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8课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课程标准:《西游记》的宗教背景是什么?佛教道教儒家天庭世界太上老君如来、观音本质上都是封建王朝的统治者,维护国家统治的工具一、思想裂变(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思考:根据课本P45的内容,梳理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概况,分析其特点。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为主“三教并行”,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思想活跃思想特点:多元共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发展概况道士儒生僧侣《一团和气图》佛教儒家道教三教并立,三教合一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2)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1)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道教强调人生的哀乐、现实的纵情,且备有长生之方、登仙之术,沟通了人与神的联系。……人们可由此来超凡脱俗,逍遥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实和超越。……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马怀良《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秦汉时期有战争682次,平均每年1.6次;魏晋南北朝时战争最多,共有1677次,平均每年有4.6次。——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时空分布》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国家分裂、政权更迭、战争频繁、道德沦丧。汉代儒学不适应魏晋的社会现实(自身缺陷)。探究一: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衰微?佛教和道教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史观: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该时期的思想文化。探究二:佛教、道教为什么会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受尽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长期的战乱又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这种情况造成了宗教流行的土壤。各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和获得精神安慰,也有意识地提倡。——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佛教来源于印度,是外来宗教宣扬人生一切皆苦、现实世界一切皆空,主张超脱尘世,出家修行,落发为僧。道教是本土产生的宗教,主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佛教,心灵的宗教道教,生命的宗教“菩萨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他推崇佛教达到高潮。(2)统治者的提倡。(1)符合人民和统治阶级的需要。2、反佛运动思考:佛教的盛行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材料

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司马光《资治通鉴》(1)佛教兴盛,广修寺庙,耗费钱财;(2)寺院经济不利于国家的赋税徭役;材料

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货殚于土木。

——范缜《神灭论》(3)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思考:如何应对佛教盛行问题?官方:统治者灭佛运动“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民间:反佛思想的出现范缜

神灭论韩愈

复兴儒学壹·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知识拓展:魏晋玄学竹林七贤图1、背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2、内容:用老庄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主张政治上“无为”、生活上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清谈”。3、形成了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儒学玄学化儒道佛贵儒吸收吸收吸收吸收总体发展特征:多元共生吸收《虎溪三笑图》魏晋南北朝唐朝文学绘画艺术魏晋南北朝隋唐石窟艺术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建了许多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先后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的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5万首诗。李白、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最高成就。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物心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吴道子被称为“画圣”。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2、书法(2)魏晋南北朝: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3)隋唐:融汇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造新风格。“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袁昂《古今书评》王羲之《平安帖》王羲之《兰亭序》“书圣”王羲之柳公权《金刚经碑》怀素《自叙帖》颜真卿《多宝塔感应碑》张旭《步虚词》“颜筋柳骨”“颠张醉素”唐

诗李白《将进酒》节选(736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春望》(757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李商隐《无题》

(晚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东晋:出现专职画师,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绘画(2)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代表人物是吴道子,被尊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顾恺之《女史箴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步辇图》乐舞

隋唐时期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唐代乐舞唐玄宗《霓裳羽衣舞》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领域成就文学书法绘画雕塑舞蹈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唐朝诗歌进入黄金时代,“诗仙”“诗圣”东汉末书法成为一种艺术;魏晋南北朝各种书体已完备;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隋唐创新风格,颜体和柳体东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画圣”吴道子因佛教传播而修造的石窟是艺术宝库隋唐乐舞受西域和邻国影响,风格多样(胡旋舞等)思考:这一时期取得的文学艺术成就有哪些特点?成就突出融合创新风格多样领域众多【思考拓展】教材P44: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了“诗圣”“画圣”“书圣”等杰出人物,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么?①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物质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继续发展,江南经济得到开发。隋唐时期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②政治: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人才基础。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促进了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官僚成为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群体。③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社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相对安定,隋唐统一后政治稳定,带来了全国的社会安定。④文化:民族交融即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为文艺成就达到高峰提供了文化基因。领域成就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杰出的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发展隋唐时期——科技成熟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火药唐中期的书籍已经记载了火药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南朝帝陵石雕中的多棱立柱和带翅石狮均非中国原生纹饰四、中外文化交流根据唐玄奘途经瓜州时的真实故事绘制而成。孙悟空的原型是帮助唐玄奘偷渡玉门关的胡人石槃陀,老马则是瓜州人送给他的坐骑。(西夏)榆林石窟壁画《唐僧取经图》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尊为中国禅宗始祖。1.佛教传入:白马寺高僧来华和中国

僧人西行取经。空海创立日本佛教真言宗鉴真东渡,传授佛法2.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和日本、新罗僧人来华(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2)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两国文化都受到唐朝的巨大影响。(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中华文化圈3.其他文化交流:特点:“兼收并蓄”、对外开放”、同时承载着政治、经济等交融,逐渐形成隋唐“中国文化圈”。这一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有怎样的特点呢?中外文化交流空间范围广;中外文化交流内容广泛;佛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有特殊地位;中国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交流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宋)杨万里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精血,注入中华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材料四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化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经济: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提供物质基础。政治:选官制的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提供人才基础。文化:民族交融以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提供多元文化基因。社会:安定的社会环境,提供社会条件。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思想裂变儒学式微佛道兴起文艺繁荣文学: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唐诗艺术书法: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绘画:顾恺之→吴道子雕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舞蹈:风格多样,深受异质文化影响科技进步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佛教外传——鉴真东渡其他文化交流中外交流三教并立,三教合一,以儒为尊。课堂小结——服务于社会需要文化是时代的反映。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年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练习C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B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C(2020·天津高考·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