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教案设计_第1页
杨柳教案设计_第2页
杨柳教案设计_第3页
杨柳教案设计_第4页
杨柳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杨柳教案设计【篇一:柳树教学设计】《杨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杨柳、紫薇、红杏、芍药的描述,感受悠久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2.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作一些分析评价。3.引导学生归纳和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2.杨柳所代表的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作分析评价。【教学难点】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法。2.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由课代表分为九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搜集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后八个小组分别查“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紫薇郎”、“红杏尚书”、“美人醉卧芍药”的典故来源,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讲解,并思考在这里杨柳象征了什么,代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小组,便于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找来源,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是为了做到“积累、熏陶和感悟”。)2.老师准备做课件,展示丰子恺像;展示“小蛮腰”、“陶渊明宅边的柳”、“客舍青青”、“树犹如此”、“王恭之貌、张绪之神”、“西湖边上的杨柳”这几种情境下杨柳的形象;展示牡丹花、葡萄藤的索取者的形象;展示红杏枝叶花果的蒸蒸日上。设置美的情境,美的氛围。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杨柳与前人喜欢杨柳的原因有什么不同?杨柳与牡丹花、葡萄藤有什么不同?杨柳与枝叶花果蒸蒸日上者有何不同)而作准备。二、导入有一种树,它既不像松柏那样有坚毅的英姿,也不像翠竹那样挺拔而秀颀,它很普通,房前屋后,湖畔河堤,到处都可以见到它;但它又很不普通,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喜欢它,赞美它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这是种什么样的树?对,是柳树。有一个人,深受佛家思想的影响,甚至把自己住的地方都称为“缘缘堂”,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他是谁?对,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也喜欢柳树。那么,丰子恺眼里的柳树和其他人眼里的柳树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来一起走入丰子恺和他的《杨柳》。(导入由远及近,最后定格于杨柳,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到丰子恺受佛家思想的影响,是为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喜欢杨柳的心态:“随缘”。)三、认识作者由第一个小组讲解作者丰子恺的生平,并评介他的主要思想倾向。(教师同时放课件,展示丰子恺像片,并做适当补充)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9年毕业。1921年游学日本,1922年回国后至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书。1925年出版第一本画册《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1931年散文集《缘缘堂随笔》出版。抗战爆发后,曾在浙江、重庆等地教师:别人喜欢杨柳,都有那么多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作者却没有,却只强调“随缘”而非存心“结缘”。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各小组抢答)确定:崇尚朴实自然,反对存心安排。教师:在这一部分,作者在写自己喜欢杨柳的缘由与别人喜欢杨柳的缘由的不同时用了什么手法?(各小组抢答)确定:对比手法。2.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杨柳的形态美(外在美)。教师:作者先列举了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或者象征富贵的牡丹。那么,“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各是什么典故呢?请同学们分别谈一谈。确定:(1)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语出白居易诗《直中书省》:“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2)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语出宋代宋祁的《玉楼春》。宋祁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3)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语出《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茵”。教师:作者对曾对紫薇郎的紫薇花,曾使尚书出名的红杏,曾傍美人醉卧的芍药,象征富贵的牡丹是什么样的审美感受呢?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画出来。确定:“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什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在诗词中那样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那么,在作者眼里,杨柳能给作者什么样的审美体验呢?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画出来。确定:“湖岸的杨柳树上,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篇二:《柳树》教学设计《柳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正确认读十一个生字。2.技能目标:能运用视觉、触觉等感管,感受自然中的树和艺术作品中树的形态特征。3.情感目标:探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树的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初步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教学重难点:认真观察柳树的外形特征,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柳树。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1.从歌声、画中感受树的美感。a、复习歌曲《好大一颗树》,与学生一起跟唱。师:听了这首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激发学生大胆交流,表达情感。师:树给人类带来绿色的祝福,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是我们这个美丽世界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做出了无私的奉献。b、你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猜一猜,老师最喜欢哪种树?黑板出示柳树图。板书:柳树。因为柳树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让老师喜欢。俗话说的好:无心插柳柳成荫啊。2.走近柳树,发现美,体验文化内涵。a、课件欣赏图片。(学生观察学校里的柳树图片)b、欣赏柳树的种类:(课件)垂柳、青皮垂柳、龙爪柳、银芽柳、细柱柳、高山柳、花叶柳、花叶柳。c、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有关柳树的信息。师总结:柳树是世界上的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旱柳两种。喜生水边。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最早、分布范围最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长期以来,柳树在绿化环境、农田防护、防污抗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柳树的柳絮、柳叶、柳枝、柳根、柳皮、柳屑可入药。如阿斯匹林。d、感知体验,获得美感经验。视觉感官感受美。感知柳树与其他树不同的地方,用两三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肢体感觉体验美。走进柳树,看一看,摸一摸柳树的根、皮、叶等,组织学生讨论柳树的美感特点。整棵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俯仰欹卧,婀娜多姿。树干有和特点:老树癍痕累累,饱经风霜、苍劲有力。树根有何特点?答:扭曲俯仰、苍劲有力。树枝有何特点?答:下垂飘逸、轻盈袅娜3.视觉表达,画出心中的柳树。a、欣赏大师、学生的柳树绘画作品。品味艺术作品中柳树的美。激发学生用美术形式表现柳树的欲望。b、启发学生选择表现形式。c、引导学生把握表现方法。从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画起,如:先画树根,再画树干,画面形象的整体美感。d、提示学生运用添加绘画的方法。根据画面需要可适当添加石头、小桥、房屋、人物等。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解决。2.小组合作,认读识字。师出示带生字的词,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3.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1.学生在小组内读课文。同学互相评价指正。2.师指名读课文,并让学生评价指正。3.逐段指导朗读,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指导学生借助“站”“弯”“垂下”等词语想像柳树的样子。想一想:她还会钓到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从春天钓到冬天”是什么意思?从“绿色的钓线,越垂越多,越垂越长。”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柳树什么也没钓到,但她并没有灰心,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四、拓展延伸学生朗读古诗,教师适当讲解。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新词。篇三:柳树醒了教学设计篇四:《柳树醒了》的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搜索的整合——“柳树醒了”与互联网搜索整合的教案设计篇五:画柳树教案《画柳树》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利用曲线工具画出柳条及其叶子。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交流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曲线的普通画法,与曲线的四要素。难点:特殊情况(起点和终点重合时)曲线画法。教学设计:教学准备:多媒体电脑室电脑,画图软件,控制平台。教学过程:【篇二:17杨柳公开课教学设计】17《杨柳》公开课教学设计六年级陈波教学目标与要求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2.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感悟,抓住重点句品读,合作探究,感悟交流.3.感受作者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讲议读练法教学准备:dvd交互式光盘彩电dvd小黑板课时安排;一课时(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昔、贱”。指名认读,再齐读。2.回顾上节课所提问题;课文抒发了作者对什么的什么感情?二.整体感知1.学生听读(播放dvd朗读视频)2.边听边思考课后第一个题目,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喜爱杨柳的原因?3.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板书)(1)与杨柳有缘(2)杨柳的形态美(3)杨柳的内在美三.研读课文1.读1~2自然段:“我”与杨柳有缘①学生自渎,思考:“我”是怎样与杨柳结上的缘?是存心还是偶然?例举爱柳的原因是为什么?这些是“我”爱柳的原因要与之结缘的原因吗?从哪些句子可以感觉得到?②讨论、交流,教师点拨。(1.种柳取名2.无意偶然3.表明自己与结缘的偶然,不存心4.不是,这些是别人的.5.假如…就…即使…也…---造句)③你知道“陶渊明宅前所种”是怎么一回事吗?“客舌青青”援引自什么诗呢?④讨论、交流,教师点拨。(1.陶渊明,晋代著名文人隐士,是田园诗的鼻祖,因其在所居宅前栽种五棵柳树,后人称之“五柳先生”。2。“客舌青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一句。)2.读3~5自然段,作者要赞美的杨柳的形态美,杨柳的内在美。①找出描写杨柳形态美的句子。②指名读,想像齐读。③杨柳的内在美有哪些呢?找出相关关键句子、词语。④指名回答。(1.“贱”2.下垂)⑤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贱是一个什么词性的词?为什么打上引号?(这是作者从反面赞美杨柳,因为杨柳生命力顽强,平凡而无私)⑥讨论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作者拿杨柳与花木对比,赞美杨柳的什么品格?⑦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赞美了杨柳的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3.讨论第6自然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①齐读、感悟。②讨论、交流,教师点拨。(照应开头,深化主题。最能象征春的神意,只有垂杨)4.讨论课后思考题三作者表达自己感情的方法有哪些?①讨论、交流。②教师点拨。(1.作比较,对比。2.比喻拟人。)四.朗读3~6自然段,感受作者对杨柳的热爱之情。要求:带着喜爱,赞美的感情朗读五.小结本文通过介绍自己喜爱杨柳的种种原因,赞美杨柳的美丽可爱,别具一格的姿态,顽强的生命力和高而不忘本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杨柳由衷的喜爱之情。六.作业1.生字抄写2.课后思考题二七.板书与杨柳有缘-偶然杨柳外在美嫩绿的珠子s线-美丽可爱喜爱内在美“贱”-顽强的生命力无私下垂–高而不忘本赞美春的主人春的神意象征【篇三:《杨柳青》教学设计详案】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杨柳青》教学设计东关小学吉沁妮教学目标: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感受鲜明的地方特色。2.了解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教学重点:能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扬州民歌《杨柳青》。教学难点: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过程: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一、练声请大家随老师的琴声来演唱歌曲《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二、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江苏扬州,领略一下那里的风光和地方特色。(多媒体播放“扬州风光“,让学生欣赏,背景音乐《杨柳青》)。师:扬州是个风景优美的城市,它历史悠久,地处江苏省中部。正所谓诗人李白曾在诗句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著名诗句。三月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杨柳也是扬州的标志之一。早在1400年前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运河下扬州,将柳树种植运河两岸,并赐给其姓,所以才有“杨柳”之名。扬州不仅有美景,还有闻名遐迩的美食—扬州炒饭,它不仅味美而且样子也很好看,有红有绿。恰似花红柳绿的扬州美景。2.揭题《杨柳青》师:扬州不仅有美食、美景,连当地的民歌也非常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苏扬州,学一首扬州民歌《杨柳青》。三、学习新歌1.初听歌曲(播放录音),思考问题: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轻松、活泼、充满活力,表现的是劳动人民下田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的愉快心情)2.复听歌曲(教师范唱),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