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2战争与探索的近代中国素材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2战争与探索的近代中国素材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2战争与探索的近代中国素材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2战争与探索的近代中国素材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核心要点2战争与探索的近代中国素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6核心要点2斗争与探究的近代中国核心突破1近代列强侵华的特点(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这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其两侧转移的变更。(3)从列强侵华的目的看,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不同等条约中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目的的详细体现。(4)从侵略的阶段来看①1840—1894年,军事上以赤裸裸的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英国在侵华过程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②1894—1931年,军事政治上,以“以华治华”为主(扶植傀儡政权),以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③1931—1945年,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独霸中国。④1945—1949年,政治上,以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为主,突出表现为扶蒋反共政策;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5)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斗争外,其他斗争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这说明只有以全民族之力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成功。(6)从影响看,列强侵华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它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贫困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沟通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核心突破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缘由、表现和特点①缘由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瓦解了自然经济。b.西方经济势力的入侵,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工业。d.统治者思想的转变(清末新政)。②表现a.自然经济的渐渐解体使传统手工业部门遭遇重大打击。b.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外贸中心由广州转向沿海开放城市,特殊是上海,买办商人起先出现。c.近代机器生产起先出现使得外资经济、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接连兴起。③特点:生产方式的变更;产业资本构成的变更;主要生产部门的变更;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生产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变更;社会生活方式的变更。(2)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①“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头,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旗号,采纳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运动。②背景:其次次鸦片斗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③目的:在不变更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代表:中心——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⑤内容a.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b.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⑥结果:甲午斗争的惨败,标记着洋务运动的破产。⑦失败缘由a.单纯引进西方技术而不变革落后的制度;b.洋务派力气分散,缺乏坚毅有力的领导核心,难成大业;c.顽固派仇视洋务派,百般阻挠和破坏洋务运动;d.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阻挠中国驾驭先进技术。⑧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a.促进工业近代化:洋务派首先在中国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来创办民用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先河。b.促进技术近代化:引进了西方技术,培育了一批技术人才,积累了管理阅历。c.促进军事近代化:筹划海防,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新式海军,为军事近代化创建了条件。d.促进教化近代化:创办新式学堂,其培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旧式教化有很大的区分,奠定了新式教化的基础;选派留学生,开留学风气之先河。e.促进思想近代化: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近代化思想,冲击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思想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斗争后思想界的一大进步。核心突破3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是政治民主化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尽管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没有一步到位,但放在历史长河中考察的话,却是一个成功的起先。(2)辛亥革命是经济工业化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建了条件。南京临时政府嘉奖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本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忱,“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得到显著发展。(3)辛亥革命是思想近代化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核心突破4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发展阶段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验了产生、初步发展、曲折发展、日渐萎缩等几个阶段。人们形象地把这几个阶段称之为“春”“夏”“秋”“冬”。①“春”:指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二是外国在华企业的利润诱导中国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三是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②“夏”:指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a.甲午战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进一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所需的市场,并且供应了大量劳动力;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b.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嘉奖实业的政策、“实业救国”思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列强短暂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因素促使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③“秋”:指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和抗日斗争全面爆发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a.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得这时期的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b.抗日斗争全面爆发后,日本在沦陷区的破坏和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行的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使得民族工业日益萎缩。④“冬”:指解放斗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破产的边缘。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压迫和国民政府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破产的边缘。(2)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①从企业的产生看,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干脆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而是在列强入侵中国破坏了正常的社会发展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干脆从国外购买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起来的。②从经济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因此投资的领域基本上是轻工业,其中主要是纺织工业。③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缘由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④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很落后的。⑤从企业产生的社会环境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确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斗争又有妥协,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最重要的特点。核心突破5全面、客观地相识近代思想(1)理论方面相识①中国近代思想都带有肯定的阶级性,都是为肯定阶级利益服务的,如地主阶级的思想是为清政府的统治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的是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要留意近代各派别的思想存在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如洋务派继承了反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见,早期维新派继承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主见等。②肯定的思想是肯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都是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的,都有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根源。同时,思想理论是社会实践的先导,中国近代思想带动了中国近代的社会变革,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中国近代社会在各个方面起先了近代化的进程。③要客观地、辩证地分析中国近代的思想,不能一概而论,既要相识其进步性,又要相识其局限性。要留意近代思想与经济近代化和政治近代化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阶级理论”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缘由,理解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见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2)详细把握近代思想:三大特征、四个阶段①三大特征:一是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结合,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二是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三是对西方文化经验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挽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②四个阶段:从鸦片斗争到甲午斗争是地主阶级学习“器物”阶段;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是资产阶级学习“制度”阶段;从1915年到1919年是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阶段;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阶段。核心突破6国共关系的演化(1)国共关系发展演化的阶段特征、缘由及影响时期阶段特征演化缘由结果或影响国民大革命时期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两党共同的革命对象发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两党对峙,进行“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共起先武装抗拒国民党反动派中共建立农村革命依据地,逐步探究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抗日斗争时期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华,中日民族冲突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冲突抗日斗争成功解放斗争时期两党内战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企图歼灭共产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中共取得解放斗争的成功,成立新中国;台湾与祖国分别(2)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验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历程。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合作或者对抗,是多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