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考点突破】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考点突破】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考点突破】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考点突破】专题04 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突破】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考点突破】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篇--2025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

小古文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败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将围未围之际,问以弈道则不知也。非弈道暴①深,情②有暂暗③,笙④猾⑤之也。

【注释】①暴:突然。②情:思绪。③暂暗:一时糊涂。④笙:一种吹奏的乐器。⑤猾:干扰。

1.请用两条“/"为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划分节奏。

当弈之时有吹笙过者倾心听之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倾心听之

笙猾之也B.弗若之矣

非弈道暴深

C.问以弈道则不知也

孰为汝多知乎D.非然也

处士笑而然之

3.请写出“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的大意。

4.请从后羿、夸父、梅兰芳、贝多芬中选择一个人物,用“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这样的句子形式来介绍: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一中弈秋的一个学徒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选文二中弈秋大失水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

的道理。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孔子不能决也

7.阅读短文,用文中的语句完成表格。

人物观点现象依据

小儿甲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小儿乙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

8.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

_________

(

)

(2)短文紧扣“辩"字,以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具有论辩性。

(

)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和“孰为汝多知乎"中“为”的读音相同,意思也相同。(

)

阅读文言文《书戴嵩画牛》,完成练习。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今乃掉尾而斗(

)

②处士笑而然之(

)

10.翻译下列句子。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11.用“/"为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12.《书戴嵩画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3.高谈哗众①甲生性坦率,高谈大步,旁若无人。乙生屡①规之。甲曰:“此我自由,无与他人事也。”

②他日②,二生乘舟赴某地。舟人喧哗,对语③不相闻。甲生恨之。乙曰:“子亦知喧哗者之为侵人自由乎?然则④子之高谈雄辩,宁⑤异于是?"甲曰:“吾知过⑥矣。”

注释:①[屡]多次。②[他日]一天。③[对语]相互说话。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⑤[宁]怎么,表示反问语气。⑥[过]过错。

(1)联系上下文,帮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乙生屡规之

A.谋划。

B.规劝。

②对语不相闻

A.听见。

B.传播。

③宁异于是

A.不同。

B.诧异。

(2)把“此我自由,无与他人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甲生最后为什么能认识到错了?

(4)下列选项中,与文言文内容相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D.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14.走进“郑公祠”,寻访汉代经学大师。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题。

郑玄家婢

郑玄①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②,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③,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④?"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⑤。”

【注释】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汉代经学家,毕其一生以整理古代文化遗产。②旨:意思。③须臾:过了一会儿。④胡为乎泥中:引自《诗经邶风式微》,意思是“为什么会在泥水中?"⑤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引自《诗经邶风柏舟》,意思是“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

(1)【学法迁移】根据学习方法,推测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句学习方法词语解释

①尝使一婢课内迁移法:尝与诸小儿游。(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

②将挞之查阅字典法:①用鞭棍等打;②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③对人进行声讨或语言攻击。

③方自陈说知识归类法:①摆设、排列②叙述、说明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姓氏

④使人曳著泥中字源推测法:此为“象形字”,意思为“双手拉物体”。

⑤复有一婢来课外积累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___

(2)【朗读停顿】朗读古文,下列句子停顿不合适的一项是

A.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B.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C.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D.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3)【主题探究】梳理郑玄家女婢的话语,想想郑玄在“教育奴婢”和“读书"两个方面做法好在哪里?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感悟和启示。

题目摘录读书感悟

《郑玄家婢》复有一婢来,问曰:“①

?”③

(婢)答曰:“②_________________。"

15.文言文阅读

小儿不畏虎忠、万、云、安①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②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庶几③其一惧,而儿痴,虎亦卒去。意④虎之食人,必先被⑤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钦?

(选自苏轼《东坡全集》)[注释]①忠、万、云、安:地名,都是在四川一带长江沿岸。②浣衣:洗衣服。③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儿。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④意:估计。⑤给……加上。

(1)“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中的“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处置

B.位置

C.安置

D.闲置

(2)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中的“之"指的是“二小儿”。

A.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B.虎熟视久之

C.虎之食人

D.而不惧之人

(3)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这篇文言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虎毒不食子

B.虎父无犬子

C.虎虎生威

D.初生牛犊不怕虎

(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6.阅读。

王育①苦学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③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④,官至太傅。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②豕(shǐ):猪。③截蒲:截断水杨树枝条。④仕伪汉:在伪汉做官。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因作者以东晋为正统,故以“伪汉"称之。

(1)文中“育常有暇拾薪”中“暇"的意思是①

;据此,你可以猜测出词语“无暇顾及”的意思是②___。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闻而嘉之(赞许)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

C.育遂博通经史(于是,就)

D.育将鬻己以偿(卖)

(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4)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①___、②___两件事上。

(5)下列不是郭子敬赞赏王育原因的一项是

A.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贫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

B.王育收集柴草,用卖柴草的钱,请人帮他抄书。

C.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

D.王育学习刻苦,夜以继日地学习。

(6)你一定积累了许多与读书有关的成语典故,这个故事让你想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

等成语。你一定还积累了许多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比如:③___。

(7)关于读书的诗句我们积累了很多,下列诗句表达了诗人读书感受的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C.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D.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7.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③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⑥不以⑦锯中截而入?”遂⑧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握。③亦:也,仍然。④俄:一会儿。⑤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⑥何:为什么。⑦以:用。⑧遂:于是。

(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竖/执/之不可入

B.初竖/执之/不可入

C.初/竖执之不/可入

D.初/竖执之/不可入

(2)照例子,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例:守株待兔守候

①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②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③遂依而截之

④初竖执之不可入

(3)鲁国人把长竿“遂依而截之"的原因是

A.鲁国规定禁止拿长竿的人进城。

B.鲁国人只需要短竿,不需要长竿。

C.鲁国人认为手拿长竿无法通过城门。

D.鲁国人担心手拿长竿容易伤及他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老父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B.执竿入城的鲁国人做事不会思考,不懂得变通,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

C.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多思考,不要盲目地相信他人。

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陶母责子

陶公①少时,作②鱼梁吏③,尝以一坩鲊④饷⑤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吏,反书⑥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⑦,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陶公;对陶侃的尊称,诗人陶渊明的曾祖。②作:担任。③鱼粱吏:负责渔业和河道的官吏。④坩鲊(gānzhǎ):腌鱼。⑤饷(xiǎng);以食物送人。⑥反书:回信。⑦非惟不益:不仅没有好处。益,好处。

18.文中陶母忧愁的原因是

A.陶公的官饷来之不易。

B.陶公拿官府的东西给她。

C.陶公买贵重的鲊鱼给她吃。

19.陶母希望儿子做个怎样的鱼梁吏?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奉公,清正廉洁

B.唯利是图,善于经营

C.徇私枉法,心思缜密

20.读下面资料,作答。

【资料】陶母湛氏,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母亲,以贤名称道于世。她被尊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陶母的教育方式体现在她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和对儿子行为的正确引导上。她教导儿子爱惜光阴,崇尚勤劳,公私分明。

(1)结合资料,你觉得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2)资料提到的中国古代“四大贤母”,除陶母外,分别是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和岳飞的母亲。她们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她们的儿子都成为国家的栋梁,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请为下面的内容选择对应的典故,填写在横线上。

岳母刺字画荻教子孟母三迁

①她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次搬家。

②她在儿子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激励他报效国家。

③她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用芦苇秆代替笔,在地上写字教儿子。

21.文言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著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②碾③之,又不得。嗔(chēn)④甚,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niè)⑥攻即吐之。

【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齿: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③碾:踩。④嗔:发怒。⑤内:同“纳”,放入。⑥啮:咬。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食鸡子(品尝)

B.以箸刺之(筷子)

C.仍下地以屐齿碾之(用)

D.复于地取内口中(又)

(2)短文巧用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出四个即可)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选用“_____________、

”作神态刻画,将王蓝田

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用一句谚语或歇后语来形容王蓝田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

22.文言文阅读。

东坡逸事

①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肆:商店。

(1)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坡为钱塘守时(担任)

B.民有诉扇肆负债二万者(上诉、告状)

C.非不肯偿也(满足)

D.遂悉偿所负(都、全)

(2)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A.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B.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C.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D.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

(3)下列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及枯木竹石以付之”中的“之"指的负债的商户老板。

B.扇肆老板欠债的原因是“天久雨且寒”,扇子卖不出去,而非有意拖欠。

C.文中“随意"一词可见在苏东坡看来这是件小事,不值得大费周章浪费时间。

D.“才”“竟"千钱取一扇”“立尽"写出了人们对苏东坡作品的喜爱之情。

(4)通读全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东坡?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3.师旷论学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

【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④熟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晋平公说自己“恐已暮矣”,是因为___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这句话的意思是___

③从全文看,师旷劝晋平公“炳烛”,实际的意思是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文中“如日出之阳”相同的一项是。

A.通国之善亦者也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虽与之俱学

D.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3)文中画线句子是师旷对于学习的论述,它带给你怎样的启示?请写出两条。

24.小古文阅读。

读书须有疑

[南宋]朱熹《训学斋规》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①,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②始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疑渐渐释:

②方始是学:

(2)请结合短文,将读书经历的四个阶段按先后顺序排列(将序号填在前面的括号里)。

渐渐有疑

节节有疑

未知有疑

疑渐渐释

(3)你认可朱熹的读书方法吗?请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一谈体会吧!

25.文言文阅读

寇准读书初,张咏在成都,闻寇准①入相,谓②其僚属③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④准遇咏,问曰:“何以教准?”咏徐⑤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谕其意⑥,归,取而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摘自《宋史寇准传》,有改动)

【注释】①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②谓:对……说。③僚属:同僚下属。④及:到了……的时候。⑤徐:慢慢地。⑥谕:明白。

(1)下列语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B.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C.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D.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2)“取而读之”,“之"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注释,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4)文中的寇准是个

的人。

26.文言文阅读。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③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⑥不以⑦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乃入城。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拿、握。③亦:也,仍然。④俄:一会儿。⑤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⑥何:为什么。⑦以: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初竖执之不可入:

②计无所出: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7.阅读。

塞翁失马近塞①上之人有善术②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③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④而折其髀⑤。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注释】①塞:边界险要之处。②术: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③何遽:怎么就。④堕:掉下来,坠落。⑤髀:大腿。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大致意思。

(2)读句子,找出与本文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