;增加引蜂授粉或人工辅助授粉。幼果发育期低温2月下旬~3月下旬幼果期极端最低气温<-0.6℃。在低温来袭之前对油茶树蔸进行薄膜或稻草覆盖保温;在立冬后及时施有机肥,保护根系,改良土壤。果实膨大高峰期干旱6月中旬~8月中旬果实膨大高峰期日降水量≥1.0mm的雨日≤10d。培蔸覆盖保墒,提前准备水源和灌溉设施;抢抓有利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条件的地方采取滴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油脂积累期高温8月下旬~10月下旬油脂积累高峰期日最高气温≥35.0℃的天数≥19d。在有条件的地方布设滴灌或喷灌设施进行灌溉;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降低高温影响;采用稻草、生态覆盖垫等进行地表覆盖。果实成熟期阴雨10月上旬~11月上旬果实成熟期日降水量≥0.1mm的雨日≥25d。配备相应的机械剥壳烘干设备,优先采摘早熟品种,且在采摘后及时做好油茶果剥壳、油茶籽烘干等处理。采收和采后处理10.1采收10.1.1成熟标志果皮光滑,色泽变亮,绒毛自然脱落。果壳微裂,种壳呈深黑色或褐色,有光泽,种仁白中带黄,呈现油亮。10.1.2采收期确定分品种、分区域,并结合气象条件科学确定采收时间。10.1.3采收方式人工或机械采果或收集落籽。采收时避免损伤花蕾、折断树枝。油茶籽自然脱落后,及时分批捡收。机械采收时推荐使用适宜的自走式油茶果采收机或手持式摘果机。10.2产量测定按照LY/T3355的规定执行。10.3脱果壳采用热风、揉搓等机械方式脱果壳,油茶籽的破碎率小于2%,壳中含籽率小于1%,籽中含壳率小于1%。也可采用自然晾晒后人工脱果壳。果实连续堆放时间不能大于7d,如遇阴雨天气,可在室内水泥地上摊晾。10.4干燥脱果壳后的油茶籽可自然晾晒或机械干燥,干燥后通过筛选、风选和磁选清除油茶籽中的果壳、虫蛀籽、霉变籽及其他杂物。不可在沥青路面或有污染的场地晒籽。控制机械干燥热风温度低于70℃,不可采用柴火、炉火等直接烘烤方式,防止烟气接触油茶籽。干燥过程避免工具与包装材料产生的塑化剂等污染。采用机械脱壳、烘干时推荐使用适宜的油茶果脱壳、烘干成套设备。10.5油茶籽质量分级和可追溯信息按照《油茶籽》GB/T37917的规定执行。供应方应提供油茶籽追溯信息,参见附录C.1。制油11.1原辅料要求11.1.1油茶籽应符合GB/T37917合格等级的规定。11.1.2加工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11.2加工场所要求应符合GB8955和GB14881的规定。11.3油茶籽油制取11.3.1热榨技术清理除杂采用分选设备或以人工挑选,去除油茶籽中的病虫害粒、霉变粒及茶壳、果皮、纤维绳、泥沙、石子等杂质;油茶籽杂质小于等于2%、霉变率小于等于1%。干燥采用烘干设备烘干,不得直接采用明火烘焙,烘干温度小于等于70℃。烘干后的油茶籽水分控制在6%以下。粉碎将烘干冷却后的油茶籽,采用粉碎机充分粉碎,要求粒度均匀。蒸胚将一定重量的油茶籽粉料倒进蒸笼上蒸,使水分、温度及结构性能满足做饼和压榨要求。制饼装料采用食品加工用压滤布等无污染物材料,将蒸熟的油茶籽粉料填入圆形铁圈饼模中,做成与设备配套的油茶饼,厚薄均匀,然后整齐叠放于压榨槽中。对桶式液压机,将蒸熟的油茶籽粉料分层装入榨笼中,压匀、用铁片均匀分隔。压榨采用液压榨机将油茶饼的油脂挤压出来。油茶饼粕残油率小于等于8%。适度精炼根据过滤油品质选择适合的脱酸、脱胶、脱色、脱水、脱臭、脱蜡等工艺。11.3.2室温压榨技术清理除杂同。干燥采用烘干设备烘干到油茶籽含水量小于等于8%,干燥温度小于等于70℃,避免烘糊产生有害物质。剥壳采用机械剥壳,仁中含壳率控制在20%~30%,以压榨设备获得良好压榨效果为标准。室温压榨采用油茶饼粕残油率小于等于5%的螺旋压榨机制油,控制入榨料温小于等于35℃。适度精炼同。11.4质量要求和可追溯信息按照GB/T11765的规定执行。供应方应提供油茶籽油追溯信息,参见附录C.2。档案管理12.1采穗圃档案技术档案包括采穗圃面积、建圃时间及方式、地形规划布局图、品种名称及数量、定植图等。生产经营档案包括种植、营林措施、技术负责人、管理人员等,以及生产经营许可证、采穗时间、采穗量、销售合同、调运去向、检验检疫证等。12.2苗木培育档案参照GB/T26907、LY/T2289和LY/T2290执行。12.3营造林档案包括规划设计,造林地点、立地条件、整地方式,造林品种,品种配置、苗木来源,造林时间等。12.4栽培管理档案包括抚育管理、施肥管理、复合经营、有害生物发生及防控、气象灾害发生及应对措施、采收时间及产量品质、相关调查观测数据资料等。12.5低产林改造档案包括低改地点,低改前林地情况,油茶林密度、长势、产量,改造立项方案,实施时间、方式、规划设计、竣工验收,改造后管理、生长、产量情况等。12.6油茶籽档案包括产地、采收、处理、包装、贮藏和质量指标等。12.7油茶籽油生产档案包括原料来源、加工工艺、加工地、产品批次、包装方式、质量指标等。
(资料性附录)
油茶良种繁育油茶苗木标签见图A.1。表A.1油茶苗木标签树种__________________品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种审(认)定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苗木种类容器苗□裸根苗□苗龄原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苗高_______________cm地径____________cm根长_______________cm>5cmI级侧根数__________________根幅_______________cm数量:____________株生产日期(起苗)--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检疫证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苗批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销售者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销售者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销售者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性附录)
油茶营造林和丰产栽培1.油茶主推品种配置推荐组合见表B.1。表B.1油茶主推品种和推荐品种配置方式主栽品种配置品种配置方式配置比例‘华鑫’‘华金’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湘林97号’‘湘林210’(‘湘XLC15’)带状配置2:1‘德字一号’3:1‘华金’‘华鑫’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德字一号’‘常德铁城一号’带状配置2:1‘华硕’‘湘林210’(‘湘XLC15’)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衡东大桃2号’1:1或2:1‘湘林1号’带状配置2:1‘湘林210’(‘湘XLC15’)‘湘林97号’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华硕’‘华金’带状配置2:1‘华鑫’‘湘林1号’‘湘林27号’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或2:1‘衡东大桃2号’带状配置2:1‘湘林27号’‘湘林1号’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湘林97号’‘华鑫’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湘林210’(‘湘XLC15’)‘衡东大桃39号’‘衡东大桃2号’带状配置2:1‘德字一号’‘华金’行状配置/块状配置1:1‘常德铁城一号’‘湘林210’(‘湘XLC15’)带状配置2:1
油茶主要生物危害及防控措施见表B.2。表B.2油茶主要生物危害及防控措施类别名称危害部位主要防控措施病害油茶炭疽病Colletotrichumfructicola叶、果及枝梢(1)剪除病枝、清理带病的枯枝落叶,疏伐过密植株,清除病重株;发病期应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施用量(2)发病初期用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3)3月~4月、8月~9月、10月~11月定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油茶软腐病Myrotheciumcamelliae叶片、芽、果(1)结合修剪,清除病叶、病果、病梢(2)春梢展叶后用1%波尔多液全树喷雾。病情重的,5月中旬至6月中旬再喷1次~2次,间隔期20天~25天油茶茶苞病Exobasidiumgracile叶芽、嫩叶幼果(1)加强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枝病叶,保持通风透光(2)新梢萌发后,立即用1%波尔多液全树喷雾。在发病期间喷洒1%波尔多液或0.5波美度石硫合剂,使用3次~5次油茶烟煤病Meliolacamelliae叶片、枝条(1)结合修剪,除去病枝并烧毁,保持通风透光(2)蚧虫、蚜虫等孵化期及低龄幼虫期,10%吡虫啉乳油800倍液,或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雾防治油茶藻斑病Cephaleurosviorescens叶片(1)及时剪除徒长枝和病枝,保持通风透光(2)发病严重的,在4月~6月或采收后,用1%波尔多液喷雾防治油茶根腐病Roselliniaarcuata根(1)疏沟排水(2)苗木移栽前,用熟石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3)发病初期,施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或30%恶霉灵500倍液防治油茶半边疯病Corticiumscutellare枝干(1)结合修剪,保持通风透光(2)结合油茶冬垦和修剪,彻底清除病枝和危重病株,集中烧毁(3)对轻病枝干,应及时刮治并喷施1%波尔多液虫害蓑蛾Claniaspp.叶(1)幼虫发生期,剪除带虫枝叶;成虫发生期,黑光灯诱杀(2)低龄幼虫期,使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2500倍液喷雾防治;大发生期用0.36%苦参碱水剂1000倍~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2000倍液,或3%阿维菌素水乳剂2000倍~3000倍液喷雾防治黑跗眼天牛BacchisaatritarsisPicard枝干(1)加强抚育管理,剪除有虫枝条,集中烧毁(2)成虫羽化期,用3%高效氰戊菊酯微胶囊悬浮剂,或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500倍~800倍液喷雾防治(3)成虫产卵期用10%甲维盐·吡虫啉乳油5倍~10倍液浸涂产卵痕和早期危害槽茶角胸叶甲BasileptamelanopasLefeure叶(1)结合冬春垦复,破坏幼虫和蛹的栖息场所。成虫盛发期清除林地的枯枝落叶,杀灭成虫和卵(2)用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杀虫粉剂拌细土撒施于土表(3)成虫羽化后10天~15天,用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1000倍~3000倍液,或2.5%溴清菊脂乳油3000倍~5000倍液喷雾防治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枝干(1)分飞期,黑光灯诱杀,或向分飞孔内喷施0.5%虫螨腈粉剂(2)为害期,5%联苯菊酯悬浮剂100倍~200倍液,或0.5%虫螨腈粉剂喷施树干及植株周围土壤茶黄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叶(1)成虫羽化期,黑光灯诱杀(2)幼虫发生期,用16000IU/毫克的苏云金杆菌制剂5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倍~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500倍~2000倍液,或2.5%鱼藤酮乳油300倍~5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倍~1000倍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长城保护修缮技术规范考核试卷
- 2025年建筑电工职业技能竞赛霍尔传感器安装与调试考核试卷
- 2025年新能源行业储能系统钠电池虚拟电厂协同优化考核试卷
- 2025年职业院校教师招聘《实训教学管理》行业实践管理考核试卷
- 2025年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黄门中心卫生院招聘编外工作人员考试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第二批)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招聘50人(二)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东骏药业集团招聘考试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沛县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招聘编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6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湖南岳阳华容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选调1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日历表全年表(含农历、周数、节假日及调休-A4纸可直接打印)-
- 2025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士长如何做好科室人员培训
- 宏观经济学(河海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河海大学
- 2025年0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王露组公开招聘科研助理/助研/副研3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古玩鉴赏课程》课件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 私人住宅自建房房屋施工承包合同
- 尿常规课件教学课件
- 3.1 贯彻新发展理念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