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明了课程一体化建设的方向,强调在新课程改革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德育。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萌发期,可塑性强,在这一时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通过思政课程一体化落地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语文课程是一门人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这与目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通过挖掘拓展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融人课程思政理念、实施有效教学方法,能够积极构建学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体系。一、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意义从国家层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学科思政融合,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保障。从实践层面,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融入思想品德学习,系统学习三大主题文化,可以帮助学生熟知祖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小学语文阅读活动是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学能够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起到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通过以下途径,努力实现寓思政教育于阅读活动中,取得了初步效果。(一)挖掘思政内容,找准阅读活动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有94个人文专题单元,我们将其界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大主题,为确保主题准确落地实施,又进一步细化为12个思政小主题,具体如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细化为三个小专题: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通过多种文学载体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传递中华传统美德,培养人格品质。革命文化细化为三个小专题:传承共产党员优秀品质,坚定家国责任;回顾革命岁月,赓续红色血脉;领略壮美山河,厚植爱国情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细化为六个小专题: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生态系统平衡,人与动物相互依存;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系好第一粒扣子,养成正确行为品质;享受多彩童年,体味人间真情;树立全球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这些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政因素,需要教师深度挖掘,引领学生阅读、启迪学生智慧、培育学生品德,打造阅读育人的大舞台。(二)激发阅读兴趣,锚定阅读活动与课程思政的起始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真正爱上阅读,才能在阅读中涵养高尚情操,坚定文化自信。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营造读书氛围,尊重学生读书的主人翁地位,使其充分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浸润思想政治教育。1.利用信息技术,提升阅读兴趣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有功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学生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还比较困难,因此我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读书是阅读,观影也是一种阅读。对识字量较少的小学生,我利用优秀影视资源替代阅读,让学生在观看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国产动漫中身心得到陶冶升华。比如《小兵张嘎》这部影片为学生全景展现了抗日战争背景下嘎子等普通民众为了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事迹,通过塑造生动的艺术形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学生在看过影片后再对照课文进行阅读,主人公嘎子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形象就会跃然眼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适时播放国产电影动画《戚继光》《小兵张嘎》《英雄冯子材》《翻开这一页》《马克思漫漫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华德育故事》等。这些动漫和影片中不仅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还能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视觉效果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学生读原著,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活动中,寓读于乐也同样重要。文本阅读很枯燥,我们利用相关影视资源再现文本描绘的画面,以视频的感官刺激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实现学生、作者以及作品中人物的共情。例如:观看《圆明园的毁灭》的相关视频,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科技修复后的圆明园景象,感慨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再观看侵略者肆意破坏圆明园的视频,培养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担当。2.联系学生生活,提升阅读兴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可以借此开展弘扬中国文化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学习《元日》时,带领学生穿越古代,感受宋代春节的热闹;阅读《海滨小城》,让学生们看到南方城市的美;开展“传统节日”主题演讲比赛,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讲一讲自己了解的节日和习俗;还可开展小型交流会,分享我国各民族的文化、艺术,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丰富阅读形式,提升阅读兴趣阅读作品有多种形式,精读、浏览、略读、默读、朗读等,其中朗读是阅读活动的主要形式。部编教材中许多课文不但文辞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而且立意高远,适合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朗读中深入理解文本,抒发情感体验。在朗读基础上,可以逐渐提高学生朗诵技巧,达到启智润心、提升阅读兴趣的目的。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内容需要,适时安排朗诵会、课本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给学生搭建更广阔的阅读平台和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读书中实现成长。(三)拓宽阅读视界,催生阅读活动与课程思政的生长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读室、图书馆等资源,开展各种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制作读书手抄报、撰写读后感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作品人物的崇高思想、美好品质,进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厚植家国情怀,坚定责任担当。另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在活动中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搭建课堂阅读与课外自读的桥梁,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实现高效阅读,更好地达到思政育人目标。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我为学生播放长征纪录片,带领学生诵读领袖毛主席的诗词《七律·长征》,让学生在观看和诵读中感受革命斗争的艰辛,体悟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懂得珍爱今天美好生活。(四)实施任务驱动,助燃阅读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升华点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予我们提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学生已有素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宜难度的目标,实施任务驱动,调动学习积极性,让之不断超越自我,逐步达成最近发展区目标。这一过程中,学生提升的不仅是知识、能力,还包括道德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例如:引导阅读《盘古开天地》时,我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一—观看《盘古开天地》微课,针对表达“神奇\"感悟的片段,初步了解表达“神奇”的方法,并在课本上画出自己觉得神奇的句子,为课堂交流讨论环节前期准备。课上,我把课堂交还学生,摒弃原有“言语问答、对话总结\"的讲授方式,由学生按照自然段的顺序交流自己的感悟,在自由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升华,提升阅读动力,通过展示评价朗读,让学生从探讨的高度充分体味书中的“神奇”教师只要通过深挖教材中的思政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