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讲 动物细胞工程_第1页
第56讲 动物细胞工程_第2页
第56讲 动物细胞工程_第3页
第56讲 动物细胞工程_第4页
第56讲 动物细胞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6讲动物细胞工程高中总复习·生物课程标准1.

阐明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体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适

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过程。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

的基础。2.

阐明动物细胞核移植一般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

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过程。3.

阐明动物细胞融合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手段,使两个或多个

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4.

概述细胞融合技术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重要技术。5.

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破考点·抓必备2.研真题·扣教材3.验收效·提能力目录Contents01破考点·抓必备梳理归纳,巩固基本知识考点一动物细胞培养1.

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

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2.

地位: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

物细胞融合等。其中

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培养

3.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ccccc4.

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的类型①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②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繁殖,而且还会发生接触抑制现象,

从而使细胞停止分裂增殖。(2)过程cccccccc提醒

①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a.分瓶前,第一次用胰蛋白酶对动物组织进行处理后的培养是原代培养。b.第二次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分瓶后的细胞培养

为传代培养。②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培养瓶的瓶壁

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

接触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5.

干细胞的培养及其应用ccc

1.

(选择性必修3

P44正文)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

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

)提示: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

进行培养。2.

(选择性必修3

P44正文)动物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都具有细胞贴壁的现

象。

×

)提示: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细胞能够悬浮在培养液

中生长增殖,不具有细胞贴壁的现象;另一类则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

才能生长增殖,大多数细胞属于这种类型。××3.

(选择性必修3

P44正文)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一类能悬浮在培养液中

生长增殖,另一类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4.

(选择性必修3

P45正文)人们通常将动物组织经蛋白酶处理后的初次

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分瓶后的细胞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5.

(选择性必修3

P46正文)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

种组织和器官中。

)√√√

1.

(2022·湖北高考6题)某兴趣小组开展小鼠原代神经元培养的研究,结

果发现其培养的原代神经元生长缓慢,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A.

实验材料取自小鼠胚胎的脑组织B.

为了防止污染将培养瓶瓶口密封C.

血清经过高温处理后加入培养基D.

所使用的培养基呈弱酸性√解析:

小鼠胚胎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原代神经元,细胞增殖能力强,

不会造成生长缓慢,A符合题意;培养瓶瓶口密封会使培养液中缺氧,影

响细胞有氧呼吸,造成供能不足,可能使细胞生长缓慢,B不符合题意;

高温会使血清含有的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失活,细胞生

存环境严重恶化,可能使细胞生长缓慢,C不符合题意;小鼠细胞内环境

为弱碱性,所使用的培养基呈弱酸性,使细胞生存环境恶劣,可能造成细

胞生长缓慢,D不符合题意。2.

如图为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的增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A点进行的是细胞的原代培养B.B点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细胞C.B点到C点过程中进行了多次传代培养D.D点以后的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在B点时更换了培养基,因此A点时为原代培

养,A正确;B点时更换培养基,需要让细胞从培养瓶上剥离,因此需要用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B错误;BC段增殖代数较多,显然进行了多

次传代培养,C正确;由图可知,随增殖代数的增加,少数细胞突变,朝

着癌细胞方向发展,D点后可能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D正确。归纳拓展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3.

(2025·八省联考晋陕青宁卷)我国科学家使用小分子化合物处理小鼠

体细胞,成功获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降低了通过导入原癌基

因c-Myc等基因制备iPS细胞的潜在成瘤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PS细胞的潜在成瘤风险来自c-Myc基因抑制了细胞的分裂分化B.

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使用iPS细胞治疗后,体内不再携带致病基因C.

人工制备的iPS细胞同时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D.

使用非亲缘iPS细胞能解决干细胞移植中HLA造成的免疫排斥√解析:

原癌基因c-Myc等基因会促进细胞的分裂,A错误;单基因

遗传病患者使用iPS细胞治疗后,只是利用了iPS细胞分化出正常细胞

来替代病变细胞,但体内依旧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iPS细胞为诱导

多能干细胞,同时具备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C正确;非亲缘

iPS细胞HLA不同,使用非亲缘iPS细胞不能解决干细胞移植中HLA造

成的免疫排斥,D错误。考点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与单克隆抗体1.

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教材拾遗】

(选择性必修3

P48相关信息)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

理: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

使细胞互相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

开,细胞发生融合。2.

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1)制备原理①B淋巴细胞特点:一种B淋巴细胞只分泌

⁠。②骨髓瘤细胞特点:能在体外

⁠。③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

,又能产生足够数量的

⁠。一种特异性抗体

大量增殖

大量增殖

特定抗体(2)制备过程

提醒

①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混杂细胞(脾脏细胞经离心分离所得,成分

复杂,含活化的B细胞及少量浆细胞),单独分离纯化浆细胞技术复杂、

成本过高。②两次筛选的目的:第一次是在诱导融合之后,利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对上述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利用96孔板培养,采用专一抗体检

测的方法筛选出能产生所需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和应用提醒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抗体主要发挥靶向运输作用,通过特异

性结合靶细胞表面的抗原,将药物输送到靶细胞;药物发挥治疗效应,如

杀伤靶细胞。

1.

(选择性必修3

P48正文)动物细胞融合的结果是形成单核的杂交细

胞,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得到杂种植株。

)2.

(选择性必修3

P37、P48正文)灭活的病毒能促进动物细胞融合,但不

能促进植物细胞融合。

)3.

(选择性必修3

P48~49图2-16)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诱导

融合,培养液中融合后的细胞即杂交瘤细胞。

×

)提示: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经诱导后融合的细胞不都是杂交

瘤细胞,还有B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等,需

要进行筛选。√√×4.

(选择性必修3

P48~49图2-16)多种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筛

选后,还需经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所需抗

体的杂交瘤细胞。

)5.

(选择性必修3

P50正文)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

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大量制备。

)6.

(选择性必修3

P50思考·讨论)抗体—药物偶联物(ADC)通过将细胞

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

择性杀伤。

)√√√

1.

(2025·山东寿光模拟)细胞合成DNA通常有2种途径:第1种途径是利用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第2种途径是通过HGPRT利用核苷酸的前体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HAT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添加了次黄嘌呤(H)、氨基蝶呤(A)和胸腺嘧啶核苷(T),A可以阻断DNA合成的第1种途径,H和T则是第2条途径中合成核苷酸的原料。HAT培养基可以用于单克隆抗体制备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基上会有3种类型的细胞B.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阻遏下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C.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免疫B细胞仍具有增殖能力而持续进行细胞分裂D.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且产生单克隆抗体√解析:

小鼠免疫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基上会有5种类型的细胞,但最终生存下来的只有杂交瘤细胞,A错误;由于小鼠骨髓瘤细胞是一类HGPRT代谢缺陷型细胞,因此骨髓瘤细胞合成DNA只有第1种途径,但是A可以阻断DNA合成的第1种途径,所以HAT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在A的阻遏下因不能合成DNA而死亡,B正确;免疫B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增殖,C错误;HAT培养基中选择出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但不是都能产生单克隆抗体,D错误。2.

(2024·江苏南京高三联考)细胞a和细胞b经过细胞融合形成细胞d,如

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d为杂交瘤细胞,则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后,可用于生

产单克隆抗体B.

若d为动物细胞受精卵,则形成d的过程涉及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

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直接用PEG诱导a、b细胞融合为cD.

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其涉及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解析:

经选择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多次单一抗体筛选才

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A错误;若d为动物细胞受精卵,形成受精卵

过程,涉及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采用

了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则将a、b两植物细胞先经纤维

素酶和果胶酶处理获取原生质体,再经PEG处理后可得到d细胞,C错

误;若d形成无性杂种植株,则其涉及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

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题后归纳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比较3.

(2025·江西临川一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采用特定技术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实现对肿瘤细胞精准的选择性杀伤。ADC的结构及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

该肿瘤细胞死亡是在ADC诱导下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C.

将特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单克隆抗体D.

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可获得单克隆抗体√解析:

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

抗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等相结合,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

用将药物定向带到肿瘤细胞,故ADC实现精准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是抗体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A正确;ADC进入细胞后,溶酶体使其裂解,释放药

物,导致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凋亡是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B正确;将特

定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以从小鼠血清中获得抗体,获得的抗体可能有

多种,此时不是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是对特定抗原筛选出的杂交瘤细

胞进行克隆化培养而获得的,该种细胞的特点是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

产生所需抗体,C错误,D正确。考点三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1.

概念、原理及类型cccc【教材拾遗】

(选怿性必修3

P52正文)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表现

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表现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2.

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ccccc【教材拾遗】

(1)(选择性必修3

P52相关信息)减数分裂Ⅱ中期卵母细

胞中的“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2)(选择性必修3

P54相关信息)目前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

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也有人采用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

学物质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去核

或使其中的DNA变性。提醒细胞核移植技术中的三个注意点①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而非细胞的全能性。②克隆属于无性繁殖,产生新个体的性别、绝大多数性状与供核亲本

一致。③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与供核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的原因:a.克隆动物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去核卵母细胞;b.性状受环境的影响;c.在个体

发育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3.

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1.

(选择性必修3

P52正文)通过克隆技术形成重组细胞并发育成一个新

个体,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

)提示: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原理是动物体细胞核的全能性,而不是动物细

胞的全能性。×2.

(选择性必修3

P52相关信息)减数分裂Ⅱ中期(MⅡ期)卵母细胞中的

“核”其实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

)3.

(选择性必修3

P53图2-18)重构胚的激活可用Ca2+载体、蛋白酶合成

抑制剂等方法。

)4.

(选择性必修3

P53相关信息)重构胚是天然形成的胚胎,具有发育成

完整个体的能力。

×

)5.

(选择性必修3

P54相关信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

方法是显微操作法。

)√√×√6.

(选择性必修3

P52正文)克隆动物的性状与供核动物完全相同。

×

)提示:克隆动物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卵母细胞,与供核细胞不完全相

同,且克隆动物与供核动物的生活环境可能有差异,因此二者的性状不完

全相同。×

1.

(2025·贵州高考适应性考试)利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培育高产

奶牛,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犊牛W有母牛X细胞中的线粒体DNAB.

犊牛W的遗传性状与母牛X相似度更高C.

重构胚的形成可采用电融合的方法D.

细胞培养时需添加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解析:

母牛X提供细胞质,因此犊牛W有母牛X细胞中的线粒体DNA,

A正确;母牛Y的体细胞提供细胞核,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因此犊牛W的

遗传性状与母牛Y相似度更高,B错误;可以采用电融合法促使两个细胞融

合形成重构胚,C正确;细胞培养时需添加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以

满足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D正确。2.

(2025·山东聊城一模)如图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来克隆高产奶牛的大

致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过程①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物B.

进行过程②前可用机械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C.

图中的重构胚中含有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的细胞质D.

进行过程④时需取样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解析:

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去核实质上是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

合物,图中过程①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复合物,A正

确;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中,构成重构胚,图中的重构胚中含有

卵母细胞和供体细胞的细胞质,C正确;图中的供体细胞核来自高产奶

牛,则胚胎移植后生出的犊牛性别为雌性,因此进行过程④时不需要取样

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以鉴定性别,D错误。02研真题·扣教材探究分析,培养核心技能1.

(2024·浙江1月选考13题)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至接

触抑制时,需分装培养,实验操作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瓶壁分离B.

②加培养液的目的是促进细胞增殖C.

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D.

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解析:

①加消化液的目的是使细胞与瓶壁分离,A正确;②加培养液,

多次加培养液先洗去残留的消化酶,然后终止消化液的消化作用,并对细

胞加以稀释,B错误;③分装时需调整到合适的细胞密度,因为若密度过

大细胞之间仍存在接触抑制,C正确;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环

境,因此整个过程需要在无菌、无毒条件下进行,D正确。溯源教材(1)动物体内的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断增殖,是因为机体给这些

细胞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包括充足的营养、稳定的内环境等。在体外培养

的动物细胞,也需要满足类似条件。

(见选择性必修3

P43正文)(2)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见选择性必修3

P44正文)(3)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证环境是无菌、无毒的。

(见选择性

必修3

P44正文)(4)悬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

养物质缺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贴壁生长时会发生接触抑制。

(见选择

性必修3

P44正文)2.

(2024·黑吉辽高考14题)从小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

贴壁培养,在传代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目,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

传代培养时,培养皿需密封防止污染B.

选取①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②更合理C.

直接用离心法收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D.

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

的。传代培养时,培养皿不能密封,A错误。处于指数增长期的细胞形态

和生理特性相对稳定,适合进行传代培养,离体培养的细胞生命力比较脆

弱,需要适应培养基的环境,传代最好在细胞生长覆盖瓶底80%~90%时

进行,故选取②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比①更合理,B错误。题干显示从小

鼠胚胎中分离获取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贴壁培养,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

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C错误。悬

浮培养的细胞会因细胞密度过大、有害代谢物积累和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缺

乏等因素而分裂受阻,因此,细胞增长进入平台期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

关,D正确。3.

(2024·江西高考16题)某病毒颗粒表面有一特征性的大分子结构蛋白S(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每一个抗原决定基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为了建立一种灵敏、高效检测S蛋白的方法,研究人员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S单克隆抗体(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胃蛋白酶处理,可分散贴壁生长的骨髓瘤细胞B.

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和单克隆抗体B是相同的单克隆抗体C.

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传代培养,但不能冻存D.

单克隆抗体A和单克隆抗体B都能够特异性识别S蛋白√解析:

胶原蛋白酶可以催化分解细胞外的胶原蛋白,因此利用胶原蛋白酶处理,可分散贴壁生长的骨髓瘤细胞,A错误;由于蛋白S含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每一个抗原决定基能够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单克隆抗体A和单克隆抗体B来自不同的杂交瘤细胞,因此制备的单克隆抗体A和单克隆抗体B不是相同的单克隆抗体,B错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传代培养,也可以冷冻保存,C错误;单克隆抗体A和单克隆抗体B都来自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因此都能够特异性识别S蛋白上的抗原决定簇,D正确。4.

(2024·江苏高考11题)我国科学家利用人的体细胞制备多能干细胞,再用小分子TH34成功诱导衍生成胰岛B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选择性表达被诱导改变后,可使体细胞去分化成多能干细胞B.

在小分子TH34诱导下,多能干细胞发生基因突变,获得胰岛素基因C.

衍生的胰岛B细胞在葡萄糖的诱导下能表达胰岛素,才可用于移植治疗

糖尿病D.

若衍生的胰岛B细胞中凋亡基因能正常表达,细胞会发生程序性死亡√解析:

体细胞可以通过特定的因子导入和培养条件,基因的调控和表

达模式的改变,使得原本专一功能的体细胞去分化成为多能干细胞,即基

因选择性表达被诱导改变后,可使体细胞去分化成多能干细胞,A正确;

小分子药物通常是通过调节现有的生物通路和基因表达来实现其功能,而

胰岛素基因在人体所有细胞中都存在,但只有在胰岛细胞中才会表达,所

以多能干细胞在诱导分化的过程中不会突然发生基因突变获得胰岛素基

因,B错误;胰岛B细胞受到较高的血糖浓度的刺激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降

低血糖浓度,所以衍生的胰岛B细胞需在葡萄糖的诱导下成功表达胰岛

素,以确保衍生的胰岛B细胞能够正常发挥功能,才可用于移植治疗糖尿

病,C正确;细胞凋亡的实质就是一种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衍生的胰岛B细胞中凋亡基因的正常表达会导致衍生的胰岛B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D正确。5.

(2023·湖北高考22题,节选)某病毒对动物养殖业危害十分严重。我

国学者拟以该病毒外壳蛋白A为抗原来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期快速检测该

病毒,其主要技术路线如图所示。(1)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前,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

(填“需要”或“不需要”)通过原代培养扩大细胞数量;添加脂溶

性物质PEG可促进细胞融合,该过程中PEG对细胞膜的作用是

⁠。解析:

一般认为,已免疫的脾细胞(含浆细胞)中已含足够数量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效应B细胞。聚乙二醇(PEG)分子能改变膜结构,使两细胞接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不需

要使细胞接

触处的磷脂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回答下列问题:(2)在杂交瘤细胞筛选过程中,常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如HAT培养

基),该培养基对

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解析:

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后,有的细胞未融合,有的细胞已融合;融合细胞中有的是具有同种核的细胞,有的是具有不同种核的细胞(杂交瘤细胞)。使用选择培养基的目的是筛选出能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未融合的(亲本)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

细胞(3)单克隆抗体筛选中,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其目的

⁠。解析:

将抗体与该病毒外壳蛋白进行杂交的目的是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抗体检测呈阳性来获得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时通常加入湿热灭菌后的血清。

(2024·江苏高

考)

×

)提示:湿热灭菌会使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失活。(2)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

(2023·海南高考)

×

)提示:会发生接触抑制。(3)培养心肌细胞的时候既需要氧气也需要二氧化碳。

(2022·江苏高

考)

)××√(4)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后融合的细胞即为杂交瘤细胞。

(2021·江苏高考)

×

)提示: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混合后,诱导融合后产生的细胞有杂交瘤

细胞,也有同种核的融合细胞,需进一步筛选获得。(5)去核时常使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对受精卵进行处理。

(2021·辽宁高

考)

×

)提示:去核时常使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对卵母细胞进行处理。××03验收效·提能力跟踪训练,检验学习效果一、选择题1.

(2025·山东泰安质检)如图为实验小鼠皮肤组织进行细胞培养的过

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细胞培养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B.

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胃蛋白酶处理C.

丙过程为原代培养,遗传物质一定不变D.

丁过程中某些细胞可能会无限增殖123456789√解析:

动物细胞培养没有获得动物个体,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

性,A错误;乙过程对皮肤组织可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B错

误;丙过程属于原代培养,此过程的细胞大部分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

型,有些细胞的遗传物质也可能发生改变,C错误;丁过程属于传代培

养,此过程少数细胞会发生突变,朝着癌细胞方向发展,可能会无限增

殖,D正确。1234567892.

(2025·湖北师大附中高三测评)将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后获得

“人—鼠融合细胞”,发现人的染色体会随机丢失,最终只保留一条或几

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信息识别的功能B.

可利用PCR检测人的基因表达产物C.

可通过检测“人—鼠融合细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初步定位人基因位于

几号染色体上D.

“人—鼠融合细胞”的获得突破了人和小鼠之间的生殖隔离√123456789解析:

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错误;基因

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不能用PCR检测,B错误;融合实验中,人染色体

会随机丢失,最终只保留一条或几条染色体,可通过检测“人—鼠融合细

胞”的基因表达产物,初步定位人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C正确;人—

鼠融合细胞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实现的,但并不能获得可育后代,说明人

和小鼠之间依然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234567893.

(2025·山东济南高三开学考)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是动物细

胞核具有全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提高成功率,将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除纺

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并注入体细胞B.

需用电刺激、Ca2+载体和聚乙二醇等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

和发育进程C.

胚胎发育到桑葚胚阶段,胚胎内部开始出现含有液体的腔D.

早期胚胎培养需要无菌的O2和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

要作用是调节培养液的pH√123456789解析:

卵母细胞培养到MⅡ期,此时细胞内具有促进全能性表达的

物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除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即除去受体

细胞的遗传物质,再注入体细胞,形成融合细胞,A正确;用物理或化

学方法(如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重

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B错误;胚胎发育到囊胚阶段,

胚胎内部开始出现含有液体的腔,C错误;早期胚胎培养需要注入95%

的无菌空气和5%的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

调节培养液的pH,D错误。1234567894.

(2025·广东广州高三一模)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通过基因转

染技术将某些诱导基因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使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胚

胎干细胞(ES细胞)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如图表示科学家利用小鼠皮肤

细胞培养出多种细胞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iPS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与ES细胞相似B.

过程①中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C.

过程②中细胞内某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D.

获得iPS细胞需要使用卵细胞或者胚胎细胞√123456789解析:

iPS细胞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细胞形态、生长特性等方面与ES

细胞相似,A正确;由题图可知,过程①是将诱导基因导入小鼠皮肤细胞

中,该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其

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内某些基因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由题意可知,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某些诱导

基因导入动物或人的体细胞,使体细胞直接重构成为胚胎干细胞(ES细

胞)细胞样的多潜能细胞,D错误。1234567895.

(2025·北京西城区一模)将细胞毒素类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形成抗

体—药物偶联物(ADC),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过程如图所

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持续大量获得抗体B.ADC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C.ADC在溶酶体中被裂解后释放出药物D.

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123456789解析:

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无分裂能力,故体外培养单个浆细

胞不能持续大量获得抗体,A错误;由题图可知,ADC与肿瘤细胞细胞膜

表面的受体识别结合后,肿瘤细胞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泡包裹着ADC进入

细胞内,故ADC(大分子)是通过胞吞作用进入肿瘤细胞的,B正确;由

题图可知,包裹着ADC的囊泡会与溶酶体结合,ADC在溶酶体中被分解后

释放出药物,杀伤肿瘤细胞,使其死亡,C正确;单克隆抗体能准确地识

别抗原的细微差异,与特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就

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的特点,D正确。1234567896.

(2025·广西南宁武鸣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中中”和“华华”是我

国科学家培育出的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分析正确的是(

)A.

“中中”和“华华”的特征与B猴几乎相同B.

体细胞克隆形成新个体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C.

重组细胞中核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D.

克隆猴形成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分化与衰老√123456789解析:

“中中”“华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A猴,因此它们和A猴

的遗传特征几乎相同,A错误;体细胞克隆猴的培育证明了动物细胞的细

胞核具有全能性,但不能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重组细胞中细胞

核来自A猴,不存在核的融合,C错误;重组细胞发育形成克隆猴的过程

中,存在细胞分裂、分化与衰老,D正确。1234567897.

(2025·江西上进高中联盟高三联考)“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病毒PRRSV引发的传染病。科学家制备出PRRSV-GP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对该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给小鼠注射GP3蛋白的目的是获得抗GP3蛋白抗体B.

细胞乙、丙、丁的培养过程中均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气体环境等条件C.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抗GP3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

扩大培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细胞丁注射到小鼠腹腔内或在体外大规模培养√123456789解析:给小鼠注射GP3蛋白的目的是获得产生抗GP3蛋白抗体的B细胞,A错误。8.

在体细胞克隆猴培育过程中,为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胚胎的发育率和妊娠率,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具体流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由核膜包被的卵母细胞的细胞核B.

去核时使用的梯度离心、紫外光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都没有穿透

卵母细胞透明带C.

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利于融合D.

组蛋白去甲基化和乙酰化的表观遗传修饰有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123456789解析:

常用显微操作法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而此处的细胞核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不具有核膜,A错误;目前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中普遍使用的去核方法是显微操作法,也有人采用梯度离心、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和化学物质处理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在没有穿透卵母细胞透明带的情况下去核或使其中的DNA变性,B正确;灭活的仙台病毒可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C正确;研究人员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的mRNA注入了重构胚,同时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TSA处理,有利于重构胚的分裂和发育,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D正确。123456789二、非选择题9.

(2025·广东广州模拟)肠道病毒71型(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EV71中,病毒结构蛋白1(VP1)为主要的中和抗原(中和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能阻止病原体入侵与增殖)。图1为利用重组大肠杆菌表达VP1蛋白,并以VP1蛋白为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234567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