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24安徽“江南十校”3月联考)《齐如山回忆录》记载:“这种学生也站不住”“或将被革,倘到同文馆,或者还可以混一个时期”“这些学生入了同文馆以后,亲戚挚友对于本人,因为他是小孩,还没有什么鄙视,对于学生们的家庭,可就大瞧不起了,说他堕落,有很多人便同他们,断绝亲戚,断绝来往”。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逆境B.同文馆学生素养参差不齐C.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D.近代以来中国教化的窘境答案C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学堂。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看不起进入同文馆学习的学生们的家庭,这本质上反映了民众相对落后的思想意识,故选C项。材料无法体现同文馆招生中的艰难逆境,也不能说明同文馆学生的素养如何,故解除A、B两项;同文馆并不等同于近代中国的教化,且D项属于现象,解除。2.据学者探讨,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坚韧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答案C晚清时期,小说翻译多于创作,但1840—1899年翻译的外国小说只有7部,主要缘由是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使国人更关注西方的器物与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与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无关,A项错误;1840—1899年,西方科技、制度等传入中国,西方文化的传播并未遭到坚韧抵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国人对西方文化关注意点的不同,而不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问题,D项错误。3.(2024湖南永州一模)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英国“立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美国更是“事无大小必需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反映了魏源()A.对西方民主的感性相识 B.反对清朝的专制制度C.希望中国推行民主制度 D.憧憬欧美的民主制度答案A据材料“立九官以治事……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即不咸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可知魏源只是看到了英国、美国决策的形式,但对于英国、美国的体制并不理解,因此他对于西方民主存在感性的相识,故A项正确。4.(2024课标Ⅲ)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运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净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答案D《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运用这些新名词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5.(2024广东湛江1月调研)1862年,曾国藩提出了“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的观点。1885年中法斗争之后,张之洞又强调“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这体现了当时()A.政府立国政策的转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商本思想的渐渐形成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答案C据材料“泰西以商战二字立国”“以工商立国”“以兵战为用”可知洋务派从商战到重视商业发展思想的演化,故C项正确。6.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C.提倡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新学伪经考》提倡的变法维新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才会遭到清政府禁毁,故A项错误,C项正确。康有为为了削减变法的阻力把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融合,托古改制,利用孔子学说宣扬变法,故B、D两项错误。7.(2024山西六校四联)近代谭嗣同说:“君臣挚友也;父子异官异财,父子挚友也;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情自愿,而成婚于教堂,夫妇挚友也;至于兄弟,更无论矣。”其根本意图是()A.提倡天赋人权,强调德治 B.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C.主见变更社会经济观念 D.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答案B谭嗣同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从材料信息看,谭嗣同否定了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其根本意图是宣扬西方思想,鼓动社会革新,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变更社会经济观念,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8.(2024广西百校高三联考)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首为阁抄;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最终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该报()A.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志在于宣扬维新思想C.有利于平静社会冲突 D.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答案B据材料可知1895年,《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内容有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摘编“西国格致有用诸书”,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这表明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组织学会,创办报刊来宣扬西方思想,提倡变法维新,故B项正确。9.(2024陕西铜川一模)袁伟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初衷是通过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学问,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旨在()A.普及西方的现代文明学问 B.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C.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 D.推动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答案C从材料信息看,袁伟时认为,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帮助中国人冲破意识形态牢笼,实现思想变革,为自由、民主在中国生根奠定基础”,即为自由民主国家奠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新文化运动的手段而非目的,解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B、D两项。10.(2024河北衡水中学3月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梁启超的《波兰灭亡记》、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为典型代表,亡国史探讨持续不衰,仅1901—1910年间,单行本就有30余种。1915年5月9日,因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问题,5月9日被定为国耻纪念日,由此导致又一波国耻史著作出版的高潮。这反映了探讨者的()A.创新精神 B.求真意识 C.时代情怀 D.全球视野答案C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峻。材料信息反映了民族危机下学问分子对国家命运的思索,这反映了探讨者的时代情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探讨者的创新精神、求真意识和全球视野,故解除A、B、D三项。11.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学问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的影响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B.表明白中共指导思想形成C.标记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D.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答案A题干中“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有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阅读马、恩著作,故A项正确;中共指导思想形成是在1921年中共“一大”,故B项错误;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与题干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是在1921年中共成立后,故D项错误。12.(2024课标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1920年初,因为经济上入不敷出,以工读互助团等为代表的社会实践活动,都以失败告终。这让很多青年相识到,在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之前,一点一滴的部分改造很难行得通。于是,他们起先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源生平并不以聪慧见长,而是其治学方法论占了优势。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报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嘹亮地预报了天亮后的雾霭。……魏源尽到了一个学问分子的职责,这就是“恒久运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摘编自周兴盛《湖南人凭什么》材料二他(张之洞)曾经是西学的热诚拥护者,他的《劝学篇》用大量篇幅论证西方学问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全部理论都是建立在“循序”的基础上,依据“循序”之说,探讨西方学问不论多么重要,都必需放在研习中学及其核心——经书——之下。因为中学之中含有传统的道德和制度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使人能相识到中国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特别方向,而且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需据以生活的真理。……在这基础上,张之洞形成了他的闻名格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五四”以后的志士仁人,没有一个不说自己曾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学问分子队伍。——冯伟林《壮国长歌》(人物·人性·人文散文丛书)(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恒久运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的观点?(6分)(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10分)(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学问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4分)答案(1)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以其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目光,发觉了落后的中国与先进的西方的重大差距,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呼喊,其思想和见解充溢着进步的近代意识,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2)“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作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尽管它没有变更中国积弱积贫的面貌,但它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促进了思想的启蒙,推动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14.(2024广东六校三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与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第一次接触是16世纪的事,但是真正比照和冲突的时代到19世纪才起先。我们是让一切观念、信仰、制度很自由地与西方文化渐渐接触,渐渐接受感染,接受影响,于是有时起了一步步渐进的改革,也有时起了相当快速或激烈的变动。那种种自动的革除淘汰,那种种数不清的接受汲取,都不会破坏这个站在受方的文化的性格与价值。——摘编自胡适《中国的传统及其将来》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学问,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变革与坚守”,自行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变革趋新。论证:鸦片斗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起先反思自身的缺陷,渐渐摒弃“天朝上国”的观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使得中国迈出学习西方文化的第一步;其次次鸦片斗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进一步认可西方的技术优势;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在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认可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西方立宪制度的思想,把中国学习西方领入制度层次;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等人主动传播“民主”“科学”等西方思想,大力批判儒学,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启蒙底层民众,传统文化渐渐在西方价值观的洗礼下变革趋新。结论:在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中,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严峻挑战,在严峻的民族危机下,传统文化不断被批判、颠覆,在新时代的洗礼中变革趋新、融旧铸新。示例二论题:中国文化在西方侵略下坚守传统。论证:鸦片斗争之后,以魏源为代表的少数先进中国人,虽然起先反思自身的缺陷,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承认西方技术的先进性,但并未涉及文化层面;洋务运动时期,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安全b证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检员岗位法律法规知识考核题库及解析
- 大唐安全生产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二乙基羟胺(DEHA)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动物医生中级职业能力鉴定的培训资料与考核内容
- 机修工岗位面试常见问题及答案
- 建筑模板购销合同样本(3篇)
- 聚合工段关键设备反应器泵等巡检与考核规范
- 厨师助理招聘面试题集
- 面试数字人语音合成师高级的考察维度与题库
- 2022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 袋式除尘器日常点检表
- DB21T 3782-202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保温结构一体化外墙应用技术规程
- 教师资格面试-75篇结构化逐字稿
- 小学道德与法治-垃圾去哪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
- 幼儿绘本阅读与指导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河北正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班会课件
- GB 1886.358-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脂
- GB 17498.2-2008固定式健身器材第2部分:力量型训练器材附加的特殊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 《船舶结构与货运》教学课件-02船体结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