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1页
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2页
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3页
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4页
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环境影响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项目代码2012-130181-89-05-912542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张庄村西口路南地理坐标北纬:38度0分18.362秒,东经:115度13分40.623秒国民经济行业类别C2319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建设项目行业类别39印刷231中的“其他(激光印刷除外;年用低VOCs含量油墨10吨以下的印刷除外)”、38纸制品制造223中有涂布、浸渍、印刷、粘胶工艺的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辛集市行政审批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辛行审投资备字〔2020〕395号总投资(万元)50环保投资(万元)2.8环保投资占比(%)5.6施工工期2021年6月-2021年7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300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1、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属于允许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照《河北省新增限制和淘汰类产业目录》(2015版),项目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项目。且本项目已于2020年12月23日取得辛集市行政审批局“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信息”(辛行审投资备字〔2020〕395号)。2、用地及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张庄村西口路南,根据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项目的建设符合新垒头镇人民政府规划。3、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三线一单”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1)生态保护红线根据《河北省生态保护红线》,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分为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保护红线、燕山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太行山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河北平原河湖滨岸带生态保护红线、海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五大类。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2)环境质量底线本项目生产工序产生废气经治理后达标排放;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固体废物全部合理处置;项目投产后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触及环境质量底线。(3)资源利用上线根据项目特点,本项目利用的资源主要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电力资源。项目用水由当地供水管网供给,取水量符合当地的水资源条件、水功能区划以及水资源配置的要求。项目土地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本项目水、电消耗量均不大,满足资源利用上限的要求。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未列入辛集市主体功能区负面清单。综上所述,判定本项目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本项目选址合理可行。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建设内容一、项目背景为了延长产业链,最大限度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决定建设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新建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以及《国务院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第682号令)的要求,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本项目属于39印刷231中的“其他(激光印刷除外;年用低VOCs含量油墨10吨以下的印刷除外)”、38纸制品制造223中有涂布、浸渍、印刷、粘胶工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委托我单位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接受委托后,我单位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工作,在对与项目有关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工程概况1、地理位置及周边关系辛集市旭亿隆纸箱厂位于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张庄村西口路南,其中心位置坐标为北纬:38°0′18.36″,东经:115°13′40.62″。项目四周均为其他工业企业厂房。2、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3、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300m2,建筑面积300m2,主要利用现有办公用房、生产车间、库房及其他配套设施,购置六色平板胶印印刷机、六色平板印刷机等生产设备。建成后可达年印刷500万张白纸板的生产能力。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见表2-1。表2-1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序号工程类别工程名称1主体工程生产车间,1座,建筑面积约300m2,钢架结构,用于产品加工及辅助工程建设2辅助工程办公用房1座,建筑面积为50m2,主要用于员工办公,位于生产车间内仓库1座,建筑面积为50m2,位于生产车间内,用于存放原料及成品3公用工程本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年用水量128m3/a。本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应4环保工程印刷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由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P1排放;加强无组织排放治理。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化粪池后定期清运不外排。本项目选用低噪设备,并采取基础减震、厂房隔声等措施。本项目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处理;废PS印版暂存危废间,定期由厂家回收;危险废物经危废间暂存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4、原辅料及能源消耗项目所用原辅料及能源消耗见表2-2。表2-2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一览表序号名称性状单位数量备注原辅材料1白纸板固态万张/a500/2油墨液态t/a12kg/桶能源1水m3/a128供水管网2电万kW·h10市政电网注:根据《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GB38507-2020),水性油墨、胶印油墨、能量固化油墨、雕刻凹印油墨为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油墨产品,项目未拟定日后生产使用何种油墨,故从严要求。参考根据表1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限值,VOCs含量取75%。6、主要生产设备工程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2-3。表2-3工程项目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六色平板胶印印刷机/套1/2六色平板印刷机/套1/7、公用工程(1)给、排水:项目主要是生活用水,由乡镇供水管网供给。项目有职工4人,不提供用餐。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1161-2016)标准,按100L/d每人计,工作天数为320天,用水量为0.4m3/d,128m3/a,排放量按80%计,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32m3/d,102.4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损失0.08损失0.080.320.320.320.40.320.320.320.4新鲜水生活用水清运化粪池生活污水新鲜水生活用水清运化粪池生活污水图1-1本项目水平衡图单位:m3/d(2)供电:本项目年用电量约10万KW·h,由市政电网供应,可满足项目需求。(3)供热及制冷:本项目生产不用热,夏季制冷、冬季供暖使用空调。8、定员及工作制度工程总定员4人,采取1班工作制,每班8小时,全年工作320天。工艺流程和产排污环节一、施工期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租赁现有厂房进行生产,厂房部分施工期仅为设备的购进安装调试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二、运营期工艺流程简述本项目具体生产工艺如下:废气、噪声废气、噪声白纸板、油墨成品白纸板、油墨成品印刷图2-1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示意图生产工艺流程简述:项目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外购的白纸板经油墨印刷后即为成品。该工艺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印刷废气、设备运行噪声。主要污染工序:1、废气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印刷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2、废水本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化粪池后定期清运不外排。3、噪声本项目运营期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为:印刷机、风机等运行噪声,源强约75~95dB(A)。4、固体废物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包装材料、废油墨桶、废活性炭、废PS印版、职工生活垃圾。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见表2-4。表2-4运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治理措施类别污染产生工序主要污染因子治理措施废气印刷过程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印刷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由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P1排放废水职工办公生活生活污水(pH、COD、BOD5、SS、氨氮)防渗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噪声各生产工序噪声优先选用低噪设备,高噪声设备加装基础减振装置。固废生产车间生产废包装材料收集后外售废油墨桶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废活性炭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废PS印版定期由厂家回收办公职工办公生活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清运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河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2018年连续一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判定。表3-1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名称年评价指标现状浓度μg/m3标准值μ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辛集城管大队年平均质量浓度296048.33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8015053.33达标辛集采油五厂年平均质量浓度256041.67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7115047.33达标辛集市政府年平均质量浓度266043.33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6615044达标NO2辛集城管大队年平均质量浓度4440110.00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9480117.5不达标辛集采油五厂年平均质量浓度364090.00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8780108.75不达标辛集市政府年平均质量浓度384095.00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9280115不达标PM10辛集城管大队年平均质量浓度14070200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298150198.67不达标辛集采油五厂年平均质量浓度15670222.86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324150216不达标辛集市政府年平均质量浓度14370204.29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338150225.33不达标PM2.5辛集城管大队年平均质量浓度7535214.29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20675274.67不达标辛集采油五厂年平均质量浓度6535185.71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18775249.33不达标辛集市政府年平均质量浓度7735220不达标24小时平均第98百分位数21175281.33不达标COmg/m3辛集城管大队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3.2480达标辛集采油五厂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2.972.50达标辛集市政府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2.870达标O3辛集城管大队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201160125.63不达标辛集采油五厂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185115.63不达标辛集市政府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数210131.25不达标根据数据结果,项目所在区域为不达标区,SO2、CO达标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不达标因子有NO2、PM10、PM2.5、O3。(2)水环境质量现状区域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河北省辛集市新垒头镇张庄村西口路南,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居民区、学校等。由AERSCREEN模式计算结果本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不需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资料收集及现场踏勘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3-2及附图。表3-2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敏感目标距离m方位敏感点性质保护级别大气环境东位伯村170N村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修改单二级标准张庄村60E村庄王家庄村210E村庄声环境厂界外200m范围内敏感点《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地下水区域地下水环境《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1、废气: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排放执行《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印刷行业标准要求(50mg/m3),无组织废气排放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2标准要求。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执行《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表A.1特别排放限值;排放标准见下表:污染物排气筒高度(m)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最低去除效率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标准来源非甲烷总烃155070%厂界2.0,厂区内监控点1h平均浓度值6,一次浓度值20《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及表2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2-2019)苯151/厂界0.1甲苯与二甲苯合计1520/厂界甲苯0.6,二甲苯0.22、废水:本项目生活污水排入厂区化粪池后定期清运不外排。3、噪声:运营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区标准。表3-4噪声排放标准一览表类别标准名称及级(类)别污染因子标准值单位数值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噪声dB(A)昼间60夜间50固体废物:《一般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要求。总量控制指标国家“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发展规划提出继续对COD、NH3-N、SO2、NOX进行总量控制。按照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环发[2014]197号)及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进一步改革和优化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工作的通知》(冀环总[2014]283号)的规定核算,并结合本工程污染物排放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总量控制因子为非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5000m³/h×50mg/m³×8小时×320天/109=0.64t/a建议以达标排放量作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非甲烷总烃:0.64t/a。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本项目租赁现有厂房进行生产,厂房部分施工期仅为设备的购进安装调试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1污染源强核算本项目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印刷过程产生的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根据《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的限值》(GB38507-2020),水性油墨、胶印油墨、能量固化油墨、雕刻凹印油墨为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油墨产品,项目未拟定日后生产使用何种油墨,故从严要求。参考根据表1油墨中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限值,VOCs含量取75%。则非甲烷总烃产生量0.75t/a。苯、甲苯、二甲苯均以其10%计,则产生量为0.075t/a。印刷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由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P1排放。收集效率以90%计,风机风量为5000m3/h,处理效率以90%计,则非甲烷总烃有组织产生量为0.675t/a,有组织产生浓度为56.25mg/m3,有组织排放量为0.0675t/a,有组织排放浓度为5.62mg/m3,无组织产生量为0.075t/a。则苯、甲苯、二甲苯有组织产生量为0.068t/a,有组织产生浓度为5.62mg/m3,有组织排放量为0.007t/a,有组织排放浓度为0.56mg/m3,无组织产生量为0.008t/a。1.2废气达标性分析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废气达标排放情况见下表。表4-1本项目有组织废气达标排放情况一览表污染源废气种类有组织排放情况排放标准达标情况分析排放速率(kg/h)排放浓度(mg/m3)排放速率(kg/h)排放浓度(mg/m3)P1非甲烷总烃/5.62/50达标苯/0.56/1达标甲苯、二甲苯合计/1.12/20达标达标排放分析:本项目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合计有组织排放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表1印刷行业标准要求(50mg/m3、1mg/m3、20mg/m3)。经AERSCREEN预测,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无组织排放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1.3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3.1污染源参数及评价等级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按照估算模式AERSCREEN模式,依据上述公式进行评价等级确定,其中污染物计算参数如下。本项目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见下表4-2。表4-2本项目评价因子和评价标准序号评价因子平均时段标准值/μg/m3标准来源1非甲烷总烃1h平均2000《环境空气质量非甲烷总烃限值》(DB13/1577-2012)2苯1h平均1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3甲苯1h平均2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4二甲苯1h平均20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附录D注:本项目不涉及二次污染物评价因子。本项目估算模型参数表如下表。表4-3本项目估算模型参数表参数取值城市/农村选项城市/农村城市人口数(城市选项时)82万最高环境温度/℃42.7最低环境温度/℃-26.5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区域湿度条件中等湿度是否考虑地形考虑地形否地形数据分辨率/m——是否考虑岸线熏烟考虑岸线熏烟否岸线距离/km——岸线方向/°——本项目有组织排放污染源参数表如下表4-4,无组织排放污染源参数见表4-5。表4-4本项目有组织排放计算参数表点源编号污染物X坐标/Y坐标排气筒底部海拔高度排气筒高度排气筒内径烟气流速烟气温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污染物排放速率HDVTHrCON度mmmm/sKh——kg/hP1非甲烷总烃E115.2279N38.00510150.67.862932400连续0.03苯0150.67.862932400连续0.003甲苯0150.67.862932400连续0.003二甲苯0150.67.862932400连续0.003表4-5本项目无组织排放计算参数表污染物名称面源编号面源名称面源起始点海拔高度面源长度面源宽度与正北夹角面源初始排放高度年排放小时数排放工况排放速率X坐标Y坐标———度度mmm°mh—kg/h非甲烷总烃M1厂区E115.2279N38.005382015062400连续0.03苯2400连续0.003甲苯2400连续0.03二甲苯2400连续0.003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见表4-6。表4-6主要污染物估算模式计算结果(μg/m3)污染源污染因子最大落地浓度(μg/m3)最大浓度落地点(m)评价标准(μg/m3)占标率(%)D10%(m)评价等级P1排气筒非甲烷总烃48520000.200三级P1排气筒苯0.2851100.0100三级P1排气筒甲苯0.4852000.0200三级P1排气筒二甲苯0.4852000.0200三级M1非甲烷总烃1210520000.600三级M1苯0.021051100.0170三级M1甲苯0.061052000.0300三级M1二甲苯0.061052000.0300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采用AERSCREEN模式计算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及第i个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标准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计算公式如下:Pi=(Ci/Coi)×100%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μg/m3;Co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μg/m3。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浓度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对该标准中未包含的污染物,使用5.2确定的各评价因子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对仅有8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日平均质量浓度限值或年平均质量浓度限值的,可分别按照2倍、3倍、6倍折算为1h平均质量浓度限值。 表4-7评价等级判别表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评价Pmax≥10%二级评价1%≤Pmax<10%三级评价三级评价Pmax<1%根据估算模式计算得本项目所以污染源中车间(面源)排放的非甲烷总烃占标率最大,为0.6%,因此,本项目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为0.6%,根据表7-7评价等级判别表本评价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不进行进一步预测,同时经估算可知,污染物对区域贡献浓度低,影响较小。1.3.2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的规定,本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故不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3.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4-8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自查表工作内容自查项目评价等级与范围评价等级一级□二级□三级R评价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评价因子SO2+NOx排放量≥2000t/a□500~2000t/a□<500t/a☑评价因子基本污染物(/)

其他污染物(非甲烷总烃、苯、甲苯、二甲苯)包括二次PM2.5□不包括二次PM2.5☑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附录D□其他标准□现状评价评价功能区一类区□二类区☑一类区和二类区□评价基准年(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数据来源长期例行监测数据☑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现状补充检测□现状评价达标区□不达标区☑污染源调查调查内容本项目正常排放源☑

本项目非正常排放源□

现有污染源□拟替代的污染源□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区域污染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不适用)预测模型AERMOD□ADMS□AUSTAL2000□EDMS/AEDT□CALPUFF□网格模型□其他□预测范围边长≥50km□边长5~50km□边长=5km□预测因子预测因子()包括二次PM2.5□

不包括二次PM2.5□正常排放短期浓度贡献值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0%□正常排放年均浓度贡献值一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10%□二类区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C本项目最大占标率>30%□非正常1h浓度贡献值非正常持续时长

()hC非正常占标率≤100%□C非正常占标率>100%□保证率日平均浓度和年平均浓度叠加值C叠加达标□C叠加不达标□区域环境质量的整体变化情况k≤-20%□k>-20%□环境监测计划污染源监测监测因子:(非甲烷总烃)有组织废气监测

无组织废气监测无监测□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因子:()监测点位数()无监测评价结论环境影响可以接受不可以接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距()厂界最远()m污染源年排放量SO2:(0)t/aNOx:(0)t/a颗粒物:()t/aVOCs:(0.0675)t/a注:“□”,填“√”;“()”为内容填写项1.3.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本评价大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不需要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本项目废气中各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占标率很低,不会对周边环境空气构成显著影响,因此,本项目各类废气污染物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有职工4人,不提供用餐。根据《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1161-2016)标准,按100L/d每人计,工作天数为320天,用水量为0.4m3/d,128m3/a,排放量按80%计,生活污水排放量为0.32m3/d,102.4m3/a。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运,不外排。3、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生产过程中噪声主要为:印刷机、风机运行噪声,源强约75~95dB(A)。本项目的噪声控制可以从噪声源控制、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和个体防护三方面进行:(1)噪声源控制:在选购设备时应购置符合国家颁布的各类机械噪声标准的低噪声设备,以保证今后设备投入运行时能符合工业企业车间噪声卫生标准,同时能保证达到厂界噪声控制值。(2)噪声传播途径:所有高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尽量远离厂界,同时配置减振装置,以降低噪声的环境影响。(3)个体防护:①风机:各类风机选用低噪声设备,各连接点采用软管柔性连接,风机底座安装减振垫,进、排气口装设消音器。风机安装隔声罩并加贴吸声材料,以降低噪声强度;②生产设备:各类生产设备选型时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基础减振、厂房隔声等降噪措施。噪声预测:根据项目声源特性,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选用预测模式,应用过程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必要简化。⑴噪声叠加模式式中:L—为n个噪声源的声级;Li—为第i个噪声源的声级;n—为噪声源的个数。⑵噪声距离衰减模式-α(r-r0)式中:Lp—受声点(即被影响点)所接受的声压级,dB(A);Lr—噪声源的声压级,dB(A);r—声源至受声点的距离,m;r0—参考位置的距离,取1m;R—隔声值,取20dB(A);α─大气对声波的吸收系数,dB(A)/m,平均值为0.008dB(A)/m。对产噪设备安装减振基础设施,经厂房隔声,噪声可削减25~30dB(A),再经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贡献值≤55dB(A)。通过以上减噪降噪设施后,厂界噪声贡献值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限值要求。因此,采取相应措施后,本项目对区域声环境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包装材料、废油墨桶、废活性炭、废PS印版、职工生活垃圾。(1)废包装材料: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产生的废包装材料约为0.05t/a,收集后外售。(2)废油墨桶:根据《国家危废名录》(2021年),油墨废包装桶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类别为HW49,900-041-49产生量为0.15t/a,危废间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3)废活性炭:根据《国家危废名录》(2021年),废活性炭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类别为HW49,900-039-49,活性炭箱一次填充能力为0.1kg,二级活性炭箱填充量为0.2kg,为保证废气处理效率,每4个月更换一次,废活性炭产生量为0.6t/a,危废间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4)废PS印版:根据《国家危废名录》(2021年),废PS印版属于危险废物,危废类别为HW16,231-002-16,产生量为4~6张/a,收集后暂存于厂内危废间,定期由厂家回收处理。(5)职工生活垃圾: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本项目定员4人,年工作320天,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0.64t/a,收集后由环卫部门清运。本项目设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间,并应设有防渗漏、防雨、防火设施,且远离敏感点。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的要求,贮存间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置:1、存放间场地标高于厂区地面标高,并在周围设置导流渠,应进行防雨设计。2、一般固体废物存放间内部场地均要进行人工材料的防渗处理,一般固体废物存放间场地防渗处理后渗透系数要小于1×10-7cm/s;3、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存放间门外要按照GB1556.2-1995的要求设置提示性和和警示性图形标志。4、应建立档案制度,将存放的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存放设施的检查维护等资料详细记录在案,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除此之外,危险废物存放间还要记录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出库日期及接受单位名称。本项目的固体废物均识别到位、妥善处理,一般固体废物处理满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本项目设立危险废物暂存间,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置于安全的容器内,分类、分区暂存于危废间内。危废间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的要求设计,应具有防雨、防晒、防风、防腐防渗等功能。危废间地面建议采用由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的其它材料)衬层组成的防渗层,保证防渗厚度相当于渗透系数为1.0×10-7cm/s、厚度6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防止雨水径流进入危废间内、避免渗滤液量增加,周边应设置导流渠,并及时清理和检查渗滤液集排水设施及堵截泄漏的裙脚。项目危废间应按如下要求完善:危险废物贮存管理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提出以下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相关规定要求规定进行:①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②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标准要求的标签。③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④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⑤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危废储存间标识要求由于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危险废物,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相关规定要求,危废储存间及危险废物储存容器上需要张贴标签,具体要求如下:表4-9危险间及储存容器标签示例场合样式要求室外(粘贴于门上或悬挂)1、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颜色:尺寸:40×40cm颜色:背景为黄色,图形为黑色警告标志外檐2.5cm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为房屋的,建有围墙或防护栅栏,且高度高于100cm时;部分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场所粘贴于危险废物储存容器1、危险废物标签尺寸颜色:尺寸:20×20cm底色:醒目的橘黄色字体:黑体字字体颜色:黑色2、危险类别:按危险废物种类选择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量较少,全部得到综合利用和妥善处置,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5、土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本项目属于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根据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类别判定评价等级。1、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污染影响型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4-10。表4-10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占地规模敏感程度=1\*ROMANI类=2\*ROMANII类=3\*ROMANIII类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敏感一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较敏感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不敏感一级二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三级————2、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1)建设项目类别根据导则附表A.1,项目属于制造业,项目类别为III类。(2)评价等级确定项目周边5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项目无需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6、环境风险1、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和风险源分布情况及可能影响途径(1)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的相关要求及其附录B中的风险物质进行物质危险性辨别。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B中对应临界量的比值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表4-11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计算序号名称CAS号最大贮存量(t)临界量q/Q1油墨/1200.05Q值0.05Q<1,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I。(2)风险源分布情况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包括主要生产装置、储运设施、公用工程和辅助生产设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等。本项目风险源分布主要在生产装置、储运设施、环境保护设施。(3)可能影响途径主要影响途径为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事件污染大气、地下水、土壤。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根据本项目目前的厂区平面布置及生产规划,建设单位应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结合本评价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完善自身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1)危险品运输安全措施①危险品装卸时应严格检查数量、质量、包装等情况,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定期检查,专人装卸,对于有毒及易燃危险品装卸时操作人员应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②危险品运输车辆应有明显识别标志,厂内行车路线应根据应急预案设定的方向执行。对于车辆要定期保养维修,确保车辆处于适用状态,消除运输隐患。2)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①加强涉及危险品员工的管理工作,设专人负责危险品的使用,相关人员需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后方可进行生产操作。②对于使用危险品进行的生产活动,应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及规范,确保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尤其是严禁明火靠近危险品的使用及储存地点。③定期检验危险品包装是否存在的破损渗漏的隐患。④为相关员工配备必要的劳保防护口罩、手套、防护镜等劳动保护,现场配备长管呼吸器、空气呼吸器、洗眼器、氧气袋、应急灯、排风扇等应急设施。⑤厂区配备规范的消防设施,做到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投用。3)仓库风险防范措施①预防措施内容:配备处理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器材,一旦出现事故,可立即投入使用。②应急措施内容:一旦出现事故,应急措施主要是短源(减少泄漏量)、隔离(将事故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避免影响扩大)、回收(尽可能将泄漏出的化学品收集起来处理)、清污(处理已泄漏化学品造成的后果)和上报(上报有关部门)。③事故善后处理内容:清理现场、维修设备,查清事故原因,处理人员伤亡时间,了解现场及周围环境污染程度并及时处理污染事故。4)泄露事故防范措施本项目运行中可能产生的泄漏事故或火灾、爆炸事故消防水排放。项目应在油墨储存区和工业固废贮存场所地面加强防渗,门口设置慢坡,设置围堰导流槽,及相关应急物资,及时围截废液及消防废水,防止消防废水污染外环境。5)危险废物风险防范措施项目实施后,企业应加强对危险废物的管理,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中的规范要求,做好危险固体废物的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等工作。危险废物储存要求“防风、防雨、防晒、防渗漏”。暂存间周围设置围堰,能防治固废堆放引起的二次污染。地面和围堰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或花岗岩材料。危险废物收集后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6)火灾风险防范处置措施易燃物质发生火灾时,立即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若火灾较大,灭火过程可能产生消防废水,需立即封堵雨污水排放口,防止污染地表水体,将消防废水转移至空桶内,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若火势太大,需立即向环境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外部支援,同时可适当开展应急监测。环保设施异常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建设单位设有专人每2小时定期巡视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生产,对环保设施进行检修,检修合格后方可继续生产。应急预案建设单位应该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工作指南(试行)》(环办应急[2018]8号)、《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等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评估、备案和实施。同时,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应注意与地方政府应急预案的对接与联动,并保证在事故状态下的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7、排污口规范化要求废气排污口规范化:废气排放口的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并便于采样监测,采样口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其位置由当地环保监测部门确认。固定噪声污染源:须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堆放场设置提示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排放口立标要求:一切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和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必须实行规范化整治,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62.1-1995和GB45562.2-1995)的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8、环保投资本项目总投资50万元,工程用于环保的投资估算约2.8万元,占项目工程总投资的5.6%,各环保设施组成及投资估算详见下表。表4-12环保投资(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内容投资(万元)营运期噪声防治减振降噪设施0.3废水防治化粪池0.5废气治理印刷废气经集气罩收集后由二级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P1排放1.2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收集箱,一般固废间、危废暂存间0.7排污口规范化0.1合计2.89、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参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建设单位准备设立两级环保机构。厂级设置环境管理体系,并设立专职环保部门,各车间设置环保检查督察员和治理设施操作员,直接负责各污染源控制和督察检查工作。(1)、环境管理环保机构设专职人员分工负责环保设施运行、环保档案和日常监督管理等工作。同时为保证工作质量,建设单位需要对上述人员定期培训。①建设期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施工过程污染防治,主要措施如下:a.各项环保设施的设计、施工计划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并把工程设计和施工计划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b.在施工过程中须经常检查环保设施建设进度,如有滞后,应立即纠正;②运营期a.制定各环保设施操作规程,定期维修制度,使各项环保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b.对技术工人进行上岗前的环保知识法规教育及操作规范的培训,使各项环保设施的操作规范化,保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转;c.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定定期维修制度,如环保设施出现故障,应立即停产检修,严禁事故排放;d.加强环境监测工作,重点是各污染源的监测,并注意做好记录,监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排放;e.定期向环保主管部门汇报环保工作情况,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监视性监测结果;f.建立本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档案,包括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操作和管理情况;监测记录;污染事故情况及有关记录;其他与污染防治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等。(2)环境监测计划根据项目生产特征和污染物排放特点,依据国家颁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