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ūn)奠基(diàn)澎湃(bài)鞠躬尽瘁(cuì)

B.挚友(zhì)

迭起(dié)

咳嗽(sou)鲜为人知(xiān)

C.卓越(zhuó)校对(xiào)

薪金(xīn)气冲斗牛(dǒu)

D.硕果(shuò)草率(shuài)悠然(yōu)潜心贯注(q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选聘深宵至死不懈契而不舍B.调羹绞肉锋芒毕露妇儒皆知

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六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电影《老师·好》自3月22日全国上映以来,不断引发观影热潮。到目前,《老师·好》在同日上映影片中票房、上座率均居首位。

B.历代不少石碑为名家撰写,因此石碑上的刻文成了书法大家真迹的集中场所。

C.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自共享单车在衡阳运营以来,因外观时尚、轻便易行、收费廉价、随借随还等优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生于贫困家庭的保尔·柯察金,特别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斯》等作品,经常给战友们朗读或讲故事。

B.我梦见了那条熟悉的大街,像我当时一样大小的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嬉闹,他们的笑脸显得格外好看……

C.“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5G网络的结合,会让以前觉得难以实现的事情变得简单。"史广顺说:“这将催生更多创新运用及业态。”

D.善于学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善于学习,其结果或者事倍功半,或者劳而无功,甚至会适得其反。

6.下列句子是有关我国传统礼节——座次的表述,依据其内在关联组成语段,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便坐于此,故有“南面称帝"之说。

②“堂”多用于举办活动,其中坐北朝南的位置最为尊贵。

③我国古代建筑格局通常为前堂后室。

④而沿用至今的“左尊右卑"是明朝建立后才固定的。

⑤“室”则用于居住,一般东西长,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

A.③④②⑤①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⑤①④

7.默写填空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的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

《晚春》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关于《骆驼祥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骆驼祥子》是一部京味小说。

B.《骆驼祥子》的语言俗白、亲切。

C.《骆驼祥子》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优秀的长篇小说。

D.《骆驼祥子》的语言是从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中提炼出来的文学语言。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权谓吕蒙曰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

(3)孰若孤_______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以为师矣

B.及鲁肃过寻阳过犹不及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又数刀毙之

D.结友而别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吕蒙学有所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繁《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象的充沛饱满。

C.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1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

15.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李商隐《锦瑟》)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C.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16.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假如你是青少年盛唐文化研究会的一名成员,需要你为课题“盛唐气象的成因探析”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提纲。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立“人设"与做“真我”

①你的“人设"还“健在”吗?近日,“大学生开学第一天都在装"的话题登上热门搜索榜单,不少人纷纷回忆起大一刚入学时的情形。开学后认识了一位性格文静的新同学,不久后,发现文静、乖巧只是她的“保护色”,实际上她比谁都要热情、开朗。这是因为一个人适应新环境之后,所展露出的言行与性格会更趋向真实、随性,与他人对其的第一印象会有出入,甚至完全相反,也就产生了“人设"反差的现象。

②“人设”一词来源于动漫产业,是指对登场角色的人物造型进行设计,以此表现出角色的外貌特征与个性特点,(甲)后普遍用于描述公众人物的形象打造。(乙)实际上,立“人设"并非公众人物专属,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丙)早在20世纪,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就提出了“拟剧理论”,他认为,人在社会中的行为如同在舞台上表演,通过精心管理印象来塑造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丁)

③但是,“人设"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枷锁。不少人过分在意“人设”的维持,担心“人设"反差,加剧了自身的心理负担。有人费尽心思维持在他人面前打造的理想“人设”,就把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这不仅让他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如履薄冰,也让人际关系被“假面"笼罩。有的人没有足够的实力维持虚假“人设”,还会有“人设崩塌"的风险,不仅会给他人造成心理落差感,更有可能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

④怎样才能避免“人设”在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中产生负面影响呢?

⑤面对“人设”,我们应抱有一种松弛的态度,正视“人设”反差。“人设"毕竟是一个面具,我们不要过分担心自己的“人设”发生反差,要包容自己的不足,勇敢展现自我。当用真诚面对人际关系时,获得的真实友谊才可能更长久。我们也要淡定地看待他人的“人设"反差,不必大惊小怪。

⑥“人设”不应该是一种标签,而应是一种向往,我们还可以用积极的行动去面对“人设"。“人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一个“理想我”,它提供了一个“理想我”的画像与标准。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尝试朝着这个方向进行自我提升,以更强大的执行力将“理想我"变成“真实我”。

⑦要实现“理想我"的追求,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培养“人设”反映的特质,促进自我成长。比如校园生活缤纷多彩,对学生来说有无数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保持将“人设"变为“真我”的渴望,抓住每一个成长的机会,也许理想“人设"就慢慢变成了自己真实的模样,我们也就能找寻到更加从容、自得的自己。

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每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立“人设"。我们要以松弛与积极的态度看待“人设”,努力把“人设"变成“真我”,亲手塑造的“人设"也会给我们的人际交往与自我成长带来无限可能。

18.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19.“可见,在生活中立‘人设’的行为,是社交关系中的‘自我保护’。”这句话应放在第②段,最合适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对第③段要表达的观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设"可能成为一种枷锁。

B.“人设”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C.过分在意“人设"的维持,会加剧自身的心理负担。

D.如果“人设崩塌”,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

21.第⑤⑥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请说说理由。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①联体别墅的楚河汉界,我和邻居之间一直划得很明白:以一盏落地路灯为两家外墙等分的中线,各为东西。我方停一辆健身车,对方停一辆汽车,仅一半车身倒入,堪堪到线。

②两家鸿沟为界,互不逾越的状态已多年。我内心是共情对方的,因为我的健身车之卡位,他每次倒车都惕惕然地怕碰着我。我因此常有当年小菜场买菜,事先放一块石头的占位感。但又免不了要想,如撤掉“石头”,他会不会全车倒入,全段占领呢?我一直假设他觊觎着我的地盘。

③一日风雨过,我见健身车明显移动,车身被拖得很远,不禁一悚:终于动手了吗?是憋不住多年的愤懑而一泄为快,或是一次挑衅?又转念邻居一向不是这样的做派嘛。可车又是谁拖的呢?快递小哥的偶为?他送货就是,把车拖开干嘛呢?别说此处没有监控,就算有,为区区小事而调看监控也未免小家子气。

④我把车位复原,不再理会。

⑤但第二天打开后门,发觉那车又被挪动了。这次似乎拖得更远。根据“利益所在即嫌疑”的原则,这次我几乎锁定邻居所为。因为他有“拖车动机"。“楚河汉界”,毕竟掣肘,如此大好河山,你只停一辆健身车,岂不饕餮紧缺资源。

⑥巧的是,邻居正好出门。平时撞见,总是微微颔首,今天却横擎手机,高视阔步地说话,目不斜视。当我空气一般。“到底心墟了!"我越琢磨,越觉得是他干的。那么如何回怼他的蚕食性试深呢?我想了很多方案。要知道邻居之间,一旦开战,便没回头箭了。短信提示?微信私聊?上传现场挪动照片?找个邻居调解?通过物业传话?或者竖个路牌:请勿过界!都是馊主意。干脆直接敲门沟通?

⑦可临了还是缩回了手。因为毕竟没有看见他动手——“万一”有个“万一"呢?!首鼠两端之际,忽见物业小李骑着助动车过来,便心念一动,问他:“我的健身车所停之处,是否有违物业规定?”小李一脸诧异地说:“没有呀!"那,我的车为什么两次被拖离位置呢?”我问。“噢,两次都是我拖动的,因为路灯坏了,我修了几次还没好,抱歉啊,搬动以后没有给您复位哦……"

⑧原来如此!我傻了一会,忽然想起《吕氏春秋》里的一个“眼见尚且不能为实”的故事。孔子在陈蔡断炊七天没饭吃。弟子颜回外出讨得米来,升炊煮饭。快熟时,孔子亲眼看见颜回用手捞饭吃,不禁大为震惊。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佯装没看见刚才一幕而起身说:“我刚才梦见了先父。这饭很干净,我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当时的规矩,用过的饭是不能祭奠的,否则就是对先人大不敬。故而颜回立刻制止:“使不得!刚才煮饭时,梁上灰尘掉进了锅,弄脏了米饭,全部丢弃未免可惜,我就捞起来吃掉一些。”孔子听了一愣,转而叹息道:“人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即便亲眼所见仍不一定可信;人应该相信自己的心,可心也常常靠不住啊"。

⑨颜回居“七十二贤人”之首,乃孔子视作传人的弟子。如今却因亲睹其“偷"饭之举而动摇对他的信任,可见对一个人坚信不疑有多难!心与心,可以天涯咫尺,也可以咫尺天涯。想想孔夫子尚且被自己的“亲眼”所蒙蔽,我辈遇事岂不更应该深自警醒吗?

⑩翌日一早,邻居正好与我照面。细看,微微笑意,怎么也看不出把我“当空气一般"的傲慢。于是也对他笑笑说:“我这辆自行车其实是可以折叠另存的,以后这个位置,你的车不妨再停进来一点哦。”

他连连作揖,笑得比我还灿烂。

(选自《夜光杯》,有删改)

22.联系语境,第①段加点词语“楚河汉界"在文中的意思是

23.文中有关“我”的心理活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与邻居多年互不逾越的相处中,“我"虽不理解邻居,但是心中依然信任他。

B.第一次车被挪动后,“我”对邻居深信不疑,且因事小,放弃了对真相的深究。

C.第二次车被挪动后,“我"认为是邻居所为,但没有亲见,犹豫是否正面交涉。

D.遇见物业小李得知原委后,“我”恍然大悟,并且对自己误解邻居而深表难过。

24.作者在第⑧段中引用了《吕氏春秋》里的故事,请简析其用意。

25.对文中两处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处画线句表现了邻居对“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B.第二处画线句体现“我”对邻居的认识没有发生改变。

C.两处画线句中邻居态度变化与他对“我"的看法有关。

D.两处画线句中邻居态度变化与“我”对他的看法有关。

26.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阐述理由。

A.天涯咫尺

B.咫尺天涯

三、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围棋中有个术语叫“守拙”,意思是围棋入门后,最先追求的是行棋的坚固,防守的牢靠。懂围棋的人常说“黑白分明矢志不渝,有板有眼固守自己”,可见“守拙"的重要性。然而,围棋中还有一个术语叫“腾挪”,讲的是在围棋博弈中,处于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避实就虚,把眼前的困局搁置一边,在其他地方落子寻找新的破局点,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一腾一挪之间死棋就变活了。

围棋中“守拙"与“腾挪”的智慧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D2.C3.C4.A5.C6.C7.(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8.C

9.(1)对……说。

(2)推托。(3)谁。

10.A

11.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