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四季与五带基础题组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1.(2024吉林长春模拟)图甲和图乙中分别反映纬度较低的两条曲线是()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图甲为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内改变规律,②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60多度,而①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①地的纬度比②地低;图乙反映的是两地昼长的年内改变,③地改变幅度比④地小,说明③地的纬度比④地低。结合以上的分析,选项A正确。2.(2024吉林长春模拟)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与曲线①最接近的是()A.北京(40°N) B.上海(30°N)C.汕头(23°26'N) D.海口(20°N)答案C①地有直射现象,故先解除A、B选项,海口冬至的最大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6.5°,大于45°,而汕头冬至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约为43°,故C选项正确。3.(2024天津一中四模)下图中,OA、OB、OC、OD为某时刻四地长度均为4米的直立物体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O为直立物体的原点,外圆半径为4米,内圆半径为2米。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图示此时四地直立物体与影子等长,太阳高度都为45°;其中OA和OB影子在正北和正南方向,说明OA、OB此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OC、OD不在正南、正北,则此时不是正午,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要大于45°。同时OD与OB夹角小,说明OD接近正午;而OC与OA夹角较大,说明距离正午还须要较长时间,则OC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OD。2024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据此回答下题。4.(2024湖北八校二模)此次大范围降雪期间()A.适逢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大雪B.由于出现极夜,我国长城站科考人员返回国内C.我国不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D.赤道上日出时物体影子朝向西北答案D1月—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则赤道日出东南方,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故D正确。大雪节气在12月初,则A错误;长城站位于极圈外,无极昼极夜现象,且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正是科考的最佳季节,则B错误;我国最南端纬度为4°N左右,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纬度约为21°S—14°S,则我国存在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65°的地方,故C错误。下图是小明同学为探讨某老工业城市,利用谷歌地图放大到肯定程度的截屏图片,发觉图中比较大的建筑是废弃的自然气罐。读图回答下面两题。5.(2024吉林省吉林市一调)依据图中信息推断卫星遥感影像拍摄时间(当地时间)是()A.9:00 B.12:00 C.16:00 D.18:00答案A本题考查日影改变。该地纬度大致为44°N,9月18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接近赤道,日出东偏北,日落西偏北,正午日影朝向正北。据图可知,此时刻日影朝向西北,说明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应为上午,故选A。6.(2024吉林省吉林市一调)设当地正午自然气罐高与影长比为H,则()A.全年H<1 B.夏至日H>1C.冬至日H=1 D.春秋二分日H=0答案B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如下图所示,H=h/L,即H=tanα,α为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通过计算可知,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α的取值范围大致为22.5°<α<69.5°。夏至日,日影最短,H达一年当中最大值,H=tan69.5°>1;全年H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A错;冬至日H<1,春秋二分日H≠0,C、D错。故选B。我国相关法规指出,住宅间距必需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下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7.(2024广东韶关期中)“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答案D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来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楼房的影长最大,且我国日照时间最短的日期是冬至日,所以“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冬至日,故D正确。8.(2024广东韶关期中)依据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大的应当是()A.洛阳 B.北京 C.武汉 D.成都答案B楼房间距取决于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楼房影子短,楼间距小;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长,楼间距大。四地中北京纬度位置最高,太阳高度角最小,楼间距最大,故B正确。提升题组春分日,我国某地学生对当地部分时间的太阳高度和日影朝向进行了测量,并绘制出下图,图中OA为北京时间8:30测得的太阳高度,OB为北京时间10:00测得的太阳高度,OC、OD、OE、OF为四个不同时间测得的日影朝向。读图回答下面两题。9.(2024河南中原名校期中)当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A.30° B.50° C.60° D.90°答案C由材料可知,图中该日该地每过1.5小时,太阳高度上升15°,而该地北京时间7点应为日出时间(太阳高度为0),当地地方时为6点,说明12点时,该地太阳高度为60°。10.(2024河南中原名校期中)该地的经纬度为()A.30°N,105°E B.40°N,105°EC.30°N,135°E D.40°N,135°E答案A读图,结合以上分析,该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该地位于北纬30°,且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说明该地经度为105°E,故选A。下图是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16时40分拍摄的某农田景观。据此完成下题。11.(2024山西太原二模)拍摄者拍摄时烈日当空,太阳光几乎垂直于地面。该地可能位于()A.北美洲西部 B.中亚里海沿岸C.阿拉伯半岛 D.澳大利亚大陆答案C拍摄时烈日当空且发生太阳直射现象,说明该地在南北回来线之间,再结合北京时间16时40分计算可知该地经度大约为50°E,选项中只有阿拉伯半岛符合题意,故选C项。12.下图为某日观测到的90°W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落地方时刻(图中虚线为极圈)。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6分)(1)写出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2分)(2)写出该经线与60°N纬线交点日落时,与我国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2分)(3)据图计算或推断该日图中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③地的昼长和①地的日出时间。(6分)(4)试简述图示纬度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改变规律。(6分)答案(1)23°26'N。(2)60°W向东至180°。(3)②地正午太阳高度:73°26'。③地昼长:20小时。①地日出时间:6时。(4)23°26'N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冬至日达全年最小值;23°26'N至赤道地区,被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来线。第(2)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此时90°W的地方时为22时,则0时经线为60°W,据此可得出与我国日期相同的经度范围。第(3)题,②地位于40°N,据此可计算出②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③地日落时间为22时,下午长达10个小时,据此可计算其昼长;①地位于赤道,据此可知其日出时间。第(4)题,读图知,图示纬度范围为由赤道至北极点之间,据此分时段、分区间进行描述即可。13.(2024宁夏六盘山月考)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改变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2分)(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昼夜长短年内改变最大的是,四季最分明的是,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4分)

(2)乙图中,A、B两线反映的昼长改变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B。(4分)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状况及改变趋势。(4分)答案(1)②④①④①③②(2)④②(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解析(1)依据甲图可推断出①②③④四地分别位于南回来线与南极圈之间、赤道、北回来线、南极圈(或其以南地区)。故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