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_第1页
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_第2页
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_第3页
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_第4页
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含解析)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兼葭采采,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诗经·兼葭》)

(2)青青子佩,___。(《诗经·子衿》)

(3)罔不因势象形,___。(魏学伊《核舟记》)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_________,不复出焉,___o(陶渊明《桃花源记》)

(5)阅读经典诗文,品味古人情思。我们从“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中品读到古人歌咏美好爱情的华章;从“___,胡为乎泥中”(《诗经·式微》)中感受到劳役者的满腔愤懑;从“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领会到克服空间阻隔的真挚友情;从

6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体会到贤者以在太平盛世闲居为耻而渴求从政的心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7分)

南方有嘉木,其名曰“凤凰",叶如飞凰之羽,花若丹凤之冠。每至5—6月,汕头的大街小巷就会被大片如火的凤凰花拉开夏天的wéimù。那红艳欲滴的花朵,似烈焰,似热血,似朝霞,似旭日,喷薄欲出,尽情怒放,让人恍惚中有种进入童话世界的

_________________。当一阵风拂过,浪漫的花雨pianrán飘落,似祥瑞吉兆,寓意不畏艰难困苦、yìwúfǎngù、不断奋斗的执着精神。火红灼灼,使人想起取义成仁的英雄。一到毕业季,凤凰花是触发青年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曲终人散时,那热情如火的红便会消失得

,让人更加珍惜这离别之际

的绚烂。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wéi

mù(

)___(2)piān

rán(___)

(3)yìwúfǎngù(___)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震撼无影无踪转瞬即逝

B.震惊销声匿迹稍纵即逝

C.震撼销声匿迹转瞬即逝

D.震惊无影无踪稍纵即逝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到毕业季,凤凰花是引动青年人驰骋意气、感悟兴会的媒介。

B.一到毕业季,凤凰花是触动青年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

C.一到毕业季,凤凰花是引发青年人驰骋意气、感悟兴会。

D.一到毕业季,凤凰花是触发青年人感悟兴会、驰骋意气的媒介。

为了营造校园的书香氛围,阳光中学开展了系列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5~6题。(4分)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统计图的主要信息。(2分)

(学生去图书馆情况的调查统计

60.0%

52.2%

44.5%

40.0%

40.0%

2.2%

0

手续烦琐

缺少指导种类不多书籍陈旧

12.3%

经常去

10.4%

偶尔去

有需要

时才去

26.1%

不去/

本不去

学生不经常去图书馆原因的调查统计

30.0%

20.0%

10.0%

0

30.0%

20.0%

10.0%

60.0%

50.0%

51.2%

50.0%

1.1%)

6.为了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决定模仿街头的读书亭,在食堂、教学楼、操场等处安置“一本亭”。同学们为此设计了不同字体的牌匾,以“亭"字为例,请你任选一幅,并进行简单解说。(2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18分)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丛竹修枝,郁葱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如是三里,得绿水潭。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①。又里许,为大绿水潭。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潭前峭壁乱耸,下瞰无底,但闻轰雷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泉为所蔽,不得窥见,乃循山冈,从北东转。二里,出对崖,下瞰,始依次悉

见。其坞中一壁,有洞如门者二,僧辄指为竹林寺门云。顷之,北风自湖口吹上,寒生栗起,急返旧路,至绿水潭。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有删改)

【注释】①停者毓黛:意为驻留下来的水积蓄起来,则变成深青色。毓,同“育”,生出之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全石以为底/以君之力___B.潭中鱼可百许头/珠可历历数也

C.北行一里,路穷/悲守穷庐

D.但闻轰雷倒峡之声/不闻机杼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泉为所蔽,不得窥见。

9.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10.小南觉得用舒缓的语气和轻盈的语调读【乙】文“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于上,流者喷雪,停者毓黛”更有韵味。你认为是否恰当请简述理由。(4分)

11.【甲】文中的“凄神寒骨"和【乙】文中的“寒生栗起”都是作者的感受,说说两文中作者感到“寒"的原因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你的睡姿和枕头“搭”吗

岳剑宁

①人类睡眠时间占整个一生的近1/3,枕头也伴随我们近1/3的人生历程。因此,睡眠时选择良好的枕头对我们的休息状态影响很大,不合适的枕头往往还是许多颈肩背部病痛的祸根。

②使用枕头是必要的。首先,我们必须肯定枕头的作用。人体颈椎有一个弧度,称为生理性前凸。在任何情况下,人体保持这种自然生理弧度是最舒服的,包括在睡眠的时候。枕头的作用,就是在人睡觉时维持这个正常的生理弧度,保证颈部的肌肉、韧带、脊柱及各组织,可以处于放松状态。

③枕头过高并不好。有句老话说“被罩常洗被常晒.高枕无忧美梦来".但是.其实枕头过高并不好。如果枕头太高,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伸状态,会引起不适。如果平躺时,枕头下陷一部分刚好可以支撑住颈曲就可以了。对于少数喜欢趴着睡的人,更要注意选择薄枕头。不一定用来枕头,也可以垫在腹部,用以缓冲趴着时对内脏的压迫。此外,我们枕的位置也很重要。虽叫枕头,但其实是枕在靠近脖颈的地方。

④睡姿不同,枕头材质也有讲究。不少人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枕头会有什么问题,也不会在选择枕头上下很多功夫。每天枕着的枕头要么过硬,要么过软,要么过高,要么过矮;有的人甚至在枕头里填棉花,塞衣服、海绵,还有很多枕头里填着弹簧枕芯。想一想看,那么长的时间里把脑袋枕在一个极不舒服的位置上,颈部和肩部的肌肉该多么紧张啊!

⑤一般说来,枕头的材质不要过软或过硬,适中就可以了。太硬的枕头,会导致睡眠时呼吸不畅,而太软的枕头则会造成头颈部压力过大,导致血流不畅。

⑥对于喜欢平躺睡的人,枕头里面的材料一定要柔软且有弹力。多孔纤维枕头是种很好的选择,因为其透气,弹性大。喜欢侧身睡觉的人,枕头就需要稍微硬一些,压下去保证脖子和身体平直,让颈部肌肉放松。荞麦枕头很合适,而且这种材质冬暖夏凉,还能顺着头部的移动改变形状,用起来非常舒服。喜欢趴着睡的人,则可以选择轻薄的羽绒枕头,蓬松而透气,有效地减少内脏受到的压迫。而对于有颈椎问题的人,可以选择记忆枕,记忆枕可以固定头部位置,防止落枕的问题发生,也可以减轻压迫感。

⑦枕头清洁更必要。我们头发和脸部油脂分泌较多,也容易依附更多的灰尘和细菌,还有一些人睡觉时可能会流口水。所以,枕头是非常容易脏的。一定要定期清洗枕套,定期把枕头放在太阳下晾晒杀菌。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从使用枕头的必要、个人睡姿与枕头材质、枕头的高度、枕头清洁等方面进行说明。

B.题目《你的睡姿和枕头“搭”吗》采用问句,形式新颖,“搭"字活泼俏皮。

C.枕头过高并不好,枕头太高,导致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过伸状态,会引起不适,所以我们应选择合适的枕头,同时要枕在靠近脖颈的地方。

D.第⑤段“一般说来,枕头的材质不要过软或过硬,适中就可以了”这句话中,加点词“一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3.请分别指出下面两句话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只填写一种说明方法)(3分)

(1)人类睡眠时间占整个一生的近1/3,枕头也伴随我们近1/3的人生历程。

(2)有句老话说“被罩常洗被常晒,高枕无忧美梦来”,但是,其实枕头过高并不好。

14.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喜欢趴着睡,结合文章内容,你会提出哪些合理的建议(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然后再插上玉簪子。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5.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3分)

簪子不见→爷爷寻找→①___→田垄上找→②

③___→找到簪子

16.文章的第1段有什么作用(4分)

17.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2)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从修辞的角度)

18.请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何妙处。(4分)

(四)按要求完成19~20题。(6分)

19.根据《经典常谈》,在下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主要内容与书目相符。(2分)

展览卡片:《经典常谈》阅读推介

书目主要内容

《说文解字》①

《战国策》②

A.这部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书。

B.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收录九千多个汉字,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让后人可以溯源沿流,并提供了研究字形、字音、字义的依据。

C.由于各诸侯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受到重用。策士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他们的言辞被此书收录。

20.在推广名著《经典常谈》的过程中,名著学习小组发现许多同学在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时存在举棋不定的问题,便决定向大家推荐选择性阅读这一方法。请以《经典常谈》为例,从下列阅读角度中选择一项,阐述你的选择理由。(4分)

选择性阅读参考角度:兴趣选择

目的选择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悠然;运动竞技,热烈奔放……这些都会让我们流连。

请以《

让我流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期中质量检测卷

一、积累运用

1.(10分)(1)白露未已在水之挨(2)悠悠我思(3)各具情态(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

(5)窈窕淑女微君之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2.(3分)(1)帷幕(2)翩然(3)义无反顾

3.(2分)A【解析】第一空:“震撼",震动;摇撼。强调的是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感动,程度较深。“震惊”,大吃一惊;使大吃一惊。侧重于因意外而感到吃惊。此处描述凤凰花给人的感受,用“震撼"更恰当。第二空:“无影无踪”,指完全消失,没有一点踪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此处形容凤凰花消失,用“无影无踪”更恰当。第三空:“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此处是说凤凰花存在的时间短,用“转瞬即逝"更恰当。

4.(2分)D【解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媒介”。

5.(2分)[示例]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极少(或: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很少去图书馆),主要原因可能是手续烦琐、缺少指导。

6.(2分)[示例]我选第二幅。第二幅是楷书,其笔画横轻竖重,方正端直,美观优雅,适合作为“一本亭"的牌匾字体。

二、阅读(一)

7.(3分)D【解析】A.把/凭借;B.大约/可以;C.尽/穷困;D.听到。

8.(4分)(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泉水被石崖遮住了,不能看见。

9.(3分)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10.(4分)不恰当。理由:这句话用对比的手法来写潭水,在朗读时,语速应该稍快,语调要上扬,借此来表现水流一泻千里的气势。

11.(4分)【甲】文中柳宗元是贬谪之身,“寒”是因为他感受到小石潭的凄清环境,由此触发凄凉心境。【乙】文中徐霞客作为游客,心境平和,“寒生栗起"是因为北风从湖口吹上来,此处的“寒”是一种自然感受。

【参考译文】【乙】向北行走一里路,道路已穷尽,渡过涧水。随涧岸从东向西行走,哗哗流淌的水往下注于乱石之中,两边有山夹着,有丛竹及长树枝,郁郁葱葱上上下下,不时地抬头可以看见露出的岩石,突立点缀在山间,越进入,(景色)越美好。涧岸旁的路也穷尽了,只好从涧中的乱石里往前行走,圆的石头滑脚,尖的石头刺破鞋子。就这样(往前走了)三里,找到绿水潭。一潭很深的碧水,有汹涌澎湃的涧流倾泻在上面,奔流的水如雪花喷溅,驻留下来的水积蓄起来,则变成深青色。又走过一里多路,就是大绿水潭。流水的态势,至此将要下坠,水面比绿水潭大一倍,水势的汹涌也更加厉害。潭前的峭壁无规则地耸立,往下看,似乎无底,只听到轰雷般似乎要震倒峡谷的响声,心里恐惧,眼光昏花,不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坠去。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